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干部一科1例不一致性淋巴瘤高龄患者的诊治。患者于1987年以左侧腮腺区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1988年行左侧腮腺区淋巴结活检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小B细胞性淋巴瘤,先后进行了50个疗程的"COP、OP"方案化疗及短期局部放疗。2014年出现咽喉部不适,行会厌部取检,诊断为间变性淋巴瘤酶(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最终诊断为不同时发生的不一致性淋巴瘤。不一致性B细胞和T细胞性淋巴瘤非常罕见,取每一个病变部位作活检有助于避免漏诊,从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1例初诊考虑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确诊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患者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来源于滤泡辅助T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低,以中老年患者为多见,常以淋巴结肿大起病,可伴有发热等全身非特异性症状。淋巴结活检是确诊的重要依据。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临床主要选用CHOP方案化疗。结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常见多发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压迫相邻气管、支气管可出现咳嗽等症状。系统查体有助于降低误诊、漏诊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 ,6 3岁。因不明诱因甲状腺肿大、疼痛伴发热 ,同时咳嗽、咳白色泡沫痰 1个月 ,于 2 0 0 0年 3月 2 8日入院。 4年前因淋巴结肿大 ,经淋巴结活检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用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 )方案治疗获完全缓解 (CR)。 1年前左颈淋巴结再现肿大 ,淋巴结活检示淋巴瘤复发 ,为B细胞淋巴瘤。经用CHOP、CMOP(环磷酰胺、米托蒽醌、长春新碱、强的松 )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肿大淋巴结消失 ,继续每 2~ 3个月巩固化疗1次 ,获CR。 3个月前四肢关节疼痛 ,下肢皮肤出现暗红色结节 ,沿血管分布 ,下肢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1例初诊考虑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1例确诊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患者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来源于滤泡辅助T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低,以中老年患者为多见,常以淋巴结肿大起病,可伴有发热等全身非特异性症状.淋巴结活检是确诊的重要依据.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临床主要选用CHOP方案化疗.结论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常见多发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压迫相邻气管、支气管可出现咳嗽等症状.系统查体有助于降低误诊、漏诊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1 病例介绍 患儿,女,3岁,于1987年12月28日因左颈淋巴结肿大住院。查体:左颈可触及0.8~2.5cm淋巴结6~7枚,质硬活动度小,右锁骨上可及0.5cm淋巴结1枚,左腋下可及1~2.5cm淋巴结5~6枚,有融合趋势。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为T细胞淋巴瘤,Ⅱ期。给CHOP方案化疗两次,疗效佳。左颈,左腋淋巴结几乎消失,右颈淋巴结消退,继而转到放疗科~(60)Co进行治疗,治疗量为45GY/29次/6w,于1988年7月7日和8月26日入院进行CHOP方案第3、第4次化疗。1989年7月18日因左颈淋巴结肿大再住院,血象正常,进行CHOP方案第5次化疗。1989年8月28日因贫血发烧再就诊。查血象:Hb64g/L,WBC18.2×10~9/L。分类:原粒0.39,早幼粒0.03。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G/E=12∶1,原粒0.64,早幼粒  相似文献   

6.
恶性淋巴瘤经放疗或化疗后发生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数目已有增加,然而结节性淋巴细胞淋巴瘤,从未接受过放疗和化疗的患者,随后发生ANLL,既往未有报道。本文1例结节性淋巴瘤,先前仅以白细胞干扰素治疗,结果成为ANLL,报告如下。患者男性,57岁,1979年11月发生弥漫性淋巴结病。淋巴结活检为结节性淋巴细胞分化不良型恶性淋巴瘤。双足淋巴管造影示副主动脉扩大。但骨髓活检阴性。分类属Ⅲ期。自同年11月28日至12月27日接受α干扰素肌注,剂量为300万U/d。干扰素从人黄层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2岁。于2004年7月因发现右颈部包块于当地医院就诊,行颈部包块病理活检示: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免疫分型示:CD20(-),CD3(+),CD45(+)。行胸、腹部CT检查未见纵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确诊为“间变T细胞淋巴瘤-ⅠA期”,予9个疗程的CHOP方案化疗,化疗过程中未再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未作预防性鞘注治疗,疗程结束后未行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8.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根据其病理形态学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根据其免疫组化又分为B细胞型或T细胞型;淋巴瘤的临床过程呈惰性或侵袭性,其治疗反应及预后与病理类型和分期有关。初治淋巴瘤患者多对放疗或化疗敏感,但初治缓解患者10%~60%出现早期或晚期复发,还有少数患者采用一线标准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9.
头颈部恶性淋巴瘤联合定期化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修子 《山东医药》2003,43(30):41-42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 ,笔者采用 VCBFP联合用药及“1,3,6 ,9”定期多程化疗治疗头颈部恶性淋巴瘤患者 12例 ,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3~ 6 4岁 ,平均 4 2岁。病理报告示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2例 ,弥漫性大 B细胞淋巴瘤 6例 ,霍奇金氏病 4例。肿瘤原发部位为颌下淋巴结 5例 ,颈深上淋巴结 3例 ,扁桃体 2例 ,颌下淋巴结 1例 ,腮腺内淋巴结 1例。根据 Ann Arbor临床分期标准分为 期 4例 , 期 6例 , 期 2例。治疗方法 :VCBFP136 9化疗方案即长春新碱 (VCR) 1~2 m g静推 ,环磷酰胺 (CYT)…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1岁。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年半,复视、右眼睑下垂、四肢无力1周于2001年7月12日入院。患者于1996年1月发现双颈部肿块,未予重视,颈部肿块逐渐增大伴盗汗,1997年在外院就诊,发现患者颈部、颌下、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CT检查示:纵隔及两肺门淋巴结肿大,后腹腔淋巴结肿大。经颈淋巴结病理检查,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ⅢB(滤泡型-弥漫型,B细胞型,CD20+)。先后行化疗20疗程(具体方案不详)并应用美罗华(CD20单克隆抗体)600mg/次×3次,疾病始终未达到完全缓解。2000年11月8日首次入我院,患者仍有上述部位淋巴结肿大伴双侧乳糜…  相似文献   

11.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于(thCSF)可引起粒系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因此广泛应用于恶性淋巴瘤或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因强化化疗所致的粒细胞减少症。以往认为thCSF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没有刺激作用。作者检测重组G-CSF(ffoCSF)对体外原发性ATL细胞生长的刺激作用。方法白血病细胞来自14例ATL患者,9例为急性型,2例为慢性型,3例为淋巴瘤型。用离心的方法分离急性型或慢性型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对于淋巴瘤型患者,用金属筛过滤法从活检标本中获得淋巴结细胞。结果作者同时分析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使用thCSF治…  相似文献   

12.
作者10年间遇到心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3例。 例1,65岁,男性,因劳累性呼吸困难,意识消失入院,存在心影扩大,心包积液,室间隔肿瘤,房室传导阻滞。心包积液细胞学检查为T细胞性异常淋巴细胞浸润。~(67)Ga扫描仅在心脏异常处集聚,诊断为无淋巴结肿大的心脏原发性淋巴瘤。给予化疗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纪春岩 《山东医药》2008,48(25):104-105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根据其病理形态学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根据其免疫组化又分为B细胞型或T细胞型;淋巴瘤的临床过程呈惰性或侵袭性,其治疗反应及预后与病理类型和分期有关.初治淋巴瘤患者多对放疗或化疗敏感,但初治缓解患者10%~60%出现早期或晚期复发,还有少数患者采用一线标准治疗无效.近年来,针对复发和难治性淋巴瘤的治疗,临床设计及观察了多种挽救治疗方案,并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3例艾滋病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ARL)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龙潭医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艾滋病(AIDS)合并ARL住院病人的临床特点、免疫水平、并发症、病理检查及治疗情况、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 13例ARL病人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24~71岁。10例在淋巴瘤诊治中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2例分别在抗病毒治疗(ART)1个月和4个月后发现ARL,1例在诊断HIV感染后4个月发现ARL(未行ART)。发病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1~340个/μL。10例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1例为Burkitt淋巴瘤,1例为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6例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2例未能进一步分型;2例未分型,1例为T细胞淋巴瘤。以颈部肿物、腹股沟肿物、腋下包块、盆腔肿块及锁骨上肿物等为首发症状的7例,上消化道出血、便血、腹胀及腹痛、吞咽时胸骨后灼热痛、发热伴咽痛、发热伴头痛等起病6例。8例进行了ART,4例进行了化疗。4例未随访,7例死亡。结论HIV感染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发热、消化道出血等,应考虑并发淋巴瘤的可能,必要时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积极的ART联合规范性化疗,以及适当的治疗时机仍需要补充更多的临床实践资料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intestinal non-Hodgkin lymphoma,PI-NHL)的临床特征、影响预后因素及手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2005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46例PI-NHL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随访得到1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84.68%,3年OS为73.25%,5年OS为60.82%。手术+化疗及单纯化疗对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细胞淋巴瘤PFS及OS均好于T细胞淋巴瘤。结论肠道B细胞淋巴瘤生存率高于T细胞淋巴瘤,手术并不能提高PI-NHL患者生存率,且长期生活质量化疗组优于手术组。  相似文献   

16.
外套细胞淋巴瘤(MCL)作为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其特征为化疗低反应性及化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短。大剂量化疗和自体干细胞移植同样不能延长其无病生存。本研究试图用利妥昔联合沙利度胺通过淋巴瘤细胞和微环境两方面起到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肺霍奇金淋巴瘤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以咳嗽症状为主,肿瘤较大,平均直径为5 cm,可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镜下均可见典型的RS细胞,背景细胞内有较明显嗜酸粒细胞浸润,并见干尸细胞,免疫组化CD15和CD30阳性.化疗、骨髓移植可使病情缓解,长期生存.结论 肺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学及免疫表型具有一定的特征,恰当的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正>B细胞淋巴瘤是一类异质性较强的恶性肿瘤,过去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随着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的问世,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它几乎提高了所有B细胞淋巴瘤的治愈率,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在接受标准免疫化疗后发生了复发或者转移。近些年,我们逐步认识了B细胞淋巴瘤增殖、生长及耐药的一些关键信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1例胃原发性肠病相关型T细胞淋巴瘤。患者为1例22岁年轻女性,初始临床分期为Ⅳ期,首先采取了CHOP、GDP、HD-MTX、IEO、DHAP方案序贯化疗,然后行远端胃切除术与淋巴结清扫术,为获得较长的生存期还进行了局部姑息性放疗。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患者的生存期已超过2年,并且生活质量较高。本病例强调了在高侵袭性结外淋巴瘤的治疗中外科手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69岁。2001年3月在外院诊断为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行手术切除,术后仅化疗2个周期(具体不详)。2007年4月因多处淋巴结肿大入院。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一计算机体层显像(PET-CT)、骨ECT检查,提示双侧腋窝、左锁骨上、纵隔淋巴结肿大及左侧髋骨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