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沧州地区农村不同类型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后反复喘息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岁以下沧州地区农村毛支后反复喘息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哮喘预测指数分为阳性组45例和阴性组57例。另选30例健康婴幼儿为对照组。分阶段于喘息发作急性期、缓解期和恢复期(喘息缓解3个月后)对两组患儿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比较参数达峰时间比TPTEF/TE和达峰容积比VPEF/VE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对比。结果 在喘息急性期阳性组、阴性组的TPTEF/TE、VPEF/V、VT、Ti、T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TPTEF/TE、VPEF/V均明显降低(P<0.01)。在缓解期阳性组、阴性组的TPTEF/TE、VPEF/VE比急性期均升高,仍低于对照组,且阴性组高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恢复期阳性组的TPTEF/TE、VPEF/VE较缓解期升高,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阴性组与对照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沧州地区农村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患儿,阳性组喘息缓解3个月后仍持续存在肺功能损害,较阴性组肺功能损害持续时间长,恢复慢,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可为早期识别哮喘并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防治哮喘的发生提供一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琴  陶静  李佩 《临床医学工程》2014,(10):1333-1334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诊治的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口头健康教育模式,试验组采用有组织、有计划的肺功能检测前健康教育,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试验组婴幼儿家长对肺功能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患儿的遵医程度、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检测患儿的肺功能发现,试验组患儿达峰容积比(VPEF/VE)、每千克体重潮气量(VT/kg)、呼吸频率(RR)、达峰时间比(TPEF/TE)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治疗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肺功能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肺功能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前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变化,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择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于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测定肺功能、血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另选取40例正常儿童为健康组。肺功能主要参数为潮气量(TV),呼吸频率(RR),达峰时间比(TPTEF/TE)和达峰容积比(VPTEF/VE)。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后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TPTEF/TE和VPTEF/VE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SO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MDA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SOD及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氧化应激,布地奈德可改善患儿肺功能,但对氧化应激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清热祛痰推拿法联合西药治疗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病例选自医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痰热闭肺型大叶性肺炎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清热祛痰推拿法+西药)与对照组(西药),各43例,治疗7天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体征改善情况,评价患儿肺功能情况:包括达峰容积比(VPTEF/VE)达峰时间比(TPTEF/TE);并记录与治疗及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2.0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持续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儿TPTEF/TE及VPTEF/VE比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儿TPTEF/TE为(33.03±4.25)、VPTEF/VE为(35.37±6.21)均高于对照组(30.35±4.64)、(29.92±6.98)(P<0.05),两组治疗后TPTEF/TE及VPTEF/VE表达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30%显著低于对照组30.23%。结论清热祛痰推拿法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临床疗效确切,能缩短发热及咳嗽持续时间,改善患儿肺功能,且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清热祛痰推拿法联合西药治疗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病例选自医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痰热闭肺型大叶性肺炎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清热祛痰推拿法+西药)与对照组(西药),各43例,治疗7天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体征改善情况,评价患儿肺功能情况:包括达峰容积比(VPTEF/VE)达峰时间比(TPTEF/TE);并记录与治疗及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2.0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持续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儿TPTEF/TE及VPTEF/VE比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儿TPTEF/TE为(33.03±4.25)、VPTEF/VE为(35.37±6.21)均高于对照组(30.35±4.64)、(29.92±6.98)(P<0.05),两组治疗后TPTEF/TE及VPTEF/VE表达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30%显著低于对照组30.23%。结论清热祛痰推拿法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临床疗效确切,能缩短发热及咳嗽持续时间,改善患儿肺功能,且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不同治疗前后潮气肺功能的变化。方法:用潮气肺功能法检测天津儿童医院呼吸内科2006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治疗前后的潮气肺功能指标,同时对20例无呼吸道症状的同年龄组婴幼儿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急性期与缓解期呼吸频率(RR)、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指标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急性期和2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TPTEF/TE、VPTEF/V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缓解期与对照组相比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TEF/TE、VPTEF/V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未治组比较缓解期TPTEF/TE、VPTEF/V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孟鲁司特钠组与布地奈德组比较缓解期TPTEF/TE、VPTEF/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PTEF/TE、VPTEF/VE是检测小气道功能的敏感指标,在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治疗组与未治组比较缓解期TPTEF/TE、VPTEF/V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孟鲁司特钠和布地奈德治疗均能达到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婴幼儿反复喘息危险因素及其与潮气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3月选择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反复喘息≥3次住院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 同时选取同期儿科门诊健康体检儿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危险因素进行研究。 采用CareFusion公司肺功能仪对两组婴幼儿呼吸频率(RR)、 每公斤体重潮气量(TV/ kg)、 吸/呼比(Ti/Te)、达 峰 时 间 比 ( TPTEF / TE) 及 达 峰 容 积 时 间 比( VPEF/VE)进行测定。结果 1)湿疹(OR= 5.86,95%CI:1.72~22.06)、被动吸烟(OR=2.16, 95%CI:1.36~5.29)、父母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病史(OR=7.83, 95%CI:2.56~30.31)、居住地城市(OR=3.12,95%CI:1.17~12.46)、临近马路(OR=2.05,95%CI:1.08~3.03)是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2)与对照组比较,喘息急性期、缓解期的RR均显著增快(均P<0.05);与喘息急性期比较,喘息缓解期RR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喘息急性期组、喘息缓解期组TPTEF/TE、VPEF/VE均显著降低(P均<0.01);且经积极治疗后,与喘息急性期比较,喘息缓解期TPTEF/TE、VPEF/VE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湿疹、被动吸烟、父母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病史、居住地城市、临近马路是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潮气肺功能是婴幼儿哮喘早期监测的良好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在5岁以内儿童喘息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5岁以内(包括5岁)喘息患儿159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所患疾病将观察组分为肺炎组(支气管肺炎94例)、喘支组(喘息性支气管炎12例)、哮喘组(哮喘53例),另选取健康体检儿童64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观察喘息性疾病患儿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肺功能指标及改善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潮气呼吸流量-容积曲线环形态以阻塞性改变为主(83.02%).用药前,各组之间每公斤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rEF/V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21、4.91、3.08、2.74、36.50、40.00,均P<0.05).肺炎组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的TPTEF/TE、VPTEF/VE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6、3.14,均P<0.05).哮喘组用药前后TPTEF/TE、VPTEF/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6、1.18,均P>0.05).各观察组用药前后,TtTEF/TE、VPTEF/VE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o.02、o.91,均P>0.05).以TPTEF/TE、VPTEF/VE任意一个改善率≥15%作为支气管舒张试验的阳性标准,灵敏度为20.75%,特异度为73.58%.结论 5岁以内喘息患儿肺功能损害以阻塞性通气障碍为主;潮气呼吸支气管舒张试验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哮喘气道可逆性特征,在5岁以内儿童中以潮气呼吸支气管舒张试验诊断哮喘的敏感性不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储雾罐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与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毛细支气管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6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入院并确诊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8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氟替卡松组(67例)、布地奈德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分别在出院后给予储雾罐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和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照组不予吸入任何糖皮质激素。随访观察1个月,比较三组患儿随访前后潮气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随访后喘息反复发作的情况。结果 完成随访患儿氟替卡松组67例、布地奈德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干预后两组患儿潮气肺功能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较干预前上升、FeNO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干预后1个月咳喘反复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可在短期内有效防治毛细支气管炎感染后咳喘复发,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储雾罐吸入方式可以替代雾化吸入改善毛细支气管炎预后,并具有便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组干扰素α2b肌内注射与雾化给药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华中科技大学医院门诊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30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肌内注射组和雾化组,每组各150例。两组患儿均实施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肌内注射组给予干扰素α2b肌内注射治疗,雾化组给予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雾化组患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时间均明显短于肌内注射组,治疗后的三凹征评分明显低于肌内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RR值均明显降低,VT、TPTEF/TE、TPEF/VE值均明显升高,且雾化组患儿治疗后的RR值明显低于肌内注射组,VT、TPTEF/TE、TPEF/VE值均明显高于肌内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雾化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肌内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再次喘息发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肌内注射给药,重组干扰素α2b雾化给药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能够加快临床症状、体征的消退,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其对患儿远期预后的改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严春亚  黄晨燕  陈惠  王雪梅 《职业与健康》2013,(22):3052-3053,3056
目的探讨纽曼自护理论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治疗效果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月12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纽曼自护理论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和肺功能)和睡眠质量(PSQI)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观察组PaO:和PaCO2分别为(8.52±1.47)和(5.76±1.23)kPa,明显高于和低于对照组的(7.12±1.25)和(6.72±1.21)kPa(P〈0.05)。护理前,两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为(6.44±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4±1.52)分(P〈0.05)。结论纽曼自护理论护理可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青少年变应性鼻炎患者认知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健康教育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2—12月确诊且符合入选条件的150例青少年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仅告知常规治疗后进行复查,干预6个月后进行疾病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如变应性鼻炎的病因(86.7%)、临床表现(88.0%)、治疗方法 (85.3%)、日常预防知识(82.7%)、合理用药知识(84.0%)、变应原检测的意义(82.7%)、健康心理的重要性(84.0%)等知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如生理功能(82.13±7.52)、生理职能(75.81±9.08)等维度得分均高于自身干预前得分及对照组干预后得分(P〈0.01)。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85.33%)、饮食治疗依从性(82.67%)、日常生活依从性(81.33%)、复查依从性(86.6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青少年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心理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张洁 《中国卫生产业》2014,(27):37-39,42
目的:探讨肺复张联合Duo 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1日-2014年6月30日收入我院NICU室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患儿入院后立即给予DuoPAP呼吸支持,呼吸支持24 h内给予肺复张(LRM),间隔8 h给予1次RM,连续3 d。对照组给予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结果得出实验组肺复张联合DuoPAP治疗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0.5%,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的(149.2±19.7)mmHg和(162.3±18.1)mmHg;通气72 h后呼吸机参数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潮气量分别为(427.2±78.5)mL和(503.6±93.2) mL;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住院情况和治疗效果比较,主要包括住院天数分别为对照组的(32.2±6.8)d和肺复张联合DuoPAP治疗组的(25.9±5.1)d及死亡病例数分别为2例和0例。以上数据结果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复张联合Duo 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功能,明显提高患者肺的顺应性,大幅降低呼吸机的使用条件,显著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插管率、撤机失败率、BPD、气漏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缩短氧暴露时间,减少呼吸机应用时间和住院费用。是临床医师治疗早产儿NRDS首选的无创通气联合治疗方式,简便易行,耐受性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对提高产科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9月在本院分娩的8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定时授课进行孕期健康宣教,产期进行整体护理,观察并比较产妇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孕期保健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住院周期、SAS(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的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为15.0%(6/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对孕期保健知识掌握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且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周期(4.15±0.9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72±1.30)d,且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5.35±1.66)分、(46.35±1.6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3±1.74)分和(47.18±1.9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以缩短住院周期,改善SAS评分及SDS评分,明显提高产妇保健知识掌握率及对产科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病患者依据干预方式不同将其中行家庭护理干预的32例标记为观察组,另28例未行家庭护理干预标记为对照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DAS/WHO)、遵医嘱行为调查表对比两组患者的个人生活能力、家庭职能、工作职能、社会能力的评分情况及记录遵医嘱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复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服药依从性好与差分别为24(75%)与8(25%),复诊依从性好与差分别为23(71.88%)与9(28.12%);对照组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服药依从性好与差分别为14(50%)与14(50%),复诊依从性好与差分别为13(46.43%)与15(53.57%),观察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且经6个月家庭干预护理后,在DAS/WHO各因子中,观察组在个人生活能力、家庭职能、工作职能、社会能力方面分别为(7.94±2.28)、(9.82±2.65)、(5.02±1.69)、(5.14±1.73);对照组患者分别为(6.81±2.01)、(11.23±2.71)、(6.13±1.86)、(6.13±1.79),观察组DAS/WHO各因子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遵医嘱依从性、促进患者社会生活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越琦 《现代保健》2014,(8):104-106
目的:探讨专科健康教育延伸护理在高血压综合健康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方法:将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均于住院期间给予本科的常规护理及专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患者出院后实施专科健康教育延伸护理,分析干预前、6个月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及服药依从性,比较两组干预后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70.0%vs 48.0%,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为“佳”的42例,高于对照组的33例(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遵医行为率和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6.0%和92.0%,均高于对照组的68.0%和76.0%(P〈0.05)。结论:专科健康教育延伸护理在高血压综合健康治疗中的效果较好,不仅有较好的血压控制效果,而且可提高服药依从性和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可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护理在肛肠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2例肛肠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相关知识得分(19.4±6.1)及自我管理能力得分(24.7±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5±5.7)和(17.3±4.2)](P〈0.05),观察组抑郁得分(34.5±7.8)、焦虑得分(33.1±7.2)显著低于对照组[(47.4±8.7)和(45.7±9.2)](P〈0.05)。对照组术后排尿困难10例,排便困难5例,发生率29.4%(15/51);观察组术后排尿困难发生4例,排便困难2例,发生率11.8%(6/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P=0.02)。结论个体化健康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低钾血症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90例低钾血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按照自制的临床护理路径观察表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并对2组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前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为(28.23±2.07)分,对照组为(23.10±4.12)分,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6,P0.01);观察组健康理念形成率为86.7%,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3,P0.05)。12个月末,实验组病情复发累计11例,对照组复发2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P0.01)。结论系统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及对低钾血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程度和健康理念形成率,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叶琴  陶静  李礼 《医疗保健器具》2014,(9):1207-1208
目的分析总结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综合征患几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84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28例患儿痊愈,12例患儿好转,总有效率为95.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对照组12例患儿痊愈,16例患儿好转,总有效率为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8%。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应结合各项检查,进行良好的肺部护理以预防感染发生,同时,严密监测氧饱和度变化,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以促使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多塞平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多塞平,开始25 mg/次,2~3次/d,以后逐渐增加至总量100~250 mg/d,最大用量不超过300 mg/d。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66.3±5.7)、(63.8±5.3)分,观察组分别为(45.5±2.8)、(43.1±4.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600、18.610,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肺功能方面FVC、FEV1/预计值、FEV1/FVC及MVV分别为(3.3±0.2)L、(55.8±8.5)%、(60.3±8.9)%、(48.6±4.1)%,观察组分别为(3.9±0.5)L、(73.2±12.2)%、(78.1±13.3)%、(57.5±6.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03、6.954、6.608、6.878,均P0.05)。对照组控制良好12例,基本控制14例,未控制9例,控制率74.3%;观察组控制良好23例,基本控制11例,未控制2例,控制率94.4%。两组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8,P0.05)。结论多塞平具有起效快、基本无不良反应等优点,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且临床治疗剂量小,作用时间长,药物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