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艳春  段庆微  郭勇  颜崇平  孙向阳 《重庆医药》2009,38(13):1606-160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内中膜厚度(IMT)与冠心病(CHD)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45例疑诊CHD先后作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IMT和观察粥样斑块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非cHD44例,CHD101例,IMT为(0.75±0.10)mm和(0.99±0.29)mm;颈部斑块发生率25%(11/44)和77.22%(78/1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硬斑块组发生CHD最高96.55%,软斑块组次之83.33%,无斑块组最低41.07%,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以IMT≥0.85mm或出现斑块来预测CHD,敏感性77.22%,特异性81.81%,阳性预测值83.72%。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内中膜厚度增加与CHD密切相关,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预测CHD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积分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选择13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3例)和非冠心病组(35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58例、双支病变组25例、多支病变组20例,应用心血管超声系统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计算积分.结果 冠心病组的颈动脉超声积分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多支和双支病变组的颈动脉超声积分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高于非冠心病组.结论 颈动脉超声积分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相关,有利于准确的评估冠心病及其危险程度,从而更有效地防治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14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其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形成有无造成颈动脉狭窄及其狭窄程度,对比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与冠状动脉管腔缩小面积程度分级的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与冠状动脉管腔缩小面积程度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及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98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及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诊断冠心病,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对照。观察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及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查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和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72.7%,准确性为91.0%。结论 64层螺旋CT检查是一种无创、快捷的冠状动脉血管检查方法,联合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 ACC和 AHA冠状动脉造影委员会 1999年制定的冠状动脉造影适应症标准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 3 3 2例冠状动脉造影病人按 ACC和AHA的冠状动脉造影委员会 1999年制定的冠状动脉造影适应症的标准进行分类 : 级、 a级、 b级和 级 ,分析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结果 : 级和 a级适应症病人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 (161/164 ,98.2 %和 3 5 /3 7,94.6% )明显高于 b级 (2 7/4 1,65 .9% )和 级 (5 /90 ,5 .6% ) , b级适应症组与 级适应症组比较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级 + a级适应症病人的三支或左主干血管病变检出率 (4 6/2 0 1,2 2 .9% )同样明显高于 b级 (3 /4 1,7.3 % )和 级 (0 /90 ,) , b级适应症组与 级适应症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准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或怀疑冠心病病人 级、 a级适应症是恰当的 , b级适应症是不确定的 ,而 级适应症是不恰当的。冠状动脉造影适应症可以预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和血管病变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2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同时作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检壹。结果:30例冠脉造影阳性,其中25例颈动脉超声发现粥样斑块。结论:无创性的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以间接反映冠心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身大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患者依据造影结果分为严重病变组(12例),轻度病变组(26例)和无病变组(40例),比较2组间踝肱指数(ABI)和BaPWV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危险因素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即严重病变组加轻度病变组)的性别构成,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显著高于无病变组(P〈0.05)。严重病变组的ABI和BaPWV分别与轻度病变组和无病变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病变和无病变组之间ABI和BaPWV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发病成正相关(P〈0.05)。结论ABI和BaPWV可以做为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因子,而对于冠状动脉轻度病变是否有预测价值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282例,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各组(由单支到多支)hs-CRP水平呈递增趋势,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狭窄各组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血清hs-CRP增高明显,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175,0.173。结论 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相关性,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hs-CRP水平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282例,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各组(由单支到多支)hs—CRP水平呈递增趋势,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狭窄各组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血清hs-CRP增高明显,各组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O.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175,0.173。结论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相关性,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hs—CRP水平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桡动脉增强指数(AIR)在评价冠心病发生中的敏感性,研究AIR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28例患者被冠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及非狭窄组,脉搏波检测装置计算受检者AIR。结果各病变组AIR值均高于非冠脉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AIR值随冠脉狭窄的程度增大而增加。AIR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的相关因素对比显示,冠脉病变、吸烟、Cre等与AIR正相关,P<0.01。结论 AIR是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重要危险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下肢动脉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的血管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及病变程度的预测意义。方法:选择住院患者353例,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前进行下肢的血管超声检查,观察斑块形成和血管内径(D),再行冠脉造影检查,并根据其结果分为对照组(N组)93例,冠状动脉病变组(CAD组)260例,CAD组中单支病变组(S组)62例,多支病变组(D组)198例。结果:CAD组患者股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下肢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管腔内径小于对照组(股浅动脉远心端,腘动脉除外),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斑块检出呈正相关。结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有着较密切的联系,下肢血管动脉硬化对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相关性。方法疑诊冠心病并性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83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阳性组)与正常组(阴性组),冠心病组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618例,占74.37%,该组颈动脉斑块检出522例,占84.45%。正常组颈动脉斑块检出108例,占50.7%,经统计学处理,冠心病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硬化斑与冠心病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一种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病变及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水平,探讨诊断冠心病敏感的预测指标及明确冠心病患者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冠心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及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26名健康老年对照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及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血小板CD62P表达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同时记录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结果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IMT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厚(分别为P<0.05,P<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CD62P较其他2组显著增高(P<0.01),冠心病患者血压、血糖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探查结合血小板CD62P检测对冠心病预防、诊断及监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冠心病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对比,评价血管内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冠心病患者的60处冠脉血管段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结果对60处冠脉血管段进行IVUS检测和CAG检测。60处血管CAG检测显示均未达到手术干预指征,而IVUS检测显示34处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治疗;病变血管的直径及直径狭窄率,IVUS和CAG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AG检查无明显狭窄者,若患者有明显心肌缺血症状,需进一步行IVUS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冠心病及时采取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章萍  王岳松  杨志健 《江苏医药》2004,30(9):688-68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13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表现、造影资料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比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明显增多(89%与65%,P<0.05)。与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相比,T2DM合并冠心病者冠脉病变范围广,左室射血分数低,心电图ST段变化更加明显。糖尿病史与入院后心绞痛发作及远期心血管事件呈明显正相关(r=0.285和0.346)。结论 合并T2DM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严重,心脏功能差,糖尿病是冠心病远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差异方法 对44例冠心病患者的58处冠脉血管段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结果 对58处冠脉血管段进行IVUS检测和CAG检测.58处血管CAG检测显示均未达到手术干预指征,而IVUS检测显示34处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治疗.病变血管的直径及直径狭窄率,IVUS和CAG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AG检查无明显狭窄者,若患者有明显心肌缺血症状,需进一步行IVUS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冠心病及时采取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7.
血脂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将100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同时测定并统计分析血脂各成分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问的关系。结果:各组的总胆同醇(TC)、甘油三酯(TG)差异无显著性。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在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上与正常组比较未见明显增高。但在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上,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3支病变组与正常组比较。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各成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分析表明:LDL-C增高和HDL-C降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其中HDL-C指标可能优于LDL-C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近年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10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伴随男性人数比例的提高,各单危险因素的增长趋势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是冠状动脉造影检出冠心病的最显著因素(OR=2.853,P=0.001)。结论不同性别下,高血压、冠心病、血脂、以及高尿酸因素对应危险水平有一定差异,需要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0例冠脉造影患者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分,得出Gensini积分。采用微粒子增强透射免疫试验检测CRP。统计分析CRP含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ACS组和SPA组间hsCRP、Gensini积分差异有显著性(P<0.001)。hsCRP、血糖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hsCRP是Gensini积分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血中hsCRP浓度的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探及到的冠状动脉病变与冠心病(CHD)危险因素的关系,对125例行冠脉造影(CAG)及IVUS)检查的住院病人,根据伴CHD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的多少分为I组(无危险因素)21例,Ⅱ组(1种危险因素)38例,Ⅲ组(2种危险因素)43例,Ⅳ组(≥3种危险因素)23例。结果:①I组至Ⅳ组斑块长度分别为13mm、19.3mm、19.8mm、21.8mm,随着危险因素增多,病变延长(P<0.05)。②无危险因素组及≥3种危险因素组以同心性斑块多见,而其它两组以偏心性斑块多见(P<0.05)。③≥3种危险因素组以脂质性斑块为主,随着危险因素减少,纤维性斑块及钙化性斑块增多(P<0.05)。④Ⅱ组及Ⅲ组可见明显的血管重构(P<0.05)。结论:CHD伴危险因素种类越多,病变长度越长,脂质性斑块越重;血管重构主要与斑块的形态有明确关系,偏心性斑块血管重构明显,而后多见于存在1-2种危险因素的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