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950年Goldman氏指出,为了防止牙周病外科手术后的复发,除了彻底去除病灶及牙周袋外,必须创造一个不受口唇、颊、舌或口底运动影响的具有足够宽度的附着龈区。六十年代开始,各国口腔科医师发表了各种扩张口腔前庭的口腔粘膜牙龈外科形成术。日本楠正夫1970年发表了牙龈再生术。 相似文献
2.
3.
张举之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981,(4)
多根牙的牙周破坏累及根分叉时,常可见围绕一个根的牙周结构完全破坏,形成深的牙周袋,而其余的根牙周结构或完全无损,或仅有轻微损害。由于有很深的牙周袋,且位于根分叉处,故常有牙周脓肿出现。临床常见此种病人因反复发生牙周脓肿,疼痛难 相似文献
4.
牙周病是牙齿周围组织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如任其发展,结果必是牙齿松动脱落,丧失咀嚼功能。牙周病发展过程中,由于牙齿的出血、溢脓,急性及慢性炎症的产物等直接 相似文献
5.
牙周病是口腔科多发病之一,患者发病时初期症状很少,待出现自觉症状而就诊时均已发展到中期或晚期,因而必须采取外科治疗。但常用的外科手术疗法如牙龈切除术、龈片翻治术和改良龈片翻治术等,效果均不够理想,术后易复发。日本楠正夫于1970年报道了剥离龈瓣根尖万向移行术即牙龈再生术,经过2000余例术后长期观察,效果良好。我科自1972年6月起采用了这种方法,并作了适当的改进。五年多来共施行了650例次,其中炎症型353例次,混合型262例次,牙周型35例次,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兹将手术方法并结合个人体会作一简单的介绍。一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最近的研究已证实重建牙周组织新附着的外科治疗符合其生物学原理[1,2,3,4]。我们将胶原膜和羟基磷灰石(HA)综合技术运用于治疗根分歧病变及牙槽骨角形吸收引起的牙周骨缺损,通过30例病例经半年至5年的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分两组:第一组(根分歧病变组)18例,平均年龄49岁。第二组(牙槽骨角形吸收组)12例,平均年龄53岁。临床检查指标为,患牙炎症反复发作,咀嚼无力,牙周袋深达5mm以上,牙松动度Ⅱ°~Ⅲ°以上,X线检查根分歧明显阴影,牙槽骨角形吸收… 相似文献
7.
8.
断根术治疗牙周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牙根切除术(radiectomy)又名断根术(root amputation),是近年来采用的消除多根牙牙周袋的新方法,为保留患牙提供了新治疗手段.1998年以来,我科为50例患者实行磨牙牙根切除术,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牙周炎引起牙齿松动,脱落,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牙齿松动的直接原因是附着水平下降,牙槽骨吸收.我们采用引导骨/组织再生多孔骨无机材料,在手术翻瓣搔刮病灶清创后填充于骨缺损内,并于表面放置再生胶原膜,引导组织再生,治疗牙根分叉病变,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吴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9(5):918-918
本科1997年至1999年使用体积分数为2%戊二醛(同济美迪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冲洗根管行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后3~5a随访118例118牙,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笔者从1981年始应用治疗牙周病的牙龈再生术治疗牙龈增生、肥大。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2例中,男性8例,女性24例,年龄18岁~35岁,病程2年~8年。其中牙龈增生19例,牙龈肥大13例。治疗方法:常规消毒后,术区施行浸润麻醉。在手术部位的两端牙龈上施行纵行切开,抵牙龈与口腔粘膜交界处以内2mm,然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牙周病的发生发展与牙菌斑中某些厌氧菌感染密切相关。目前替硝唑作为新一代抗厌氧菌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口腔感染。本文旨在观察替硝唑通过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和抗厌氧菌作用。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1999年 12月— 2 0 0 1年 4月选择来我院就诊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 80例 ,男 46例 ,女 34例 ,年龄 18~5 4岁 ,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白血病或孕妇除外 ,近 1~ 2个月未经牙周病专科治疗 ,未服用抗生素。随机分为替硝唑局部用药组 (观察组 ) 4 0例 ,口服替硝唑组 (对照组 ) 4 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情分布情况相比差…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40例十年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雷公藤制剂的远期疗效,我们追访了自1974年初至1983年10月共十年中,曾经接受雷公藤制剂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得到比较完整的资料240例,兹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1.病例分析:病例来源:240例中,湖北本省病者96例,来自全国其它省市的病者144例。性别:男性65例,女性175例,男比 相似文献
17.
牙周病是广泛流行的世界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研究证实牙周菌斑和牙结石中的细菌是牙周病的始动因素,菌斑和牙结石的细菌内毒素水平与牙周炎症程度呈正相关^[1]。我们采用了牙齿洁治术和牙周袋内刮治术,清除牙结石菌斑和牙周袋内坏死组织,将替硝唑明胶海绵糊剂注入根面和牙周袋内,同时口服乙酰螺旋霉素的治疗方法,经临床观察2年效果满意。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应用无水酒精注射等简化技术改良迷宫手术在瓣膜置换术中治疗慢性心房颤动(AF)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从1996年7月~1998年12月对3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慢性AF患者实施了改良迷宫术加心脏瓣膜置换术;作者在Cox Ⅲ型迷宫术的基础上从四方面加以了改良:①变心耳切除为结扎;②无水乙醇注射大部分左心房、房室环和房顶部切口;③沿卵圆窝切开房间隔;④保留窦房结动脉,右房切口为U形,在不阻断主动脉下进行,在开放主动脉后缝合;应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观察改良迷宫术加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心电活动、心功能的变化,并与30例单纯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相应指标比较,随访99~128个月.结果 手术组与对照组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分别为83.3%(25/30)和3.3%(1/30)(P<0.01);心功能改善级别分别为2.31±0.66和1.46±0.63(P<0.01);左房收缩末期最大横径分别为39.8±2.5 mm和45.5±4.2 mm(P<0.01),术后小于术前和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62.0±7.5%和55.7±5.3%(P<0.01);左室短轴缩短率分别为36.8±2.5%和29.2±2.6%(P<0.01).结论 应用无水酒精注射等简化技术改良迷宫手术在风湿性瓣膜病的瓣膜置换术中治疗慢性AF, 能有效消除AF长期维持窦律,改善左心房、室主动收缩功能,并发症少,安全简便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许多研究者认为结肠癌术后胃肠功能完整或具有部分肠功能的患者,能源物质供应最佳途径是胃肠内[1].但由于晚期结肠癌术后胃肠动力学障碍,经常伴有术后结肠潴留和肠麻痹等,是否开展早期肠内高营养治疗仍有争议[2].本文研究早期肠内高营养治疗对机体白介素-2系统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牙周病是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呈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牙周组织的逐渐破坏致使牙龈溃烂、萎缩,最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咀嚼功能丧失。临床上通常以纯西医治疗,疗效欠佳。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82例牙周病患者,明显的提高了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