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调查76例近1个月内有过自杀未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未遂组)和95例性别、年龄匹配的近1月内没有过自杀未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患病情况和自杀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比值比)为有过自杀未遂史(5.232)、目前非现婚(4.111)、自杀前有急性应激事件(3.355)、未规律服用抗精神病药(2.569)和病程短(1.527)。结论:有过自杀未遂史、目前非现婚、有急性应激事件、未规律服用抗精神病药和病程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自杀预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发生率一般为正常人群的20倍,大约10%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死于自杀,而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得不到长期有效的治疗。病情迁延不愈,致残率高,自杀、伤人、肇事等常有发生,给家庭、社会带来较大压力。为了解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情况,建立更有效的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本研究从精神症状、社会支持等方面,对自杀未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杀行为与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 ,其中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1]。本文通过对我院 1 1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未遂行为进行分析 ,就如何注重心理护理 ,加强防范措施进行探讨。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 990— 2 0 0 0年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登记、分类 ,其中收集到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 1 1例 ,均符合CCMD—Ⅱ—R诊断标准。1 2 方法 :查阅 1 1例病历 ,内容包括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病程、发病次数及临床类型、自杀诱因、自杀方式及时间 ,并进行分析。2 结果2 1 性别与年龄 :1 1例患者中男性5例 ,女性…  相似文献   

4.
张健 《广西医学》2014,(1):28-31
目的:探讨有自杀意念及自杀未遂的缓解期抑郁障碍女性罪犯患者防御方式及人格障碍倾向性特征,为预防罪犯自杀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对广西某监狱在押女性罪犯进行横断面普查,确诊为缓解期抑郁障碍患者138例,其中有自杀意念及自杀未遂62例(自杀组)、无自杀意念、无自杀未遂76例(无自杀组),采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及人格障碍诊断问卷( PDQ-4+)对两者患者进行测评。结果自杀组更多地使用投射、潜意识显现、抱怨、分裂、退缩、躯体化等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和假性利他、隔离、消耗倾向等中间型防御方式,而较少使用升华等成熟防御方式。自杀组患者中人格障碍PDQ-4+阳性率为58.06%(36/62),显著高于无自杀组28.95%(22/76)(P<0.01)。自杀组在PDQ-4+的边缘型、偏执型、被动攻击型、分裂型、抑郁型、反社会型、强迫型人格障碍得分明显高于无自杀组(P均<0.05)。结论女性罪犯抑郁障碍患者心理防御机制方面的缺陷、人格障碍的共病是导致患者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自杀是精神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抑郁症病人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30倍,约15%死于自杀,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危险比一般人群高23倍,约10%死于自杀。本文旨在探讨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的现象学差异。资料与方法对1990年~1996年住本院符合CCMP-2-R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既往病史及住院观察,筛选出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50例、精神分裂症46例为研究对象。结 果一、一般资料1.年龄:抑郁症自杀时的年龄平均为38.45±15.67,精神分裂症29.45±10.10,经t检验两组差异显著(t=3.31,P<0.01)。2.性别:抑郁症50例中,男36例,女24例,…  相似文献   

6.
农村女性自杀未遂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农村女性自杀未遂者产生自杀未遂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自编的自杀未遂者自杀原因与方式调查表,家庭环境量表,心理评定量表,心理评定量表,对128名自杀未遂者进行测查,评定,并进行1:1的对照研究。结果 自杀未遂者的自杀原因主要为婚恋家庭矛盾(43.8%),邻里关系矛盾(25.8%),自杀方式主要为服毒服药(49.2%),自溺(25.8%)、自缢(16.4%)。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家庭亲密度、文化性、娱乐性、组织性的满意程度上及家庭矛盾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自杀未遂者具有焦虑、疑心、抑郁、病态人格、脱离、现实等性格缺陷。研究组中22例能做出精神病学诊断。结论 农村女性自杀未遂行为与其性能缺陷,不良家庭环境及精神病状态有关,应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7.
对9所医院10年间住院抑郁症自杀未遂者资料分析显示,自杀未遂率占住院病人总数的1.40‰,占抑郁症自杀人数的87.2%.女性多于男,已婚多于未婚.在精神症状(58.8%)和自知力(55.9%)无改善的情况下易自杀,再自杀率73.5%,自杀原因悲观厌世47.1%,受幻觉妄想支配32.4%,自杀未遂致残率11.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自杀原因。结果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语言性幻听、命令性幻听、伴发抑郁等是诱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重要原因。结论实施针对性的护理、保护,是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发生率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发生率一般为正常人群的20倍,大约10%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死于自杀[1],而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得不到长期有效的治疗,病情迁延不愈,致残率高,自杀、伤人、肇事等常有发生,给家庭、社会带来较大压力.为了解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情况,建立更有效的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本研究从精神症状、社会支持等方面,对自杀未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重型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常常发生毁物、出走伤人和自杀等意外事故,其中以自杀后果最为严重。作者对1985~1997年20例在住院期间自杀未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心理调查,以探讨自杀的动机,为做好心理护理和杜绝病人自杀...  相似文献   

11.
28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发病年龄与性别的关系。方法应用构成比法对28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性别、各年龄段的比例、病此率分析。结果28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男性198例,女性87例,男性:女性=2.28:1,患病高峰年龄在50岁~79岁之间,占总病例数的68.08%。死亡38例,病死率为133%,死亡高峰年龄在70岁以上。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小于女性,  相似文献   

12.
陈幼然  陈平周  刘少文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226-1227,1230
目的:从精神症状、社会支持、家庭关怀度等方面研究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原因,为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ANSS、HAMD、SSRS、Family—APGAR等量表,对42例自杀未遂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组的精神病症状、抑郁症状、精神残疾度等明显高于非自杀组。结论:精神病症状、抑郁症状、社会支持以及家庭关怀程度差,是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研究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病人的脑局部血流变化及异同。方法:75例住院患者。年龄20~40岁。平均病期17.9个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7例在年龄、性别、族别、病期相匹配的神经症患者,采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扫描(SPECT)技术进行脑血流量测定,所得结果进行X^2检验。结果:精神分裂症组脑缺血者为45例(60.00%),神经症组为59例(55.14%),经统计学比较两组病人的脑局部血流变化无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与神经症病人的脑局部血流变化无区别。两类病人都以右脑缺血为主,SPECT用以精神病的诊断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自杀未遂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自杀未遂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01例自杀未遂者,采用自制的自杀未遂调查表,自杀意图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等进行测查,并做出精神病学诊断。以101名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领悟社会支持的研究。结果 自杀诱因主要为人际冲突(72.3%),自杀手段主要是过量服药(48.5%)和服有机磷农药(31.7%)。42.8%的自杀未遂者有既往自杀未遂史,重复自杀者冲动性较高(P<0.01),冲动性高和低年龄者自杀意图较低(P<0.01)。自杀未遂者领悟到的社会支持较少(P<0.01),77.2%的自杀未遂者患精神障碍且以抑郁障碍最多。结论 对自杀未遂者要积极的进行心理干预和精神科治疗。  相似文献   

15.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越来越多运用于临床,现将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入组对象均系我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18-62岁,符合中周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60分;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何冲动攻击行为/严重自杀者,共40例,女性平均年龄(33.0&#177;4.3)岁,总病程(2.9&#177;0.7)年,本次患病病期(1.1&#177;0.7)年。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自杀未遂者的个性特征及遗传倾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少年自杀未遂及其父母的个性特征、遗传倾向及临床特点。方法;对42名青少年自杀未遂及其父母的调查资料和心理健康测查表评定结果进行研究,以30名正常青少年及父母为对照。结果:1.青少年自杀未遂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2.23;自杀方式主要是服药(73.8%),自杀原因前三位依次为恋爱婚姻受挫、学习压力升学受挫、家庭矛盾冲突。2.自杀未遂具有焦虑、病态人格和多疑等性格特点。3.自杀未遂个性缺陷与父母的个性明显相关。4.阳性自杀家族史与自杀行为的发生明显相关。结论:青少年的个性缺陷存在遗传倾向,个体素质因素是自杀未遂发生的主要内因。  相似文献   

17.
背景被动自杀意念对后续的自杀行为具有一定预测作用,客观的生物学标志物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价值日益受到关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被动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但有关该人群被动自杀意念与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尚缺乏。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被动自杀意念与促甲状腺激素(TSH)及催乳素(PRL)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2018年10月深圳市康宁医院住院的60岁及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48例,按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中文版自杀分量表的第一个条目,将患者分为有被动自杀意念组(n=37)和无被动自杀意念组(n=211)。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总甲状腺素(FT4)和PRL水平。结果 有被动自杀意念组患者的女性、有自杀未遂史比例及PRL水平高于无被动自杀意念组,而TSH水平低于无被动自杀意念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H水平(OR=0.654)、女性(OR=10.950)、有自杀未遂史(OR=15.917)、PRL水平(OR=1.018)是老年精神分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35例有自杀行为和733例无自样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有阳性自杀家族史和病前负性生活事件,多次复发住院及有幻觉,妄想,抑郁等阳性症状的患者有较高的自杀危险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阳性自杀家族史,病前负性生活事件,多次复发住院,幻觉,妄想,抑郁应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急诊科自杀未遂者流行病学情况,为预防自杀和危机干预提供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调查法,分析自杀未遂者63例的资料及患者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急诊科自杀未遂者女性高于男性;自杀未遂者以初中文化水平居多;自杀方式以服毒居多;绝大部分自杀未遂者未求助心理咨询;社会支持系统以家庭为主。结论:社会应加强对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急诊科在自杀未遂者进行危机干预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减少住院精神病人自杀死亡率,提高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60年12月-1995年12月住院精神病人自杀致死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其间自杀致死23例,其中精神分裂症18例,躁狂发作3例,癔症性精神障碍1例,酒依赖1例,自杀致死占同期死亡人数的14.1%,自杀死亡率1.64‰。白天自杀者占近一半,自缢是住院精神病人主要自杀方式。精神分裂症自杀死因中,对药源性抑郁自杀与分裂症后抑郁自杀比较,发现氯丙嗪等效日量和治疗天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早期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恢复期加强心理治疗是防治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的有效措施;2.治疗躁狂同样需要防自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