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五草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五草汤治疗,连续治疗1年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同时段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G)及HBV-DNA定量等指标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6个月时HBV-DNA载量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而第9、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草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乙肝病毒载量转阴率。  相似文献   

2.
何龙韬 《新中医》2005,37(5):50-51
目的:观察芪珠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对照组)和芪珠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治疗组)各40例。2组均口服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加芪珠汤(组成:黄芪、菟丝子、叶下珠、栀子、鸡骨草、人字草)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9月。观察治疗后及停药6月时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糖核酸(HBV-DNA)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ALT复常率治疗组为75.0%,对照组为52.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HBeAg、HBV-DNA阴转率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停药后6月ALT复常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BeAg阴转率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BV-DNA阴转率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芪珠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显著改善肝功能及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肝安、苦参碱、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中药茵虎汤口服.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谷丙转氨酸(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HBeAg、HBV-DNA阴转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肝功能,对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也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31例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BIL、AST、ALT,差异显著(P<0.05),而ALB、GLB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在降低TBIL、升高ALB、降低GLB方面,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及PTA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及PTA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在降低血浆内毒素方面差异显著(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消脂护肝汤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3例口服消脂护肝汤治疗;对照组27例口服凯西莱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肝功能、血脂、影像学指标等。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ALT、AST、GGT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ALT、AST、GGT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TC、TG、HD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组TC、T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TC、TG、HDL-C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均能有效改善B超和CT的影像学表现,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消脂护肝汤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44-2146
目的:研究加味柴胡疏肝散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1月—12月该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仅予恩替卡韦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持续治疗6个月,统计治疗应答率、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HBV-DNA转阴率、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应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及HBV-DNA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所有患者肝功能指标及HBV-DNA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观察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助于提升疗效、增强肝功能、提升HBV-DNA转阴率、减少治疗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Th9细胞在乙肝病毒感染炎症过程中的变化及健脾补肾法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HBV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ALT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各50例,测定Th9水平,观察Th9在慢性乙肝不同炎症程度过程中的变化;从以上病例中选择符合抗病毒治疗病例6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健脾补肾中药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对照组仅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治疗前后观察Th9、肝功能、HBV-DNA等指标,疗程为24周。结果:随着ALT水平的升高,Th9细胞比例逐渐升高,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9与ALT呈正相关(r=0.804,P<0.05),与HBV-DNA无相关性。观察组Th9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h9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h9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复常率、HBV-DNA的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复常时间、HBV-DNA转阴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9细胞与乙肝病毒感染炎症程度密切相关,健脾补肾中药可以通过调节Th9细胞,提高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透邪解毒法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中西药联合组各60例,治疗组予加味升麻葛根方治疗。对照组予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口服;中西药联合组采用加味升麻葛根方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48周,比较3组患者中医证候、肝功能、乙肝两对半、HBV-DNA等变化情况。结果:应答总有效率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西药联合组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中西药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医证候改善方面,治疗组和中西药联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西药联合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改善肝功能方面,3组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和中西药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西药联合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BV-DNA阴转率方面,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5)、中西药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西药联合组高于治疗组(P0.05)。HBeAg阴转率方面,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中西药联合组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中西药联合组优于治疗组(P0.01)。结论:加味升麻葛根方能够改善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能改善肝功能,具有一定抗病毒作用,能够提高HBV-DNA和HBeAg阴转率,增强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芪参二莲汤联合拉米夫定对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毒学、血清学、肝功能、免疫因子及对核苷类抗病毒药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将纳入标准的8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其中治疗组给予芪参二莲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病毒血清学及肝功能改变,免疫因子水平变化,及耐药率比较,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4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12、24、48周治疗后HBeAg转阴数、HBeAg转换数、HBsAg转阴数、HBV-DNA转阴例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TBIL、ALB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治疗12周、48周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CD_3~+、CD_4~+、CD_4~+/CD_8~+、NK较前均上升,治疗12周时较治疗前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8周时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2周时CD_8~+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8周时CD_8~+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耐药率为11.31%;对照组总耐药率为32.56%。两组耐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二莲汤联合拉米夫定不仅能够更加显著的抑制HBV-DNA复制,提高HBsAg、HBeAg转阴率,有效改善肝功能,还能调节免疫功能、减少HBV耐药变异,值得临床进一步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疏肝解瘀汤联合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对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及耐药变异株HBV-YMDD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均给予基础支持治疗,对照组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疏肝解瘀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肝功能、HBV-DNA转阴率、HBV-YMDD变异率及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后相比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HBV-YMDD变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转阴率在治疗12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瘀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提高HBV-DNA转阴率,降低HBV-YMDD耐药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虎驹乙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及抗病毒效果。方法将7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口服虎驹乙肝胶囊,对照组39例口服扶正化瘀胶囊,均治疗6个月,随访1 a。结果 2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恢复、肝纤维化指标、HBeAg转阴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HBV-DNA阴转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2组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改善症状、体征、肝功能恢复、肝纤维化指标、HBeAg转阴等疗效相似,但治疗组HBV-DNA转阴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20例确诊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予常规保肝药治疗,治疗组60例在此基础上联用小柴胡汤煎服;30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HBeAg阴转率及HBV-DNA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叶志兵  刘树人 《新中医》2007,39(12):86-87
目的:观察加味大柴胡汤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采用加味大柴胡汤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复方益肝灵片治疗。30天为1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脂、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对照组为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TG、TC、HDL-C、LDL-C、ALT、GGT、HA、LM、PCⅢ、ⅣC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大柴胡汤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畲医药治疗痧症(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203例随机分为畲药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抗病毒西药阿德福韦酯治疗的基础上,畲药组在初始3个月加用畲药治疗,对照组在初始3个月用西药常规护肝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后和治疗5年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ALT、AST、GGT,乙肝病毒标志物HBe Ag、HBV-DNA的变化及肌酐、病毒耐药等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3个月后肝功能指标、HBV-DNA阴转率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5年后HBV-DNA阴转率、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畲药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畲药早期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改善症状体征、肝功能,抑制HBV-DNA复制和提高HBe Ag血清学转换作用,有提高远期持久的免疫应答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清肝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与HBV-YMDD变异的关系。方法: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患者同意自愿选择治疗方法,分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联合组用阿德福韦酯和清肝解毒汤治疗,对照组用阿德福韦酯治疗,两组治疗后又根据HBV-DNA的情况各分HBV-DNA(-)组、野生组、变异组。观察两组用药18个月(近期)和停药后6个月(远期)HBV-YMDD变异率、HBV-DNA转阴率、HbeAb(+)、ALT、TBIL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野生组近期ALT、TBIL,远期HBV-DNA转阴率、ALT、TBI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野生组近期与远期ALT、TBI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两野生组近期、远期HBV-DNA转阴率、ALT、TBIL与变异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变异组近期、远期HBV-DNA转阴率、ALT、TBIL及两组各自近期与远期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近期和远期变异率较对照组的同期低(P0.05);联合组的近期和远期变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远期变异率较近期高(P0.05)。结论:HBV-DNA变异是影响慢性肝炎疗效的主要原因;联合用药可促进肝功能的恢复,提高HBV-DNA的转阴率,降低HBV-YMDD的变异率。  相似文献   

16.
利湿解毒化瘀通络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利湿解毒化瘀通络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CHB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对照治疗方法,治疗组(40例)予利湿解毒化瘀通络中药,对照组(40例)予乙肝宁冲剂,疗程6个月,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以判定总体疗效,同时观察肝功能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肝功能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治疗组HBeAg及HBV-DNA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利湿解毒化瘀通络法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并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具有广泛的临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芪复肝颗粒对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HBV)的增效作用,及其对拉米夫定诱导HBV发生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将肝郁脾虚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对照组34例采用拉米夫定片、甘草酸二铵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针等治疗;治疗组6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参芪复肝颗粒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eAb、YMDD变异等的变化。结果:HBV-DNA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65%,对照组为76.4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HBsAg阴转率、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12月YMDD变异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18月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ALT复常情况治疗6月、12月时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8月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脱落率治疗组为3.08%,对照组为2.86%,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参芪复肝颗粒可增强拉米夫定抗HBV疗效,提高肝郁脾虚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阴转率及有效抑制率,降低YMDD变异率,改善肝郁脾虚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肝功能指标(ALT),具有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给予加味小柴胡汤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组方机理。方法:12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观察两组肝功能指标、HBV-DNA转阴率、Child-Pugh评分。结果:研究组HBV-DNA转阴率、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Child-Pugh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可以优化治疗效果,迅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HBV-DNA转阴率,中药制剂长期服用安全,值得慢性乙肝患者选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柔木丹颗粒和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病毒引起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柔木丹颗粒联合拉米夫定,对照组单用拉米扶定,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肝功能、HBV-DNA、Child-Pugh记分。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Child-Pugh评分缩短(P<0.05),HBV-DNA阴转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柔木丹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肝炎肝硬化能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使患者HBV-DNA阴转,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柴芪益肝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用柴芪益肝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40例用拉米夫定治疗。结果:两组各项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但治疗组对纳差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转率治疗组为62.5%,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停药6个月后两组HBeAg阳转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芪益肝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是治疗慢性乙肝安全有效的方案,能够改善肝功能,提高HBeAg阴转率,没有单用拉米夫定长期使用后产生的HBV病毒变异及停药后易复发等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