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探讨AQP5在宫颈组织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0例正常宫颈、2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5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QP5的表达,并对其表达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QP5在正常宫颈、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相对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516,P=0.000);其表达的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5.12%、23.18%和36.0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04,P=0.000);AQP5过表达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相关(r=0.351,P=0.008),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无关。结论:增强的AQP5表达与正常宫颈组织恶性转化和宫颈癌发生有关,有望为宫颈癌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靶点和预后标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联(fragile histine triad,FHIT)基因、人乳头瘤病毒16E6(HPV16E6)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观察40例宫颈鳞癌、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FHIT基因、HPV16E6的表达。结果:FHIT基因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7%,66.7%和30.0%,各组间阳性等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95,P〈0.001)。FHIT基因阳性表达在宫颈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378和3.315,均P〉0.05)。HPV16E6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53.3%和82.5%,各组间阳性等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38,P〈0.001)。HPV16E6蛋白阳性表达在宫颈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231和1.399,均P〉0.05)。结论:宫颈鳞癌中FHIT基因表达减少或缺失,以及HPV16E6的高检出率,提示二者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宫颈鳞癌发病机制之一。通过对FHIT基因和HPV16E6蛋白的致病机制以及相互影响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宫颈癌发病机制,二者有可能用于临床宫颈癌诊断、预防和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3.
子宫颈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8和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AQP)8、bcl-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AQP8和bcl-2蛋白在74例宫颈癌(其中鳞癌46例、腺癌28例)、3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AQP8和bcl-2蛋白主要在CIN异型细胞和宫颈癌细胞的细胞质内表达,AQP8蛋白在宫颈鳞癌、腺癌、CIN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8%、61%、71%和53%,鳞癌高于腺癌、CIN和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腺癌与CIN、正常宫颈组织比较,CIN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在宫颈鳞癌、腺癌、CIN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71%、53%和20%,鳞癌与腺癌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腺癌高于CIN、正常宫颈组织,CIN也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QP8和bcl-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s=0.463,P=0.000).结论 AQP8和bcl-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AQP8蛋白表达上调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微小RNA-27a(microRNA-27a,miRNA-27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级和宫颈鳞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49例宫颈鳞癌(宫颈癌组)、29例CIN3(CIN3组)患者和11例正常宫颈者(对照组),提取其血清及组织中的小分子RNA,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miRNA-27a的表达。结果①宫颈癌组患者血清和组织miRNA-27a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CIN3组增高(P〈0.05);②宫颈癌组患者血清及组织中miRNA-27a的表达呈正相关(r=0.866,P〈0.05);③不同分期及分级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清和组织miRNA-27a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7a在宫颈鳞癌和CIN3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均增高,提示其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与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32例宫颈鳞癌(宫颈鳞癌组)、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和30例慢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组)患者治疗前血清SCCAg值(以≥2.5ng/ml为阳性参考值),并根据最大约登指数计算最佳诊断界值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宫颈鳞癌组术前血清SCCAg水平(5.516±1.523ng/ml)明显高于CIN组(0.806±0.152ng/ml)和慢性宫颈炎组(0.412±0.05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2,P=0.001;t=4.715,P=0.000)。宫颈鳞癌组术前血清SC-CAg阳性率(43.75%)明显高于CIN组(4.76%)和慢性宫颈炎组(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98,P=0.000;χ2=35.497,P=0.000);宫颈鳞癌组ⅠB期、ⅡA期、ⅡB期、Ⅳ期术前血清SCCAg阳性率分别是31.25%、40.00%、75.00%、100.00%,但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P=0.362)。血清SCCAg对宫颈鳞癌最佳诊断界值、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48ng/ml、44.00%、99.00%、0.727。结论:血清SCCAg是宫颈鳞癌特异度较高的肿瘤标志物,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而降低SCCAg诊断界值可能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FHIT表达及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的基因型整合状态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柳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2例宫颈癌、5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20例宫颈正常组织的患者,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多重PCR法检测HPV16 E2/E7表达。结果:FHIT蛋白的总阳性表达率为57.26%(67/117),正常宫颈组织、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中FHIT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5.00%、80.00%、75.00%、60.00%和26.19%。随着宫颈病变加重,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5;P=0.003)。117例单纯HPV16阳性标本HPV16总整合率为81.20%,正常宫颈组织、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中整合率分别为60.00%、66.67%、75.00%、95.00%和92.86%;随病变加重,整合率增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3,P=0.003);FHIT蛋白阳性表达在不同HPV16整合时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9,P=0.000)。结论:HPV16基因整合可能通过诱导FHIT基因低表达从而促使宫颈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核增值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宫颈鳞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2例宫颈鳞癌、40例CIN和92例宫颈正常组织的PC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宫颈鳞癌组织PCNA阳性表达率为82.61%(76/92);CINⅠ、CINⅡ和CINⅢ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5/15)、71.43%(10/14)和81.82%(9/11),正常宫颈组织无PCNA表达。宫颈鳞癌、CINⅡ和CINⅢ组织PC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INⅠ(P〈0.01);但宫颈鳞癌PCNA表达与CINⅡ、CIN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NA阳性表达与宫颈癌分期(r=0.634,P〈0.01)、组织学分级(r=0.654,P〈0.05)有关;而与年龄无关(r=0,P〉0.05)。结论 PCNA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细胞增殖活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癌诊断、疗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了2011年9月—2012年3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妇瘤科的住院患者145例,全部为可疑宫颈癌患者,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组55例和宫颈癌组90例。采用化学发光的方法检测患者术前血清SCCAg的浓度,结合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诊断,分析评价SCCAg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通过术前与术后SCCAg检测值的比较评价其在疗效评估方面的价值。结果:血清SCCAg浓度在CIN组和宫颈癌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SCCA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0);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分组讨论,随疾病的进展,临床分期的加重,SCCAg的数值增高,阳性率亦增高,两者具有正相关性;SCCAg在可疑宫颈癌人群的检测敏感度为71.1%,特异度72.7%,准确度71.7%,阴性预测值60.6%,阳性预测值81.0%;CINⅢ的检测阳性率为27.3%,宫颈鳞癌Ⅰ期患者的检测阳性率为66.7%。结论:SCCAg对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具有诊断价值,对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也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在早期诊断方面仍有局限性,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关,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半乳凝素-3(Galectin-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为CIN和SCC患者的石蜡标本60例,以同时期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NC)石蜡标本1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CIN及SCC中Galectin-3表达情况。结果:NC、CIN、SCC及SCCⅠ、SCCⅡ、SCCⅢ组Galectin-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00%、50.00%、83.33%及70.00%、90.00%、90.00%。NC、CIN、SCC3组间Galectin-3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59,P=0.049);NC组Galectin-3表达阳性率与SCCⅡ期组及Ⅲ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5,P=0.029)。宫颈肿瘤>2cm组Galectin-3表达阳性率高于≤2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0,P=0.047)。结论:SCC中Galectin-3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Galectin-3表达阳性率随宫颈病变发展而升高。Galectin-3可能在SCC的发生、进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1a和E-cadherin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作为早期癌变生物学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a和E-cadherin在同期5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56例宫颈鳞癌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结果:(1)CD1a+朗格汉斯细胞在正常宫颈、CIN和宫颈癌各组中数量逐渐减少,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IN中该细胞数量随病变严重程度减少,CINⅠ和CINⅡ、CINⅠ和CINⅢ组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CINⅡ与CINⅢ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E-cadher-in在正常宫颈、CIN和宫颈癌各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及强度逐渐下降,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CIN中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随病变严重程度呈下降趋势,CINⅠ和CINⅡ、CINⅠ和CINⅢ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CINⅡ和CINⅢ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宫颈组织中CD1a+朗格汉斯细胞的细胞数与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及强度呈正相关(r=0.912,P0.05)。结论:CD1a+朗格汉斯细胞与E-cadherin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RRM1表达与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二步法,检测40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宫颈鳞癌患者中RRM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1)新辅助化疗前,RRM1基因的表达率为40.0%(16/40),低分化者RRM1表达较中高分化者高(χ2=5.625,P=0.018),RRM1的表达与患者的绝经状态、高危型HPV感染、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2)新辅助化疗后耐药组RRM1基因的表达率为87.5%(14/16),高于新辅助化疗前(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8,P=0.044);(3)新辅助化疗前RRM1阳性组的化疗有效率为37.5%(6/16),RRM1阴性组的有效率为75.0%(1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0.018)。结论:RRM1基因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新辅助化疗可能上调RRM1基因的表达水平,RRM1有望成为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QP1和AQP3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检测AQP1和AQP3在人子宫颈癌SiHa细胞系中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检测AQP1和AQP3在35例维吾尔族子宫颈癌、15例CINⅢ和15例慢性宫颈炎中的表达。结果:(1)SiHa细胞中AQP1和AQP3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表达;(2)AQP1表达于宫颈病变组织间质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采用微血管密度(MVD)表示AQP1表达强度。慢性宫颈炎、CINⅢ和子宫颈癌组的MVD分别是43.6±17.8、56.2±11.6、70.8±21.1,宫颈癌组MVD显著高于CINⅢ组及慢性宫颈炎组(P均<0.05),CINⅢ和慢性宫颈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QP3在慢性宫颈炎、CINⅢ和子宫颈癌组的阳性率分别是13.33%、26.67%、48.57%,子宫颈癌组与慢性宫颈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子宫颈癌组与CINⅢ、CINⅢ与慢性宫颈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QP1和AQP3的表达可能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负向调控因子p21WAF1/Cip1和p27Kip1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IN)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选择妇科门诊宫颈疾病专科就诊患者163例,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负荷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确诊,并用活检组织行p21WAF1/Cip1和p27Kip1免疫组化检测,比较慢性宫颈炎、CINⅠ-Ⅲ及宫颈癌各组间HR-HPV负荷量和p21WAF1/Cip1、p27Kip1表达差异。结果:各病理类型病变(共5组)的HR-HPV阳性率分别为:慢性宫颈炎38.46%(15/39),CINⅠ80%(12/15),CINⅡ81.82%(18/22),CINⅢ93.33%(56/60),宫颈鳞癌88.89%(24/27)。慢性宫颈炎HR-HPV DNA负荷量明显低于其他4组(M=0.56pg/ml,P<0.01),CINⅠ~Ⅲ及宫颈癌4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21WAF1/Cip1和p27Kip1阳性表达率在CINⅠ~Ⅲ及宫颈癌4组间无显著差异(CINⅠ40.00%、60.00%,CINⅡ54.55%、54.55%,CINⅢ56.67%、70.00%,宫颈癌51.85%、77.78%,P>0.05),但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5.13%、17.95%,P<0.01);p21WAF1/Cip1和p27Kip1表达增强与HR-HPV DNA负荷量升高和宫颈病变进展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s)分别为:p21WAF1/Cip1:0.27、0.34,P<0.01;p27Kip1:0.30、0.46,P<0.01。结论:p21WAF1/Cip1和p27Kip1表达增强与宫颈病变进展密切相关,对宫颈HR-HPV持续感染及高负荷量患者可行p21WAF1/Cip1和p27Kip1检测以预测细胞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对2004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岁的患者(早发组)20例(占4%,20/498),>40岁的患者(普通组)478例,比较2组患者的多项临床指标,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高危因素、治疗方法、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附件转移的关系。结果:早发组原发不孕发病率为30.0%(6/20),普通组为4.2%(20/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55,P=0.000)。普通组合并高血压率高于早发组(χ2=7.954,P=0.003)。早发组患者病理类型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普通组子宫内膜样腺癌78.5%(375/478),2组患者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3,P=0.020)。早发组、普通组患者细胞分化为G1者分别占90%和49.8%。早发组、普通组临床病理Ⅰ期者分别占80%和74.1%,2组患者细胞分化程度及临床病理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8.259和-9.488,均P=0.000)。2组患者肌层浸润、宫颈累及、淋巴结转移、附件累及和腹水细胞学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年轻妇女有着一定的比例,不孕不育是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高危因素,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以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细胞分化级别高,手术病理期别较早,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以及附件转移等情况与年长者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对人卵巢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培养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3AO,将每株细胞分为对照组、Co Cl2(模拟低氧环境)组、VPL(钙离子拮抗剂)组和VPL+Co Cl2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Co Cl2对SKOV-3、3AO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低氧后细胞形态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KOV-3、3AO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录因子Twist、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及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表达的变化;体外侵袭实验穿膜小室(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Co Cl2作用后,两种细胞的存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低氧环境下,部分细胞伸出伪足,呈多角形,细胞排列松散、紊乱。Co Cl2能体外模拟细胞低氧环境,诱导HIF-1α蛋白高表达。SKOV-3、3AO细胞中,Co C12组中HIF-1α、Twist、N-cad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Co C12+VPL组(P0.01,P0.05);E-cad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Co C12+VPL组(P0.01,P0.05);VPL组与对照组相比,各蛋白表达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Co C12组两种细胞的穿膜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Co C12+VPL组(P0.01,P0.05)。结论:钙信号途径参与了低氧环境下HIF-1α调节卵巢癌SKOV-3、3AO细胞中Twist的表达,从而诱导这两种细胞EMT的发生并增强其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5-羟甲基胞嘧啶(5-hmC)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高危型HPV在上述病变中的感染率,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正常组(31例)、LSIL(42例)、HSIL(61例)和宫颈鳞癌(91例)5-hm C的表达和高危型HPV感染率。结果5-hm C阳性率在正常组、LSIL、HSIL以及宫颈鳞癌组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46,P=0.000);高危型HPV感染率随着病变的加重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64,P=0.000);5-hm C和高危型HPV感染率都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组织学分级具有相关性(r=-0.512,P=0.000)、(r=0.541,P=0.000);且两者之间呈负相关(r=-0.315,P=0.000)。结论5-hm C的表达水平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诊断具有鉴别意义并且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共同促进了宫颈上皮内瘤变向宫颈鳞癌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