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膜透析治疗小儿先心病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PD)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6例先心病术后ARF行腹膜透析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透析效果、转归合并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ARF的死亡率12.5%,显著低于合并其它系统器官衰竭组的45%(P<0.05),腹膜透析3~30天内肾功能恢复,其中1~2天内血钾[K~ ]恢复正常,2~5天内血碳酸氢根[HCO_3~-]恢复正常,4~6天内血尿素氮(BUN)下降49.2%,血肌酐(Cr)下降42.6%。结论 对小儿先心病术后ARF,及早进行腹膜透析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先心病术后腹膜透析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妍  郑霄  薛卫斌  李岩  周霞  王莹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4):1291-1291
我院2003~2005对10例婴幼儿心脏病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ARF)患儿进行了腹膜透析(PD)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例患儿中男7例,女3例。年龄0.6~2.7岁,体重4.5~15kg。所有患儿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矫治,平均转流时间119.9±42.1mi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护理方法,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低体重婴幼儿术后并发症,降低其死亡率.[方法]对我科体重在10 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35例,根据婴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从术后呼吸系统的管理、循环系统的监护、有创引流管的护理及基础护理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 [结果]本组35例,其中8例出现并发症,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5.7%,33例痊愈出院.[结论]完善低体重先心病患儿的术后综合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对降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护理方法,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低体重婴幼儿术后并发症,降低其死亡率.[方法]对我科体重在10 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35例,根据婴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从术后呼吸系统的管理、循环系统的监护、有创引流管的护理及基础护理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 [结果]本组35例,其中8例出现并发症,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5.7%,33例痊愈出院.[结论]完善低体重先心病患儿的术后综合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对降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手术后严重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总结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应用西地那非治疗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共33例.本组术毕停体外循环后置管测定肺动脉压力仍超过体动脉压力(桡动脉置管测定外周动脉压)50%以上,术后1d给予鼻饲西地那非,初始剂量0....  相似文献   

6.
田勇丽 《全科护理》2013,(30):2801-2802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期间的吸痰护理.[方法]对本院心胸外科7 kg以下婴幼儿196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经过械通气期间的吸痰护理,196例婴幼儿,6例出现肺炎,3例出现气胸,3例出现肺不张,2例出现2次气管插管.经治疗后,除3例死于低心排,其余均顺利脱呼吸机,出监护室.[结论]注重、改进吸痰技术避,可有效提高插管后机械通气抢救治疗急性、慢性呼吸衰竭的成功率,有助于控制术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经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方法]对21例经过临床和尿动力学检查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其中18例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3例混合性尿失禁)进行TVT手术治疗,做好围术期心理护理及术中、术后的针对性护理,特别是导尿管护理并加强和完善手术护理.[结果]21例中,18例(85.71%)术后排尿功能恢复良好,2例(9.52%)发生排尿困难,均经持续导尿及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排尿功能.术后发生尿失禁1例(4.77%)在局麻下给予收紧吊带后恢复正常排尿.[结论]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陈秀春  殷彩欣 《护理研究》2010,24(12):1061-1062
[目的]总结7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患儿行Switch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术前护理重点为吸氧护理和使用前列腺素E1的护理;术后护理重点为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监护,积极处理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和肾衰竭,预防左心功能不全、出血、肺不张等并发症,重视新生儿专科护理。[结果]全组患儿无死亡,1例术后需紧急开胸止血,1例肺不张,3例急性肾衰竭,经治疗后均好转。[结论]术后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46例VSD耍幼儿,均合并重度PH,合并卵圆孔未闭(PF0)及房间隔缺损(ASD)32例,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主动脉瓣下VSD 30例,膜周部VSD16例.全部患儿均在中低温、中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VSD均采取补片修补,ASD和PDA予以直接缝合.[结果]死亡3例,手术病死率为2.9%,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例存在3 mm残余漏.所有患儿术后3个月至1年随访,生长发育好.[结论]合并重度PH的VSD患者儿,尽早行手术治疗,并且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11例婴幼儿铜绿假单胞菌角膜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铜绿假单胞菌角膜炎住院患儿的治疗及护理经验.[结果]患儿10例治愈,均未复发,也未造成其他患者感染,1例眼球摘除.[结论]通过加强铜绿假单胞菌角膜炎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同时做好消毒隔离,可减少再次感染,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胰腺炎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急性胰腺炎患儿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痊愈7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1例.[结论]加强小儿急性胰腺炎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儿行改良腹膜透析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9例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行改良腹膜透析术患儿的护理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患儿经改良腹膜透析治疗后,心、肾功能恢复满意,患儿尿量改善,肾功能恢复期为3~5 d,其中1例患儿发生引流不畅,经医生床旁调整腹膜透析管位置后引流通畅,未见其他并发症;1例患儿因循环衰竭死亡。结论:做好置管部位护理和透析过程护理,积极给予营养支持,尽早拔除腹膜透析管,是提高腹膜透析成功率,尽快恢复婴幼儿术后肾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婴幼儿先心病围手术期雾化吸入前列环素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20例先心病婴幼儿围手术期雾化吸入前列环素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寻找在婴幼儿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不同时期雾化吸人前列环素的有效护理方法.结果 1例患儿由于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较长,其他患儿均顺利康复.结论 有效的雾化吸入前列环素在治疗婴幼儿先心病围手术期并发的肺动脉高压(PAH)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接受腹膜透析(PD)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选择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ARF)的20例患儿作为临床观察对象。给予PD治疗。20例中死亡3例(15%),存活患儿接受PD治疗4h之后,其酸碱平衡及电解质改善显著,治疗16h之后,肾功能各指标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PD治疗期间,引流不畅2例,切口感染2例,并发症率为20%,实施对症治疗后好转。采用PD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ARF效果显著,并发症风险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林薇  王哲  龚琪  谈凌凌  徐振海 《临床荟萃》2008,23(4):268-270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脏直视下手术后一般均需要使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而婴幼儿先心病患儿由于本身心肺发育不完善,术后使用机械通气有其自身特点.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199例3岁以下先心病婴幼儿,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透析治疗在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中的作用.[方法]95例ARF病人分为三组进行治疗,非透析组(A组)用常规的综合治疗;腹膜透析加综合治疗为B组;血液透析加综合治疗为C组.[结果]A组死亡率为38.7%,B组为11.5%,C组为12.3%.A组死亡率明显高于B组与C组(均P<0.01),但B、C两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能有效的降低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死亡率,两者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婴幼儿先心病术后重症监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我市3家医院2005年3月至2007年5月225例婴幼儿先心病围手术期肺部情况进行跟踪性调查,对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各个环节:术前患儿肺部护理、术中的麻醉及体外循环(CPB)管理,以及术后监护等阶段,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结果 225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尤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关键在于对围手术期各个环节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及护理.  相似文献   

18.
沈平  唐艳英  刘彩霞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2):2412-2413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护理措施,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本科收治145例患儿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45例患儿,50例好转,95例治愈,无一例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平均住院时间(4.6±2.1) d.[结论]积极有效的对症治疗以及娴熟细致的护理措施可以尽快缓解患儿呼吸困难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先心病患儿心导管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93例拟行心导管介入手术的先心病患儿随机分成三组.给予七氟烷面罩吸入诱导,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和罗库溴铵0.6 mg/kg,气管插管后行定压型模式通气.术中A组患儿以吸入七氟烷维持,B组患儿以吸入七氟烷复合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5 μg/(kg·min)维持,C组患儿以吸入七氟烷复合静脉持续输注右关托咪定0.5μg/(kg·h)维持.记录患儿苏醒期情况,并采用改良Aldrete评分、PAEDS评分和CHEOPS评分对患儿复苏、苏醒期躁动和术后疼痛进行评估.[结果]三组患儿苏醒期各时间段躁动发生率:A组>B组>C组(P<0.05),C组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较A组和B组延长(P<0.01).三组患儿改良Aldrete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入PACU后C组前3个时间点的PAEDS评分均低于A组和B组(P<0.05),且第15min和第30 min C组PAED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1).第30 min和第45 min C组CHEOPS评分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有助于预防先心病患儿心导管手术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提高患儿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护理方法,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低体重婴幼儿术后并发症,降低其死亡率。[方法]对我科体重在10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35例,根据婴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从术后呼吸系统的管理、循环系统的监护、有创引流管的护理及基础护理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本组35例,其中8例出现并发症,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5.7%,33例痊愈出院。[结论]完善低体重先心病患儿的术后综合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对降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