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械通气的撤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的撤离是指行机械通气患者在原发病得到控制,通气与换气功能得到改善后,逐渐地撤除机械通气对呼吸的支持,使患者恢复完全自主呼吸的过程(简称撤机)。  相似文献   

2.
长期机械通气撤离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撤离是指使用机械通气的原发病得到控制,患者的通气换气功能得到改善后,逐渐撤除机械通气对呼吸的支持,使患者恢复完全自主呼吸的过程。一般说来,决定撤机的最基本条件是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消除且患者能维持自主呼吸。但临床上常因病情需要,给予长时间机械辅助通气,使患者产生依赖性,对撤机带来一定难度。撤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我院1999年1月~2005年2月共使用机械通气392例次,其中有32例次出现撤机失败,现就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呼吸参数的变化,进一步探讨机械通气的作用。方法 42例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患者应用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CPAP、SIMV模式)治疗,比较机械通气前后呼吸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 42例患者机械通气后所选定的呼吸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改变,无创通气及有创通气治疗后呼吸频率(RR)、呼出潮气量(EVT)、分钟通气量(MV)、平均气道压(MA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患者,有助于呼吸肌疲劳的改善,克服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降低,从而使各项呼吸参数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呼吸重症监护室内17例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呼吸重症监护室36例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17例,发生率为47.22%,死亡4例,病死率23.52%。结论:积极做好呼吸重症监护室内常规护理的同时,应严格掌握有创机械通气指征,提倡早期无创机械通气及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是减少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持续正压通气与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血气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8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照机械通气模式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行持续正压通气机械通气模式,研究组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机械通气模式,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气管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机械通气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纠正低氧血症,提高血管内皮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SARS患者的机械通气策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前公认的是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是由冠状病毒变异株引起 ,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和肺脏。在疾病发展过程中 ,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憋气、呼吸困难乃至呼吸窘迫等症状 ,同时表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大约4 0 %患者需行无创通气支持 ,其中部分重症患者则需有创通气支持。因此 ,该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之上 ,应加强对呼吸系统的监护 ,包括呼吸监护、氧合监护以及 X线胸片的及时复查 ,以决定机械通气策略。1 无创机械通气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及呼吸窘迫几乎出现在每一例 SARS患者 ,且病情进展迅速 ,故呼吸支持尤为关键。以无…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机械人工呼吸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障碍的重要方法。由于它的使用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现就机械通气期间各参数的监测、呼吸道管理、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的预防进行综述。1 机械通气期间的监测 呼吸机辅助呼吸是维持患者生命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在治疗期间呼吸循环功能的监测对判断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进行呼吸机参数的合理调节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1)呼吸机参数的调节:V(?):8-12 mL/kg,RR:12-20次/分,I:E:1:1.5-2,FiO2:40%-50%,Vmin:6-8 L。(2)患者连接呼吸机后,首先要观察胸廓的起伏,呼吸节律,然后听诊双肺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预防感染的措施。方法采集呼吸重症监护病房57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并比较机械通气患者与同期非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菌株的分布情况及两组患者常用抗生素对G^-菌的耐药率。结果呼吸重症监护病房57例医院感染患者中,24例机械通气患者感染G^-菌株128株、G^+菌株26株,33例非机械通气患者感染G^-菌株35株、G^+菌株16株;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感染的主要菌种;机械通气组常用抗生素物对G^-菌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机械通气组(P〈0.05)。结论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且菌株的耐药率高;护理上应重视病房管理、医务人员管理和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尤其加强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近年来对ARDS病理的进一步研究,机械通气策略也由过去的大潮气量逐渐发展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本文通过阐述ARDS患者机械通气策略的新发展,为临床通气治疗ARDS患者提供参考。ARDS机械通气治疗近期有望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改良呼吸操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ICU行机械通气且清醒合作的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实施改良呼吸操,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和改良呼吸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日数、间断脱机时间、间断脱机成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实施改良呼吸操可缩短机械通气日数、延长间断脱机时间,提高间断脱机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改良呼吸操可以减少患者呼吸次数、提高经皮血氧饱和度,有利于改善患者呼吸、氧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呼吸操实施前后对心率、血压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改良呼吸操,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延长间断脱机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预防感染的措施.方法 采集呼吸重症监护病房57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并比较机械通气患者与同期非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菌株的分布情况及两组患者常用抗生素对G-菌的耐药率.结果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57例医院感染患者中,24例机械通气患者感染G-菌株128株、G 菌株26株,33例非机械通气患者感染G-菌株35株、G 菌株16株;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感染的主要菌种;机械通气组常用抗生素物对G-菌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机械通气组(P<0.05).结论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且菌株的耐药率高;护理上应重视病房管理、医务人员管理和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尤其加强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预防感染的措施。方法采集呼吸重症监护病房57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并比较机械通气患者与同期非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菌株的分布情况及两组患者常用抗生素对G-菌的耐药率。结果呼吸重症监护病房57例医院感染患者中,24例机械通气患者感染G-菌株128株、G 菌株26株,33例非机械通气患者感染G-菌株35株、G 菌株16株;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感染的主要菌种;机械通气组常用抗生素物对G-菌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机械通气组(P<0.05)。结论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且菌株的耐药率高;护理上应重视病房管理、医务人员管理和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尤其加强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策略的转变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策略的转变朱铁楠(综述)刘大为(审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休克、创伤误吸、肺外或肺内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类急性呼吸衰竭,为危重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机械通气作为一项基本的治疗手段,它的目的在于改善通气与氧合...  相似文献   

14.
机械通气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2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 对3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血气、P_aO_2/FiO_2等与诊断及治疗的关系。结果 对3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率71.88%,大部分患者于机械通气治疗4~7天后病情好转或缓解,9例死亡,死亡率为28.12%,死亡原因为肾功能衰竭、严重左心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旦发生,应在严密监测情况下及早给以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部分支持通气过程中对呼吸力学和呼吸功的影响。方法30例有自主呼吸的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在同样的分钟通气量和呼气末正压(PEEP)的设置下,先给予AC1模式通气45min后改为ASV模式通气,时间为45min,结束后改为AC2模式(参数设置与AC1一致),通气时间为45min。记录上述三个45min后的呼吸力学和呼吸做功的参数。结果ASV模式下的气道峰值压和平均气道压下降明显,P分别小于0.01和0.05。ASV下的内源性PEEP(PEEPi)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AC1的PEEPi发生率46.7%(P<0.05)。ASV的器械附加功(WOBimp)和吸气压力时间乘积(PTP)明显降低(P<0.01)。而两种呼吸模式的血气分析和血液动力学,以及前后两次AC模式的各种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症的部分支持机械通气过程中,ASV较常规通气模式有利于实施保护性通气策略,同时降低呼吸负荷和呼吸做功,因而能降低呼吸氧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机械通气方式,部分是微机处理技术引入机械通气领域。在一些新型呼吸机中,装配着能监测呼吸过程中流量、压力、容量和呼吸动力的传感器。这些监测参数结合计算机技术,使呼吸机功  相似文献   

1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重症医学科(ICU)常见危重症。尽管人们不断地探索其诊疗方法,但病死率仍高达40%。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指导的机械通气仍是ARDS治疗的基石。ARDS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时保留适度的自主呼吸有助于塌陷肺泡的复张、改善氧合、预防膈肌功能障碍等。联合有效的监测技术,设置恰当的机械通气模式及参数等措施使患者保持耐受性良好的自主呼吸状态,预防患者自身诱发性肺损伤(P-SILI),可能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王兵  罗传兴 《华西医学》1998,13(2):193-195
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对近年ICU收澡的14例COPD合并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情况进行分析。14例人经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加强重要脏器功能监测和支持。结果14例患者低氧和高碳酸血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治疗肺切除术后患者呼吸功能不全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05~2006-03我科肺切除术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机械通气,同时对因治疗、控制肺部感染和营养支持. 结果 治愈20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肺切除术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应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合理选择呼吸机参数,注意无菌操作,在呼吸功能改善的同时对因治疗,并积极控制肺部感染,采用有效抗生素和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20.
肺心病患者多次机械通气撤机护理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撤离(简称撤机),是指使用机械通气的原发病得到控制,患者的通气与换气功能得到改善后,逐渐地撤除机械通气对呼吸的支持,使患者恢复完全自主呼吸的过程[1].2002年1月~2004年6月,我院MICU共有23例肺心病患者有2次以上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最多为9次,平均4次.其中21例成功撤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