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胰蛋白酶原-2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 ,小肠腔内的肠激酶分解胰蛋白酶原。急性胰腺炎时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实质内活化 ,所产生的胰蛋白酶原激活降解产物通过胰腺渗入腹腔 ,进入血液循环再随尿排出。急性胰腺炎病人的尿胰蛋白酶原 2浓度显著升高 ,可用尿快速试纸条试验进行检测 ,其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评估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2 0 0 1年 1月~ 4月以急腹症收住院者 45例。其中男 2 8例 ,女性 17例 ,年龄 30~ 87岁 ,平均 5 3岁。确诊胰腺炎者 2 0例 ,男 12例 ,女 8例 ,其中重症胰腺炎者 6例 (Ranson评分标准 )。急性胰腺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胰蛋白酶原-2测定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意义及与血、尿淀粉酶检测的相关性.方法 将142例急腹症患者依诊断标准分为AP组及非AP组两组,均给予尿胰蛋白酶原-2及血、尿定粉酶检测.结果 54例AP患者尿胰蛋白酶原-2测定结果阳性51例,敏感性94.4%;血淀粉酶检测敏感性76.1%;尿淀粉酶检测敏感性79...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尿胰蛋白酶原-2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以急腹症来就诊的160例患者进行尿胰蛋白酶原-2、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的测定。结果 160例患者中64例患者确诊为急性胰腺炎(AP组),其余96例患者为其他原因导致的急腹症患者(非AP组)。AP组中尿胰蛋白酶原-2检测阳性者60例,敏感性为93.8%,血清淀粉酶阳性48例,敏感性为75.0%;尿淀粉酶升高46例,敏感性为71.91%;尿胰蛋白酶原-2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6例非AP组中,有3例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特异性为96.9%,16例血清淀粉酶阳性,特异性为83.3%;19例尿淀粉酶阳性,特异性为80.2%。结论尿胰蛋白酶原-2检测诊断早期胰腺炎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胰腺炎的筛查指标,值得在临床检验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刘露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6):670-671
目的评估尿胰蛋白酶原2快速测定及尿淀粉酶/尿肌酐比值(U—amy/Ucr)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怀疑急性胰腺炎的急腹症患者进行血淀粉酶(B—amy)、尿淀粉酶(U—amy)、尿肌酐(Ucr)尿胰蛋白酶原2快速测定和B超检查。结果120例中53例确诊为急性胰腺炎(AP组),其余67例则为其他原因导致的急腹症(非AP组),40例为正常对照组。B—amy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敏感度为79.2%(分界值为125U/L),特异性为76.1%;U-amy的敏感性为81.1%(分界值为490U/L),特异性为73.1%;U—amy/Ucr的敏感性为94.4%,特异性为89.7%;尿胰蛋白酶原2试纸条法的敏感性为94.3%,特异性为95.5%;B超检查的敏感性为88.9%。结论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U—amy/U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U—amy高,尿胰蛋白酶原2试纸条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B-amy。  相似文献   

5.
尿胰蛋白酶原-2快速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福兵  杨晓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106-3106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实验室诊断AP主要是检测淀粉酶和脂肪酶,但两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偏低[1]。近年来,尿胰蛋白酶原-2被认为是诊断AP的良好指标。笔者对尿  相似文献   

6.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学者认为与胰蛋白酶的过度活化有关。本症起病急,病情险恶。临床上部分病人可转化为坏死型或引起较多并发症。因此,早期的确诊和治疗显得极为重要。目前,实验室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常用检测项目为α-淀粉酶(α-Amy)、胰腺淀粉酶和脂肪酶,还存在一些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快速筛查急性胰腺炎的良好检验指标。方法 对我院182例急腹症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尿淀粉酶和尿胰蛋白酶原-2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 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尿胰蛋白酶原-2的阳性率为95.1 2%,明显高于血淀粉酶(82.9%)和尿淀粉酶(75.6%),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待急腹症患者可首选尿胰蛋白酶原-2作为筛查急性胰腺炎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瞿俊  罗康 《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49-152
目的 探讨尿胰蛋白酶原-2(TPS-2)、血清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和脂肪酶(LPS)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6—12月在本院就诊的急腹症患者,其中70例为急性胰腺炎患者(AP组),130例为非急性胰腺炎急腹症患者(非AP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讨尿胰蛋白酶原-2、血淀粉酶、血脂肪酶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对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非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测定尿胰蛋白酶原-2,血淀粉酶及血脂肪酶,比较其对诊断胰腺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尿胰蛋白酶-2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为95.0%:特异性为96.0%,血脂肪酶分别为80.0%、78.0%;血淀粉酶分别为78.3%、76.0%。结论 胰蛋白酶原-2较之常规的血淀粉酶、血脂肪酶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具有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采用血、尿淀粉酶与尿胰蛋白酶原 2联合检测诊断急性胰腺炎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对 1999年 10月至 2 0 0 0年 5月因急腹痛来院急诊的 4 5 0例病人取尿检测胰蛋白酶原 2和淀粉酶 ,同时抽血测淀粉酶。二、方法 :尿胰蛋白酶原 2检测 :按说明书操作。将试纸条的浸渍区浸入尿液中。液体被吸收 ,渗透到试纸条上。标本中的胰蛋白酶原 2将和乳胶粒子结合 ,粒子随着液体一起流过试纸条 ,胰蛋白酶原 2结合的粒子将与固定的抗体结合。如果标本含有超过常量的胰蛋白酶原 2 (>5 0ng/ml) ,将形成一条蓝色线条 (阳性线 )…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尿胰蛋白酶原-2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其它方法的比较,对28例急性胰腺炎病人和76例非急性胰腺炎急腹症病人,急诊检测尿胰蛋白酶原-2及尿淀粉酶,结合临床检查后再测血淀粉酶和脂肪酶以确诊或排除急性胰腺炎。结果表明,尿胰蛋白酶原-2试带法特异性为95%,灵敏度为93%;血淀粉酶定量分析高、低截断值时特异性分别为97%、91%、91%,灵敏度分别为70%、85%;尿淀粉酶定量分析高、低截断值时特异性分别为97%、88%,灵敏度分别为51%、83%;脂肪酶特异性为93%,灵敏度为89%。结论:尿胰蛋白酶原-2试带法灵敏度高,作为急性胰腺炎病人尿液筛查有很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尿胰蛋白酶原-2、血淀粉酶、血脂肪酶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对7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非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测定尿胰蛋白酶原-2,血淀粉酶及血脂肪酶,比较其对诊断胰腺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尿胰蛋白酶-2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为96.0%;特异性为94.3%,血脂肪酶分别为78.0%、76.0%;血淀粉酶分别为80.0%、80.0%。结论胰蛋白酶原-2较之常规的血淀粉酶、血脂肪酶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具有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胰腺炎早期严重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92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27例重症患者和65例轻症患者)在入院后动态检测血清PCT水平,27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并对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重症组和轻症组在入院后的1h、24h、2d、3d和5d检测PCT的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动态检测可作为AP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对AP早期严重度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凤花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57-2958
目的探讨胰蛋白酶原-2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层析法测定69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尿胰蛋白酶原-2,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胰腺淀粉酶、酶偶联法测定α-淀粉酶。结果69例AP患者中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65例(94.2%),胰腺淀粉酶阳性63例(91.3%),α-淀粉酶阳性59例(85.5%);尿胰蛋白酶原-2诊断AP敏感性94.2%、特异性90.3%;胰腺淀粉酶诊断AP敏感性91.3%、特异性是87.1%;α-淀粉酶诊断AP敏感性85.5%、特异性74.2%。结论尿胰蛋白酶原-2是诊断AP的较好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蛋白酶原-2(TPG-2)与淀粉酶(AMY)、脂肪酶(LPS)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方法 对244例急腹症患者同时进行尿、血AMY、LPS和尿TPG-2检测,分别计算其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结果 血AMY、尿AMY、LPS、TPG-2及联合检测在发病1天内的灵敏度分别为80.4%、62.3%、44.9%、83.3%、95.6%。在发病的5天灵敏度分别为56、5%、85.5%、87、7%、99.3%、100%。发病第一天的准确度分别为83.2%、72.1%、64.3%、90.2%、97.1%。发病的第5天的准确度分别为69.7%、85.2%、88.5%、99.2%、99.6%。特异度分别为86.8%、84.9%、89.6%、99、1%、99.1%。结论 AMS、LPS、TPG-2联合检测比单项检测更可提高急性胰腺炎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6.
黄宏伟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404-340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TNF-α和IL-10在AP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方法:AP患者分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于入院后第一、四、七日分别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ml,离心分离血清,于-20℃冰箱保存,血清TNF-α和IL-10细胞因子均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1)MAP组和SAP组患者TNF-α和IL-10水平均有明显的增高,MAP组患者TNF-α水平在第一日最高,在第四、七日依次递减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SAP组患者TNF-α水平在入院后第一,四日最高,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gt;0.05),但第七日则明显下降与前一时间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入院后同一时间段SAP组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MAP组(P〈0.05)。MAP组和SAP组患者IL-10水平在第一日最高,在第四、七日依次递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入院后第一日SAP组患者IL-10水平明显低于MAP组(P〈0.01),在第四、七日IL-10水平虽在递减,但与MAP组相比与差异显著性(P〉0.05);(2)MAP组、SAP组与对照组相比,TNF-α和IL-10水平均有明显增高(P〈0.05),SAP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MAP组(P〈0.05),而SAP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MAP组(P〈0.01)。结论:促炎一抗炎细胞因子平衡在决定AP全身表现及临床转归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旭升  郝志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15-2916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连续应用5~7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第3天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恢复较快;观察组治疗后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TNF-α水平,缩短病程,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细胞凋亡和肿瘤坏死因子在大鼠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宏  周力  黄立敏 《贵州医药》2004,28(12):1081-1083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和肿瘤坏死因子在大鼠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制作采用改良十二指肠闭襻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A组(假手术组,对照组)、B组(水肿型胰腺炎组,MAP组)和C组(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组,SAP组)三组,分别于术后6小时、24小时剖腹后肉眼观察胰腺形态学改变,并取胰腺标本行荧光显微镜下细胞凋亡形态学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光度定量观察凋亡情况,心脏取血测定血清TNF-α含量。结果 (1)细胞凋亡指数MAP组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2)血清TNF-α含量SAP组显著高于MAP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1)水肿型胰腺炎细胞凋亡指数比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高,细胞凋亡对胰腺腺泡可能具有保护作用;(2)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可能受TNF-α调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水平变化,以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对病情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ELISA测定39例急性胰腺炎(AP)及20例对照组血清TNF-α和HGF水平。结果AP患者血清TNFα和H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发病第1天,重症AP患者TNF-α水平明显高于轻症AP患者,而HGF则轻症AP患者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NF-α和HGF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AP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博来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各时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表达和意义。方法: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疾病模型组和甲泼尼龙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而疾病组和治疗组给予博来霉素溶液(5 mg/kg)一次性气管内注入,对照组和疾病组于造模当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只0.3 mL),以后每天1次,治疗组于造模当天腹腔注射甲泼尼龙(15 mg/kg),以后每天1次,后于第1,3,7,14,21,28天腹主动脉放血处死各组大鼠各5只,取BALF,应用ELISA法测定BALF中TNF-α的含量,并计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BALF中疾病组TNF-α、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各时间点较正常组升高,且TNF-α在第14天达到高峰,而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于7 d,14 d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第28天仍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TNF-α、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模型组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纤维化发生的机制可能与TNF-α的过度表达有关,并依其表达水平可以推断疾病的进程。甲泼尼龙通过其抗炎作用在大鼠肺损伤早期阶段是一种有效的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