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爱增 《全科护理》2012,10(12):1097-109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糖尿病足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例糖尿病足病人行一期清创,应用VSD技术覆盖创面,术后加强负压封闭引流的系统管理,二期皮瓣移植修复,术后加强移植皮瓣血液循环的观察及护理。[结果]病人一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再次手术行皮瓣移植均一次成功。[结论]VSD应用治疗糖尿病足病人中,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减轻病人痛苦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将77例难治愈创面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创面封闭负压技术(VSD)治疗的患者37例,为A组;给予普通药物治疗的患者40例,为B组。对2组治疗1w后的创面愈合率、创面进入红期的时间和创面愈合所用时间进行统计。A组创面愈合的时间、创面进入红期的时间均较B组短(P均0.05),A组治疗1w后的创面愈合率高于B组(P0.05)。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使用简便,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closure,VAC)对急性创面毛细血管密度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以免耳背急性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为模型,选左侧耳背的创面为治疗组,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右侧耳背创面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油纱敷料包扎治疗。利用微循环观察和分析系统检测创面形成即刻、治疗后6,24h,3,6和9d创面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在VAC治疗后各时间点(6,24h,3,6和9d),毛细血管密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治疗后6,24h,3和6d,VAC组毛细血管密度均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显著增加急性创面毛细血管密度。  相似文献   

4.
江琳 《天津护理》2011,19(6):329-329
负压封闭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是由德国Fleischmann 1992年首创[1],1994年由裘华德率先在我国国内进行应用推广,作为一种较新的创面处理理念,应用于肢体的各种皮肤软组织缺损中,其在治疗上的优势明显.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它不同于外科临床上传统的负压引流法,除使用负压引流外,还要将创面用生物透明膜封闭,形成一个密闭的引流系统,从而防止外界细菌侵入引起感染,以及改善创面的血运循环,达到创面快速愈合的效果[2].我科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12例患者严重创伤部位进行了临床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慢性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采用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装置治疗创面后期由于局部创面的血污、组织分泌物或细菌滋生原因会出现堵管,而堵管区域下方的软组织修复往往不能获得满意效果. 目的:观察采用间隙冲洗式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36例慢性创面患者采取自愿选择治疗的方式,分为间隙冲洗式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合成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常规换药处理治疗. 结果与结论:与合成敷料封闭负压引流组及常规换药处理组比较,间隙冲洗式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组创面细菌检出率明显降低(P〈0.05),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间隙冲洗式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组治疗期间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换药组(P 〈0.05),与合成敷料封闭负压引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采用间隙冲洗式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能有效促进慢性创面愈合,降低创面感染率,减轻患者治疗时的痛苦,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创面细菌数、G-/G+比例及创面细菌种属数量的变化,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控制创面感染的机制.方法:12只实验兔创面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负压治疗组和常规换药组.于治疗前后各时间点取创面活组织,匀浆后在琼脂糖平板上培养,然后进行细菌计数、细菌种属分类计数革兰氏染色,计算革兰氏阴性(G-)菌的比例,并观察感染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与常规换药组相比,负压组创面细菌数明显低于常规换药组(P<0.05)并维持在较低水平;G-细菌的比例明显降低(P<0.05).负压组创面葡萄球菌属、杆菌属的数量显著减少(P<0.05),对创面中链球菌属及其他菌属数量的改变也有一定的作用,与比常规换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可以有效促进兔软组织创面内细菌清除,更好地控制创面感染形成,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深度烧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深度烧伤患者48例(负压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并与2006年至2009年本院收治的深度烧伤常规治疗患者67例(常规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负压组深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8.8d,较常规治疗22.1 d明显缩短;负压组Ⅲ度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增生较快,术前创面(以可行植皮手术为准)平均清洁时间7.2d,较常规治疗15.1d大大缩短,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深度烧伤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痛苦,减少换药次数,加速创面愈合,提高创面的恢复质量,减少治疗时间及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损伤感染创面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要点.方法 对污染较重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 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30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患者的损伤感染创面全部愈合,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损伤感染创面疗效确切,密切的护理观察和引流管的管理是护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损伤感染创面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要点。方法对污染较重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30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患者的损伤感染创面全部愈合,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损伤感染创面疗效确切,密切的护理观察和引流管的管理是护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传统换药技术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疗效,判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换药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cGill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换药技术,可减少换药次数,降低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的疼痛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骨创伤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皮肤缺损感染创面应用封闭负压引流的护理.方法 皮肤缺损感染创面应用维斯第(VSD)医用材料封闭负压引流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 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皮肤缺损感染创面,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治疗时间.讨论 封闭负压引流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生工作量,降低医疗成本,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使用简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30例皮肤损伤患者采用简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经8~20 d(平均15 d)简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均恢复良好,见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毛细血管丰富,触之易出血,无脓性分泌物,创面周围皮肤红肿明显消退.经直接缝合或皮瓣修复后,...  相似文献   

13.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难愈性创面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0例难愈性创面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5~7d,伤口感染控制良好,肉芽新鲜,治疗时间缩短,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创面负压封闭期间维持患者适当的体位,保持有效、持续的负压吸引,密切观察和引流管的管理是护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科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92例骨科创面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式引流,研究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观察2组临床疗效、感染率、疼痛程度、创面愈合和住院时间,并探讨护理体会。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创面均修复较好,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感染率、疼痛评分、创面愈合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创伤骨科术后感染能有效保持创面洁净,控制感染并改善血液循环,刺激创面新鲜肉芽生长,围术期需做好护理配合,保证有效负压、创面密闭无菌环境,以促进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在骨科复杂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2例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VSD治疗,负压吸引直至创面新鲜后经直接缝合、植皮或转移皮瓣覆盖修复.结果 52例创面均愈合良好.并发症:引流通路堵塞6例,膜下积液4例.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复杂软组织缺损疗效显著,是显微皮瓣技术的辅助及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中活性形式明胶酶(活性MMP-2、活性MMP-9)的影响。方法对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创面封闭负压引流(-120mmHg压力)150d,分别于吸引前和吸引后24h、3、5、10、15d收集创面渗出液。另以10例乳腺癌切除术后第3天的创面引流液为急性创面对照。用Zymography法测明胶酶活性,并用薄层分析仪分析试验结果。结果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1例的活性MMP-2和另1例的活性MMP-9较对照组高,两例的活性形式明胶酶总活性(两种酶活性之和)较对照组活性高。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后,慢性创面渗出液中活性MMP-2、活性MMP-9及活性形式明胶酶总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慢性创面中活性形式明胶酶的活性过低或活性过高均可能是慢性创面长期不愈的原因,封闭负压引流能调节慢性创面中活性形式明胶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S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本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32例患者其中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皮肤组织缺损伤12例,皮肤套脱伤4例,褥疮3例,软组织缺损不愈9例,糖尿病足4例。。均在清洁创面后行VSD负压封闭引流术。结果:拆除负压引流装置后,创面均见大量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创面范围缩小及至愈合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中效果显著,明显减少了换药次数,提高了治愈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NL【关键词】S 负压封闭引流术SS 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对急性刨面毛细血管密度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以免耳背急性全层皮肤缺损刨面为模型,选左侧耳背的刨面为治疗组,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右侧耳背创面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油纱敷料包扎治疗利用微循环观察和分析系统检测创面形成即刻、治疗后6.24h,3,6和9d创面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在VAC治疗后各时间点(6,24h,3,6和9D),毛细血管密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非常显著(P&;lt;0.01)在治疗后6,24h,3和6d,VAC组毛细血管密度均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显著增加急性刨面毛细血管密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削痂植皮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削痂植皮术联合常规敷料加压包扎封闭创面治疗,观察组给予削痂植皮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封闭创面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创面愈合情况、愈合天数、换药频次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创面感染、皮片移位和创面积血积液)。结果:治疗15 d后,观察组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天数、换药频次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削痂植皮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深度烧伤创面患者进行修复,可减少愈合天数和换药频次,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胶原蛋白敷料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修复糖尿病足(DF)窦道型创面的效果,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DF中心接受胶原蛋白敷料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窦道型创面的30例DF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窦道创面均无发生感染,2周后窦道肉芽生长显著25例,良好4例,有效1例,无效0例;窦道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4.1±5.2)d。结论:胶原蛋白敷料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治疗DF窦道型创面,可降低创面感染率,促进窦道肉芽生长,加快创面愈合,建议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