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薛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1229-1230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IVIG)在治疗川崎病(KD)中的作用。方法:选用52例KD患儿静注IVIG(治疗组),40例KD患儿未用IVIG(常规组)。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短于常规组,冠状动脉病变(CAD)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结论: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阻止KD病情发展,缩短疗程,减少CAD发生率。在使用IVIG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输入时间和速度,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全身状况。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比较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在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大剂量、少次给予患者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效果优于小剂量、多次给药,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4.
川崎病是一种由感染原触发、免疫因素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 ,冠状动脉 (CA)病变为其主要死因。近年来 ,病程早期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 (IVIG)的使用 ,大大降低了CA病变的发生率。其作用机理主要为阻断引起血管损伤的免疫反应 ,从而减轻冠状动脉损害。但目前尚没有完整的资料报道川崎病患儿使用IVIG前后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本文观察了 2 8例川崎病患儿使用IVIG前后免疫指标的变化 ,并与常规治疗组患儿对比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我院于 1999~ 2 0 0 2年间共收治川崎病患儿4 8例 ,均符合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辅助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应用效果及对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136例,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采用阿司匹林辅助丙种球蛋白治疗)与对照组(68例,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结果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儿,且前者各症状改善时间、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总治疗时间、血液检验结果均较后者更低,两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川崎病患儿实施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显著提升整体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促进患儿恢复,同时,可有效降低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整体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是一种具有较高实际应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徐丽 《中国保健》2010,(4):15-16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儿童川崎病较传统的单用阿司匹林有显著疗效,且能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病的发生率。本文分析T54例川崎病患儿应用两种不同方案:单用阿司匹林、IVIG大剂量输注加阿司匹林,在预防冠状动脉病及控制炎症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顾琰 《职业与健康》2001,17(12):173-174
[目的]观察阿斯匹林(Aspirin)配伍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方法]将川崎病患儿42例分为A、B两组,A组29例,单用阿斯匹林治疗;B组13例,采用阿斯匹林配伍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进行疗效对比。[结果]B组平均退热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冠状动脉病变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A组,(P<0.01),P<0.05,P<0.01)。[结论]使用阿斯匹林配伍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明显优于单纯使用阿斯匹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方案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对静脉滴注(静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川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儿科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静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川崎病患儿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前后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D-二聚体(D-dimmer)、超敏C-反应蛋白(highly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儿总发热时间、给药后持续发热时间、淋巴结肿大时间、结膜出血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时间分别为(5.09±1.02)、(1.21±0.48)、(2.05±0.62)、(2.83±0.92)、(3.93±1.01)d,均优于对照组的(7.76±1.63)、(3.07±0.39)、(2.79±0.71)、(3.66±1.05)、(4.78±1.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的ESR、D-dimmer、hs-CRP水平分别为(6.65±1.34)mm/h、(0.17±0.07)、(21.65±5.22)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46±1.67)mm/h、(0.28±0.09)、(33.17±4.9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剂量单次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对静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的川崎病患儿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优于小剂量多次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症,主要病理改变为急性中、小动脉炎,最严重的是病程中、后期发生的中、大动脉损伤,尤其是冠状动脉损害,其发生率约为20%-25%。已有大量资料证明,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儿童急性川崎病较传统的阿司匹林(ASP)有显著疗效,同时对预防冠状动脉病变(CAD)亦有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治疗后的川崎病患儿的随访,了解川崎病治疗中,丙种球蛋白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随诊病例(199例)采用SPP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丙种球蛋白随访组恢复期并发冠状动脉瘤与未用丙种球蛋白随访组恢复期并发冠状动脉瘤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冠状动脉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6~2003年收治的46例川崎病患儿治疗情况。结果:17例使用IVIG1g.kg-1,分400~500mg.kg-1.d-1*2~3d和22例IVIG2g.kg-1,分400mg.kg-1.d-1*5d治疗川崎病,在退热时间、白细胞下降至正常、冠状动脉(CA)扩张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VIG治疗小儿川崎病,1g.kg-1和2g.kg-1疗效相当,推荐使用1g.kg-1IVIG,以节省资源和病人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防治川畸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1例川畸病患儿,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观察组27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24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Ⅱ度以上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畀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充血及淋巴结肿大消退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可减轻川崎病症状、缩短病程和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川崎病病理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们对川崎病的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川崎病时冠状动脉瘤的炎性浸润主要由CD8+ T淋巴细胞、M¢细胞和IgA浆细胞组成 ,和粘膜部位细胞内致病原如病毒等感染时的免疫反应一致。血管壁有寡克隆IgA的反应 ,用针对该寡克隆IgA抗体的合成抗体可以在炎性川崎病组织中检测出川崎病相关抗原 ,为其病因的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对临床医师来说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发展新的诊断技术、更特异的治疗方法和有力的预防措施 ,都依赖于对川崎病病因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疗效.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组中的常规方案上加静滴丙种球蛋白,观察血清胆红素的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22例中,显效17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5.46%.对照组24例中,显效1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79.16%.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能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提高对ABO溶血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甲基泼尼松龙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的临床疗效及对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本院治疗的IVIG无反应型KD患儿6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IVIG再次冲击治疗;于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实验室相关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冠脉损伤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4.812,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6水平及冠脉损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9、0.032,χ2=0.067,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为(9.80±3.73)ng/L、IL-6为(19.72±6.29)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3.97±4.21)ng/L、(32.85±7.48)ng/L,(t=5.397、9.781, 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冠脉损伤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χ2=3.606,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值>0.05)。结论 IVIG无反应型KD患儿接受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且安全,利于减少冠脉损伤,改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深入探讨脑利钠肽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婴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预防和减少冠状动脉病变,从而改善川崎病患儿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已经出院确诊为婴儿川崎病的11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CAL组WBC、RDW和BN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BC、RDW和BNP水平增高是CAL的独立危险因素。RDW≥13.4%预测川崎病合并冠脉病变的灵敏度为74.4%,特异度为75.7%,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757。BNP≥325 pg/m L预测川崎病合并冠脉病变的灵敏度为90.7%,特异度为74.3%,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62。结论:BNP、RDW升高可作为预测川崎病患儿合并CAL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张艳艳 《中国校医》2021,35(3):191-192,20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在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7年10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冠状动脉造影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 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准确度为87%(87/100)、灵敏度为96.55...  相似文献   

18.
王建霞 《职业与健康》2014,(13):1883-1885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市兴隆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159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每组各53例。其中研究1组采用1g/kg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研究2组采用0.5g/kg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3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蓝光照射、人工按摩等。测量患儿治疗1和3d后总胆红素含量,并记录黄疸消退的时间。同时采血观察3组患者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入院治疗前,3组总胆红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9,P=0.914〉0.05)。治疗1d后,对照组含量上升,研究1、2组大幅度下降,1组较于2组下降更加明显;治疗3d,研究1组总胆红素含量下降至(182±14)μmol/L,研究2组总胆红素含量下降至(213±16)μmol/L,对照组开始下降至(254±1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29,P=0.000〈0.05)。3组患儿治疗1个月后,研究1组红细胞数量为(3.95±0.64)×10^12/L,研究2组红细胞数量为(3.74±0.42)×10^12/L,对照组红细胞数量为(3.49±0.52)×10^12/L,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41,P=0.001〈0.05)。研究1组血红蛋白含量(122.82±7.90)g/L,研究2组血红蛋白含量(110.43±10.01)g/L,对照组血红蛋白含量(101.82±7.9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32,P=0.000〈0.05)。结论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尤其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