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概述 氧是维持生命的最重要的物质。在静息状态下,人体组织的氧耗量约220m L/min~260m L/min,剧烈活动时可增加(8~9)倍[1]。大气中的氧通过氧运输系统最终进入线粒体被利用。氧运输系统包括四个方面:1肺通气:指肺泡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它包括气道和肺泡,前者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后者是吸入气与血液气体交换的场所;2肺弥散:指肺泡气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3血液运输:  相似文献   

2.
细支气管肺泡癌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肺部恶性肿瘤,约占原发性肺部恶性肿瘤的5%,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脉络膜、肝脑转移更属罕见,我院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是一种较少见的肺肿瘤,其发生率约占肺癌的5%,是原发性肺癌中腺癌的一个亚型,其病理基础、影像表现及预后等方面有独特之处。因弥漫性细文气管肺泡癌手术机会少,不易被证实,又因其影像学表现多样而易误诊。  相似文献   

4.
第二气体效应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吸入麻醉药的第二气体效应做出定量分析。方法:利用热力学的宏观理论和数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分两个层面讨论第二气体效应:同时吸入高浓度气体和低浓度气体时,第二气体的相对增加量;单独吸入低浓度气体时,第二气体的相对增加量。结果:同时吸入高浓度气体和低浓度气体时,肺泡内低浓度气体浓度较单独使用相等的低浓度气体时快;二者浓度差别越大,低浓度气体的肺泡浓度提升越明显。结论:第二气体效应能用数学物理的方法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5.
肺腺泡实变的X线表现及其在诊断上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腺泡是指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的一组肺组织,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与肺泡,在腺泡中,进行着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故为肺的呼吸部分,亦有称之为呼吸小叶(1),或终末呼吸单位(2)。正常充气的腺泡在X线上即表现为密度均匀一致的透亮肺野,不能显示其具体轮廓,但一旦腺泡内的气体被液体,细胞或其它异常物质所代替时,便会在X线上出现所谓的“肺腺泡变质影”(以下简称为腺泡影)。有关肺腺泡实变的X线研究国外有过报道(3-5),但国内尚无这方面的专题论述。本文试图通过24例腺泡实变病例及2例支气管造影后泡内磺油残留病例的胸片分析,探讨肺腺泡实变的X线表现及其在肺部疾病X线诊断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支气管造影与肺泡支气管造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Ⅰ.选择性支气管造影与选择性肺泡支气管造影选择性肺泡支气管造影是中村等人从1966年至1968年首先开展的,此法是为了从形态上来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肺气肿)的方法。用选择性导管插入支气管后,再用喷雾式或注入式方法作支气管造影,同时又得到肺泡象。主要达到从细支气管到肺泡实质造影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支气管肺泡造影是指肺段支气管以下,主要是细支气管到肺泡的造影。自从1968年Hogg等(1)提出小气道病(small airway disease)的概念以来,末稍支气管病变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提出了支气管肺泡造影技术。近几年来,国外尤其是日本学者相继报导,对造影方法、摄影技术及正常、异常支气、管肺泡征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道1例婴儿军团菌肺炎。男,7个月,因高热气急入院。胸片和CT显示两肺多发性小结节,大小约0.5~2cm,随访胸片大多结节中央有空腔形成。支气管肺泡冲洗液和肺活检标本直接荧  相似文献   

9.
煤矿瓦斯爆炸造成的急性创伤是由烧伤、严重冲击伤、组织缺氧和有害气体中毒等多种因素所致的复合伤。肺脏是瓦斯爆炸伤的主要受害器官,但肺组织在瓦斯爆炸伤后的超微结构改变和分子生物学变化尚未见报道。笔者采用瓦斯爆炸致伤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肺脏形态学改变以及肺组织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的表达变化,同时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组分的变化,并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对以上指标的影响,以期阐明瓦斯爆炸伤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和细胞凋亡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系统的改变及MP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次级肺小叶是肺的解剖和生理单位,是由纤维间隔包绕3-5个终末支气管构成,形态类似于一个直径2-3cm的多边形,其中包括不等量的初级肺小叶,这些初级肺小叶为远离呼吸性支气管的气道和气腔。高分辨率CT可以显示肺标本的终末支气管和纤维间隔,但不能显示肺正常的患者的次级肺小叶的结构。淋巴源性肿瘤、结节病、淋巴血管平滑肌瘤病可侵犯淋巴管使小叶间隔和细支气管血管鞘增厚,CT扫描明显可见。正常次级肺小叶小叶中心由终末支气管及伴随的血管、淋巴管组成,小叶周围是含有小静脉和淋巴管的纤维间隔,小叶中心和周围结构之间是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这些解剖的CT表现为相互连接的多边形的纤维间隔和多个点状影,这些点状影代表细支气管血管束。在细支气管血管束和小叶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化(CF)肺部受累特征是气道、支气管、细支气管慢性反复感染,最终结果导致支气管扩张,管壁炎症和扩张。支气管壁复层结构最终由一纤维管代替,通常甚至没有支气管粘膜。典型表现为急性嗜中性反应消除后,支气管内和周围有持续性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但这种炎性过程仅累及支气管周围的数层肺泡,在周围充气肺泡的对比下X线易显示病变影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HR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了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HRCT表现.结果病灶大多位于肺野外围胸膜下,形态不规则,可以为结节肿块,小斑片与星状;具有磨玻璃征,含多个空泡或呈蜂窝征的病灶,在肺泡癌中出现率较高.结论磨玻璃征和蜂窝征往往提示肺泡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细支气管肺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支气管肺泡癌(BAC)是发生于细支气管细胞和肺泡细胞的原发恶性肿瘤,约占原发肺肿瘤的1.5%~6.5%,近年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可分为局灶型(单结节型)和弥漫型2种。发病年龄40~70岁,平均54岁,与其它肺癌无明显差别,但与其它原发肺肿瘤相比女性发病率明显升高,可达30%~50%。BAC聂常见的症状是咳嗽、胸疼、呼吸困难、咯血和咳痰。70%病人有咳嗽大多为干咳;胸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1 8F-氟代脱氧葡萄糖 (1 8F- FDG) PET显像是测定肺实体瘤恶性程度的灵敏和特异的方法 ,但是对细支气管肺泡癌可能呈现阴性结果。因此 ,通过研究切除肺癌标本中葡萄糖运载体 Glut- 1免疫组织化学表达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1 8F- FDG摄取与 Glut- 1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 :32例患 34个非小细胞肺癌病人 (男 14例 ,女 18例 ,48~ 81岁 )接受 1 8F- FDG PET和胸腔镜检查 ,4周后都作了胸切开术 ,以组织学作出最终诊断为 7个细支气管肺泡癌、2 3个非细支气管肺泡腺癌、1个腺鳞状细胞癌和 3个鳞状细胞癌。作 PET透射扫描 ,每体位采集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诊治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于锦州市妇婴医院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54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支气管镜下改变、肺泡灌洗液涂片及临床转归结果。结果54例肺炎患儿支气管镜下均显示存在内膜炎症,其中,塑型性支气管炎7例、小黏液栓10例、黏膜糜烂4例、黏膜充血水肿9例、气道软化4例、外压所致的气道狭窄2例;1例因内膜赘生物行病理检查,结果回报为炎性改变。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后,治愈占62.96%(34/54)、好转占35.19%(19/54)、未愈占1.85%(1/54)。围术期出现吸气性喉鸣音2例、声音嘶哑5例、血氧饱和度一过性降低15例、发热22例,出院时症状均已消失。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诊治小儿肺炎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受者卡氏肺囊虫肺炎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对肾移植受者并发卡氏肺囊虫肺炎(PCP)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方法 总结24例肾移植受者并发PCP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其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结果 男19例,女5例;平均年龄39.2岁。发病距肾移植时间平均5.6个月,起病至就诊时间平均5.5d,发热24例,呼吸困难24例。病理表现为肺泡内蛋白样物质渗出,肺泡上皮细胞变性,肺泡间隔增宽,局部可见纤维化样改变。就诊时胸部X线10例呈弥漫性改变,其中3例磨玻璃样改变,2例磨玻璃样改变中见网格样改变,4例伴有片状渗出或融合实变。就诊时24例胸部CT均可见磨玻璃样改变,其中9例可见细网格状改变,12例可见边缘模糊的片状渗出影及肺内实变影。随着病情加重,胸部X片、CT出现肺内渗出和实变增多,明显时可见支气管空气影。约1—2周内发展到高峰。治疗有效后约1周,胸部X片及CT出现病变吸收好转的改变,1个月内基本吸收。结论 肾移植患者卡氏肺囊虫肺炎影像学表现为两肺弥漫性改变包括间质改变或肺泡渗出、实变,进展快,治疗有效后约1周胸部X片及CT才出现吸收好转的改变,1个月内基本吸收。胸部CT检查比X片更敏感。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照分析支气管肺泡癌与非支气管肺泡癌所致肺叶实变的CT表现。支气管肺泡癌12例,男3例,女9例,年龄36~76岁;对照组26例,包括肺结核8例、中央型肺癌伴阻塞性肺炎8例、原因不明肺炎5例、放线菌病3例、淋巴瘤与肺梗塞各1  相似文献   

18.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FDG-PET显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FDG-PET显像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4例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FDG-PET显像结果,其中4例患者并进行11C-胆碱显像.测量病变部位的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及平均值SUVmean),并测量病变的最大直径.结果54例患者检出60个病灶,55个病灶可见高于肺本底的局灶性放射性摄取,SUVmax 3.12±2.34,SUVmean 2.20±1.95.5个病灶未见明确放射性摄取增高.SUV值与病灶直径呈正相关(r=0.7867).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FDG摄取程度较低,易出现误诊、漏诊,应紧密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提高诊断确诊率.  相似文献   

19.
细支气管肺泡癌又称肺泡癌(简称BAC),是一种生长在远端细支气管和肺泡的原发性肺癌。由于它是肺癌的特殊类型,故临床上容易误诊。现将我科1980年和1985年收治的两例报道如下: 例1,刘××,男,52岁.军干,住院号57724。患者胸闷、刺激性干咳两年。1980年2月在疗养期间症状加重,胸片发现右下肺有块状阴影,经青霉素和链霉素抗炎治疗,未见好转。一个月后转入我科,胸片报告右下肺心缘外有3.5×4×4.5cm密度增高块状、分叶状阴影,边缘模糊,有粗索条向外延伸,胸膜皱缩现象。3月21日行右下肺切除术,病理报告:右下叶后基底段细支气管肺泡癌,侵及脏层胸膜。经化疗6个疗程,钴60放疗1个疗程,生存4年另5个月,因左肺转移,呼吸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20.
纤支镜选择性支气管造影对肺部疾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4例肺疾病患者应用纤支镜选择性支气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肺癌组病变处支气管呈不规形扁平,刀鞘与鼠尾状狭窄,造影缺损、阻塞、管壁僵硬如枯枝状;肺泡癌有肺泡充盈不良,缺损和造影剂不能进入肺泡。肺炎组病变支气管均充盈显影。肺结核组支气管呈变形、扭曲、扩张和狭窄。支气管扩张、肺良性肿瘤、肺结节病,病灶处支气管均清晰显影,部分病例有压迫支气管推移变形,对肺部周围性病变未确诊者进行选择性造影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