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目的:基于清代名医雷丰所著《时病论》研究其治疗时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将清代名医雷丰所撰《时病论》里治疗时病的中医复方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并研究其用药配伍规律。结果:治疗时病中药复方163首,涉及中药194种,总用药次数为1 178次,核心单味药以甘草、生姜、陈皮、茯苓、半夏、厚朴、白术、大枣、白芍、苍术等为主,药类以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化痰平喘药、理气药等为主。结论:《时病论》中频率较高的前10位核心中药包含了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2个经典名方——二陈汤和平胃散;清代名医雷丰治疗时令温热病主要以燥湿化痰运脾、行气和胃调中为大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清代名医陈德求所撰《医学传灯》中医药治疗内科杂病用药配伍规律进行文献研究。方法:将清代名医陈德求撰《医学传灯》治疗疾病的中医内服方药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中药复方135首,涉及中药131种,总用药次数1 306次。结论:临床治疗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黄芩、陈皮、半夏、柴胡、茯苓、白芍药、枳壳、桔梗、当归、人参等。药类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等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清代名医黄元御采用中医药治疗内科疾病临床用药配伍规律的分析研究。方法:将清代名医黄元御撰《四圣心源》治疗内科疾病的中医内服方药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治疗内科疾病中药内服方130首,涉及中药87味,总用药次数为831次。结论:临床治疗内科疾病核心单味药主要为甘草、茯苓、桂枝、白芍药、牡丹皮、干姜、半夏、生姜等;主要药类为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温里药等。  相似文献   

4.
基于关联规则的名老中医冠心病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吴荣    王阶  周雪忠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7):1786-1788
目的:分析、挖掘名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探索名医经验整理的方法。方法:收集7位名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典型医案115例,建立名医冠心病诊疗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名医医治疗冠心病的方剂配伍规律。结果:在所使用的175种中药中,活血药、化痰药及补虚药之间的配伍是最常用的药物组合,瓜蒌薤白类方、活血通脉剂及生脉散等是名医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方药,三者之间的配合应用构成了名医用药的一般规律。结论:以关联规则所得的名医治疗冠心病药对、药组反应了名医治疗冠心病标本同治的治疗思想,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清代名医薛生白,与叶天士齐名,堪称温病学大家,惜其著作、医案留于后世者甚少,无从窥其全貌,但我们从其传世之作《湿热病篇》一文,仍可领略薛氏严谨细致的学风及其娴熟慎密的组方用药规律之一斑。鉴于近时不少人用药有“粗、大、滥”的弊病,认真钻研薛氏用药规律,不仅可以继承名医用药经验,亦是医治俗医用药弊病的良剂,故撰此文。《湿热病篇》原文共四十六条,约三千四百字,论病以湿热为主,兼及痢疾等病。本篇例举中药共97昧,涉及解表、清热、化湿等十八类。作者对其所举药物分门别类,细加辨析,反复揣摩,发觉其治湿热病用药有以下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元代名医朱丹溪治疗内科杂病临床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将《丹溪心法》治疗各科病证所记载的方药(其中以内科杂病为主,绝大多数方药内服,极少量方药外用)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治疗各科杂病方药共615首,涉及中药289味,总用药次数为4277次。结论:临床治疗内科杂病核心单味药主要为生姜、炙甘草、甘草、茯苓、陈皮、人参、当归、白术等;主要药类为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明代名医薛己所撰《外科枢要》采用中医药治疗外科疾病用药配伍规律的文献研究。方法:将明代名医薛己撰《外科枢要》治疗疾病的中医内服方药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中药内服方137首,涉及中药172种,总用药次数1077次。结论:1核心单味药为甘草、当归、人参、茯苓、白术、川芎、陈皮、黄芪、白芍药等;2药类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为主;3明代薛己治疗外科病以经典方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加减为主。  相似文献   

8.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清代名医费伯雄编撰的《医醇賸义》中医药治疗内科疾病用药规律。并将其治疗内科疾病的中医复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整理治疗内科疾病复方193首,涉及中药211种,用药总次数为2184次,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等为主药类,核心单味药依次为茯苓、当归、陈皮、生姜、白术、大枣、半夏、生地黄、川贝母、麦冬、白芍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所撰《经方例释》中采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将《经方例释》治疗疾病的中医内服方药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中药复方295首,涉及166味中药,总用药次数1 334次.结论:临床治疗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桂枝、生姜、大枣、白芍、干姜、半夏、人参等;药类以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温里药等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254-258
目的:通过探讨古今名医治疗黄疸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古今名医临证金鉴·黄疸胁痛臌胀卷》中历代名医治疗黄疸有效的经验方,共选取中药复方118首,将118首复方中涉及到的单味中药输入至EXCEL 2013建立用药数据库,将数据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从单味药物频次分析、关联分析、药对分析、聚类分析等多角度研究分析治疗黄疸用药规律与特征。结果:共纳入35位名医治疗黄疸胁痛臌胀的处方共118首,涉及中药176味,用药频次高达20次以上的中药为茵陈、茯苓、甘草、白术、栀子、泽泻、陈皮、白芍、当归、柴胡、大黄。药物归经主要归属于脾经,药物功效主要为利水渗湿、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等。药物关联分析主要为健脾药与祛湿药组合,符合黄疸治疗大法。聚类分析的聚类方在临床治疗黄疸较为常用,疗效有临床依据。结论:本研究通过药物频次分析、关联分析、药对分析、聚类分析等多角度研究分析《古今名医临证金鉴·黄疸胁痛臌胀卷》历代名医治疗黄疸用药规律与特征,为黄疸病的临床用药提供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数据分析明《大河外科》中医药治疗外科疮疡疾病用药思路。方法:将明代名医王拳所撰《大河外科》中医药治疗外科疮疡疾病的方剂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其用药思路。结果:整理治疗外科疮疡疾病中药方剂72首,涉及中药161种,总用药次数为574次。结论: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防风、川芎、当归、乳香、轻粉、桔梗、白芷、雄黄、赤芍药等;药类以解表药、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拔毒生肌药等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当代名医陈友芝中医药治疗癌症用药规律的研究。方法:将《陈友芝中医治癌百例》中医方剂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治癌中药复方354首,使用中药231种,总用药次数4 136次。结论:临床以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化痰平喘药等为主;核心单味药依次为半枝莲、茯苓、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神曲、绞股蓝、白芍、守宫、贝母、苦参、山楂、白术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将周祯祥主编《前列腺疾病效方287首》中1985—2000年中医药内服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中医处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了中医药内服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中药复方共238首,涉及中药220种,总用药次数为2427次;所用中药种类依次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为主,占总用药的81.829%;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计频率达85.341%;药性以寒、平、温为主,累计频率达95.325%;归经以肝、肾、脾、胃、心、肺为主,累计频率达82.578%。结论: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疾病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等中药运用较多;使用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牛膝、甘草、王不留行、车前子、穿山甲、黄芪、黄柏、桃仁、茯苓、丹参、赤芍等。  相似文献   

14.
自清以前古医籍中,仅唐、宋、元、明、清五代共74部医籍涉及有关生肌散的方剂。其中60部出现正名生肌散88首,14部出现异名生肌散14首。88首复方中共涉及中药93种分为18类,单味用药总次数为550次,其中频率大于30%的核心中药分别为轻粉、乳香、没药、龙骨、血竭、孩儿茶、升丹、赤石脂、冰片、海螵蛸10种,并且大多数生肌散均由此核心药加减配伍而成。  相似文献   

15.
从胸痹发病的初始到疾病的治疗,历代医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本文系统搜集了从先秦至明清时期治疗胸痹的文献资料.采用传统文献学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历代医家治疗胸痹的方药进行总结,归纳其用药规律后发现:秦-唐时期,以温里药的使用频率最高,桂心是同类药物中最常选用的药物;宋-元时期,以温里药的使用频率最高,附子是同类药物中最常选用的药物;明-清时期,以化痰药的使用频率最高,瓜蒌是同类药物中最常选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庄浪县人民医院中草药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庄浪县人民医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门诊中药房用量较大的前28味中药饮片和出现频率前5位的方剂(汤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庄浪县人民医院中药饮片使用量最近2年累计上千公斤药品有3味,依次为:茯苓、白芍、黄芪;方药应用中四君子汤(《和剂局方》)的加减应用在处方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补中益气汤(《脾胃论》)。结论:庄浪县人民医院中医医师的用药多以补气血为主,治疗时先扶正固本、补气血、健脾胃,缓以治标。而且医师用药特点可以侧面反映近年来当地居民的一些多发病和部分饮食习惯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用虫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0—2012年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检索出其中含虫类药的复方354首,建立数据库,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354首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含虫类药复方中,涉及中药211味,累计使用4767次;其中虫类药33味,累计使用844次,使用最多的虫类药为全蝎、乌梢蛇、蜈蚣、地龙等;祛风湿药、补益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平肝熄风药等6类药物累计使用90.59%;所用中药四气为温、平者占68.98%,五味为辛、甘、苦者占87.67%,归肝、脾、肾经者占57.94%。结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运用虫类药搜风剔邪、化瘀通络,扶正祛邪兼顾,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辛甘苦居多,归经多归肝脾肾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分析刘云山主任医师治疗小儿泄泻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刘云山主任医师治疗小儿泄泻的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刘云山主任医师治疗小儿泄泻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01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论:刘云山主任医师在治疗小儿泄泻强调标本兼顾,治宜健脾利湿为主,必要时佐以消食、柔肝、养阴生津之品,慎用苦寒、收涩药。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用于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肾纤维化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中治疗慢性肾病肾纤维化的中药复方,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复方中主要药物、药对(药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治疗肾纤维化38首中药复方涉及95味中药,总频次为362次。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主要为补益类、化瘀类、利湿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药对规则18条,药组(3味药或4味药)规则31条。结论大多数医家治疗肾纤维化多用补益、活血化瘀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分析治疗不孕症古方组方用药规律,为应用中医药治疗不孕症提供理论依据,探讨在中医方剂学研究中应用关联规则的可能性。方法:检索方剂数据库,建立治疗不孕症古方数据库,应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对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199首治疗不孕症古方中,单味药应用频率最高者为当归(61.3%),最关联药对为当归+川芎(关联度76.1%),5味药最佳组合为当归+川芎+熟地+白芍+香附。药物归经以归脾经药物排在首位(65.5%)。结论:不孕症治疗当以当归、川芎、熟地、白芍、香附为基础方调和血气,并配以健脾疏肝之品,关联规则这一现代科学手段应用于中医资料研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