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沙培林注射治疗小儿淋巴管瘤86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应用沙培林瘤体内注射治疗淋巴管瘤86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86例,男59例,女27例,35d~12岁。其中面部淋巴管瘤6例,舌体部3例,颈部65例,颌下12例。囊状淋巴管瘤67例,海绵状和混合性19例。瘤体3.0 c  相似文献   

2.
肠系膜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附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系膜淋巴管瘤很少见 ,近年来 ,我们遇 3例 ,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例 1:男 ,5 8岁。因剧烈运动后右侧腹下坠性疼痛 3月余 ,以腹部包块待查入院。体检时右侧腹扪及一 10 cm× 8cm包块 ,边缘清 ,活动度小 ,质中等硬 ,触痛阴性 ,大便隐血阴性。 B超和 CT检查发现右侧腹腔内有一 9cm× 7cm、CT值为 32 Hu的囊实性肿物 ,与周围脏器无明显关系。剖腹探查见腹腔内有一约 8cm× 7cm肿物 ,包膜完整 ,蒂在肠系膜根部 ,侵犯一段小肠和胃前壁。手术切除后病理报告为 :淋巴管瘤。例 2 :男 ,2 8岁。主因持续性左侧腹疼痛伴发…  相似文献   

3.
囊性淋巴管瘤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 ,最常发生于颈部 ,亦可发生于头面部、腋下、四肢部位。我院在 1997年 1月至2 0 0 0年 1月期间 ,开展了在超声诊断、定位引导下 ,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治疗囊性淋巴管瘤 18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18例 ,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 2个月至 12岁 ,平均年龄 5岁 ,小于 1岁 3例 ,1~ 3岁 5例 ,3~ 7岁 6例 ,大于 7岁 4例。部位 :颈部 7例 ,其中左侧 2例伸入胸腔及纵隔 ;腋下 3例 ,左腋下 1例延伸至左胸壁 ;左前胸壁 1例 ;腰背部 2例 ;四肢 5例 ,其中 1例左上臂肿块延伸至左…  相似文献   

4.
肺癌性淋巴管炎(附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癌性淋巴管炎是肺转移瘤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报道较少。本文报告经病理检查证实和临床 X线资料完整的 8例肺癌性淋巴管炎 ,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40~ 6 0岁 ,平均 5 6岁。原发肺癌 2例 ,一例右肺中心型肺癌右上叶切除术后一年发现两肺弥漫性病变 ;另 1例左肺中心型小细胞肺癌合并同侧肺癌性淋巴管炎。原发乳腺癌 3例 ,胃癌 1例 ,4例分别在原发病灶切除术后 1~ 2年发现肺癌性淋巴管炎。 2例查不到原发灶 ,但同时合并有骨转移。 3例经支气管镜刷片发现癌细胞 ;2例分别经两次胸水细胞学检…  相似文献   

5.
<正>淋巴管瘤是由一些与淋巴系统不连通的淋巴组织起源的良性肿瘤,90%的淋巴管瘤发生于2岁以下幼儿,临床以颈部和腋部淋巴管瘤较常见,腹部病例少见。腹部淋巴管瘤以肠系膜淋巴管瘤居多,多累及小肠系膜[1-2]。我院近期收治1例大网膜海绵状淋巴管瘤并胰腺囊腺瘤,临床少见,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男,40岁。因左上腹部隐痛不适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偶发左上腹部隐痛,无腹痛、腹  相似文献   

6.
目的:小儿腹部淋巴管瘤少见,分析小儿腹部淋巴管瘤的CT影像学表现,探讨CT对小儿腹部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5年来(2007年2月—2012年2月)经病理证实为腹部淋巴管瘤的患儿共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2-14岁,平均6岁),所有患儿均行腹部CT扫描(平扫4例,增强28例),其中4例患者同时行腹部增强MR扫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归纳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病理上32例腹部淋巴管瘤分别起源于肠系膜(n=17)、大网膜(n=9)、腹膜后(n=4)及腹腔内不明来源(n=2)。CT图像上瘤体位于右侧腹部者16例、位于左侧腹部者7例、居中者4例,其余5例患者肿瘤占据全腹部,病理上均起源于大网膜。CT诊断为淋巴管瘤18例、肠系膜或大网膜囊肿4例、肠系膜恶性肿瘤1例、卵巢肿瘤2例、畸胎瘤2例、胰腺囊腺瘤1例、肠重复畸形1例、未确诊2例、漏诊1例。淋巴管瘤的CT影像学特征为较大囊性占位,其中绝大多数肿瘤短径≥5 cm(30/32),呈多囊分叶状并有多发间隔(32/32),多数囊壁及间隔较薄(27/32),具有沿肠间隙"填充式"或"包绕式"生长的特点(30/32),囊内呈澄清低密度(31/32),极少见实性成分(1/32)、极少见出血(2/32)、极少见囊壁及间隔钙化(1/32)。增强扫描囊壁及间隔均有明显强化(28/28)。部分肿瘤内部可见肠管穿行(11/32),增强扫描多数肿瘤内部可见血管穿行(24/28)。结论:CT对小儿腹部淋巴管瘤的检出率及确诊率均较高,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是小儿腹部淋巴管瘤的最佳检查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7.
脾淋巴管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淋巴管瘤(Lymphangioma),亦称脾淋巴管囊肿,是很少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儿童,成人病例报道极少~[1~7]。现将我们收集到的成人淋巴管瘤6例报道如下,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1临床资料1.1回顾6例脾淋巴管瘤的临床和超声资料。男1例,女5例,年龄范围20~61岁,平均年龄45.5岁。3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3例经细针穿刺活检,均取得组织学证实。全部病例均做了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除脾脏外,腹腔内的其他主要脏器也都仔细地做了超声检查。1.23例患者脾脏大小正常,临床上无…  相似文献   

8.
纵隔淋巴管瘤是纵隔较少见的良性肿瘤。临床诊断较困难,目前仍主要依赖影像学的检查。现就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纵隔淋巴管瘤的X线和超声资料及其价值进行回顾性分析。 材料和方法 本组病例为我院1984年至1997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病人,年龄为3个月至48岁,其中1岁以内者1例,其余5例均为成年人,平均年龄30岁。男4例,女2例。全部病例均先由X线检查发现,后经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9.
李旭良  周彩菊 《华西医学》1991,6(2):237-238
我院1962~1985年间收治小儿淋巴管瘤325例,其中颈部114例(35.1%),均经手术治疗。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59例,女55例。年龄最小40天,最大11岁。肿瘤位于左侧51例,右侧53例,居中4例。侵及腮腺或口腔者16例,侵入纵隔者8例。肿块直径在10cm以上者共57例(5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30例淋巴管瘤患者的声像图资料,与手术病理资料对比分析,总结其特点。结果根据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将其分为疏松间隙处17例,体表软组织处10例及内脏处3例;按其病理分型分为囊性淋巴管瘤18例和海绵状淋巴管瘤12例;根据超声表现分为囊肿型23例,囊实混合型5例,强回声型2例。结论不同病理分型的淋巴管瘤其发生部位和超声表现有一定差异。超声检查对大多数淋巴管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小儿颈部巨大囊状淋巴管瘤给予手术治疗,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结果:患儿接受个体化系统的围术护理,治疗过程顺利,随访1~5年,颈部包块无复发,实现根治。结论:小儿颈部巨大囊状淋巴管瘤手术治疗中,制定个体化系统的围术期护理方案,对囊状淋巴管瘤手术治疗方案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颈胸部淋巴管畸形介入硬化治疗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回顾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2月共确诊治疗29例婴幼儿颈胸部淋巴管畸形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19例;年龄2个月~3岁,平均3个月龄,治疗前行超声、CT或MRI诊断为淋巴管畸形,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淋巴管畸形予以分型,明确与周围血管及重要器官毗邻关系。术中抽取囊液为淡黄色或血色,注入平阳霉素(或博莱霉素),在DSA透视和/或超声引导下,使药物在瘤体内均匀的扩散,完成硬化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并根据硬化效果决定是否行多次硬化治疗。结果介入硬化治疗小儿体表淋巴管畸形的总体有效率为100%。本组29例患儿,其中11例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患儿行一次介入硬化治疗;13例患儿行两次介入硬化治疗;4例行三次介入硬化治疗,均达到治愈标准。1例行六次介入硬化治疗后瘤体缩小至30%,治疗有效。17例患儿术后局部肿胀,3例出现术后发热,分别给予对症处理。本组均未出现肺炎样病变和肺部纤维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儿颈胸部淋巴管畸形介入硬化治疗有效、安全,注射药物存留在囊腔内,术后药物持续作用于病灶时间长且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婴幼儿四肢海绵状淋巴管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年龄20 d~3岁2个月的四肢海绵状淋巴管瘤患儿MRI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病灶的部位、形态、边缘、信号特征以及增强表现等。结果除1例合并感染误诊为血管淋巴管瘤外,其余12例均明确诊断为海绵状淋巴管瘤,MRI表现为皮下软组织增厚,弥漫分布多个迂曲"蚯蚓状"或囊状扩张淋巴管,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楚,2例增强扫描显示扩张的淋巴管无强化。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海绵状淋巴管瘤手术治疗和监测复发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淋巴管瘤误诊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阳  徐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9):3700-3702
目的:分析淋巴管瘤的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报告1例临床表现为巨大尖锐湿疣的淋巴管瘤诊治经过,结合文献对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和类型、病理诊断及治疗等进行探讨.结果:淋巴管瘤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呈鸡冠状或菜花样,伴轻度渗出和出血,但醋白试验阴性.组织病理未见空泡化细胞,但可见较多大小不等的扩张的淋巴管,管腔内尚能见到染成淡红色的淋巴液,个别囊腔混有红细胞,周围有弥漫性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治疗采用手术切除.结论:淋巴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确诊需依赖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脾脏血管淋巴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血管淋巴管瘤的临床及CT资料,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5例脾脏血管淋巴管瘤中,1例为单发肿块,3例为多发结节,增强后动脉期为周边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仍有强化,另1例为多发囊性病灶,增强后未见强化。结论:脾脏血管淋巴管瘤的临床、CT表现均不典型,诊断须与脾脏其他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6.
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很少见。本文综合了解放军第一六九医院(6例),岳阳钱粮湖农场医院(5例)及临澧县中医院(1例)共收治的12例,予以报告。 临床资料 本组男女各半。除1例为7岁儿童外,余11例在15~40岁之间,平均24岁。临床表现:腹胀10例,腹痛7例,腰痛2例,钠差6例,  相似文献   

17.
淋巴管瘤是淋巴管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一种先天性良性错构瘤,比较少见.本文对我院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淋巴管瘤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9岁。无意中发现左侧乳腺外上象限近腋窝处局限性隆起。表面皮肤不红,触之柔软,无自觉症状。超声检查:于左乳外上象限近腋窝处测及6.0cm×8.3cm无回声区,边界清,壁不厚,内可见多条索状强回声,彩色多普勒未测及血流(图1)。超声诊断:左侧胸壁囊性占位,考虑①囊性淋巴管瘤;②左侧副乳囊肿。手术所见:左胸壁可见一6.5cm×9.0cm×10 .0cm大小囊性肿物,囊壁薄,呈半透明状,质软,切开流出淡黄色澄清液体,并见多个分隔。病理诊断:囊性淋巴管瘤。讨论 淋巴管瘤是由淋巴管和结缔组织形成的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多由于淋巴管的畸形或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19.
对颌下区囊状淋巴管瘤误诊为颌下腺囊肿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3岁。患儿出生后即发现右侧颌下三角区有一肿物,逐渐增大,曾诊断为颌下腺囊肿,未经任何处理。近7d来肿物明显增大,出现喉鸣,进食呛咳,呼吸困难逐渐加重,急诊入院。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 ,4 8岁。进食后饱胀不适、腹痛 3个月 ,加重 10天。查体 :腹部膨隆 ,以左侧明显 ,轻压痛 ,未触及明确包块 ,波动感不明显 ,肠鸣音正常。彩超 :于腹膜后胰尾下方见大小约 11cm× 12cm囊性回声 ,暗区内可见带状强回声 ,D型CDFI未见异常血流信号。CT平扫 :腹膜后胰尾下方、左肾前外侧可见一巨大低密度灶 ,大小约 11cm× 11cm× 6cm ,边缘光滑 ,密度均匀 ,CT值约 8Hu ,有完整包膜 ,无分隔。胰尾部向前推移 ,胰实质未见异常 (如图 )。CT诊断 :腹膜后囊性占位。病理报告 :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  讨论 淋巴管瘤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