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红 《天津护理》2007,15(3):167-167
假性延髓麻痹是指两侧大脑半球病变引起的皮质延髓束损害,造成软腭活动受限,咽反射迟钝或协调性差。延髓麻痹也称真性延髓麻痹,是由于延髓本身病变引起的舌咽神经反射消失,两侧软腭抬举不能,咽反射消失。我科收治了一例假性延髓麻痹和延髓麻痹并存的患者,本例患者既有两侧皮质脑干束受损的半球病变,又有延髓本身梗塞,临床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吞咽不能、呛咳、口腔分泌物完全不能下咽,经治疗和护理延髓麻痹康复,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脑卒中后真、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后真、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各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真性球麻痹治疗组(简称真治组)、真性球麻痹对照组(简称真对组)、假性球麻痹治疗组(简称假治组)、假性球麻痹对照组(简称假对组),每组30例。各组患者均给予基本吞咽康复训练,包括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动作训练(每日2次)、发音训练(发a、yi、wu音,每次每个音节发音5次)、吸舌器训练(10~20次/组,3组/日)、电动牙刷按摩(一日三餐前各1次,每次15 min)、Voca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每次20 min,1次/日,6次/周),共治疗2周;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IS200型智能刺激器(四川省智能电子实业公司)行tDCS治疗(每次20 min,1次/日,6次/周),对照组患者给予假刺激治疗(仅最初30 s内给予tDCS刺激,30 s后停止电流,1次/日,6次/周),共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对各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和分析比较。 结果 ①无论是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或是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治疗后,各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2组患者的FOI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FO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2组患者的FOI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亦有明显改善(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2组患者的SSA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SS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2组患者SSA评分均有下降(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DCS联合基本吞咽康复训练有助于真、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恢复,尤其对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1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应用针灸、康复功能训练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自主吞咽所需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和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球囊扩张术联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吞咽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主动球囊扩张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食管上括约肌开放情况、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FOIS)评分以及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64.00%(P0.05);研究组食管上括约肌完全开放率80.00%,高于对照组的52.00%(P0.05);两组干预后FOI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口腔期、咽喉期、误咽、总分等VFS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干预后咽喉期、误咽、总分等VFS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球囊扩张术联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5.
吞咽障碍的康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吞咽障碍对患者营养的维持、疾病的康复以及生活质量具有重大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正常的吞咽运动过程可分口腔期、咽喉期和食道期。任何一期发生障碍均可导致吞咽障碍。由此 ,吞咽障碍可分为口腔期吞咽障碍、咽喉期吞咽障碍和食道期吞咽障碍。脑卒中的吞咽障碍多为混合性吞咽障碍。1吞咽障碍的诊断如患者存在流涎、构音障碍、湿性罗音、进食呛咳、反复肺部感染、体重下降、口腔失用 ,同时伴有神经病学检查异常 ,即可诊断吞咽障碍。吞咽障碍的原因可分为真性延髓麻痹或假性延髓麻痹 ,两者的康复治疗的预后有所不同。附表 真性延髓…  相似文献   

6.
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学勤  佘秋琼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7):1649-1650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6例,实验组行康复训练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总有效率6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康复护理有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的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36例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经视频吞咽造影检查诊断明确,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及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治疗终点为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已满6周(每周治疗5次)。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终点采用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和吞咽功能评价。结果:经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6周后,治疗组18例患者中有13例恢复经口进食普通饮食,包括水和固体食物,15例可进食糊状食物,仅3例效果不明显;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恢复进食普通食物,11例进食糊状食物,7例效果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VFSS检查发现,两组治疗后VF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两组VFSS评分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由于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引起的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各31例,对照组按留置胃管行常规护理及治疗,康复组入院后即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及摄食训练,未给予留置胃管。对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康复组吞咽功能治疗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为38.7%,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恢复吞咽功能有明显的效果,避免了鼻饲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护理人员操作上的繁琐,便于患者出院后的营养管理,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晓霞  张妙媛  胥紫瑄  彭薇  刘姝颖  张珍 《全科护理》2020,18(22):2935-2937
正真性球麻痹(true bulbar paralysis)又称真性延髓麻痹,是指下运动神经元性延髓麻痹,是由延髓的颅神经运动核或核以下的神经发生病变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病症,是脑梗死的常见后遗症,严重者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临床表现。吞咽障碍是指由于吞咽器官结构或(和)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还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采用VFSS于治疗前、治疗2、4周后检查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4周,2组VF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康复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1.
<正>假性延髓麻痹是脑卒中较为常见和复杂的症状之一,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软腭反射及咽反射消失或减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82012年间笔者对20例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采用针刺及舌下放血治疗,并与对照组19例进行比较,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患者39例,其中脑梗死30例,脑出血9例。纳入标准:(1)符合假性延髓麻痹的诊断标准,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软腭反射及咽反射消失或减弱;(2)发病在1周以内;(3)意识清楚,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疗效及不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经吞咽造影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导致的吞咽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Vitalstim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观察组另外给予球囊扩张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吞咽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咽通过时间、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及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FOI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可进水、可进食流质物、可进食糊状物、可进食固体食物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咽通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VFSS和FO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0%,72.0%,P0.05)。结论: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缩短患者康复时间,降低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所致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咽反射的变化规律,为制定该综合征统一客观的诊断标准提供科学的临床数据。方法:随机选取符合标准的假性延髓麻痹患者300例,分为急性期观察组(发病后14d以内),恢复期观察组(发病15d~3月内)和后遗症期观察组(发病3月后)3组。记录不同时期的咽反射变化规律,通过卡方检验结果分析咽反射变化规律。结果:脑卒中假性延髓麻痹234例急性期观察组中,53例出现急性期咽反射一过性减弱或消失,300例患者中164例(54.7%)出现咽反射持续减弱或消失。结论:脑卒中假性延髓麻痹的咽反射除表现为存在或亢进外,还会出现急性期一过性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将46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康复组24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和鼻饲插管,康复组除常规治疗与护理及鼻饲插管外,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评价及吞咽功能、摄食功能的康复训练.结果:两组4周后进行吞咽功能评价,康复组有效率95.8%,对照组有效率6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患者接受吞咽功能和摄食训练治疗能明显改善吞咽障碍,可减少并发症,并减轻护士及家属的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多部位联合电刺激对延髓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延髓梗死致吞咽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43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和Vital Stim刺激仪常规治疗,康复组还采用Vital Stim电刺激仪进行喉部肌群联合治疗。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七级评价法评估疗效,电视透视下吞咽能力检查(VFSS)评估吞咽障碍程度。结果:对照组和康复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4%和86.0%,后者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P0.05)。治疗后2组VF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生物电刺激仪联合多部位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延髓梗死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致急性假性球麻痹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吞咽功能训练对其吞咽功能的影响,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60例脑梗死致急性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成康复训练治疗组(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吞咽功能训练,而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4周后评定两组的吞咽功能疗效。结果:康复组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u=3.7428,P<0.05)。结论:早期积极的吞咽功能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肉毒毒素环咽肌注射治疗1例真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1例真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T引导进行肉毒毒素环咽肌注射。结果患者脑干梗死后出现吞咽障碍,诊断为真性延髓麻痹。予以吞咽障碍常规康复治疗及球囊扩张术,临床效果良好,因患者病情反复3次,予以CT引导下肉毒毒素环咽肌注射,临床疗效显著,随访未再出现病情反复。结论 CT引导下肉毒毒素环咽肌注射治疗真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出现病情反复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与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法对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的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接受针刺与康复治疗的假性延髓性麻痹的吞咽障碍治疗组(71例)和对照组34例进行观察比较。采用自订评定标准进行治疗效果评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5%,对照组有效率38.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与康复训练方法结合作为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4周后的主要治疗手段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尹伟华  郭永禄  郭锐 《中国康复》2012,27(3):194-195
目的:观察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的患者398例,分为康复组198例和对照组200例,2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增加被动手法刺激诱发咽反射及咳嗽反射等吞咽康复训练,采用饮水试验和临床疗效评定评价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饮水试验评分<3分的患者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康复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康复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吞咽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阶梯式吞咽障碍食品方案在口腔癌根治术后早期吞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口腔癌根治手术患者104例, 应用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例, 对照组术后行常规饮食指导, 观察组采用阶梯式吞咽障碍食品方案指导患者饮食, 比较两组干预后经口摄食功能评分(FOIS)、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VFSS)检查、吞咽并发症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FOIS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VF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误吸、呛咳、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梯式吞咽障碍食品方案能改善口腔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吞咽功能, 降低患者术后吞咽障碍引起的相关并发症, 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