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志国 《医学信息》2018,(11):110-112
目的 对照研究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1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有创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动脉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气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PIC窗为切换点采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可缩短有创通气时间,显著改善动脉血气指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徐雪峰 《医学信息》2019,(3):118-120
目的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采取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CPAP),研究组采取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BiPAP),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48 h的PaO2、PaCO2、SpO2指标、氧疗时间以及治疗成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治疗48 h的PaO2、PaCO2、SpO2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氧疗时间少于对照组[(70.35±14.33)h vs (88.79±12.63)h],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6.00% vs 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ARDS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气血分压指标,缩短氧疗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胰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年 3 月至 2022年 6 月我院收治的88 例急性胰腺炎并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取机械通气治疗,42 例)与实验组(采取乌司他丁联合机械通气治疗,46 例),分析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9.54%)(P<0.05).实验组治疗后 1 d动脉血氧分压(Pressure of Oxygen,PaO2)与氧和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胰腺炎并ARDS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6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和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撤机失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3 3%)以及撤机失败率(3 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院治疗时间,降低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撤机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覃纲  韦柳青  姜福富 《医学信息》2009,22(10):2138-2140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气管内滴入在ARDS病人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收集我院ICU近2年来收治的ARDS病人62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采用气管内滴入稀释的糜蛋白酶,观察组32采取气管内滴入稀释的盐酸氨溴索.两组的稀释液均为生理盐水。结果治疗前2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25%)(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11.05±2.33)d明显短于对照组(13.21±2.38)d(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氨溴索气管内滴入在ARDS机械通气中可减少气管粘液滞留,促进排痰,改善通气,并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吴仲东 《医学信息》2018,(4):106-108
目的 研究无创机械通气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我院2015年8月~2017 年4月收治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无创通气,两组患者如病情无明显改善或进步恶化时使用有创机械通气。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 、心率 、动脉血pH、二氧化碳分压 、氧分压变化、有创机械通气率及病死率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RR(18.2±5.1)次/min和HR(84.7±7.2)次/min、PaCO2(53.6±5.5)mmHg、PaO2(78.9±10.8)mmHg、pH(7.69±0.05)优于对照组(21.4±5.6)次/min、(96.2±6.2)次/min、(72.3±7.1)mmHg、(64.8±10.1)mmHg、(7.21±0.12),差异均存在统计学(P<0.05);病死率两组间比较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呼吸衰竭患者加用无创通气可以改善呼吸功能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江乐川 《医学信息》2019,(22):107-108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动脉血气指标(pH、PaO2、PaCO2)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pH,PaO2和PaCO2低于对照组[(7.06±0.31)vs(8.14±0.65)]、[(75.63±5.84)mmHg vs(86.12±6.31)mmHg]、[(30.58±3.95)mmHg vs(42.52±5.1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改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无创正压通气干预对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动脉血气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3例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54例给予联合经鼻插入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性酸中毒的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在实施干预前及干预2w后,应用全自动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水平;对比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痰液病原学阳性率、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性酸中毒的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H、PaO2、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痰液病原学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无创正压通气干预可以提高对疾病的控制情况,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提高预后恢复水平,增强患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丽 《医学信息》2018,(6):99-101
目的 探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疗效及对肺泡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北大医疗鲁中医院住院治疗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SCAP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为常规组,有创机械通气序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为序贯组,观察两组疗效及肺泡氧合功能。结果 序贯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VAP)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的再次插管率及院内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序贯组的PaO2及HCO3-浓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用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可有效缩减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其VAP发生情况,提高患者肺泡氧合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4月在急诊治疗的92例Ⅱ型呼吸衰竭并心衰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救治过程中是否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分为观察组56例(基础治疗+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照组36例(仅采取基础治疗),比较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氧供(DO2)、氧耗(VO2)、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肌做功指数(TEI)、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C反应蛋白(CRP)。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aO2、pH值、DO2、V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LVEF%、SV指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E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并心衰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心功能、降低NT-proBNP及CRP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容量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盐酸+高潮气量组(HCL+HV组)和盐酸+低潮气量组(HCL+LV组),每组10只。两个模型组麻醉后均从气管注入0.1mol盐酸。HCL+LV组通气容量为6ml/kg体重,通气末正压为3cmH20;HCL+Hv组通气容量为15ml/kg体重,通气末正压为0cm H2O。各组大鼠连续通气6h后处死,行肺泡灌洗并取肺及脑海马组织进行病理观察,并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的相关指标。对照组麻醉后无需特殊处理即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可见肺组织中ARDS病理改变。海马组织中间质血管轻度扩张充血。与对照组比较,HCL+HV组和HCL+Lv组的脑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S-l008及IL.6含量明显升高(P均〈0.05)。与HCL+HV组相比,HCL+LV组脑组织中MIP-2、IL.6及S-100β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HCL诱导的ARDS大鼠在机械通气情况下有远隔部位脑损伤的表现,低容量机械通气对ARDS大鼠的脑损伤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作用。方法:4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除常规治疗外,同时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结果:治疗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3h、24h的动脉血气分析示,PH、PaCO2及PaO2值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愈率较对照组高(P〈0.05),气管插管率和住院死亡率较对照组低。结论:使用BiPAP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其方法简便、有效、并发症少,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早期应用,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痊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感染后咳嗽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对照组给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酌情应用阿奇霉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睡前口服,疗程均为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日间、夜间及全天咳嗽症状积分,记录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日间、夜间及全天咳嗽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日间咳嗽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0.41±0.25比1.97±0.63,对照组:0.52±0.31比1.82±0.71,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夜间咳嗽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0.32±0.18比2.01±0.58,P〈O.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全天咳嗽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0.73±0.62比3.98±1.25,对照组:1.72±0.98比3.74±1.41,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7/75)、10.7%(8n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4,P〉O.05)。结论孟鲁司特钠可有效控制感染后咳嗽,尤其是感染后夜间咳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肺炎患者发生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早期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肺炎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62岁。观察72h,发展至ALI/ARDS为ALI/ARDS组,未发展至ALI/ARDS的分为单纯肺炎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生命体征、初始所需吸氧浓度及初诊的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对各项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的变量行二项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35例发展为ALI/ARDS,65例未发展为ALI/ARDS。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是否发展为ALI/ARDS与年龄、性别、体温、呼吸频率、休克、白细胞计数、尿素氮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所需吸氧浓度(维持血氧饱和度≥90%)、改良后的快速急诊内科评分(REMS)、低蛋白血症与发展为ALI/AR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项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吸氧浓度、改良后的REMS评分是发展为ALI/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吸氧浓度2 L/min的灵敏度为77.1%,特异度为86.2%;改良后的REMS≥7发生ALI/ARDS灵敏度为74.3%,特异度为72.3%。结论初始吸氧浓度及改良后的REMS评分与ALI/ARDS的发生存在正相关,初始吸氧浓度2 L/min和/或改良后的REMS≥7的肺炎患者应予以重视,是ALI/ARDS的高危患者,争取做到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福辛普利治疗慢性肾脏病患儿的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确诊为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及IgA肾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福辛普利低剂量组、福辛普利中剂量组和对照组。3组均予甲泼尼龙或泼尼松的基础治疗,福辛普利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分别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福辛普利0.3和0.1mg·kg^-1·d^-1,对照组不予福辛普利治疗,3组均治疗24周。以开始治疗后2、4、8、12、16、20和24周为随访时点,测量患儿血压,行血常规、尿常规、SCr、肌酐清除率(CCr)、血K+和ALT检测;记录眩晕、干咳和水肿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008年2月至2009年8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肾内科住院诊断为SRNS患儿45例、IgA肾病患儿10例进入结果分析。福辛普利中剂量组22例、福辛普利低剂量组19例,对照组14例。①至观察终点,3组患儿无一例出现低血压。福辛普利中剂量组平均动脉压在治疗第8周时显著下降;福辛普利低剂量组在治疗第12周时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平均动脉压无显著变化。②将福辛普利中、低剂量组患儿合并按治疗前基础血压分成正常血压组及高血压组,至观察终点正常血压组福辛普利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变化不明显;高血压组患儿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③至观察终点,福辛普利中、低剂量组、对照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福辛普利中剂量组较治疗前下降更显著;3组患儿的SCr、CCr、血K+、WBC、HGB、PLT及ALT均在正常范围。④治疗过程中,福辛普利中剂量组有1例患儿出现轻微干咳。结论福辛普利0.3mg·kg^-1·d^-1在24周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慢性肾脏病患儿的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的治疗作用。方法取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使用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夜间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4h,疗程为7d。分别观察2组在治疗前后低氧血症及心率失常发生率和肺动脉压力的变化。结果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组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以及与对照组比较,夜间低氧血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和肺动脉压力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夜间低氧血症,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肺动脉压力,可作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EN)在儿童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病毒性脑炎(SV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2例SVE患儿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2),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对照组EN给予儿童配方奶粉,分4~6次鼻饲注入,观察组EN早期予以短肽型、再过渡到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液喂养泵输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采集静脉血测定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和血清白蛋白(ALB),测量其体重,并观察胃肠道、相关肺炎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后两组间RBP、PA、TRF、体重增长值、住院天数以及胃肠道、相关肺炎并发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VE意识障碍期间早期应用短肽型+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液喂养泵输注,可减少患儿体重的消耗,减少胃肠道及相关肺炎并发症,改善营养状态,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Corti器的感音过程容易受到内部结构属性变化的影响。外柱细胞血管舒张刺激磷蛋白缺失会减缓肌动蛋白丝的形成,从而产生听力延迟。本研究运用COMSOL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肌动蛋白缺失导致外柱细胞软化时,Corti器感音过程中基底膜和外毛细胞与Deiters细胞结合点的力学行为变化。结果表明,外柱细胞软化会削弱外毛细胞主动力对基底膜位移增益的放大作用,但削弱作用并不会立即产生,Corti器存在维持正常功能的“缓冲”阶段。在100 dB和120 dB之间可能存在一个声压级临界值,在该临界值两侧外柱细胞软化对基底膜应力变化的影响是截然相反的。另外外柱细胞软化对不同外毛细胞与Deiters细胞结合点力学行为的影响也不同,位移增益优先级会因此产生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方法: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3)。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斯匹林片、依达拉奉针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软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4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和血清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VEGF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丁苯酞可协同其它药物升高VEGF水平及提高急性脑梗死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