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9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障碍与康复疗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临床研究的结果来看.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障碍实施心理康复疗法不仅可使心肌梗塞的患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对心肌梗塞的整体治疗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患中进行心理康复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医疗措施。章重点就焦虑的发生与康复疗法;否认的产生与康复疗法;抑郁的出现与康复疗法;病态性格及行为与康复疗法;谵妄的发病因素与康复疗法;睡眠周期紊乱与康复疗法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最危重的急症之一,而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又是灾难性的危急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因此正确的防治,科学地康复疗法以降低死亡率,提高康复率,是临床研究的非常重要的课题。文章就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类型;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就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疗法:包括急性期与恢复期和复原-维持期的具体康复疗法进行了论述。对心肌梗塞康复过程中的功能监测、心电图监测、运动试验、血液动力学监测、超声心动图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护、放射核素扫描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把心肌梗塞的心理康复也列为心肌梗塞并发症的康复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的康复疗法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最危重的急症之一,而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又是灾难性的危急症,严重威胁着患的生命,因此正确的防治,科学地康复疗法以降低死亡率,提高康复率,是临床研究的非常重要的课题。章就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类型;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就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疗法:包括急性期与恢复期和复原一维持期的具体康复疗法进行了论述。对心肌梗塞康复过程中的功能监测、心电图监测、运动试验、血液动力学监测、超声心动图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护、放射核素扫描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把心肌梗塞的心理康复也列为心肌梗塞并发症的康复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经抢救后 ,病情相对稳定至半年时间为整个心肌梗塞康复期。其康复期强调综合治疗 ,应包括药物治疗 ,早期活动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 ,心理康复等等。如能在患者恢复健康的全过程积极贯彻康复治疗的宗旨和目标 ,则有利于降低心肌梗塞出院病死率和提高心肌梗塞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阐述心肌梗塞恢复期的康复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方面不赘述。传统疗法要求急性心肌梗塞后病人绝对卧床休息6周以上。现仍有大多数医院要求病人完全卧床休息1周以上。唯恐早期活动加重心脏负担 ,增加心脏合并症(心脏破裂、猝死…  相似文献   

5.
心肌梗塞康复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九菊 《中国康复》1998,13(4):188-189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病后常需卧床休息数周以使坏死的心肌组织愈合并防止心脏破裂。但当代康复疗法认为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在监护室内开始监护下的康复活动,早期康复可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并可使患者增加信心。随着急性期的渡过及病情的恢复患者的活动量可逐渐增加。康复的步骤和方法在其康复医学上常称之为程序。康复护理应遵循行之有效的康复程序。我院从1982年起就开始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康复,观介绍心肌梗塞4周康复医疗程序(附表)。患者在进行康复程序训练时都要有医生在分指导康复活动,活动前后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3月~2015年11月78例心肌梗塞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的治疗则是在对其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再增加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的患者生理不适,心理反应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对稳定患者情绪。减轻病痛。抢救生命。促连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危垂、猝死率高、危害人体健康的严重疾病。其发病诱因及恶化大部分与精神因素致情绪变化有关。随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患者的心理状态也随时发生相应改变。故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如何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进入角色,防止意外发生,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1恐惧与紧张此种心理多出现在急性期,因心肌梗塞起病急骤,心前区刀割样、压榨样疼痛,并有窒息感和濒死感。伴有气短,甚至大汗淋漓、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患者多表现为恐惧、惊慌、焦虑不安,此时我们医护人员必须注意自己的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治疗,已成为临床常见课题之一。对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在康复中,如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现将我们3年来资料较完整的25例治疗体会介绍如...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3个月内,已被允许实施心脏康复,但心绞痛患者的运动疗法尚未被承认。运动疗法能在一定负荷量下,使心肌摄氧量降低、心绞痛阈升高。希望尽快纳入常规下实施。我们已在门诊开展了对心梗及心绞痛患者的运动疗法,旨在防止心绞痛的加重或向心肌梗塞的转化。该疗法还包括对患者的教育。本文介绍了心绞痛患者在门  相似文献   

10.
<正> 作者简要概述心肌梗塞后康复的进展。由于再灌注疗法的普及,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有很大的进步,最近的急性期死亡率降至10%左右,加以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开发,使得从发病早期就进行急性期康复成为可能。在日本,从1980年户鸠裕德主持厚生省循环系疾病研究组进行心脏疾病康复研究以来,许多单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CT)和高强度间歇运动(HI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及线粒体稳态的干预差异.方法 雄性SD大鼠制备AMI模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n=10)、AMI对照组(AMI,n=9)、AMI+ MCT运动组(AMI+M,n=9)和AMI+ HIT运动组(AMI+H,n=10).AMI+M组和AMI+H组分别进行4周MCT或HIT运动训练.左心室导管法检测心功能,荧光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ROS生成速率及ATP合成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PINK1、Beclin1、Mfn2、Drp1、Tfam、COXⅣ和PGC-1α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AMI组比较,AMI+M和AMI+H组Beclin1、PINK1、Mfn2和PGC-1α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ROS生成速率和Drp1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AMI+H组±dp/dt max绝对值、膜电位、ATP合成活力、Tfam和COXⅣ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AMI+M组比较,AMI+H组±dp/dt max绝对值、Tfam、COXⅣ和PGC-1α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HIT在干预AMI后心室重塑及线粒体稳态方面较MCT更具时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无Q波心肌梗死 (ANQMI)和急性Q波心肌梗死 (AQMI)在发病最初 6h内冠状动脉病变的性质、血栓及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的不同 ,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对 5 2例AN QMI患者和 130例AQMI患者在发病 6h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比较两组在冠状动脉造影所见中的不同特点 ,并对他们的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心肌酶变化特点等情况进行。结果 与AQMI比较 ,ANQMI发病年龄较高 ,临床中常缺乏特征性的胸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所见中 ,相关的冠状动脉完全性闭塞在ANQ MI组为 2 8 9% (15 / 5 2 ) ,在AQMI组为 86 9% (113/ 130 ) ;ANQMI组血栓存在为 15 1% (8/ 5 2 ) ,AQMI组为73 9% (96 / 130 ) ;ANQMI组侧支循环形成 4 0 4 % (2 1/ 5 2 ) ,AQMI组 13 9% (18/ 130 ) ;ANQMI组多支病变为 5 1 9% (2 7/ 5 2 ) ,AQMI组为 4 0 0 % (5 2 / 130 )。以上 P<0 0 5。结论 与AQMI组比较 ,ANQMI在发病最初 6h内完全性闭塞发生率低 ,血栓存在率低 ,侧支循环较丰富 ,多支病变发生率较高。因此 ,对于ANQ MI早期溶栓治疗可能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而应尽早采用其他冠脉介入性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青年男女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从危险因素、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急性期预后因素等几个方面对比分析年龄≤45岁男、女性的AMI临床特点。结果:青年女性AM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阳性家族史以及合并其他疾病。青年男性AM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病阳性家族史、糖尿病。46%的青年女性AMI有明确诱因,低于青年男性的82%。结论:青年女性AMI与男性相比主要危险因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4.
对6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死亡患者的QT离散度(QTd)进行了测定,并与60名AMI存活患者和60名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AMI患者的QTd、QTcd、JTd、JTcd显著增加高于正常人(P<0.01)。AMI死亡者亦明显高于存活者(P<0.05),且AMI死于室额的患者QTd显著增高。结果提示QTd的增高对判断AMI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cWn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尿酸(UA)含量变化的测定,探讨阻止AMI的发生发展,达到抢救生命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监测76例AMI患者cTnⅠ、hs—CRP,UA水平。结果单纯AMI患者cTnⅠ、hs—CRP,U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合并二型糖尿病者(T2DM)hs-CRP,UA高于单纯AMI组(P〈0.05),而合并T2DM者心肌肌钙蛋白Ⅰ与单纯AM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nⅠ、uA和hs-CRP与AM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cTnⅠ、hs-CRP和UA联合检测,有助于对AM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6.
17.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焦虑状况调查   总被引:35,自引:8,他引:35  
周晓荣  李津  赵玲 《护理研究》2004,18(1):29-31
目的:为寻求心肌梗死病人焦虑的干预手段。方法:利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64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住院48h内和住院第9天进行调查。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住院48h内焦虑得分明显高于常模,住院第9天焦虑得分较住院48h明显降低。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住院早期有明显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our research was to study the long-term prognosis among patients discharged alive after an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 in comparison with patients discharged alive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without OHCA, and also to study the long-term influence of AMI in connection with OHCA. Our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the municipality of G?teborg. W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1990-91 after an OHCA of cardiac aetiology and patients discharged after an AMI without prehospital cardiac arrest. During 1980-98, we studied all patients discharged alive after OHCA of cardiac aetiology, divided into groups of precipitating AMI and no AMI. The study includes 48 patients discharged alive after an OHCA 1990-91, 30 (62%) of whom had a simultaneous AMI and 1425 patients with an AMI without OHCA. Compared with AMI survivors, survivors of an OHCA of cardiac origin were younger but had more frequently a history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Their mortality rate during the subsequent 5 years was 46%, compared with 40% among survivors of an AMI (NS). The 5-year mortality rate among patients with an OHCA precipitated by an AMI was 40%. When correcting for differences at baseline, the adjusted risk ratio for death among patients with an OHCA of cardiac origin was 1.2 (95% CI 0.8-1.8)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an uncomplicated AMI. During 1980-98, 215 patients were judged as having an OHCA precipitated by an AMI and 115 patients had an OHCA of cardiac aetiology but no simultaneous AMI. Five-year mortality was 54% and 50% respectively (NS). It is concluded that survivors of an OHCA of cardiac origin differed from survivors of an uncomplicated AMI in that they were younger and more frequently had a histor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ir 5-year mortality after discharge was similar to that of survivors of an AMI without a prehospital cardiac arrest, even after adjusting for differences at baseline.  相似文献   

19.
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舒缩协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及二尖瓣环不同部位各舒缩参数变化,探讨心肌梗死后左室舒缩协调性的改变.方法首次心肌梗死患者98例,于心梗后1周行二维超声以及PW-DTI检测.测定心脏收缩功能指标EF、收缩速度指标Vs、舒张速度指标Ve,Va、收缩时间指标Q-so,Q-sp、舒张时间指标Q-eo,Q-ep;对照组46例行同样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DD、LAD即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EF明显降低(P<0.01);前壁心梗组二尖瓣内、外、后环Vs及V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下壁心梗组仅二尖瓣内环、后环V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内、外及后环V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P<0.01);前壁、下壁心梗组二尖瓣后环Q-so时间与内环、外环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5,P<0.01),而对照组二尖瓣内、外、后环Q-so无显著差别.结论急性心梗后左室结构及室内各瓣环舒缩协调性发生改变,这可能是导致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健康教育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知识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知识认知的影响。方法对8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并在患者人院第1d和出院前调查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消除或减少影响患者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复发,促进患者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