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血浆中甾体激素在外周组织芳香化酶作用下可以相互转化,为探讨绝经后妇女甾体激素间转化及其与体重的关系。本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15名绝经后不同体重及12名绝经前妇女血浆5种甾体激素水平,发现以每公斤脂肪计算激素量,绝经后重度超重组低于正常体重与轻中度超重组,其中雌酮(E1),雌二醇(E2)及睾丸酮(T)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绝经后组E2与E1,E2与T,T与脱氢表雄酮(D),E2  相似文献   

2.
庞智  许吉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5):572-572,580
测定150铭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和血清雌二醇、甲状旁腺素、睾酮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3」。  相似文献   

3.
4.
20世纪 90年代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 ,人们更进一步认识到雌激素对妇女健康与延缓衰老的重要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雌激素受体存在于生殖系统与第二性器官中及全身很多部位 ,如心肌、冠状动脉、颈动脉、脑膜主动脉、骨骼、皮肤、脂肪、泌尿道、肾脏和肝脏。雌激素参与了脂肪、糖、蛋白质与骨的代谢 ,因此雌激素对妇女维持健康和延缓衰老有特殊的重要性。由于人类寿命延长 ,妇女在绝经后 1 3的生命在雌激素缺乏的情况下存活 ,如何提高这个阶段妇女生活的质量 ,使她们在健康愉快的情况下生活。是近十多年来 ,世界各国科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领…  相似文献   

5.
探讨长期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身体成分和体脂分布的影响。方法:36例健康意大利绝经后妇女分成两组:HRT组,18例,HRT组,18例.。HRT组妇女每月经皮给予雌二醇和口服安宫黄体酮,连续12d。治疗时间3-10年,平均3.9年,身体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臂围、腰围与臂围比率。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的其他部位而引起的疾病。EMS发病率近年明显升高,约为5%~10%,此病虽属良性疾病却表现类似恶性行为,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而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甾体激素相关治疗已证实是有效的。文中就近年来对EMS发病机制中的甾体激素基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段明英  王秀问 《医学综述》1997,3(3):119-120
<正>近几年来大量的资料研究表明绝经后妇女高雄激素症(HAG)与胰岛素抵抗(IR)有关。IR可能是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高发的中间环节。本文就有关问题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其分泌的3种类固醇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明显减少,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经典的激素替代疗法(HRT)单纯应用雌激素,不能完全替代卵巢功能,并会产生一些明显的不良反应。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妇复春胶囊进行替代治疗。下面对北京市第四医院收治的120例服用妇复春胶囊的绝经妇女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体重和身高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实用医学》2002,4(13):41-43
  相似文献   

10.
测定150名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和血清雌二醇(E2)、甲状旁腺素(PTH)、睾酮(T)及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结果显示,绝经后妇女BMD、血清E2和25(OH)D3水平显著低于中青年妇女对照组,PTH水平显著高于中青年妇女对照组,血清T水平两组间差异不显著。BMD与上述激素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提示绝经后妇女BMD下降与体内有关的内分泌激素的失调密切相关,体内与骨代谢有关的内分泌激素的失调可能是导致地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对躯体性和心理性应激大鼠体质量的影响及其与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 (CRH)含量的关系。②方法 建立应激大鼠动物模型 ,应用鼠脑立体定向方法 ,在应激前给予大鼠双侧海马微量注射CNTF ,称量大鼠应激前后的体质量变化 ,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下丘脑CRH含量的变化。③结果 在应激前及应激期间给予双侧海马微量注射CNTF ,可以有效改善应激引起的大鼠体质量的下降 (t=2 .16 3.86 ,P <0 .0 5 ,0 .0 1) ,改善应激引起的下丘脑CRH含量的升高 (t=3.0 5 4.0 3,P <0 .0 1)。④结论 CNTF可以改善应激对大鼠生长的损害 ,其机制可能与CNTF降低应激大鼠下丘脑CRH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用放免法对120例男性慢性肝病患者血清雌二醇(E2)、睾酮(T)、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进行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显示,T水平和E2/T比值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而FSH、LH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无明显关系。本文提示,血清T水平和E2/T比值反映了肝病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可作为一项临床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1991~1992年在天津市滨江医院内科门诊高血压抽样调查资料进行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为调查前2年内或在调查时新诊断的203例确诊高血压病人。对照为按照年龄和性别配比的其他无心脑血管病史的门诊病人。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资料。结果显示,确诊高血压不仅与调查时体重或体重指数(Kg/M ̄2)有关,亦与体重变化有关。同基础体重相比,较高的发胖程度和较早的开始发胖年龄是确诊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二者与高血压危险性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11例绝经后妇女、10例绝经前妇女卵巢静脉与外周静脉中LH与FSH浓度。结果绝经前组卵巢静脉血中LH较外周静脉为低,差值为9.12Iu/L(P<0.05),绝经后组卵巢静脉血中LH与FSH均低于外周静脉血,差值分别为22.01与8.03Iu/L(P<0.01)。本文绝经后组,血液流经卵巢后其LH下降幅度较绝经前大,且FSH亦有下降,说明绝经后卵巢仍对促性腺激素发生反应,并在其控制下维持分泌细胞(特异性间质细胞与门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病人性激素与垂体激素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性激素与垂体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②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了68例男性肝硬化病人血清2种性激素和2种垂体激素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人进行了比较.③结果肝硬化病人的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激素(LH)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雌激素(E2)、促卵泡成熟激素(FSH)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t=3.29~9.87,P<0.01).④结论肝硬化病人血清性激素及与其有关的垂体激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前体脂质体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前体脂质体法制备LMWH脂质体制剂的影响因素及质量评定.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研究由前体脂质体制成含药脂质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以包封率、形态、粒度分布评估了制剂的质量,以动物试验考察了制剂的缓释性.结果影响因素作用的大小顺序为甘露醇用量>类脂配比>药物浓度>十八胺用量,最佳工艺制剂包封率为37.3%,在电镜下为圆形或椭圆形,90%颗粒粒径小于1.2μm,动物试验表明,该制剂体内可维持8h的药物作用.结论前体脂质体法制备的脂质体制剂有较高的包封率、良好的粒度分布及一定的缓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LBWI)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545例LBWI(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克)的发生和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BWI母亲妊娠期并发症,如流感、中重度贫血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明显增高。LBWI死亡率为157.2‰,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NBWI)(P<0.01)。其主要死因是新生儿肺炎,致死性畸形、败血症和颅内出血等。结论母亲孕期并发症是LBWI的主要原因,积极治疗和护理孕期母亲疾患和LBWI是减少LBWI和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对体重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成年之后体重增加超过15kg 对高血压的 OR 为4.93;体重增加似乎是与高血压有关的一种遗传素质;体重增加者的细胞膜钠泵活性较低,两者对高血压有增强作用。笔者认为,对体重上升和钠泵活性间与高血压的关系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并认为成年之后注意控制体重的上升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产妇BMI及其变化对足月新生儿体重以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2—10在福建省立医院分娩的单胎足月头位的初产妇33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孕妇BMI及其变化与足月新生儿体重和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孕前肥胖者与体重消瘦和肥胖者比较,其巨大儿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019,28.952;P〈0.01,0.01)。产前肥胖者足月新生儿,与体重正常者比较,发生巨大儿的可能性和剖宫产率显著增加(x2=43.692,35.782;P〈0.01,0.01)。a组(妊娠期△BMI〈4)与c组和b组比较,其巨大儿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27,28.133;p〈0.01,0.01)。结论:孕妇肥胖或妊娠期BMI增幅过大,足月新生儿体重较重,巨大儿的发生率高,剖宫产率高。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 调查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的危险因素。②方法 对 1 90例低出生体质量儿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4 0例 ,低出生体质量儿 1 5 0例 )和 75 0例正常对照婴儿进行了相关因素调查 ,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了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的危险因素。③结果 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有关的因素有 :母亲月经周期长 ,有人工流产史 ,早孕期病毒感染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 ,母亲孕前体质指数 >2 8,母亲孕期吸烟、饮酒 ,家庭收入低及父亲饮酒。母亲年龄大于 35岁、母亲职业为教师、分娩孕周短等因素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母亲的身高、孕前体质量和产前检查次数则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呈负相关 ;父亲职业为农民、父母亲文化水平为小学及以下也能增加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的危险性。④结论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所致 ,应该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