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和胃癌单克隆抗体MG7,对146例活检胃粘膜标本进行了观察,结果单纯性腺体扩张每100个细胞AgNOR计数1.87个至5.23个,银颗粒小而一致;异型性腺体扩张AgNOR计数3.45个至8.61个,银颗粒多数比较小而一致,有一些银颗粒增大且不规则;腺癌AgNOR计数4.66个至21.43个,银颗粒大小不规则。MG,抗原表达,单纯性腺体扩张均为阴性,异型性腺体扩张阳性60.3%,腺癌阳性93.9%。提示异型性腺体扩张是重要的癌前期病变。  相似文献   

2.
用MG7-Ag和AgNOR法对30例胃癌,20例胃粘膜上皮中重度异型增生,31例肠上皮化生及20例正常胃粘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胃癌组MG7-Ag阳性率高于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胃癌细胞核内AgNOR形态和计数与良性病变明显不同。以MG7-Ag强阳性表达和细胞核内AgNOR计数明显增多,或大小不等呈团块状分布为阳性指标,MG7-Ag和AgNOR联用,胃癌检出率达90%,显著高于单项使用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36例有随访资料的星形细胞肿瘤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颗粒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发现,随肿瘤级别增高AgNORs平均数目(MG)显著增多,颗粒总面积(AT)增大;颗粒平均面积(AM)变化不显著,但均小于正常组。4倍体(4C)以上的肿瘤MG高于4C以下者。肿瘤组内皮细胞MG显著高于非肿瘤组。各参数间也呈显著相关性,MG与DNA含量、AT与核面积均呈正相关,AM与MG呈负相关。MG对患者病程有显著影响,MG<2者一般为良性,MG>2者一般为恶性。不同预后的患者MG均值间亦有显著差异。预后与AM也有关,AM越小,术后病程越短。结果表明,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AgNORs测定能较客观地反映星形细胞瘤增殖活性和分化程度,并有助于判断预后。文中还对AgNORs数目增多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动化图像分析技术对96例胃腺囊、腺癌和正常胃粘膜腺体AgNORs进行研究,发现胃腺囊细胞AgNORs各项参数值片于正常腺体与腺癌之间,癌旁异型胃腺囊单个AgNORs颗粒大小和积分光密度值及核内AgNOR积分光密度值与腺癌接近,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癌旁粘膜异型胃腺囊是正常粘膜腺体与腺癌之间的过滤状态,可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5.
用MG7-Ag和AgNOr法对30例胃癌、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0例正常胃粘膜研究。发现胃癌MG7-Ag强阳性高于CAG(P〈0.005);中、重度CAG或伴IM者高度或局限胃窦CAG(P〈0.05)。以细胞核内AgNOR计数明显增多(〉9.26)或大小不等,呈团块状分布为阳性指标,则胃癌检出率高于CAG(P〈0.005),中、重度CAG高于轻度(P〈0.05)。MG7-Ag和AgNO  相似文献   

6.
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36例有随访资料的星形细胞肿瘤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颗粒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发现,随肿瘤级别增高AgNORs平均数目(MG)显著增多,颗粒总面积(Ar)增大;颗粒平均面积(AM)变化不显著,但均小于正常组。4倍体(4C)以上的肿瘤MG高于4C以下者。肿瘤组内皮细胞MG显著高于非肿瘤组。各参数间也呈显著相关,MG与DNA含量、Ar与核面积均呈正相关,A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手术后胃粘膜癌前期检测方法及用于预测癌变趋势的价值。方法:犬施行Bill-rothⅡ式胃手术2月后开始喂饲MNNG,分别于喂饲MNNG第2,3,4,6,8,10月各时相点进行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病理学检查及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染色。结果:从浅表性胃炎到异型增生,AgNORs数目呈递增性增多,颗粒亦渐增大,正常胃粘膜与浅表性胃炎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嗜银染色技术研究正常、炎症和不典型增生胃粘膜以及胃癌和癌旁粘膜(距癌1cm内)组织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变化。结果表明,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AgNOR数量相差显著(P<0.05或0.01),胃癌组织AgNOR数量高于胃良性病变,不同分化程度的癌组织AgNOR计数无统计学差异,癌旁组织与正常、炎症胃粘膜组织AgNOR计数无差异。作者认为,AgNOR计数有助于鉴别胃良、恶性组织,提高胃镜活检小组织病理诊断的正确率,AgNOR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胶质银染色技术对45例脑肿瘤的核仁组成嗜银蛋白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发现良、恶性脑肿瘤之间的AgNOR计数差异有显著性。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增高,AgNOR计数也增加,我们认为脑肿瘤AgNOR计数对于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以及肿瘤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细胞核DNA倍体、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计数及增殖细胞抗原(PCNA)阳性指数变化与癌分级及预后的关系。②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银染色方法及免疫组化LSAB法,测定30例前列腺癌病人DNA倍体、AgNORS计数和PCNA阳性指数的变化。③结果前列腺癌DNA倍体、AgNORS计数、PCNA阳性指数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症(t=7.267~7.502,P<0.01),并且随着前列腺癌细胞分化程度降低,逐渐增加(H=42.534,t=2.156~6.756,P<0.05,0.01;F=194.771,105.605,q=13.214~15.813,P<0.01);2年内死亡者,其DNA倍体、AgNORS计数、PCNA阳性指数明显高于存活2年以上者(t=5.256~7.608,P<0.001);前列腺癌病人DNA倍体、AgNORS计数、PCNA阳性指数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960~0.966,P<0.001)。④结论前列腺癌DNA倍体、AgNORS计数、PCNA阳性指数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可作为前列腺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脱氧核糖核酸重组体(rDNA)基因簇在人正常二倍体淋巴细胞染色体上的分布和拷贝数的变化以及活性银染核仁形成区(AgNOR)。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合Q显带方法和硝酸银染色法。结果:rDNA基因簇分布于D组和G组10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副缢痕处,D组中的1条13号和1条15号染色体上的rDNA基因的拷贝数低于D组和G组其它染色体上的拷贝数,活性AgNOR众数(modal)为4~8个,每个细胞平均有5.8(1740/300)个活性AgNOR,D组为3.63个/细胞(1089/300),G组为2.17个/细胞(651/300)。结论:rDNA基因簇拷贝数在10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上分布不均一,AgNOR反映了rDNA基因转录活性,rDNA基因簇数与活性AgNOR数不一致,活性rDNA拷贝数与AgNOR银染颗粒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细胞核DNA倍体、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计数及增殖细胞抗原(PCNA)阳性指数变化与癌分级及预后的方法。方法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银染色方法及免疫组化ISAB法,测定30例前列腺癌病人NDA倍体、AgNORS计数和PCNA阳性指数的变化。结果 前列腺癌DNA倍体、AgNORS计数、PCNA阳性指数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症(t=7.267 ̄7.502,P〈0.01),  相似文献   

13.
张谦  赵宗阁 《中国厂矿医学》1996,9(6):F003-F003
消化系统血淋巴细胞AgNOR图像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张谦徐文胜山东纺织系统肺部疾病研究所赵宗阁马曙兴王会善石玫王彼得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研究兴起于70年代,以往都是在光镜下对AgNOR颗粒进行计数。由于AgNOR的数目、形态、分...  相似文献   

14.
应用自动真彩色图像分析仪测定细胞核DNA含量,核形态参数,核/腺比值及AgNOR计数,对66例胃癌,胃粘膜异型增生,萎缩性胃炎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DNA含量测定各变量在各级异型增生中有显著性差别,核/腺比值对萎缩性胃炎有鉴别意义;AgNOR计数对各级病变均有鉴别能力。DNA含量,2c-3c>5点,U值,核面积,核/腺比值,AgNOR计数鉴别能力较强。对12个变量进行综合差别分析;其所建判断函数回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AgNOR染色工作液浓度配制及染色方法加以改进,研究AgNOR与酸性伊红套染技术。方法:用20%硝酸银配制工作液,加热恒温,将切片垂直于染缸内进行AgNOR染色,之后用酸性伊红套染细胞浆。结果:减少硝酸银用量,缩短染色时间,非特异性染色及非特异银染颗粒沉淀明显减少,AgNOR颗粒与胞浆,胞核颜色对比更鲜明。结论:该方法AgNOR染色背景清晰,对比度好,形态更直观,有利于颗粒计数及分裂,操作  相似文献   

16.
13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按国际工作分类分低、中、高度恶性(LG、MG、HG)3组。对NHL和14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RLH)作核分裂计数(MF),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s)计数,并用MBC法检测部分病例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_67抗原。MF、AgNORs、PCNA及Ki_67检测结果有较好相关性(r值0.612,P<0.01),均和NHL恶性度呈正相关,LG、MG、HG及RLH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LG和RLH组P>0.05),表明细胞增殖活性的检测有助于了解NHL恶性度,但不能区分LG和RLH。MG中弥漫小裂细胞型(DSC)细胞增殖活性低于同组其它类型(P<0.05),但与LG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后相对较好,拟属LG。MF、AgNORs和PCNA值越高,生存期越短,表明细胞增殖活性有助于预测NHL预后。MF和AgNORs经济易行;Ki67全面反映增殖细胞的数量,仅用于冰冻切片;PCNA可用于石蜡切片,便于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在不同分化程度胃癌中AgNOR颗粒计数,并分析在病理诊断上的意义。方法 对64例罗癌标本进行AgNOR染色,观察计数并分析。结果 分化差胃癌AgNOR颗粒计数显高于分化高胃癌。结论 AgNOR计数能够反映胃癌癌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性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gNOR定量诊断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浆膜腔转移性腺癌细胞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AgNOR定量诊断和CEA,CK及VIM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56例浆膜腔积液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转移性腺癌细胞与间皮细胞之间的AgNOR计数,颗粒形态及CEA和VIM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而且AgNOR定量诊断与CEA表达呈线性正相关,与VIM表达呈线性负相关,结论:AgNOR定量研究与CEA和VIM免疫细胞化  相似文献   

19.
应用AgNOR染色技术,对63例大肠癌的AgNOR颗粒进行了计数研究。结果显示各型大肠癌正常对照粘膜间,AgNOR数目相差显著(P<0.01);高,中,低分化腺癌AgNOR数目渐增多,各组间相差非常显著(P<0.01),而高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和印式细胞癌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癌细胞AgNOR颗粒增加,其3,5,10年生成率逐渐下降,而复发和死亡率逐渐升高。表明AgNOR计数可作为大肠癌  相似文献   

20.
应用胃癌单克隆抗体MG7、高铁二胺-阿尔新蓝(HID/AB)及核仁组成区(AgNORs)等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与组织化学(组化)染色方法,对90例胃粘膜及胃癌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G7在胃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76.7%和100%,萎缩性胃炎为25%,胃癌与非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各组的病变组织中,AgNORs计数均值随异型程度的加重而递增,胃癌与非肿瘤病变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16例HID阳性的大肠型肠上皮化生(肠化)病变中有8例MG7抗原表达,占50%,在15例HID阴性的小肠型肠化中,无1例呈MG7阳性反应,两者之间也有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