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汉族,34岁,孕3产2存1.因停经37+5周,持续性下腹隐痛10多小时入院.末次月经时间2007年10月11日,预产期2008年7月18日,平素月经规律.停经40多天出现早孕反应,孕4个多月自觉胎动,孕期检查6次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
<正> 患者:李××,女,26岁,1/0,主因孕36 5/7周,浮肿2~+月,头痛头晕1~+月,视物不清3天,于1990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末次月经:1990年3月8日,预产期:1990年12月15日。闭经50天出现早孕反应、孕5个月感胎动、孕6个月双下肢浮肿、渐加重至全身、孕7个月头痛头晕,体检时发现血压高(24/18KPa),入  相似文献   

3.
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介绍患者,2 8岁,停经34周,B超检查:宫内双胎,一胎儿羊水1.8cm ,宫内发育迟缓;另一胎儿羊水13.2cm ,胎儿腹水,鞘膜积液。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 0 0 1年7月5日,孕1产0 ,丈夫有双胎家族史。停经4 0d有早孕反应查尿HCG( ) ,停经4个月自觉胎动,产检糖筛正常。孕2 5周B超提示双顶径6 .2cm×7.0cm及6 .6cm×7.8cm ;腹围5 .6cm×6 .0cm及7.0cm×7.5cm ;较大胎儿脐血流正常,另一胎儿脐血流倒置。孕2 9周B超提示双顶径6 .8cm×8.1cm及7.7cm×8.6cm ;腹围6 .1cm×6 .5cm及7.4cm×7.6cm ;较大胎儿脐血流正常,另一胎儿脐血流倒置。孕34周…  相似文献   

4.
陈红 《中医药导报》2007,13(11):58-58
1 病历摘要 患者,30岁.孕4生1,因停经35周,腹痛1 h于2007年2月18日1点34分急诊入院.患者既往月经正常;5年前2次行人工流产术,手术顺利;2年前平产一活女婴,产前产后均未见异常.末次月经2006年6月19日,停经2 月B超确诊宫内孕,停经4 月感胎动,之后未行产前检查.  相似文献   

5.
患者 ,34岁 ,孕 2产 1,末次月经 2 0 0 1年 1月 2 6日 ,因停经 2 + 月 ,要求流产 ,以早孕、双子宫收入院。入院前曾在当地医院行人工流产术未成 ,故来院就诊并收入院。入院查体 :T 36 .8℃ ,P 84次 /min,R 2 0次 /min ,BP 15 / 9kPa(112 / 6 8mmHg) ,心肺 (- ) ,肝脾未触及 ;妇科检查 :外阴经产式 ,阴道通畅 ,无纵隔 ,双宫颈光滑 ,可触及两个子宫 ,右侧子宫较左侧子宫饱满 ,双附件未触及异常。B超示 :双子宫 ,右侧子宫孕 2 + 月 ,双附件无异常。患者入院后曾在B超指引下行人工流产术 ,但探针无法进入妊娠侧宫腔 ,未成功…  相似文献   

6.
1 病历介绍患者 ,36岁 ,因停经 9+ 月于 2 0 0 2年 9月 2 7日入院。平素月经尚规律 ,末次月经 2 0 0 1年 12月 16日 ,停经 35d阴道有少量出血 ,查尿妊娠试验 (+) ,经肌注黄体酮、口服药物(具体不详 )及卧床休息治疗 1周后血止。停经 6 0 + d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 ,持续到孕 4个月未予治疗症状消失 ,孕 5 + 月自觉胎动。孕期无感冒、发热史 ,血压不高 ,孕晚期无头晕、眼花、阴道流血流液等。该患者于婚后 13年夫妻同居未孕 ,曾做过不孕不育检查 ,1年前曾做过诊刮手术。入院后查体 :生命体征平稳 ,心肺未及异常 ,腹膨隆 ,宫高 36cm ,腹围…  相似文献   

7.
<正>1病历介绍患者,40岁,G2P1,因停经33+1周、阵发性腹痛伴发热3 d于2010年8月21日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0年1月1日,预产期2010年10月8日,孕5个月左右开始间断性小便不畅,淋漓涩痛,反复发作,未治疗。  相似文献   

8.
患者,26岁,孕1产0,因孕39周、阴道流水伴不规律腹痛2h于2003年2月10日5:00入院。既往月经规律。停经40余天感恶心不适,4个月感胎动,曾于孕25周和孕38周行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早孕期间无感染史,无化学药品、放射线接触史,无遗传病史,无烟酒嗜好。查体:一般状况可。宫高31cm,腹围92cm,胎位LOA,胎心率132次/min,胎心听诊强而广泛。  相似文献   

9.
<正> 1 病例 患者26岁,孕_2产O,人流1次,孕45周。下腹部坠痛6小时,于1995年8月14日4时入院,患者以往月经规律,停经4~+月时,妇科检查子宫如2~+月妇娠大小。7个月感觉胎动,妇娠期间无头痛,眼花,于6小时前开始阵发性下腹部坠痛。 查体:T36.8℃,P80次/分,R20次/分,BP:22/11kPa,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背柱四肢无畸形,宫高34cm,腹围94cm,胎方位LOA,胎心100次/  相似文献   

10.
病历摘要:患者:王双女,28岁,已婚,主诉葡萄胎清宫术后2+月,不规则阴道流血5+天入院,平素月经规则,停经45天时在外院B超检查提示葡萄胎,尿HCG(+),行清宫术后,术后病理报告为:滋养细胞中度增生,一周后复查B超提示:子宫内无线癌生长,出院定期随诊.清宫术后2个月开始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量少,无发热、咳嗽、头痛等,饮食、睡眠差,大、小便正常.初潮14岁6/28d量中,无痛经,25岁结婚,爱人健康G1P0,人个及家庭无特殊病史.  相似文献   

11.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can be done by three steps:First to differentiate thenature of disease,second to differentiate the location of disease,third to analyse comprehensively thenature and location of disease.Depend on complete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the acupoints are selected.Three cases are analysed to explain how to dominate preceding contents.  相似文献   

12.
反牵引复位固定治疗Ⅱ型、Ⅲ型距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观察反牵引复位固定治疗Ⅱ 型、Ⅲ 型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采用复位手法结合反牵引外固定器治疗 Ⅱ 型、Ⅲ 型距骨颈骨折 3 4例 ,与文献组报道结果相对比显示 :反牵引复位固定治疗Ⅱ 型、Ⅲ 型距骨颈骨折 ,疗效明显优于文献对照组 (P <0 .0 5 ) ,距骨体坏死率明显低于文献对照组 (P <0 .0 5 )。表明反牵引复位固定有利于距骨骨折的复位和稳定 ,是治疗 Ⅱ 型、Ⅲ 型距骨颈骨折的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方证相对论研究的关键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以间接致思的思维方式探求人体生理、病理及防病治病规律,开展方证研究也应遵循中医学的本原思维模式。方随证出,因证变化而药物组成变化是方证对应的一般规律,称之为“方证相对论”。方证对应理论体系是非线性的、多维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其研究内容应体现当代医学最新成就。从中药分子水平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研究,阐明方剂作用机理以求得方证的最佳对应和变化规律,应是方证研究深化的客观要求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名老中医结构化病历数据库,开展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适用性研究。方法:采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录入医案,使症状、舌脉等临床信息形成关系数据库。结果:A组按照《标准》判断与其符合者为155例,符合率为16.01%(155/968),175诊次,符合率为9.35%(175/1870);B组按照《标准》判断的结果98.34%与专家判断一致,同时,《标准》将1.66%的诊次判断为肝脾不调证。结论:证候诊断标准与专家判断符合率低,标准不能适应临床实际的需要,今后应采用专家共识结合临床实际数据的方法,研究形成基于不同层次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提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5.
孙冰  邓家刚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2):1615-1616
对于平性药药性的认识历代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尚缺乏关于平性药配伍的专题研究.作者就平性药药性特点在方剂配伍中的体现做了探讨,认为:平性药与他药配伍后在"整体取性"、"相关奏效"、"中介调节"3点的体现尤为突出;通过配伍可以体现平性药"体平用偏"、"双向适用,条件显性"的药性特点;气味配伍是体现平性药"调整阴阳"、"以偏纠偏"作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周经筋辨证分型的规律,初步形成股骨头坏死的经筋辨证体系,为其经筋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9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循髋周足六经筋进行触诊,统计各结筋病灶点出现的频次以及所属的经筋,分析各经筋证型的分布特征。[结果] 190例患者(双侧患病169例,单侧患病21例),总计359髋,其中27髋因结筋病灶点不明显(占7.52%)无法判定经筋证型;332髋存在数量不等的结筋病灶点(占92.48%)。单一经筋证型(47.08%)与复合经筋证型(45.40%)的出现频率基本相当。最常见的单一经筋证型为足阳明经筋型(16.99%),其次依次为足三阴经筋型(15.04%)、足太阳经筋型(8.64%)和足少阳经筋型(6.41%)。在两经筋复合证型中,足阳明经筋的总出现率为21.45%,足三阴经筋的总出现率为20.34%,足太阳经筋的总出现率为17.55%,足少阳经筋的总出现率为15.88%。少见3经筋以上的复合证型(5.29%)。[结论] 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周经筋病变存在多种证型,该证型分布有着明显规律,该规律与髋周经筋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对临床运用经筋理论指导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金萍 《中医教育》2008,27(2):26-28
《金匮方论衍义》对《金匮要略》的注释发微有许多独到之处:“以经释经”,藉《内经》《伤寒论》发阐《金匮要略》;注重对仲景脉象的阐释发挥;注重病证辨证,强调病因与体质因素;方论阐发,精见独到。由于此书为注释《金匮要略》第一家,故对后世《金匮要略》的注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思维原理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和西医的思维方式不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其思维原理和思维规律也各不相同。本文以中西绘画中和中西文字为例,对中西医的思维原理及规律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小肠病为临床所常见,中医辨证论治有其独到之处。小肠作为六腑之一,有其自身的生理病理特性,故小肠病的发病,亦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主要有:1.内外相召,湿邪为患。内外湿邪最易留滞小肠而出现多种病证,同时在病机上常有寒化和热化的趋势。2.易虚易实,虚实相兼。小肠疾病极易出现虚证、实证或虚实夹杂证候,不仅表现在小肠本腑,而且可波及他脏他腑,乃至全身。3.或寒或热,寒热互见。小肠寒热不仅可引起本腑的许多病证,并可出现小便异常及体表病证。同时小肠寒热可互相转化,或寒热错杂,或伤及血分,或损及脾阳。4.可急可缓,病情缠绵。小肠病的发病,有的相当急重,有的发病缓慢,病情缠绵难愈。  相似文献   

20.
王淼 《天津中医药》2004,21(4):309-310
《内经》的养生思想是在吸取了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点为:把顺应自然作为养生的重要原则;把调摄精神情志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重视保养正气在养生中的指导作用。并与道家思想作比较.提出《内经》的养生观点是在吸收了道家思想有益因素的基础上确立的,同时又强调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而且要“治未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