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拉米呋啶治疗慢性乙肝患者1年前后,患者体内HBV DNA多聚酶结构域C的酪氨酸―甲硫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基因变异情况,及其与血清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乙肝标志物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及速率法分别检测60例乙肝患者经拉米呋啶治疗后其血清YMDD、HBV DNA、乙肝标志物及ALT的变化情况。结果拉米呋啶治疗9月、1年后YMDD的变异率分别为5%、13.3%。YMDD变异组HBV DNA阴转率为12.5%,无变异组HBV DNA阴转率为67.3%,两组阴转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拉米呋啶治疗1年后YMDD变异组ALT为(40.7±14.7)U/L,无变异组ALT为(26.5±10.1)U/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名HBeAg阴转患者无YMDD变异。结论乙肝患者经拉米呋啶治疗后,YMDD变异率随用药时间的延长可逐渐增加,当其HBV DNA、ALT含量出现明显反跳时,应及早改变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宋锦华  张宁 《北京中医药》2021,40(11):1228-1230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属中医学虚劳范畴.甲减多呈现虚、寒、滞的特点,治疗宜温、补、消、和数法并用.温即温阳散寒,常用附子、干姜、桂枝、吴茱萸等,常用方剂有附子理中丸、真武汤;补即补益脾肾,为治病之本,用补肾填精(菟丝子、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黄精、肉苁蓉等)及健脾益气(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等)之品,...  相似文献   

3.
痹证由来已久,首见于《黄帝内经》,该病病因病机复杂,历代医家对此各有见解,治疗上也颇有不同,但多以祛风、除湿、散寒为主.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治疗外寒内湿的经典方剂,临床上常用于胃肠型感冒、消化不良等疾病.云岭名医彭江云教授则常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等属于寒湿痹证、湿热痹证者....  相似文献   

4.
肺炎系西医病名,临床多按病因分细菌性、病毒性。肺炎在中医多属肺热喘咳范畴,一般用清热宣肺化痰平喘药治疗,亦可获满意疗效。但有时也会遇到一些病例用上述中药难以治疗。笔者体会对这类患者就不能拘泥常法.要从患者的整体出发,仔细地辨证论治.发挥中医扶正以驱邪的长处,方能取得较好效果。现举病案三则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医"正气"理论强调了正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变应性鼻炎的发生主要责之于正气亏虚、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抗病能力弱,无以抵抗外邪的侵袭。脏腑亏虚、功能失调、体质异常皆为正气不足的表现。治疗上应使患者"正气存内",既要在发病之时及时控制炎症反应,补益正气,扶正祛邪;又要注重未病防护,自我调养。  相似文献   

6.
痛经是妇人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以小腹疼痛为主的病症,现已成为困扰无数女性的一个疑难病。张景岳提出“阳常不足,阴常有余”与“气不足便是寒”的观点,开拓了“温补学说”,其核心思想是“重阳不薄阴”,认为疾病的发生多是由阳气不足引起。并且,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归》首次提出“经行腹痛”病名。本文基于“温补学说”探讨痛经的治疗,以期能为治疗阳虚内寒型痛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郜峦  厍宇 《中医杂志》2011,52(2):172-173
对清代名医高士宗《医学真传》一书探析,认为高士宗辨治头痛,注重从温补立论,以桂枝、附子、人参、黄芪施治,以四海学说明理,对当今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属Ⅰ类致癌原,与消化、呼吸、循环、免疫、内分泌、泌尿等多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根除H.pylori成为治疗其相关性疾病的方法之一。然而随着抗生素耐药率不断升高,H.pylori根除率不断下降[1-3]。如何成功进行补救治疗,成为现代中西医学研究热点。现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西医补救治疗研究进展1.1 序贯疗法研究显示,前5 d雷贝拉唑+阿莫西  相似文献   

9.
慢性腰痛是长期反复发作的以腰部疼痛为特征之疾病.现代医学包括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腰椎炎等,属于中医腰痛、腰腿痛之范畴.笔者在排除求诊者患有腰部骨折、肿痛、结核等情况外,应用中医理论,溯源求本,认为慢性腰痛,病位于腰,大多数肾虚为本,故运用中医温、补法,温阳补肾、滋阴补肾、温经舒络,从而达到阴阳平和、经络荣通、疼痛消减.笔者多年来运用此方法,可以有的放矢、执简除繁,能够有较好的疗效,故作本文以馈同行,并诚望斧正,以资裨益.  相似文献   

10.
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药治疗的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乙肝病毒的中医病因学归属进行了探讨 ,对中医药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常用治法与方药及疗效评估等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6,(10):888-889
认为胃息肉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全身为虚,局部为实,脾虚为本,痰瘀、浊毒为标。痰为阴邪,其性重浊黏滞,易阻碍气机,经络不畅则血行瘀滞,由痰生瘀或挟瘀而病,瘀血、痰浊积久化生郁热,变生浊毒,蕴而入血,积于胃膜,终致胃息肉形成。治疗要在健脾补虚的基础上,活血化瘀、化浊解毒,扶正化积为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是以呼吸困难、活动耐量受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自噬是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心力衰竭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心力衰竭代偿期适当提高自噬水平以及时清除坏死的心肌细胞器及其他有害垃圾可一定程度上抑制心肌肥厚,缓解心肌重构,从而延缓心力衰竭。正邪理论是中医学阐释疾病发生的重要基础理论,正邪相争存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整个发病过程中,而邪侵正亏则是其发展的结果。细胞自噬对心肌细胞的调节作用与中医正邪理论有着相似之处,自噬是机体自我对于正气及邪气两者的调控机制,其存在一种量效关系,即自噬只在一定程度上对机体细胞起到保护作用,正气也只能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起到抵御外邪保护机体的作用,过度自噬或自噬不足均可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导致疾病的发生。基于此,笔者拟用正邪理论为切入点,从宏观及微观角度来阐明自噬在慢性心力衰竭发展中的作用,提出调整机体正邪平衡,调节心肌细胞自噬,寻求其平衡点的防治原则,以期为中医理论阐述自噬在慢性心力衰竭发展作用的现代研究奠定基础,为治疗不同阶段的慢性心力衰竭寻找新方法,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补法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合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分型(脾虚气弱、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两虚)及现代研究进展,讨论补法在该病治疗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先补后清、补清兼施等提高中医治疗乙肝疗效的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气不足、邪气内伏是伏气温病的主要病机。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乙肝病毒的ccc DNA潜伏肝细胞核内和机体免疫应答不全,这与伏气温病相类似。再者邪伏之所-膜原与"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密切相关,因膜原具有分布的广泛性、系统的复杂性,与脏腑之间的联系具有紧密性及中介性,这使得慢性肝病的治疗变得颇为棘手。中医学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由湿热疫毒之邪内侵,当人体正气不足无力抗邪时发病,常因外感、情志、饮食、劳倦而诱发。正气不足、邪气内伏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通督热针法与捻转补法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捻转补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通督热针法治疗,比较两组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ASDAI和BASFI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BASDAI和BASF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捻转补法治疗比较,通督热针法可提高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6.
郭翔  欧明  黄菱 《中国中药杂志》1993,18(8):494-495
报告了给大鼠肌注甲状腺素造成甲亢类阴虚病理模型,其肛温、耗氧率、体重、饮食、活动及一般情况和血中T3,T4等指标均发生明显改变,由生地、麦冬和太子参组成的养阴益气中药合剂对此具有纠正和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治的理论,寻求更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参阅中医古籍中相关论述。结合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研究成果,对命题进行探讨分析。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是医学难题。病因病机认为外感“疫毒”是发病的根本条件,正气不足是发病基础,湿热、虚实、瘀相互夹杂共同为病;辨证论治首先为抗“疫毒”,其次为补正气,最后辨证论治要兼顾湿热、虚实、瘀兼症。本病的研究方向应该是筛选有直接杀灭乙肝病毒的中药(或有效成分)或复方,是彻底解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苦参碱对肝癌化疗乙肝病毒活动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癌化疗对乙肝活动状态的影响及苦参碱的作用。方法:检测89例肝癌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及其HBV DNA定量,分为两组,均采用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单纯化疗者42例,联合苦参碱者47例,化疗期间、化疗后8周监测HBV DNA及标志物、肝功能。结果:化疗后HBV DNA量较化疗前增加(P<0.01),乙肝病毒再激活与肝炎活动相关,联用苦参碱可减轻肝功能损害,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但对降低血清HBVDNA载量作用不明显。结论:肝癌化疗可引起乙肝病毒再激活,并导致肝炎活动,苦参碱能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对乙肝病毒再激活引起的肝损害有保护作用,但抗病毒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乙肝清热解毒合养阴活血冲剂治疗乙肝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乙肝清热解毒冲剂合乙肝养阴活血冲剂治疗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进行临床及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表明 ,对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和肝功能有明显的疗效 ,对病毒指标的阴转亦有疗效 ,HBeAg、HBV DNA的转阴率分别为 32 14%和 37 5 0 % (P <0 0 5 )。实验研究表明 ,能有效抑制鸭乙肝病毒 (DHBV DNA)复制 ,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对鸭肝组织的病理改变亦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阳散寒益气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自拟"通阳活络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χ^2=8.521,P=0.027);治疗后2组患者关节疼痛VAS评分、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温阳散寒益气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体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