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言道“药物是把双刃剑”,任何药物作用都包括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WHO对药物不良反应(ADR)定义是:正常剂量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护理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既是各种药物治疗的实施者,又是用药前后情况的观察者,参与用药全过程,在ADR监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门诊输液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结果:本组62例门诊输液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皮疹、瘙痒、皮肤发红为主,共41例,占66.1%。喹诺酮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最大,占43.5%。儿童及老年患者发生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较大,分别为27.4%和38.7%。29例合并基础性疾病患者发生输液药物不良反应,占46.8%。结论:加强对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能够进一步降低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谢振英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2):125-125
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出现任何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总称为输液反应.由于静脉输液具有高效、快速、可控制给药的特点,近年来其使用范围呈不断扩大趋势,但由此所引发的输液反应也呈上升趋势.因此,通过对输液反应的类型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高护士应对输液反应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急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输液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临床表现以及处理方法,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74例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及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胃肠道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损害、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损害,立即停药并给与对症处理后均痊愈,未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结论:加强对急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制定完善的护理对策,对减少急诊输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液的安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门诊输液室护士药物治疗错误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方法:回顾错误事件发生的时间、结局以及责任护士的年龄、学历、职称,采用头脑风暴法对错误发生的原因进行讨论,并应用鱼骨图进行根源性分析。结果:门诊输液室护士药物治疗错误发生的原因包括组织管理、环境、护士个人及患者多方面的因素。结论:为减少门诊护士药物治疗错误的发生,应加强组织和护理人员的管理;同时建立错误的匿名上报系统,鼓励护士主动上报。  相似文献   

6.
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诊输液患者由于人数多、用药范围广泛,且年龄性别不同,病情复杂,极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我科自2000年8月成立以来,每日输液250~350例次.每周都可能有ADR的病例发生.国内有统计表明,因ADR而导致死亡病例占全部死亡病例的7.7%[1].因ADR处理问题发生的纠纷也有多起,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为了更好地对ADR进行处理,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笔者采取了一系列护理对策,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笔者对我院2003年105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了解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一般资料在105例药物不良反应中,男47例,女58例。年龄2~82岁,其中0~19岁10例,占9.5%;>19~39岁26例,占24.8%;>39~59岁48例,占45.7  相似文献   

8.
1病历介绍 患者,男,68岁,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于2008年12月28日来诊。给予吸氧、高压氧舱、防止脑水肿、促进脑细胞代谢等治疗,患者中毒症状消失。于2008年12月29日8:00静滴5%葡萄糖液500mL、维生素B6 0.2g、维生素C 3.0g、ATP 40mg、辅酶A100IU、胞二磷胆碱1.0g时,患者突发寒战,考虑为输液反应。立即停止输液,并给予生理盐水20mL、地塞米松10mg静注,患者寒战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9.
<正>静脉输液是临床普通应用的治疗方法,但静脉输液对人体也可产生不容忽视的不良反应。由于液体配伍、操作、观察等环节的问题,许多不良反应时有发生。现简要归纳如下,愿与同道探讨。1输液药物的配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量新药开发应用,在原有配伍禁忌表没有记载,配伍禁忌只能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摸索。有些药物配伍虽然没有发生浑浊、沉淀,但其内部因pH值改变或药物相互作用已发生分离、聚合,不仅降低疗效,而且可产生毒性并成为致热原。联合用药增多。一瓶液体内加药有时可达4~6种,除配伍禁忌外,加药时反复穿刺瓶塞,橡胶微粒进入液体,造成污染。在配伍过程中注射器多次使用,反复抽吸易造成针头、针栓的  相似文献   

10.
头孢吡肟输液反应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某,女性,17岁,因发热、咳嗽、咯痰4d,加重伴胸闷、憋气1d入院.人院查体:体温38.7℃,脉搏83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72mmHg,右侧肺呼吸音粗糙,余(一).胸片示右侧底部肺纹理增粗、紊乱.患者既往尢过敏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输液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中国药学文摘(CPA )报道的148 例输液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输液所致ADR 在高年龄组发生率较高,多在用药过程中半小时内发生.ADR 累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结论 应加强输液的应用监测,以减少严重ADR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输液反应36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誉华 《新中医》1995,27(5):62-63
输液反应36例原因分析赵誉华我院在1994年2月2日至3月7日,全院静脉点滴患者为16139人次,共发生输液反应36例,占全院输液总数的0.22%,平均每天1.05例。现就36例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1临床资料36例均为住院病人,皮肤科14...  相似文献   

13.
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地少出现ADR。  相似文献   

14.
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各种非治疗效应 ,在治疗中时有发生。药物的有效和无害是同样重要的。笔者整理总结了我院自 1997~ 2 0 0 1年 5年来发生的 38例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使用注意及处理方法 ,供临床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选自我院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共 38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18例 ;年龄最大者 5 8岁 ,最小 4岁。病例来自 1997- 0 1~2 0 0 1- 12我院的门诊及住院病人。1.2 方法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 ,分别由科室上报 ,药剂科登记备案 ,分别从不良反应的类型及症状、使用注意及不良反应的处理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2 结果见表 1…  相似文献   

15.
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药液温度过低、浓度过高以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畏冷、寒战,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伴有恶心、呕吐、头昏头痛、烦躁不安、谵妄、四肢发绀等。  相似文献   

16.
输液反应是输液不良反应的简称,临床上也称之为“热原反应”。但严格地说,“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个部分,它是由于致热原进入机体后,直接或反射性地引起全身毛细血管及微循环中前毛细血管括约肌痉挛,导致微循环障碍的结果。临床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是热原反应和类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本文报道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100例输液反应,并就原因和预防措施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介绍郝某 ,男 ,72岁 ,因心悸 2 0 d于 1998-0 2 -19入院。心电图示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第 2天在输液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时突发输液反应 ,表现为寒颤、胸闷、呼吸困难 ,体温 39℃。即刻给予停止输液 ,肌注非那根 2 5 mg,地塞米松 10 mg,配合吸氧 ,并及时心电监护。心电图 I、a VL 出现 Q波 ,a VR主波向上 ,ST段下移 ,T波直立 ,提示高侧壁心梗。观察 2 h后症状减轻 ,心电图 Q波消失 ,心肌酶谱均正常。原方案住院治疗 15 d,痊愈出院。2 讨论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 ,心电图 I、a VL 导联出现 Q波 ,心电图诊为“高侧壁心梗”。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在门诊输液室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如何进行治疗与护理,保障病人的生命健康,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42例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分析,关注用药的合理与安全。方法:采用中、西药注射液分别分析不良反应(ADR)及举例个案分析。结果:ADR中过敏反应占总数的57.1%,变态反应居第2位,占总数的42%,经药检室检测排除输液管等致热源ADR所致。结论:临床上在应用药物时,不仅应重视其作用还应高度关注其不良反应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临床发生的输液反应进行分析,找出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2007年遇到的20例输液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输液反应的发生与药物、输液器具、操作、患者、季节等有关。结论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严格操作规程,加强对重点患者的输液观察,建立临床用药反馈机制,加强医、药、护三者间的沟通是减少输液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