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7月在本院小儿心脏科行手术治疗的ASD或VSD患儿84例,年龄3~144个月(平均34.2个月);体质量5.0~37.0 kg(平均13.1 kg)。将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0.02μg.kg-1.h-1(Ⅰ组)、0.03μg.kg-1.h-1(Ⅱ组)及0.04μg.kg-1.h-1(Ⅲ组)的舒芬太尼术后持续静脉泵入维持镇静镇痛,比较各组术后拔管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用药期间临时加用咪达唑仑的发生率、拔管后因呼吸抑制二次插管的发生率,并于术后4 h、8 h、12 h、24 h、48 h记录心率(HR)、收缩压(SBP)、呼吸频率(RR)、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Wong-Baker镇痛评分、FLACC镇痛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使用舒芬太尼0.02~0.04μg.kg-1.h-1持续镇痛镇静评分结果均满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Ⅱ组和Ⅲ组RR高于该年龄组正常高限,其余各时间点生命体征均在正常范围。术后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7%、14.8%、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较Ⅰ组单次加用咪达唑仑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因呼吸抑制而进行二次插管。结论舒芬太尼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先心病患儿术后的镇痛镇静,使用0.04μg.kg-1.h-1剂量时对疼痛治疗效果好,并且在此剂量下需要单次加用咪达唑仑对患儿进行镇静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新生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观察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n=30):S组使用8%七氟醚诱导,3%~4%七氟醚维持吸入;RS组采用8%七氟醚、2 μg/kg瑞芬太尼及顺阿曲库铵0.1 mg/kg诱导,术中用2%~3%七氟醚复合每分钟0.15μg/kg瑞芬太尼维持.监测患儿入室后、诱导后、插管后、切皮时、结束时及苏醒时的心率和血压.记录诱导至拔管的时间、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以及术后拔管时间,并在拔管时进行镇痛评分(CRIES评分).结果 RS组插管时间短于S组(P<0.05),RS组插管时、切皮时血压低于S组(P<0.05)、心率慢于S组(P<0.05).RS组苏醒时血压高于S组(P<0.05)、心率快于S组(P<0.05).RS组CRIES评分高于S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用于新生儿全身麻醉较单纯使用七氟醚血液动力学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3.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年龄1~3岁,随机分为A、B组两组.患儿入窜后予高浓度七氟烷面罩吸入,浓度8%,氧流呈为7 L/min,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A组予舒芬太尼0.5μg/kg缓慢静脉注入,B组予芬太尼5μg/kg,两组均复合咪达唑仑0.1~0.15mg,kg,维库溴铵0.1~0.15mg/kg静脉注射,待睫毛反射消失后插管.A、B两组均吸入3%~5%七氟烷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5 min(T3)、气管插管后10 min(T4)、气腹时(T5)、气腹后5 min(T6)、及术后拔管时(T7)、拔管后5 min(T8)、10 min (T9)、30 min(T10)51、1 h(T11)、2 h(T12)的生命体征,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手术结束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呼之能睁眼、拔除气管导管及恢复定向能力的时间;记录拔管后5 min、拔管后1 h、2 h的镇痛评分以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 (1)两组诱导插管均顺利,B组插管后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P〈0.01),10min后下降至基础水平,术后拔管时再度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P〈0.01),拔管后逐渐下降,仍高于基础值(P〈0.05).A组诱导后出现心率下降(P〈0.05),气管插管、拔管及术中维持时血压、心率水平较T0稍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血压升高,心率增快(P〈0.05).两组SpO2均保持98%~100%(P〉0.05).(2)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疼痛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1).(4))A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全麻下小儿腹腔镜手术,能有效减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术后苏醒快,呼吸抑制轻,且后续镇痛效果好,能减少躁动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儿童全身麻醉中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60例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舒芬太尼组)及对照组(芬太尼组),每组 30例.麻醉诱导:依托咪酯0.3mg/kg 、琥珀胆碱2mg/kg ,试验组予舒芬太尼0.1μg/kg、 对照组予芬太尼1μg/kg,所有患儿以七氟烷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拔除喉罩时间(停用麻醉药至拔除喉罩的时间),离开麻醉恢复室(PACU)时间.在PACU对患儿进行儿童苏醒期躁动量表(PAED)评分、Ramsay镇静评分、FLACC疼痛评分.结果 试验组PAE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无过度镇静(Ramsay镇静评分均<4),试验组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喉罩拔除时间和离开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儿童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能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小儿四肢骨折手术后静脉镇痛中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选择45例四肢骨折手术后患儿,随机分为舒芬太尼1组(S1)、舒芬太尼2组(S2)和舒芬太尼3组(S3),每组15例。分别给予0.03ug·kg^-1·h^-1、0.04ug·kg^-1·h^-1、0.05ug·kg^-1·h^-1的舒芬太尼静脉镇痛。记录术后各时点镇痛、镇静效果评分、SpO2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镇痛效果评分:S1组各时点明显高于S2组、S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效果评分:S1组各时点明显低于S2组、S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三组SpO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S3组有2例术后出现嗜睡,与S1组、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0.04ug·kg^-1·h^-1。用于小儿四肢手术后静脉镇痛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脉持续输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婴幼儿麻醉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0~3个月婴幼儿45例,分为三组,每组15例.静脉诱导插管后,三组患儿持续吸入2.5% ~ 3.0%七氟烷,同时分别泵入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A组0.15 μg·kg-1·min-1;B组0.25 μg·kg-1·min-1;C组0.33 μg·kg-1·min-1.记录诱导前(T1)、诱导后(T2)、手术开始时(T3)、术程30 min(T4)、拔管前(T5)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拔管时间(T).结果 三组患儿T2、T3、T4时,其HR和MAP较T1明显下降(P<0.05),T5时仅C组MAP较T1明显下降(P<0.05);C组的HR在T3、T4、T5明显低于A、B组(P<0.05),而B组仅在T4低于A组(P<0.05),C组MAP在T5低于A、B组(P<0.05);C组拔管时间较A、B组延长(P<0.05);A组需追加麻醉药的情况多于B和C组(P<0.05).结论 0.25 μg·kg-1·min-1的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用于0~3个月的婴幼儿术中维持麻醉,其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小剂量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患儿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患儿。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芬太尼组、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组,气管插管前采用盲法分别应用9g/L盐水0.2mL/kg、芬太尼2μg/kg、瑞芬太尼组1μg/kg和舒芬太尼0.2μg/kg。静脉麻醉诱导后采用直接喉镜实施经口气管插管。监测麻醉诱导前、后,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5min内血压(BP)和心率(HR)及观察期收缩压(SBP)和HR的变化率,并记录观察期SBP和HR达最大值时间及其气管插管后恢复至麻醉诱导后值时间。结果BP和HR基础值及气管插管时间在4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气管插管致BP和HR较基础值显著升高,且是以对照组最为明显,芬太尼组次之,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组最轻。对照组气管插管时BP和HR及其观察期最大值均显著高于芬太尼组、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和HR及其观察期最大值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a<0.05)。瑞芬太尼组观察期出现SBP和HR最大值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Pa<0.05);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组气管插管后SBP和HR恢复至麻醉诱导后值时间显著短于对照和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组观察期SBP和HR增加大于基础值30%发生率较芬太尼组显著降低。结论与小剂量芬太尼比较,小剂量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能更有效预防患儿经口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盐酸纳布啡和舒芬太尼对小儿尺桡骨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盐酸纳布啡用于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于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尺桡骨骨折需行尺桡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镇痛药物的不同分为盐酸纳布啡组(n=30)和舒芬太尼组(n=30)。比较两组镇痛镇静效果及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手术前两组患儿的FLACC评分分别为(1.56±0.32)分和(1.54±0.4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P=0.41);手术后0.5 h、6 h、12 h、24 h两组患儿FLAC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0.5 h、6 h、12 h、24 h两组患儿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纳布啡组的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舒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舒芬太尼,盐酸纳布啡更适用于中等疼痛强度手术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婴幼儿围术期超快通道心脏麻醉(ultra-fast track cardiac anesthesia,UFTCA)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麻醉科择期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内直视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修补术和(或)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修补术婴幼儿1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右美托咪定UFTCA组和传统麻醉组,每组65例。UFTCA组诱导完成后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每小时1 mcg/kg至主动脉开放,后改为每小时0.3 mcg/kg维持至术毕,术后镇痛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传统麻醉组诱导完成后泵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术后镇痛仅采用舒芬太尼。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住院情况、术后FLACC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小时动脉血乳酸值(lactic acid,Lac)、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arterial of oxygen,PaO 2)和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 2)。结果UFTCA组患儿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传统麻醉组(P<0.05)。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切皮时(T3)、CPB运行中(T4)、CPB停机后(T5)、手术结束(T6)的心率(heart rate,HR)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FTCA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心脏监护室(cardiac intensive care unit,C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传统麻醉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第1~2天FLACC疼痛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UFTCA组患儿术后第1~2天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麻醉组(P<0.05)。UFTCA组患儿术后2小时动脉血Lac值明显低于传统麻醉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婴幼儿围术期UFTCA中的应用临床效果明显,可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缩短拔管时间,提供良好的术后镇静镇痛效果,改善术后氧合平衡,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合并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INB)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腹股沟区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对照一组(B组)、对照二组(C组)及对照三组(D组),每组各15例.A组患儿入室后予面罩直接吸入8%七氟醚加纯氧(4 L/min),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全身松弛后置入喉罩通气,然后用0.75%左旋布比卡因(0.5~1 mL/kg)行手术侧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术中吸入2%~2.5%七氟醚;B组患儿人室后麻醉诱导及术中吸人七氟醚浓度同A组,不行手术侧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C组患儿入室后予氯胺酮4~6 mg/kg肌肉注射,待患儿入睡后建立静脉通路,注入芬太尼2μg/kg,得普利麻1 mg/kg,阿曲库胺0.5 mg/kg,置入喉罩通气,然后行手术侧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D组患儿入室后麻醉诱导同C组,但不行手术侧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四组患儿术中根据是否有体动反应决定单次静脉推注得普利麻1 mg/kg.记录麻醉诱导时、切皮时的心率(HR)、血压(BP)、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中有无体动反应;如有体动反应则记录静脉推注得普利麻的次数和总量.记录术后麻醉苏醒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哭闹、躁动情况.结果 四组患儿均诱导平稳,术中除B组以外均无体动反应.B组和D组患儿切皮时心率、血压明显高于术前和A组与C组(P<0.05).术后麻醉苏醒时间A组(8.2±2.4)min,B组(10.2±2.6)min,明显快于C组和D组[分别为(18.6±3.3)min、(27.6±2.8),P<0.01];C组和D组苏醒期恶心、呕吐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结论 七氟醚合并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效果确切,苏醒快,不良反应少,同时具有术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氟化碳(perfluorocarbon,PFC)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下胎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凋亡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分离纯化原代胎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PFC组、PFC+ LPS组.LPS组培养液加入1μg/ml的LPS,PFC组培养液加入20%容积比的PFC,PFC+ LPS组培养液加入1μg/ml LPS和20%容积比PFC,共同培养后lh后,电镜观察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鉴定各组细胞凋亡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及IL-10的浓度.结果 LPS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率(14.29±1.93)%显著高于对照组(10.89±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C+ LPS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率(12.22±1.47)%显著低于LPS组(P <0.05);LPS组IL-6浓度[(482.58 ±26.84)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29.40 ±7.61) pg/ml] (P <0.05),加入PFC后可显著减少LPS诱导的IL-6合成[(265.44 ±29.95) pg/ml] (P <0.05);LPS组IL-10浓度[(1 497.29±191.89)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725.87 ±51.83) pg/ml] (P <0.05),加入PFC对LPS诱导的IL-10合成无影响(P>0.05)。结论 PFC可有效减轻脂多糖诱导的胎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炎性损伤,并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组成成分的配方粉对胎龄<34周和(或)出生体重<2 000 g的住院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对早产儿的喂养提出建议 。方法受试对象为上海市3家医院住院的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分为两组,分别应用Ⅰ号(早产Ⅰ组)和Ⅱ号(早产Ⅱ组 )配方粉进行喂养。研究采用严格的盲法,试验设计者不参与试验实施,数据整理者为独立的第3方人员,参与试验的医生和患儿家长对两种配 方粉的具体组成成分均不知情。Ⅰ号为适于早产儿的优博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配方粉,Ⅱ号为足月儿或胎龄>34周早产儿的优博标准婴儿配方 粉。结果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早产Ⅰ组117例,早产Ⅱ组106例进入分析。早产Ⅰ组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生长速度均显著快于早产Ⅱ组。试 验期间早产Ⅰ组和早产Ⅱ组的平均体重增加速度分别为12.6 g·kg-1·d-1 和10.6 g·kg-1·d-1(P<0.001),头围每周增长分别为0.86 cm 和0.80 cm(P<0.05),身长每周增长分别为0.73 cm和0.67 cm(P<0.05);按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后计算,早产Ⅰ组和早产Ⅱ组的平均体重 增加速度分别为16.2 g·kg-1·d-1和14.1 g·kg-1·d-1(P<0.001),头围每周增长分别为0.96 cm和0.87 cm(P<0.05),身长增长分别为 1.08 cm和0.99 cm(P<0.05)。早产Ⅰ组的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57.3%)低于早产Ⅱ组(72.5%)(P<0.05)。结论在胎龄<34 周或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中,应用优博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配方粉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优于优博标准婴儿配方粉,其体 重、身长和头围的生长速度都能够达到理想的宫内生长速度,也可明显降低EUG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the carboxy-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procollagen, PⅠCP)与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he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Ⅲ procollagen, PⅢNP)在儿童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中的改变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CHF患儿作为心衰组, 其中男15例, 女13例, 中位年龄1.00(0.63, 5.50)岁。将心衰组分为心功能Ⅱ级组8例, 心功能Ⅲ级组11例, 心功能Ⅳ级组9例。选取同期体检的17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 男12例, 女5例, 中位年龄3.88(2.36, 5.38)岁。各组儿童年龄、 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PⅠCP、 PⅢNP水平, 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相关指标。采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HF患儿治疗前血清PⅠC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10周后血清PⅢNP水平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CHF患儿心功能Ⅳ级组血清PⅠCP、 PⅢNP水平较心功能Ⅱ级组及对照组明显偏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PⅠCP、 PⅢNP水平与心功能、 NT-proBNP水平、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 与左心室射血分数、 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PⅠCP、 PⅢNP参与了儿童CHF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且可作为儿童CHF诊断、 心功能分级和疗效评估的新的心脏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the carboxy-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procollagen, PⅠCP)与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he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Ⅲ procollagen, PⅢNP)在儿童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中的改变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CHF患儿作为心衰组, 其中男15例, 女13例, 中位年龄1.00(0.63, 5.50)岁。将心衰组分为心功能Ⅱ级组8例, 心功能Ⅲ级组11例, 心功能Ⅳ级组9例。选取同期体检的17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 男12例, 女5例, 中位年龄3.88(2.36, 5.38)岁。各组儿童年龄、 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PⅠCP、 PⅢNP水平, 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相关指标。采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HF患儿治疗前血清PⅠC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10周后血清PⅢNP水平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CHF患儿心功能Ⅳ级组血清PⅠCP、 PⅢNP水平较心功能Ⅱ级组及对照组明显偏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PⅠCP、 PⅢNP水平与心功能、 NT-proBNP水平、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 与左心室射血分数、 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PⅠCP、 PⅢNP参与了儿童CHF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且可作为儿童CHF诊断、 心功能分级和疗效评估的新的心脏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19例儿童重症心肌炎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心肌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9例儿童重症心肌炎(重症心肌炎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健康儿童23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Ⅰ及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变化。结果 重症心肌炎组患儿CTn-Ⅰ为(18.67 ±12.31) 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2 ±0.0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急性期相比,病程第7天CTn-Ⅰ为(0.55±0.24) ng/ml,呈逐渐下降趋势,第14天基本接近正常[(0.06±0.03)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心肌炎组NT-proBN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3 067.26 ±902.79) pg/ml vs (80.04±17.79) pg/ml,P<0.05]。与急性期相比,病程第7天NT-proBNP为(648.63±342.37) pg/ml,病程第14天基本接近正常[(213.58±129.51) pg/ml](P<0.05)。重症心肌炎组患儿左室射血分数[(52.63±6.98)%vs(71.39±2.41)%]及左室短轴缩短率[(32.1±2.97)%vs(40.04±2.3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儿童重症心肌炎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必要时安装临时起搏器,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是探讨能否以术前分肾功能(DRF)小于10%作为重度肾积水行肾切除术的指征.并进一步探讨若以术前分肾功能作为参考,重度肾积水行肾切除术的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本院泌尿外科经手术治疗的单侧UPJO肾积水患儿.根据术前分肾功能,将其分为3组,即工组:10%≤术前DRF< 40%,Ⅱ组:5%≤术前DRF<10%,Ⅲ组:术前DRF<5%.分析各组手术前后分肾功能的变化,并以分肾功能增加5%作为肾功能好转的标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学分析采用IBM SPSS v21软件,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有128例患儿进入本研究,其中男108例,女20例.Ⅰ组、Ⅱ组患肾的DRF分别由术前的27.50%±7.44%、8.58%±1.38%提高到术后的39.28%±8.34%、26.73%±11.97%,两组患肾手术前后DFR的增加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表明肾盂成形术后患肾分肾功能得到明显提高.而Ⅲ组患儿术后DRF由3.89%±0.88%变为3.63%±0.94%,手术前后变化值无统计学意义(P=0.602),表明术后分肾功能没有提高.结论 分肾功能小于10%不能作为小儿肾积水肾切除术的指征,这部分患儿行肾盂成形术后患肾功能有得到提高甚至恢复正常的可能.但若以术前分肾功能低于5%为参考,肾盂成形术后患肾功能未见提高,因此,可以考虑以分肾功能低于5%作为肾切除术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IR)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系Jurkat的表达、定位,观察IGF-IR单克隆抗体(MAb)对Jurkat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1)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IGF-IR在Jurkat细胞的表达、定位。(2)分别用5个不同实验浓度:0.001μg/mL,0.01μg/mL,0.1μ/mL,1μg/mL,10μg/mL的IGF-IR MAb作用Jurkat细胞48h,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3)选用10μg/mL的IGF-IR MAb作用Jurkat细胞48h,上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1)IGF-IR在Jurkat细胞株100%表达,主要为细胞膜、细胞浆混合表达。(2)0.001μg/mL,0.01μg/mL,0.1μg/mL,1μg/mL,10μg/mL的IGF-IR MAb作用Jurkat细胞株48 h,Jurkat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9.67±1.17)%,(14.89±1.06)%,(17.64±0.81)%,(20.15±1.14)%,(24.10±1.11)%,各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10μg/mL的IGF-IR MAb作用Jurkat细胞48h,实验组的诱导细胞凋亡率分别为:早期凋亡率(13.73±1.16)%,晚期凋亡率(20.44±2.47)%,总凋亡率(34.18±3.41)%;对照组的诱导细胞凋亡率分别为:早期凋亡率(6.27±0.67)%,晚期凋亡率(10.18±0.81)%,总凋亡率(16.45±1.38)%。实验组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总凋亡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1)Jurkat细胞普遍表达IGF-IR,主要为细胞膜、细胞浆混合表达。(2)IGF-IR MAb可使Jurkat细胞株的增殖受到抑制,且IGF-IR MAb的浓度越高,抑制率越大。(3)IGF-IR MAb可使Jurkat细胞的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在危重症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同期入住PICU的脓毒症患儿42例为脓毒症组,先天性心脏病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开胸手术治疗后的患儿20例为术后组,检测入院次日及手术后次日晨血清GH和IGF-Ⅰ水平,选择健康体检儿童60例为对照组,比较组间GH、IGF-Ⅰ水平的变化.结果 脓毒症组GH水平为(6.71±6.62) ng/ml,术后组GH水平为(8.86±8.06) ng/ml,,两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87±3.3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脓毒症组与术后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症组IGF-Ⅰ水平为(63.72±54.17) ng/ml,与术后组(119.06±102.12) ng/ml和健康对照组(154.22±107.10) ng/ml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症组内存活者与死亡者比较GH无统计学意义差异,IGF-Ⅰ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危重症时GH水平升高对机体应激具有积极作用;脓毒症时IGF-Ⅰ水平显著降低,可作为反映重症感染存在的较灵敏指标,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早产大鼠高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生后 3 d的早产鼠随机分为Ⅰ.空气对照组,Ⅱ.高氧对照组,Ⅲ.高氧+rhEpo组,Ⅳ.空气+rhEpo组。高氧组持续暴露于 ≥90%氧(O2)中,rhEpo 组自生后 3 d开始皮下注射 rhEpo 800 U/kg,隔日1次。分别于暴露3 d,7 d检测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还原型谷光甘肽(GSH)、总蛋白、丙二醛(MDA)、非血红素铁含量,并比较肺湿重/干重(W/D)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①与空气组相比,高氧组高氧3 d时 MDA 含量显著增加[(1.39±0.60) nmol/ml vs (0.35±0.22) nmol/ml](P<0.01);肺组织呈急性肺损伤病理改变。与空气组比较,高氧组7 d时非血红素铁、MDA、总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109.31±7.86) μg/dl vs (94.95±10.83) μg/dl,(1.53±0.39) nmol/ml vs(0.30±0.13) nmol/ml,(0.47±0.02) g/L vs (0.25±0.04) g/L](P<0.01);肺W/D值升高(5.54±0.41 vs 5.00±0.15)(P<0.05),肺病理改变加重出现肺纤维化趋势及结构紊乱。②高氧+rhEpo组 3 d时BALF中MDA为(0.69±0.19) nmol/ml;7 d时非血红素铁、MDA、总蛋白含量、肺W/D值分别为(99.60±8.21) μg/dl,(0.80±0.24) nmol/ml,(0.36±0.02) g/L,5.08±0.21,较高氧组显著下降(P<0.05 或 0.01);3 d,7 d时GSH含量分别为(130.85±7.62) mg/L和(136.69±5.90) mg/L,较高氧组显著升高(P<0.01)。肺病理改变减轻。结论:高氧暴露3 d即可造成早产鼠急性肺损伤,7 d时加重。rhEpo 对早产鼠高氧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oninvasive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辅助治疗Ⅲ度喉梗阻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2例急性感染性喉炎合并Ⅲ度喉梗阻患儿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nCPAP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口鼻罩氧疗.两组均应用小剂量甲泼尼龙静脉注射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人肾上腺素等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儿入院治疗后1h内有效率100% (32/32),平均起效时间(43.65±10.34)min;对照组患儿1h内起效13例,有效率仅为43.3% (13/30);2h内起效22例,有效率73.3%(22/30);平均起效时间为(73.70±15.86)rn in.两组起效时间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治疗2h后,观察组所有患儿缺氧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监测心率[(146.39±10.61)次/min]、血氧饱和度(98.53%±0.42%)、动脉血氧分压[(93.64 ±5.68) mm Hg]及二氧化碳分压[(44.25±5.76) mm Hg]均较入院时[(172.24±7.80)次/min、90.16%±2.58%、(65.33±6.27) mm Hg、(48.60±4.39) mmHg]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CPAP辅助治疗小儿Ⅲ度喉梗阻疗效满意,优于常规氧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