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韩方征 《河北医药》2013,35(3):354-356
目的分析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及CD31在不同亚型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标记的肾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RCC临床病理及组织学分级关系,同时观察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在不同亚型肾癌中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28例肾癌患者,其中肾乳头状癌33例,肾透明细胞癌66例,肾嫌色细胞癌29例,CD34、CD31及RTK在不同亚型肾癌组织的表达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肾透明细胞癌与肾非透明细胞癌(肾乳头状癌、肾嫌色细胞癌)组织比较,CD34与CD31标记的MVD值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嫌色细胞癌与肾乳头状癌组织比较,CD34标记的MVD值显著高于CD31标记的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与CD31标记的MVD值均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及组织分级呈明显负相关,而与肾非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及组织分级无相关性。RTK在肾乳头状癌的表达中,部分受体均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在肾透明细胞癌及肾嫌色细胞癌的表达中,所有受体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与CD31均可显示RCC组织中的MVD值,且显示结果较为清晰,其中CD34显示更加明显,而通过检测RTK在不同亚型肾癌中表达之间的相关性,能够更加准确地判定肾乳头状癌的预后情况,为临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级、分期和复发的关系,探讨VEGF、TSP-1在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及肿瘤新的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免疫组化法检测6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以及正常膀胱组织10例标本中VEGF、TSP-1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用免疫印迹实验方法来检测组织VEGF、TS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膀胱移行细胞癌中VEGF表达及MVD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5),TSP-1表达低于正常膀胱组织(P<0.05);(2)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表达及MVD随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增加(P<0.05),TSP-1表达随分级和分期的进展而降低(P<0.05);(3)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TSP-1与VEGF蛋白表达强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56,P<0.05);(4)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与VEGF蛋白的过高表达和TSP-1的过低表达密切相关.结论 VEGF与TSP-1可能成为估计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及肿瘤侵袭性的一项有用的指标,VEGF与TSP-1的表达可能起互相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LGR5、Nodal蛋白在乳腺正常组织、乳腺原位癌、浸润癌中表达水平的研究,探讨LGR5、Nodal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且通过研究LGR5、Nodal蛋白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CD34在乳腺浸润癌中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两因子在乳腺癌血管生成事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GR5、Nodal蛋白在30例正常乳腺组织、24例乳腺原位癌、66例浸润癌中的表达水平,并且检测在66例乳腺浸润癌中LGR5、Nodal蛋白与CD34的表达水平,分析LGR5、Nodal蛋白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乳腺癌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结果:LGR5、Nodal在乳腺癌中呈高表达,明显高于原位癌、正常乳腺组织组(P<0.01)。LGR5、Nodal的表达水平均与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1);LGR5、Nodal分别与CD34、MVD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且阳性发生率一致,说明LGR5、Nodal蛋白均与乳腺癌血管生成呈正相关。结论:LGR5、Nodal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可能促进了乳腺癌血管的生成。另外,在乳腺癌中LGR5、Nodal之间存在正相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TEN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在2002年-2012年间于我院接受治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00位患者的石蜡标本,使用S-P法检测PTEN的表达结果,研究患者绝经状态,肿瘤位置及大小,组织学分级,年龄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PTEN蛋白表达情况的关系。与非癌乳腺组织标本进行比较。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率显著低于非癌性乳腺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随着组织学分级增高而增高,与此相反表达率依次下降;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加PTEN蛋白高表达率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绝经状态,肿瘤位置及大小,组织学分级,年龄大小,临床分期与PTEN蛋白表达无关。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PTEN蛋白表达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DCD4在鼻-鼻窦鳞状细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3例患者鼻-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PDCD4蛋白表达水平,观察鼻-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CD4蛋白表达情况与相应的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PDCD4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呈高表达,在鼻-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低表达或缺失。PDCD4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级相关,肿瘤分化程度越高,PDCD4蛋白表达越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的转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DCD4可能与鼻-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DCD4有望成为鼻-鼻窦鳞状细胞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冯威福  孙晓飞  赵永凡 《华北国防医药》2000,12(4):240-242,F003
检测膀胱癌组织中mdm2基因蛋白和p53基因蛋白表达并探讨二者与肿瘤分期、分级、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法)对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组织中mdm2基因蛋白和p53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mdm2基因蛋白表达主要见于中、高分化的肿瘤细胞,并随肿瘤临床分期的增高,表达率逐渐下降,初发者比复发者表达率高(P<0.05),而p53基因的表达则与其相反。两者异常表达呈负相关(γ=-0.4737,P<0.05),均与肿瘤生长方式、年龄、性别无关。结论 mdm2基因蛋白与p53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及肿瘤复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朱清毅  吴宏飞  钱立新  张炜  郑肇巽 《江苏医药》2003,29(6):411-413,F002
目的 探讨PAX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肾细胞癌患者组织样本及ll例癌旁正常肾组织标本中PAX2和PCNA的表达。结果 在肾细胞癌患者组织样本及癌旁正常肾组织标本中PA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和18.2%,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PAX2的阳性表达随肾细胞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加,与组织类型及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PCNA在肾细胞癌患者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0.01),并随肾细胞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但与组织类型无关。PAX2和PCNA阳性表达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 PAX2和PCNA可能参与了肾细胞癌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作为肾细胞癌诊断及恶性程度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张建兵  邵冰峰  何松  蒋松琪  周建云  曹松  于兰  陈亚丽 《江苏医药》2007,33(10):998-1001,F000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细胞癌周期蛋白E、生存素及PTEN基因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S-P法)检测周期蛋白E、生存素及PTEN基因蛋白在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作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周期蛋白E或PTEN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有关(P<0.05),生存素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有关(P<0.05).周期蛋白E或生存素表达与PTEN表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生存率与年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TNM分期及生存素或PTEN的表达均有关(P<0.05).但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只有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PTEN的表达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 周期蛋白E、生存素及PTEN基因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一些临床病理特征有关.组织学分级为高级别组、TNM分期为Ⅲ、Ⅳ期及PTEN失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不良的独立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尼古丁依赖患者肾嫌色细胞癌组织中c-kit的表达情况,并对差异表达的c-kit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在尼古丁依赖肾嫌色细胞癌患者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分析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kit表达差异,meta分析验证上述结果。基于UALCAN数据库,分析影响基因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通过Linkedomics进行c-kit共表达基因的基因富集通路及PPI网络图的获取。Timer分析c-kit表达与肿瘤免疫浸润的关系。免疫组化分析尼古丁依赖肾嫌色细胞癌患者肾组织中c-k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kit在肾嫌色细胞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且表达与患者肿瘤分期相关。KIT在肾嫌色细胞癌的免疫浸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吸烟能诱导肾嫌色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kit蛋白表达。结论 尼古丁作为肾癌的重要诱发因素,可能通过激活肿瘤组织中c-kit活性在肾嫌色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于靳  周林玉  诸禹平  宣强 《安徽医药》2012,16(3):353-355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两种蛋白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72例肾癌组织和33例同期癌旁正常肾组织中IGF-1R和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IGF-1R和MMP-2与肾细胞癌病理类型、分级、分期及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肾细胞癌组织中IGF-1R和MMP-2的表达率分别为69.4%(50/72)和72.2%(52/72),明显高于同期非肿瘤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39.3%(13/33,P0.05)和27.3%(9/33,P0.05),两种蛋白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与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P均0.05),与肿瘤的病理分型、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IGF-1R和MMP-2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IGF-1R和MMP-2与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密切相关,同时检测这两种蛋白的表达可以对肾细胞癌恶性程度的判定及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存活蛋白(Livin)在肾透明细胞癌(RC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63例RCCC组织和38例正常肾组织中Livin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它的表达变化与RCCC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Livin在RCC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0.05),并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并且随着临床分期增加其表达亦明显增高(P〈0.05),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Livin在RCCC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并且与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MP-9,CD105在胰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9,CD105在53例胰腺癌组织(实验组)及10例正常胰腺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并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胰腺癌组织中MMP-9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MMP-9的表达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P〈0.05)。胰腺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非肿瘤性胰腺组织。CD105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其MVD值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胰腺癌组织中MMP-9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5)。结论MMP-9的表达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MVD值有可能作为判断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特异性环氧化酶2(COX-2)在肾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与肾细胞癌血管增生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肾细胞癌组织标本(85例)以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48例)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结果 COX-2、VEGF和bFGF在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20.8%和22.9%,在肾细胞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6%、80.0%和74.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肾癌组织MVD为(55.47±18.47),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0.42±8.72)(P<0.01).COX-2、VEGF、bFGF表达阳性的肾细胞癌其MVD均大于表达阴性的肾细胞癌MVD(P<0.05或P<0.01).肾细胞癌组织COX-2表达与VEGF、bF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COX-2在肾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与肾细胞癌血管增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OX-2在肾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48例肾癌组织及5例正常肾组织中COX-2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通过对患者随访,探讨其与肾癌临床病理学参数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COX-2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且COX-2的表达与肾癌的病理分期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COX-2表达阴性者的生存率低于COX-2表达阳性者,但二者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的表达与肾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OX-2的表达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有可能作为肾癌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HRC1蛋白在人尿路上皮细胞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和肿瘤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临床尿路上皮肿瘤44例。其中输尿管上皮肿瘤11例,膀胱上皮肿瘤33例;良性对照标本35例。利用Western Blot检测CTHRC1蛋白分子水平在癌组织和良性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免疫组化染色了解CTHRC1蛋白在癌组织和良性组织表达的临床特性,分析CTHRC1蛋白的表达量和癌肿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联系。结果WesternBlot结果示CTHRC1蛋白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量较良性组织明显增加,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肿瘤中CTHRC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低级别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期肿瘤中CTHRC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0.05)。结论CTHRC1蛋白的高表达和尿路上皮肿瘤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6.
张翔翔  张胜利  王增军 《江苏医药》2012,38(11):1269-1270
目的探讨精液凝固蛋白(Sg)在肾癌患者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具有明确病理诊断的20例肾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应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g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并进一步研究了Sg与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肾癌组织标本中Sg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71±0.48),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中的(1.07±0.44)(P<0.05)。在Ⅲ/Ⅳ期癌组织中Sg mRNA的表达量为(0.40±0.19),明显低于Ⅰ/Ⅱ期癌组织的(0.92±0.51)(P<0.05);Sg蛋白表达亦表现出相同趋势。结论 Sg基因在肾癌中的异常表达与肾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卢峰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8):150-151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bFGF和CD105的表达及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宫颈癌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bFGF与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bFGF和MVD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bFGF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大小及临床分期有关,而与肿瘤的病理组织类型无关:bFGF和MVD呈正相关性。结论:bFGF可能通过上调MVD的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生长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及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0例癌旁正常组织VEGF的表达,并在CD34染色切片上检测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膀胱癌组织中VEGF表达(45.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0%),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阳性组MVD均值(47.63±14.81)高于VEGF阴性组(28.54±13.93),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1)。此外,膀胱癌VEGF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VEGF促进膀胱癌间质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Flt-1)mRNA的表达,同时分析肿瘤间质血管增生的情况,并探讨两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49例人脑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U251等3株胶质瘤细胞、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以及12例脑外伤内减压术中得到的正常脑组织检测了KDR、Flt-1 mRNA表达水平。另外,用免疫组化SP法对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进行了分析。结果 胶质瘤组织中的KDR、Fl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分别达59.2%、63.2%,随着病理分级的提高其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HUVEC及3株胶质瘤细胞亦表达水平较高。胶质瘤中的微血管密度(MVD)与胶质瘤级别有关,KDR、Flt-1 mRNA的表达同MVD呈正相关。结论 KDR、Flt-1、MVD对胶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评估有重要意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高表达与肿瘤组织血管增生有关,在胶质瘤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肾癌组织中干细胞因子( nucleostemin,NS)的表达。方法选取接收的50例肾癌患者,患者均经过病理证实,收集切除的肾癌标本。按Thoenes进行病理分级分为G1、G2、G33级,临床分期按Robson分为Ⅰ、Ⅱ、Ⅲ、Ⅳ期。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患者肾癌组织中NS mRNA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意义。另外选取10例正常肾组织的志愿者,与肾癌组织患者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肾组织组的吸光度明显大于肾癌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肾癌细胞不同病理分型中,透明细胞癌、嗜色细胞癌、嫌色细胞癌的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G1、G2、G3肾癌组织N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45%、77.27%、8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肾癌患者在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中N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14%、61.11%、10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且Ⅲ期、Ⅳ期的阳性率明显大于Ⅰ期、Ⅱ期;NS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 P >0.05)。结论肾癌组织中nucleostemin的表达与肾癌细胞的分型、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与肾癌病理分级、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