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软硬镜结合治疗气道内肿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25例气道肿瘤病人全身麻醉下软硬镜结合治疗气道内肿瘤,对25例病人进行围术期护理。[结果]25例病人在麻醉师、医生及护士的严密配合下,经认真细致的操作,均有效地去除了气道内肿瘤,无一例意外发生。[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是全身麻醉下软硬支气管镜下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气管内肿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较为复杂,尤其低位巨大气管内肿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难度和风险极大。由于巨大肿瘤阻塞气管,患者存在严重呼吸困难,麻醉诱导期间可能出现气道完全梗阻,患者因缺氧而发生呼吸心搏骤停。如何维持最低限度通气氧合是保证麻醉诱导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现报道本科近期1例巨大气管内肿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并进行文献复习,探讨气管内肿瘤切除与气道重建术的麻醉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实施全身麻醉时常因一些特殊原因,如预先估计诱导插管困难等,而须施行清醒气管插管。清醒气管插管不仅须有完善的粘膜表面麻醉,而且更要求病人充分镇静,全身肌肉放松,这样不仅有助于插管的施行,也可基本避免术后不愉快的回忆[1]。对于困难气道患者表面麻醉联合小剂量麻醉药物行慢诱导气管插管是预防气道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蒋红英  谭敏  吕虹  代黎  余蓉 《华西医学》2012,(1):103-104
目的探讨小儿气道异物在全身麻醉下行气管、支气管镜检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9月-2011年5月,将213例气管异物患儿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编号分组,对照组患儿按常规在全身麻醉清醒后6 h首次进食流质,观察组患儿在麻醉完全清醒、意识完全恢复后先给予20~30 mL温开水饮用,30 min后即给予流质饮食。比较两组患儿首次进食后呕吐、误吸的发生率,术后哭闹或自诉口渴、饥饿感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首次进食后呛咳、呕吐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哭闹或自诉口渴、饥饿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气道异物在全身麻醉下行气管、支气管镜检术后首次进食可在患儿麻醉完全清醒、意识恢复后半小时给予。  相似文献   

5.
王芳  邓婷 《全科护理》2012,10(10):882-883
[目的]总结小儿气道异物全身麻醉术后呼吸道的系统化管理。[方法]对44例气道异物的患儿术后实施系统化的呼吸道管理,主要包括呼吸道的评估、保障呼吸道的有效通气、肺部体疗、气道湿化、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置、环境的安全管理、健康教育。[结果]44例患儿安全度过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术后未发生严重的呼吸道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小儿气道异物全身麻醉术后呼吸道的系统化管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杨梅芳  曹志军  苏芳 《护理研究》2011,25(21):1903-1904
[目的]探讨三通喉罩(TLMA)通气全身麻醉状态下,患儿纤维支气管镜或带窥镜取物钳气道异物取出术的护理经验。[方法]20例气道异物的患儿,术前重点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中熟练的护理配合,遵医嘱合理应用药物,严密监测、及时处理并发症,术后早期拔除TLMA。[结果]本组均术中配合良好,顺利完成手术,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在TLMA通气全身麻醉下经内镜实施患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充分、细致的术前准备、术中熟练的护理配合是护理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纵隔肿瘤中巨大实质性病例较为少见,它往往占据纵隔或一侧胸腔,压迫毗邻脏器(气管、食管、心脏及大血管)产生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其治疗相对棘手,特别是在麻醉诱导或气管插管时可引起心脏骤停;位于下纵隔的肿瘤,瘤体压迫心脏、大血管,麻醉成功后,在改变体位时,心排出量锐减,可引起血压骤降.因此,对巨大实质性纵隔肿瘤手术的麻醉、手术技术和术后处理与一般纵隔肿瘤切除术不同,其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1975年6月至2009年6月,本组经手术治疗纵隔巨大实质性肿瘤7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巨大纵隔肿瘤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2006年收治的27例小儿巨大纵隔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内容包括术前检查、麻醉方法、肿瘤处理及术后治疗。结果:前纵隔良性畸胎瘤4例、恶性畸胎瘤1例、胸腺瘤1例、皮样囊肿1例、囊性淋巴瘤1例;中纵隔支气管囊肿1例、囊性淋巴瘤2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16例,其中恶性5例。所有肿瘤均占据一侧胸腔1/2以上,肿瘤平均大小7cm×5cm×4cm。肿瘤完全切除23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并发症7例,胸腔渗血1例、乳糜胸1例、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肺不张4例,均经及时正确处理痊愈。结论:对于小儿巨大纵隔肿瘤的治疗,术前需详细了解肿瘤与周围器官的关系,气管插管时应考虑麻醉诱导方式及体位改变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对术中存在大出血可能的患儿适于采用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监测,处理肿瘤时应遵循"气道通畅、循环稳定、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原则,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充分的围术期处理可提高外科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术毕前应用镇痛药地佐辛对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呛咳程度、镇静程度的影响,探讨其在麻醉苏醒期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需要全身麻醉,ASAⅠ~Ⅱ级的肿瘤手术患者60例.根据手术结束前30 min用药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ontrol,C组)和地佐辛组(Dezocine,D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方案相同.以静脉注射芬太尼及丙泊酚、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以丙泊酚靶控,异氟醚吸入,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手术结束前30 min,分别静脉给予单次剂量的地佐辛0.125 mg/kg或等容积的生理盐水.术毕当达到拔管指征时,拔除气管导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拔管期各观察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的变化,呛咳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记录镇静评分,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MAP、HR值在拔管时及拔管后2 min在C组显著增高,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呛咳严重程度及发生率D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评分及导管拔除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25 mg/kg,能有效减轻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和气道反应,对术后呼吸运动无影响,且不影响患者苏醒.  相似文献   

10.
<正>全身麻醉是患儿麻醉最常用的方法,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是全身麻醉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多发于2~5岁,发生率高[1-2],可造成患儿生理波动以及各种管道牵拉脱出,甚至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如何减少患儿EA的发生率及对发生EA的患儿进行干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3]发现,父母陪伴对麻醉苏醒期患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促进其生理功能的恢复,减少躁动的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经支气管镜支架植入治疗良性气道狭窄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全身麻醉下支架植入治疗良性气道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病人在支架植入后狭窄段气道腔径明显增大,由植入前的3.31mm±0.78mm增大到9.41mm±2.34mm,症状明显缓解,手术过程安全,无麻醉意外发生。[结论]经支气管镜下支架植入治疗气道狭窄能使病人呼吸道阻塞症状迅速缓解,全身麻醉下支架植入的最大困难是与操作医师共抢呼吸道,风险较大,护士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默契配合、术后的精心护理能有效减少围麻醉期的各种风险事件,是保证病人生命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指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出现的一种意识与行为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无法安抚、易激惹、倔强或不合作,典型的会出现哭喊、手脚乱动、呻吟、语无伦次和定向障碍及类似偏执狂的思维[1],是小儿麻醉常见的  相似文献   

13.
小儿喘息样支气管炎(简称喘支)是婴幼儿期的常见病,易反复发作,部分病例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有学者认为喘支与支气管哮喘是同一疾病[1],气道炎症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BDP)能有效抑制气道炎症从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广泛应用于哮喘的防治,并取得良好效果[2].但这一方法应用于婴幼儿喘支的防治,在国内文献中尚少见报道.作者对53例喘支患儿采用吸入BDP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儿童气道内肿瘤的介入治疗,多经电子气管镜行二氧化碳冷冻及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电子气管镜操作刺激强烈,儿童在手术中较难合作,且气道内肿物的介入治疗中气道控制非常复杂,故需要麻醉医师参与其中。国内报道,多采用局部麻醉或者静脉全身麻醉[1]。我院麻醉科在大量电子气管镜介入治疗麻醉的基础上,采用了喉罩通气技术,参与了多例儿童气道内肿物  相似文献   

15.
<正>七氟醚因诱导迅速、对气道无刺激,血气分配系数低,血流动力学稳定,是小儿全身麻醉的优先选择[1]。但研究发现:七氟醚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为18%~80%[2]。躁动可造成患儿的自我损伤,影响手术效果和复苏的质量,同时增加麻醉后风险及监测和护理难度。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  相似文献   

16.
王臣  杨萍 《护理管理杂志》2015,(10):706-707
目的探讨术前家长焦虑水平与手术患儿焦虑水平及全身麻醉诱导期合作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对72例患儿家长进行测评;以改良耶鲁围手术期焦虑量表评估72例患儿在术前访视、入手术室、麻醉诱导期、术后6 h 4个时间点的焦虑水平;采用诱导期合作度量表评定72例患儿诱导期的合作程度。结果患儿家长焦虑水平高于常模(P<0.01);患儿入手术室时、麻醉诱导期及术后6 h焦虑水平高于术前访视时焦虑水平,患儿家长焦虑水平与患儿焦虑水平及患儿全身麻醉诱导期合作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全身麻醉手术患儿家长及患儿围手术期存在明显焦虑情绪,可能影响患儿麻醉诱导期合作程度,需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减轻家长的焦虑情绪,以提高患儿围手术期的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17.
清醒状态下纤支镜引导困难气管插管638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全身麻醉时为保证麻醉过程的顺利,需要提前行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但由于患者上颌骨畸形、颈椎骨折、颌面部肿瘤等种种原因,在插管过程中颈部不能过伸导致气管插管困难.有资料表明在麻醉中困难插管发生率约为2%~3%[1],麻醉中气管插管困难是一个十分危急的问题,严重者可引起心跳呼吸骤停.因此术前充分评估插管困难的程度,迅速建立人工气道对于保障麻醉及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2001年1月至2005年3月我们对评估困难气管插管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下进行插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兵发  唐春炫 《现代护理》2008,14(2):210-210
目的总结气道异物患儿麻醉苏醒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5例气道异物患儿在PACU期间的监测及护理观察进行总结。结果气道异物患儿在静脉麻醉下行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后进行连续生命体征监测,严格交接班,加强呼吸道管理以及做好苏醒后心理护理。结论及时细致的护理措施可以使患儿平稳度过麻醉苏醒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父母陪伴对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患儿术后躁动、术后疼痛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11例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113例实施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组98例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介入父母陪伴,比较2组Riker镇静-躁动指标、表情-肢体-行为-哭闹-可安慰(FLACC)疼痛指标以及Steward苏醒指标。结果 2组全身麻醉术后患儿的基本临床信息与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全身麻醉术后患儿的Riker镇静-躁动评分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以及二者的交互效应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全身麻醉术后患儿的FLACC疼痛指标评分在时间主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对照组,干预组患儿在苏醒程度总分以及气道顺畅评分上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之于传统的术后护理,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患儿进行父母陪伴护理,虽然不能缓解患儿的术后疼痛,但能够有效减轻患儿术后躁动,提高患儿的苏醒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道管理在胃肠肿瘤手术病人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130例胃肠肿瘤手术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围术期行强化气道管理,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呼吸道感染、预后情况、治疗满意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围术期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气道强化管理能有效促进胃肠肿瘤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进而提高病人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