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慢粒白血病abl癌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分别位于bcr/abl嵌合基因的Mbcr1第二外显子和abl的第二外显子上的两条引物,对18例慢粒白血病及2例急淋白血病本进行逆转录PCR检测。结果:18例包括ph(+)和ph(-)不同病期的慢粒白血病患者血中均检出bcr/abl嵌合基因的表害,其中14例为K-28型表达,1例为L-6型表达,3例为K-28型,L-6型同时表达;2例急淋白血病标本中1例为K-28型表达。研究结果表明,1.bcr  相似文献   

2.
应用筑巢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26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bcrablmRNA,在21例ph阳性的慢粒和2例ph阳性的急淋患者中,检出两种bcrabl融合基因mRNA(165bp或90bp),5例ph阴性的慢粒中,4例阳性,1例阴性,经治疗后ph染色体消失,RTPCR仍能检出bcrabl融合基因。本方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从106个正常细胞RNA中检出1个白血病细胞。是对慢粒和部分急淋的诊断及监测的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6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是一步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的分期、分型和治疗,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用R显带技术检查了49例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查了13例bcr/abl融合基因。结果发现慢粒急变期Hb和BPC明显低于慢性期;5例为Ph(一),44例为Ph(+);66.7%的慢粒急变患者有额外染色体异常;5例行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转为正常核型;8例Ph(+)患者bcr/abl基因亦阳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1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TCRγ基因重排及IgH基因重排,结果发现,bcr/abl融合基因阳性5例,阳性率35.7%,其中4例为B-ALL,1例TCRγ及IgH基因重排均阴性。bcr/abl(+)患者与bcr/abl(-)患者在临床表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bcr/abl(+)患者治疗效果比bcr/abl(-)患者差。  相似文献   

5.
用Southern杂交检测1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3例其他白血病的bcr/abl基因的重排,发现14例CML几乎均有bcr区域的新裂,断裂点多在2、3亚区,而对照组均未发现有bcr区域的断裂重排,可见bcr区域断裂点的检测对CML有特殊的诊断价值,若用PCR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引物最好设计在2、3亚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bcr/abl 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逆转录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检测了32例CML患者的bcr/abl mRNA。结果:30例检测到bcr/abl mRNA,其中19例检测到bcr exon3/abl exon2 mRNA,7例表达bcr exon2/abl exon2 mRNA。4例同时表达这两种mRNA。结论:Nested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研究bcr/abl融合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作用以及探索CML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将所设计、合成的针对bcr/abl融合转录本b3a2断裂点“锤头型”核酶的基因用HIndⅢ、pstⅠ酶切后克隆到pBluescriptⅡSK±质粒相应酶切位点获得pBRZ重组子。测定RZ基因序列与设计的一致。用BamHI和XhoI从pBRZ上切下RZ基因,定向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得到携带RZ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RZXSN。通过脂质体介导的DNA转染法,将PLRZXSN导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通过克隆分析法、RT-PCR、流式细胞仪、DNA电泳及电镜观察等方法检测核酶对K562细胞的影响。结果(1)核酶转染48h后,K562细胞克隆抑制率达85%;(2)核酶转染72h后K562细胞P210bcr—abl蛋白表达率比未转染组低52%;(3)核酶转染48h后,K562细胞bcr/ablmRNA表达水平比未转染组低73%;(4)核酶处理的K562细胞发生凋亡,表现为核酶转染K562细胞72h后,用流式细胞仪可检测到明显凋亡峰,凋亡率为37.1%,而空载体及脂  相似文献   

8.
陈燕 《中国医刊》1999,34(9):7-9
1 细胞遗传学特性及分子生物学CML主要的细胞遗传学特性是存在特异性的Ph染色体———t ( 9;2 2 ) ( q34;q11) ,这一易位使正常位于 9q34上的c -abl基因与 2 2q11上的bcr基因发生融合 ,形成bcr/abl嵌合基因和表达具有高酪氨酸蛋白激酶 (PTK)活性的bcr/abl融合蛋白。1 1 c-abl蛋白  正常情况下主要位于细胞核 ,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 ,但通常没有激酶活性 ,其主要结构包括 :①在c -abl氨基端存在一个SH3结构域和一个SH2 结构域 ,其间的蛋白质是一些信号分子 ,参与细胞内的信号传导 ;…  相似文献   

9.
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测定28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患者的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APL融合基因异构体分型与bcl-2基因表达、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异构体之间的bcl-2蛋白/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PML-RAPα转录构型不影响临床特征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1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TCRr基因重排及IgH基因重排,结果发现,bcr/fabl融合基因阳性5例,阳性率35.7%,其中4例为B-ALL,例TCRr及IgH基因重排均阴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逐渐递增高三尖杉酯碱(HHT)剂量的方法,分别克隆筛选出两株耐HHT16.7和13.4倍的K562和L1210白血病细胞系。各命名为K562HHT和L1210HHT。二者对阿霉素、长春新碱、柔红霉索和马法兰等抗肿瘸药物均呈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斑点杂交的结果表明二者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明显增强,且用MDR-1基因表达产物P170糖蛋白特异性的JSB-1单克隆抗体检测K562HHT细胞,结果呈强阳件反应,而敏感株为阴性。此外,二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α和π基因mRNA水平均有提高,而GSTμ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多药耐药(MDR-1)基因在急性白血症(AL)治疗中的表达。方法 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7例AL的87份骨髓血标本。结果 ①MDR-1基因阳性表达率在40例初诊和22例完全缓解(CR)的病例中分别为22.5%和13.6%,显著低于未缓及复发者(11例)和死亡前期者(14例)的中数值(72.7%和78.6%,P〈0.01)。②CR率在其表达阴性的初诊者(31例)中  相似文献   

13.
张丛丛  陈海林 《吉林医学》2013,34(19):3800-3801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假性低血糖8例患者不同阶段血糖,探讨其发生原因。方法:对8例患者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及罗氏血糖仪测定指尖血糖。结果:随白细胞计数下降其血糖值恢复正常,二者存在负相关。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于假性低血糖发生有关,此外环境温度、标本留置时间及动静脉血差异都可能与此现象有关,应结合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前白蛋白(PA)作为白血病对肝浸润的意义。方法 33例患儿在治疗前与其中完全缓解后的24例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PA,并检测其它肝功能值。结果 33例治前患儿,11例PA下降(与对照组PA相比,t检验P〈0.01),3例白蛋白降低,3例谷丙转氨酶、9例谷草转氨酶升高,1例总胆红素升高,治前PA异常的例数高于肝功能其它值异常的倒数。其中经治疗完全缓解后的24例患儿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14年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白血病在瑶族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调查1984-1997年全县白血病新发病例,计算其发病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县白血病年发病率为1.61/10万,明显低于全国白血病年均发病率,瑶族人群低于汉族人群。白血病的发病有时一空集积现象。结论:瑶族人群白血病率不高。  相似文献   

16.
银屑病与白血病的关系--附3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屑病与白血病的关系。方法:对19例银屑病合并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液学、骨髓染色体和14例初治的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银屑病患白血病者中13例(13/19)有服用乙双吗啉或乙亚胺历史,其余为未经乙双吗啉和其他治疗者。银屑病患白血病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染色体结果与原发性白血病改变相类似。5例(5/14)未经治疗的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超二倍体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银屑病易患白血病的病因除了与药物有关,体细胞的染色体不稳定性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原始细胞加幼稚细胞数与同时期的凝血指示PT/INR、APTT、D-二聚体含量等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骨髓涂片在显微镜下常规计数500个有核细胞,用凝血一期法测定PT/INR,APTT,用乳胶凝集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结果ANLL组与ALL组的骨髓原始细胞+细稚细胞数与同时期的凝血指标PT/INR、D-二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PT/INR大都处于正常范围,异常率低,而D-二聚体异常率较高,与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数异常率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可认为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应用系统化疗和较彻底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治疗,使7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完全缓解5年以上,其中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38例老年人急性白血病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对老年人急性白血病患者较多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脑出血的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与血液流变异常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护理。方法病例为医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60例,均有血小板输注指征,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记录患者治疗后血小板变化及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值(CCI),观察输血反应发生率,发放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HRQOL)评分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本组输注血小板98例次,其中91例次输注血小板24 h后,血小板明显回升,临床出血得到有效控制,血小板输注24 h后平均血小板为(37.38±7.82)×10~9/L显著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I24 h(24.65±3.64)×10~9/L。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躯体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症状及治疗副作用均明显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白血病患者是否血小板输注指征输注血小板,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