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抗栓和溶栓治疗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鸿利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12):855-857
防止血栓形成的治疗称为抗栓治疗(antithrombotic therapy),临床常用的有抗血小板治疗(antiplatelet thera-py)和抗凝治疗(anticoagulant thera-py);溶解已形成血栓的治疗称为溶栓治疗(thrombolytic therapy),临床上常用的有尿激酶(urokinase,UK)、链激酶(streptokinase,SK)和基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等。本文就抗栓和溶栓治疗的基础作一简述。1抗栓治疗的基础1.1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1.1.1血小板的激活及其调节ADP、胶原、凝血酶、肾上腺素和血栓素A2(TXA2)等激活剂可以启动:①血小板磷脂…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治疗脑梗塞的主要方法是应用抗血小板和 /或溶栓性药物进行抗血栓治疗 ,由于其对血小板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因而进行血小板聚集率的监测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对临床确诊的 50例脑梗塞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抵克力得 )和 /或溶栓药物 (尿激酶 )前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 MAR)进行了监测 ,以探讨其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用药前后 MAR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 ,说明对血小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50例病人 ,男 31例 ,女 1 9例 ,平均年龄 56.4± 9.5岁 ,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和本院…  相似文献   

5.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治疗组41例脑梗塞患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以及40例脉络宁对照组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1、3天的血小板计数和出、凝血时间的检测;治疗前与治疗后3、10天血小板粘附率和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治疗前与治疗后3天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测定。结果:急性脑梗塞病人出血小板粘附率和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正常值,且处于高凝状态。尿激酶能显著改善高凝状态的血小板功能,对急性脑  相似文献   

6.
刘志华 《苏州医学》2005,28(2):59-61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内形成一个富含血小板的血栓,可累及多处动脉血管床,是导致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及血管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不稳定性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MI)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病变进展的典型例证之一。在与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相关的血栓形成中,血小板起着关键的作用。血管镜检查结果表明,富含血小板的血栓形成导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溶栓、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心源性脑栓塞(CCE)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急性期CCE患者14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7例。分别给予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死亡率,以及治疗前后NIHSS和BI指数评分。结果:与B组和C组相比,A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更低,BI指数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三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均是CCE急性期的主要抗栓方案,而溶栓治疗在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治疗效果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9.
溶栓与抗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众所周知 ,冠脉综合症由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引起。迅速溶栓 ,早期再灌流 ,预防血管再堵塞是保护心功能的关键。机械性冠脉再通术可以使血管迅速复通 ,但其对血管的损伤仍可诱发血栓再形成 ,使血管再次狭窄或堵塞。因此 ,抑制血栓的形成是重要的针对治疗措施。1 血栓形成的机理[1 ]正常脉管和动脉粥样斑块的细胞成分不断合成 ,分泌许多蛋白至血管内皮下间隙。包括VonWillebrand因子、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离体连接蛋白、凝血栓蛋白、层粘连蛋白。这些蛋白氨基酸序列伸展使之成分发粘 ,易于粘附 ,为血细胞与内皮下基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对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评价及静脉溶栓后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7年6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住院治疗的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对照组单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治疗.3个月后比较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NIHSS评分、BI指数以及MRS评分变化;观察调节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恢复正常比例;并统计出血率、病死率、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功能评分、功能评分好转率、调节因子恢复正常比例、病情复发率等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均P <0.05).且对照组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30.36%)明显高于治疗组(8.93%)及观察组(5.17%)(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并且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会增加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1.
穿心莲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2.
抗血小板治疗新进展——从CAPRIE、CURE到CASSICS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降低心脑血管血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业已获得肯定。随着抗血小板药物的大量应用,新药物的开发,目前已显露出的许多问题,包括治疗有效性和降低出血副作用等,都成为了本领域中所关注的议题。1抗血小板药临床上应用的现状抗血小板药主要分4类:(1)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药物:磷脂酶A2抑制剂;环氧化酶抑制剂;TXA2合成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4.
周丽兰  付莉  瞿既 《当代医学》2021,(8):171-173
目的 探讨早期静脉溶栓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8例,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24 h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不同剂量、不同方法的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方法 治疗组在应用尿激酶自患肢远端浅静脉滴注的同时 ,阻断近端浅静脉 ,剂量 5 0万 U/d,疗程 3~ 5天 ,之后应用肝素、华法令抗凝治疗 ;对照组溶栓途径自周围静脉 ,剂量 1 0~ 30万 U/d,疗程 5~ 1 0天。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达 1 4.3% ,有效率 69.0 % ,对照组分别为 3.0 %、45 .2 % ,两组相比差异显著 ( P <0 .0 1 )。治疗组病人溶栓治疗前后各项凝血指标无显著改变。结论 每天尿激酶 5 0万单位溶栓治疗 ,辅以肝素及华法令抗凝治疗显著提高了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愈率 ,可预防肺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在心脑血管血栓性事件的防治中,抗血小板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阿司匹林(ASA)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好处虽已肯定,但缺血事件仍时有发生。近年来,随着抗小板药物剂量增大和新的作用更强的抗血小板药问世和应用,出血并发症的严重性也已在治疗中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在抗血小板治疗中实验室监测缺血和出血危险以及新的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的临床应用则已成为当前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68例C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发病前24 h内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分为对照组78例(发病前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研究组90例(发病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比较两组近期、远期疗效,溶栓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颅内出血和死亡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症状性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死亡发生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静脉溶栓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后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12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后应用阿司匹林,观察组静脉溶栓治疗后给予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3周,之后应用阿司匹林治疗。3个月后比较患者的疗效、功能评分、炎性因子,并统计出血率、病死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84,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mR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BI高于对照组,功能评分好转率较对照组高(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hs-CRP、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炎性因子恢复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脑出血和病死情况,但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8.9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45%(x~2=5.543,P=0.019)。结论静脉溶栓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而且不会增加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9.
静脉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当今社会引起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rt-PA为目前惟一批准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药物.然而,20%~34%的患者在溶栓后发生了再闭塞.而早期再闭塞与远期预后高度相关.本文通过溶栓后再闭塞的发生机制,综述溶栓后早期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进行神经功能维护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