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产小于胎龄儿(SGA)与适于胎龄儿(AGA)住院期间生长代谢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胎龄28 ~ 34周早产儿病例,根据胎龄与出生体重的关系分为SGA组与AGA组,比较两组早产儿一般情况、体格增长、血生化指标及合并症等.结果 纳入研究的早产儿共164例,SGA组78例,AGA组86例.2组早产儿入院胎龄、性别、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例、恢复出生体重日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与AGA组相比,窒息比例高(25.6%比12.8%),住院时间长[36.5(28,45.5)天比28(22,36)天],肠外营养时间长[26(19,35)天比22(16,3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出生体重后,SGA组与AGA组相比平均每日体重增长速率快[(20.6±3.3) g/(kg· d)比(18.4±3.8)g/(kg·d)],每周头围增长速度快[(0.71±0.25) cm比(0.55±0.26)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周身长增长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前白蛋白低于AGA组,胆汁酸高于AGA组,败血症和慢性肺疾病发生率均高于AGA组(20.5%比9.3%,11.5%比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视网膜病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GA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后生长速率及头围增长速度快于AGA早产儿,但身长增长速度无差异;SGA早产儿出生及出院时血前白蛋白水平均低于AGA早产儿;SGA早产儿更易发生胆汁淤积、败血症及慢性肺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年代影响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发生的临床病因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5月北京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169例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时间顺序分为前期组79例(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及后期组90例(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分别统计患儿的性别、胎龄、原发病、心脏超声检查情况.分析不同年代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主要临床病因及病情.结果 前期组入院时间(2.15±1.2)d,晚于后期组(1.41±0.7)d;前期组原发病中胎粪吸入综合征25例(31.6%),后期组14例(1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原发病如先天性膈疝、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吸人性肺炎、湿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败血症、新生儿窒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期组早产儿11例(13.9%),后期组早产儿23例(25.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与过期产儿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进行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轻度及中度肺动脉高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前期组较后期组明显增多(26例vs 17例).结论 随着我国围生期监测及产时复苏技术的提高,由胎粪吸入综合征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并转入上级医院救治的患儿有所减少.早产儿中发生肺动脉高压的比例有所增加,肺动脉高压患儿转入NICU的时间缩短,从而发生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儿相对减少,给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利巴韦林对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了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毒病原学构成.方法 选取年龄3个月至3岁之间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婴幼儿共179例,行鼻咽分泌物病毒检测,将病毒检测阳性的63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利巴韦林10 mg/kg,用生理盐水2~5 ml稀释后雾化吸入,每天2次,连用3~5d.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全身激素使用量、住院时间及费用情况.结果 179例患儿共检出呼吸道病毒阳性63例(35.2%).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33例(18.4%),副流感病毒Ⅲ16例(8.9%),腺病毒7例(3.9%),B型流感病毒1例(0.6%),混合感染3例(1.7%),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最高,占阳性标本的52.4%.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症状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0.653).经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与治疗3d后症状评分差值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与治疗5d后症状评分差值比较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儿全身激素累计使用量、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间住院总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检出率高,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见.雾化吸入利巴韦林治疗病毒检测阳性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临床路径管理在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11月在甘肃省张掖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82例符合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102例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对照组.观察组以第1天、第2~3天和第4~7天为单位,制定出每个单位的具体诊疗方法,总住院医生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评价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药品比率(药品所占总费用比)、患者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日(6.24±1.06)d,对照组平均住院日(6.34±1.2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1820.4±179.6)元,低于对照组[(1998.3.±276.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品比率31.1%,低于对照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应用抗生素,对照组应用抗生素比例为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10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98.3%,患者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可以降低患儿住院费用和药品比率,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儿童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cute 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AHRF)给予高频振荡机械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收入我院PICU诊断为AHRF的病例,首先给予常规机械通气(CMV),当PIP> 30cmH2O(1 cmH2O =0.098 kPa)或PEEP> 10 cmH2O、FiO2100%时具有以下情况之一:(1)SpO2 <90%或PaO2 <60 mmHg(1 mmHg =0.133 kPa);(2)有严重呼吸性酸中毒(PaCO2> 80mmHg);(3)严重气漏(纵隔气肿或气胸),改为HFOV通气治疗.收集患儿性别、年龄、住PICU时间、CMV通气时间、HFOV通气时间等一般资料.分别于CMV通气末(H0)及HFOV后2 h(H2)、6 h(H6)、12 h(H12)、24 h(H24)、48 h(H48)记录并比较各时间点呼吸机参数(平均气道压、振幅、频率、FiO2)、氧合指数(PaO2/FiO2、OI)、动脉血气、心率、血压变化.分别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液肿瘤组及非血液肿瘤组在H0、H2、H6、H12、H24、H48时间点的指标变化.结果 HFOV通气后,H2时间点PaO2较H0升高[76.9(61.9~128.0) mm-Hg vs 50.1 (49.5 ~ 68.0)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H2、H48时间点PaO2/FiO2分别较Ho、H24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9(66.8 ~ 138.9) mmHg vs 68.0(49.5 ~ 86.8)mmHg,P=0.039;135.0(77.6 ~240.0)mmHg vs 90.7(54.6 ~ 161.7) mmHg,P=0.023)].所有患儿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各时间点没有明显变化(P>0.05).存活组(n=9)与死亡组(n=14)相比,PaO2/FiO2、OI在H6、H12、H24、H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液肿瘤组(n=10)与血液肿瘤组(n=13)相比,OI在H2、H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2(13.9~26.6) vs 33.8(19.7 ~48.3),P=0.049;16.0(8.4~27.1) vs28.9(20.9 ~38.9),P=0.027)],两组的平均气道压在H2、H6、H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0% vs 76.9%,P=0.086).结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衰竭拔管失败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河北省儿童医院NICU达到撤机拔气管插管标准,需要继续无创呼吸支持的8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700 ~1 500g,胎龄27~32周)作为研究对象.于拔气管插管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nIPPV组(40例)和nCPAP组(44例),分别于拔管0、24、48、72 h进行血气分析,监测PaO2、PaCO2、FiO2以及PaO2/FiO2,统计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计算拔管成功率(以nIPPV或nCPAP作为拔管后呼吸支持模式而不需再次气管插管的比例),拔管后频发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和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以及治愈率、放弃治疗率、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儿的原发病构成比、性别、体重、胎龄、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辅助通气治疗48、72h时,nIPPV组PaO2、PaO2/FiO2高于nCPAP组[48h:PaO2:(63.2±3.6) mmHg vs (52.3±6.7)mmHg,PaO2/FiO2:(243.2±32.8)mmHg vs(187.6±34.0)mmHg; 72 h:PaO2:(66.4±5.8) mmHg vs (51.8±5.9) mmHg,PaO2/FiO2:(280.6±16.8)mmHg vs(245.2±40.5)mmHg;1 mmHg=0.133 kPa],PaCO2低于nCPAP组[48 h:(40.3 ±4.8)mmHg vs (49.2 ±6.6)mmHg,72 h:(42.2±5.6) mmHg vs(57.3±6.9)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与nCPAP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0.9 ±46.7) hvs (180.5 ±50.1) h,P<0.05];氧暴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0.6±45.2)hvs (216.8 ±54.4)h,P>0.05].nIPPV组与nCPAP组患儿拔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5%(37/40) vs 75.0%(33/44),P<0.05];频发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0% (6/40)vs34.1% (15/44),P<0.05].nIPPV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低于nCPAP组[2.5% (1/40) vs15.9% (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晚发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及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Y能够更明显改善患儿肺部氧合功能,缩短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提高机械通气拔管成功率,并可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频发呼吸暂停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外周血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及各亚群比例的变化.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住院的脓毒症患儿按病情分为脓毒症组25例和严重脓毒症组12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37例.提取各组患儿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及各亚群比例.结果 脓毒症组患儿CD16^+ NK细胞(0.44%±0.13%)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严重脓毒症组患儿外周血CD16^+ NK细胞(0.73%±0.25%)较健康对照组(1.78%±0.39%)明显减少(P<0.05).严重脓毒症组患儿外周血CD56^+ CD16^+ NK细胞(4.82%±2.57%)较健康对照组(9.52%±1.16%)明显减少(P<0.05).严重脓毒症组患儿外周血NK细胞总数(5.90%±3.27%)较健康对照组(11.80%±2.40%)明显减少(P<0.05).脓毒症组与健康对照组患儿NK细胞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健康对照组患儿CD56^+ NK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患儿NK细胞总数减少不明显,但其亚群CD16^+ NK细胞明显减少.严重脓毒症患儿CD16^+ NK细胞、CD56^+ CD16^+ NK细胞两个亚群均减少.NK细胞总数也减少.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CD56^+ NK细胞数量无明显减少.CD16^+ NK细胞数量减少可能是脓毒症的易感因素之一,并与严重脓毒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哮喘患儿自身特应性疾病与父母哮喘、特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湿疹)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门诊及住院哮喘患儿685例,采用自拟问卷方式调查患儿性别、年龄、自身特应性疾病史,父母哮喘史、特应性疾病史.结果 父母哮喘史阳性与父母哮喘史阴性的患儿相比,过敏性鼻炎(84,27%vs 47.63%)、湿疹(76.38% vs 32.95%)、湿疹±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45.83% vs 8.65%)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一方特应性疾病阳性与父母特应性疾病阴性的患儿相比,过敏性鼻炎(53.69% vs50.19%)、湿疹(39.60% vs 35.60%)、湿疹±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14.09% vs 10.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一方哮喘史阳性与父母双方特应性疾病阳性的患儿相比,过敏性鼻炎(84.72% vs 68.18%)、湿疹(76.39% vs 72.73%)、湿疹+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45.83%vs 45.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有父亲哮喘阳性与仅有母亲哮喘阳性的患儿相比,过敏性鼻炎(87.88% vs 82.05%)、湿疹(72.73% vs 79.49%)、湿疹+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45.45% vs 46.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哮喘儿童特应性疾病的发病率可能只与其父母的哮喘史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产前对孕晚期膈疝模型雌鼠给予汉防己甲素(Tet)干预后,观察Tet对胎鼠膈疝(CDH)模型的肺血管发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9只健康怀孕的SD大鼠雌鼠孕9.5d被随机平均分为3组:即对照组(C组)、除草醚组(N组)和汉防己甲素组(NT组).N和NT组灌胃给予除草醚.NT组于孕第18.5~20.5天,每天给予30 mg/kg Tet灌胃,C组和N组仅给予生理盐水.孕第21.5天于麻醉下剖宫取胎鼠双肺,通过对胎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及血管发育,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方法观察CTGF在肺组织中的表达高低.结果 本实验中N组和NT组总膈疝发生率为5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肺血管数目(2.5±1.1)个较C组(4.5±1.1)个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与NT组(3.7±1.4)个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外径(ED)在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径(ID)表现为N组(24.8±4.7)μm<NT组(42.7±4.0)μm<C组(51.9±8.5)μm,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变厚,血管中膜厚度百分比N组(58.1%±6.0%)>NT组(25.4%±8.3%)≈C组(16.6%±9.7%),N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组与C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外膜厚度百分比N组(134.0%±11.9%)>NT组(86.6%±3.8%)>C组(66.9%±16.7%),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强度(IOD值)结果为N组<NT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Ct值分析基因的表达,RT-PCR结果示CTGF mRNA肺组织表达由低到高为:N组<NT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et对实验大鼠动物模型的胚胎期肺血管有抑制血管重构、促血管生成和发育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et上调CTGF的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小儿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后留置双J管内引流与肾造瘘支架管外引流的临床疗效及诊治经验.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收治77例因单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而行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的患儿,将其分为留置双J管组(41例)和留置肾造瘘支架管组(3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和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肾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均经B超及ECT等进行随访.结果 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J管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63+ 1.92)d,肾造瘘支架管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89+ 3.41)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双J管组(14.6%)明显低于肾造瘘支架管组(36.1%).随着双J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1~2个月组为17.6%,2~3个月组为26.3%,>3个月组为100%.术后B超及ECT等随访,两组术前、术后肾功能相比(P<0.01)均有明显恢复,恢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后置双J管内引流的疗效优于支架管外引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策略对手术后婴幼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疗效差别.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1月我院CICU收治的先心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72 h、年龄≤3岁的患儿68例(男40例,女28例).以不同潮气量的机械通气策略分为2组:A组32例,采用小潮气量(6~10 ml/kg)的通气策略,B组36例,采用大潮气量(10 ~ 15 ml/kg),均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观察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B组机械通气时间为(8.6±2.5)d,A组为(11.7±3.2)d,B组较A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ICU住院时间为(11.4±4.8)d,A组为(15.6±5.7)d,B组较A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6.3%),气胸1例(3.1%);B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5.6%),气胸2例(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策略治疗婴幼儿重症先心病术后的疗效优于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直肠盲袋肌鞘内拖出一期治疗男性新生儿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尿道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获得随访的87例行直肠盲袋肌鞘内拖出术患儿的临床资料(为A组),并与48例行Pena手术治疗的男婴无肛尿道瘘患儿比较(为B组),评价两组患儿术后排尿功能、肛门功能及排便控制功能.结果 ①直肠盲袋肌鞘内拖出术患儿术后出现尿线异常(15/87,17.24%)、尿滴沥(9/87,10.34%)、尿道狭窄(28/87,32.18%)、尿道瘘(2/87,2.3%)、尿道憩室(5/87,5.75%)、膀胱充盈量、残余尿、膀胱输尿管反流(7/87,8.05%)、输尿管扩张(4/87,4.6%)、肾积水(3/87,3.45%);Pena手术患儿术后出现尿线异常(5/48,10.42%)、尿滴沥(4/48,8.33%)、尿道狭窄(15/48,31.25%)、尿道瘘(1/48,2.08%)、尿道憩室(2/48,4.17%)、膀胱充盈量、残余尿、膀胱输尿管反流(2/48,4.17%)、输尿管扩张(2/48,4.17%)、肾积水(1/48,2.08%).两组术后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直肠盲袋肌鞘内拖出(A组)与Pena手术(B组)在排便次数、便失禁,有无污粪,排便控制能力,辨别稀便和气体的能力,术后肛门功能、直肠肛门狭窄、直肠黏膜脱垂等指标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肠盲袋肌鞘内拖出一期治疗男性新生儿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尿道瘘,可避免多次手术,有良好的控制排便、排尿功能,可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珂立苏治疗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国产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分为两阶段:(1)第一阶段: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研究珂立苏治疗足月儿RDS的疗效。根据家长意愿将RDS患儿分为珂立苏组(74例)和固尔苏组(80例),比较在补充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后两组患儿血气变化、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重要并发症发生率及重复用药率。(2)第二阶段: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比较不同剂量珂立苏治疗足月儿RDS的疗效。将接受珂立苏治疗的80例足月RDS患儿,根据胸部X线改变分为轻中度组(X线胸片Ⅱ~Ⅲ级)50例和重度组(X线胸片Ⅳ级)30例,每组又分成小剂量(每次30 ~ 40 mg/kg)和大剂量(每次70 ~ 100 mg/kg)两个亚组,比较不同剂量珂立苏对RDS的疗效。结果 第1阶段:(1)两组RDS患儿在用药前及用药后0。5h和6h,动脉血pH、PaCO2和PaO2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天数、总给氧天数、住院天数及重复用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多脏器功能衰竭、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急性肾功能衰竭、气胸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珂立苏与固尔苏组患儿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28。778千元及31.827千元,固尔苏组患儿平均减少9.6%(P<0.05)。第2阶段:(1)对轻中度RDS,小剂量与大剂量珂立苏治疗前及治疗后0.5h和6h,pH、PaCO2和PaO2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重度RDS,大剂量珂立苏改善动脉血气的效果优于小剂量珂立苏(P<0.05);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的重复用药率分别为20.0%(3/15)和33.3% (5/15),大剂量组患儿平均减少40%。结论 (1)对足月儿RDS,珂立苏与固尔苏均可显著改善患儿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相似,但珂立苏组住院费用降低。(2)对轻中度RDS,小剂量与大剂量珂立苏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对重度RDS,大剂量珂立苏的疗效维持较久,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重复用药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础状态下空腹血糖与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able test,HUTT)结果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头痛、头晕、胸闷、叹气等儿童157例,男86例,女71例,年龄3 ~18岁,平均(11.34±3.29)岁.在排除器质性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原因所致上述症状,取得受试者或监护人书面知情同意后,进行HUTT.HUTT前监测患儿基础状态下空腹微量血血糖.结果 (1) HUTT阴性组(n=63)与HUTT阳性组(n=94)之间空腹血糖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5.40 ±0.52) mmol/L vs (5.35±0.61) mmol/L,t=-0.590,P>0.05].(2) 94例HUTT阳性儿童中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仅l例未纳入统计,血管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n=67)、混合型血管迷走性晕厥(n=10)及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n=16)之间空腹血糖未见组间差异[(5.34±0.54)mmol/L vs (5.07 ±0.64) mmol/L vs (5.49 ±0.81) mmol/L,P均>0.05].(3) 67例血管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中基础直立倾斜试验(n=16)与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n=51)两种诱发方式的空腹血糖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5.32±0.54) mmol/L vs(5.35 ±0.55) mmol/L,t=0.166,P>0.05].(4)空腹血糖<5.5 mmol/L与≥5.5 mmol/L两组的HUTT阴性率[37.63%(35/93) vs43.75%(28/64)]和HUTT阳性率[62.37% (58/93) vs 56.25% (36/64)]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x2 =0.585,P>0.05).结论 空腹血糖对儿童HUTT结果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氟化碳(perfluorocarbon,PFC)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下胎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凋亡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分离纯化原代胎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PFC组、PFC+ LPS组.LPS组培养液加入1μg/ml的LPS,PFC组培养液加入20%容积比的PFC,PFC+ LPS组培养液加入1μg/ml LPS和20%容积比PFC,共同培养后lh后,电镜观察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鉴定各组细胞凋亡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及IL-10的浓度.结果 LPS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率(14.29±1.93)%显著高于对照组(10.89±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C+ LPS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率(12.22±1.47)%显著低于LPS组(P <0.05);LPS组IL-6浓度[(482.58 ±26.84)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29.40 ±7.61) pg/ml] (P <0.05),加入PFC后可显著减少LPS诱导的IL-6合成[(265.44 ±29.95) pg/ml] (P <0.05);LPS组IL-10浓度[(1 497.29±191.89)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725.87 ±51.83) pg/ml] (P <0.05),加入PFC对LPS诱导的IL-10合成无影响(P>0.05)。结论 PFC可有效减轻脂多糖诱导的胎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炎性损伤,并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小儿骶管应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2-6岁择期行下腹部、会阴和下肢手术60例患儿.随机分成左旋布比卡因组(Ⅰ组)和左旋布比卡因复合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组(Ⅱ组)和(Ⅲ组),每组20例.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诱导均采用静脉注射氯胺酮1 mg/kg,异丙酚2 mg/kg,置人喉罩进行机械通气.然后行骶管穿刺,成功后Ⅰ组注入0.25%左旋布比卡因,Ⅱ组注入0.25%左旋布比卡因与舒芬太尼0.5μg/ml混合液,Ⅲ组注入0.25%左旋布比卡因与舒芬太尼1.0 μg/ml混合液,三组均按l ml/kg缓慢注入.分别于术后2、4、8、12、16、24h观察镇痛效果,记录镇痛评分、镇痛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4、8、12 h镇痛评分Ⅱ组和Ⅲ组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h镇痛评分Ⅲ组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6、24h的镇痛评分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的镇痛时间明显长于Ⅰ组(P<0.05),Ⅲ组比Ⅱ组的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三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术后均无呼吸抑制.Ⅱ和Ⅲ组各有1例患儿在术后出现面部皮肤瘙痒及1例患儿出现运动阻滞,术后约3h运动功能完全恢复,Ⅲ组有1例患儿在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结论 0.25%左旋布比卡因复合0.5 μg/ml及1.0μg/ml舒芬太尼均可安全应用于小儿骶管麻醉及术后镇痛,且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延长左旋布比卡因镇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少,而复合1.0μg/ml舒芬太尼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远期疗效情况,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方法 收集2005年至2010年住院治疗的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C-BFM2002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运用Kaplan-Meier法统计分析患儿的5年OS和EFS.结果 80例患儿,男女比例1.22∶1,中位年龄4岁3个月,标危33例(41.2%),中危37例(46.3%),高危10例(12.5%),白细胞(WBC≥20×109/L)22例(27.5%),BCR/ABL阳性3例(3.8%);MLL基因重排1例(1.3%);TEL/AML阳性17例(21.3%).完全缓解79例(98.8%),5年OS和EFS分别为(85.9±4.0)%和(79.2±4.7)%,其中标危组5年EFS(86.6±6.4)%,中危组5年EFS (81.1±6.4)%,高危组5年EFS(48.0±1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3,P<0.05).复发12例(15.o%),中位时间23.5个月.死亡11例(13.8%),中位时间13个月.结论 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疗效好,标准的分型诊断及危险度分层治疗有利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食管裂孔疝患儿术中、术后并发症、疗效及其预后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13年3月上海新华医院和2000年10月至2013年3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共136例腹腔镜下行Nissen或Thal胃底折叠术的先天性食管裂孔疝患儿,均于手术后3个月至5年内随访,对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除4例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胃底折叠术,其中Nissen胃底折叠术72例,Thal胃底折叠术60例.手术平均年龄为(1.57±1.90)岁,平均体重为(9.12 ±5.63) kg.腹腔镜下Nissen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93±0.89)h,术后平均住院天数(8.32±6.12)d.腹腔镜下Thal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76 ±0.89)h,术后住院天数为(6.95-±3.10)d,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Nissen术后呕吐10例(13.9%),胃食管反流3例(4.2%),轻度食管狭窄但无临床症状19例(26.4%),吞咽困难5例(6.9%),需行食管扩张术4例(5.6%),术后复发2例(2.8%).Thal术后呕吐9例(15.0%),胃食管反流13例(21.7%),轻度食管狭窄但无临床症状6例(10.0%),吞咽困难4例(6.7%),需行食管扩张术1例(1.7%),术后复发3例(5.0%). 结论 长期随访中,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和Thal胃底折叠术的术后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Thal术高于Nissen术,食管狭窄的发生率Nissen高于Thal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该手术存在学习曲线,手术医生的熟练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