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对胰岛B细胞功能变化的差异。[方法]选择初诊断的T2DM患者21例,磺酰脲类继发失效的T2DM19例,对两组患者进行2个月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治疗2个月与治疗前的空腹、餐后2h血糖,餐后2h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B细胞指数(HOMA-B)。[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餐后2h血糖和HbA1C均得到良好控制。初诊组HOMA-IR,HOMA-B在治疗2周,2个月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继发失效组HOMA-1R在治疗2周.2个月较治疗前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并。初诊组有5例患者获得半年以上不需应用降血糖药物的缓解期。【结论】应用胰岛紊强化治疗后,T2DM的胰岛B细胞功能改善和修复的程度与糖尿病病程及高血糖持续时间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预混胰岛素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低血糖的风险。【方法】7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简称甘精组)和预混胰岛素组(诺和灵30R,简称预混组),每组各35例。甘精组每晚9时注射甘精胰岛素一次,三餐前口服阿卡波糖(拜糖平);预混组每日早晚餐前分别注射诺和灵30R预混胰岛素,共治疗16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BG和餐后血糖都明显下降,但甘精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预混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到达终点时预混组剂量明显大于甘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甘精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预混组(甘精组5例,预混组16例,χ2=4.285,P〈0.05)。【结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加口服阿卡波糖或每日2次注射预混胰岛素治疗,均能达到明显降糖效果。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相比降低FBG的效果更好;低血糖的发生率低;胰岛素的用量少;每日一次皮下注射更方便,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3.
张云林 《医学临床研究》2012,(11):2186-2188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泵入及常规胰岛素皮下注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近2年来就诊于本科的T2DM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泵入(Ⅰ组)及常规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Ⅱ组)两组,记录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及生活质量积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各维度积分在两种方案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5)。与Ⅱ组相比,Ⅰ组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明显降低(P〈0.05),12周及24周后生活质量改善较为明显(P〈0.05)。【结论】采用门冬胰岛素持续泵入可以使患者血糖短时间达标,减低低血糖风险及胰岛素用量,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T2DM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作者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2年 2月使用口服降糖药联合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治疗本院门诊及病房确诊的肥胖型 2型糖尿病 32例 ,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 32例均符合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有关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 ,其中男 2 0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5 3.4± 7.6 )岁 ,体重指数(BMI) (2 6 .7± 1.7) ,平均病程 (6 .2± 2 .6 )年 ,甘油三酯 (TG) (3.8± 2 .4 )mmol/L。所有病人均服用二甲双胍 1.5 g/d ,并经合理的饮食治疗和运动疗法2周以上 ,空腹血糖仍≥ 10mmol/L者。1.2治疗方法在服用二甲双胍 1.5…  相似文献   

5.
作者2000年3月至2002年2月使用口服降糖药联合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治疗本院门诊及病房确诊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32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予以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门冬胰岛素和诺和灵R胰岛素泵强化血糖控制两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糖变化、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门冬胰岛素和诺和灵R两组均可有效降低血糖(P<0.01),降糖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血糖达标的时间及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的用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R组(P<0.05),且无任何注射不适和不便。【结论】在胰岛素泵治疗中门冬胰岛素可更快更有效的控制血糖,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的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作者2000年3月至2002年2月使用口服降糖药联合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治疗本院门诊及病房确诊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32例,结果报道如下.   ……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合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47例应用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的变化情况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47例患者中有41例完成试验(其中4例因血糖控制不理想改为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2例中途退出).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合用对于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方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作为治疗组; 22例单用磺脲类药物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个月的症状改善程度、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后及治疗后6个月的FPG、2hPG、HbA1c、TG、TC、HDL-C、LDL-C、BMI的变化有较明显的改善,但症状改善程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治疗初发的2型糖尿病有较良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李婷芝  凌卫梅 《医学临床研究》2012,(11):2148-2150,2153
【目的】比较地特胰岛素联合餐前速效胰岛素及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T2DM)疗效。【方法】选取78名T2DM患者,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联合餐前速效胰岛素组(Ⅰ组)及胰岛素泵组(Ⅱ组),比较两组疗效、安全性、治疗费用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达到预期指标。Ⅱ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及Ⅰ组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低血糖事件及过敏反应,Ⅱ组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较Ⅰ组显著降低(P〈0.05),但费用增加(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式各具特色,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灵活实际地选择用药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吴岩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1):1729-1730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Ⅱ)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Ⅱ)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和胰岛口细胞功能改变。【方法】将40例空腹血糖≥8.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Ⅱ组和MSⅡ组,每组20例,进行2周强化治疗,以末梢空腹血糖≤6.1mmol/L和餐后2h血糖≤7.8mmol/L为血糖控制目标。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计量,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胰岛素用量、这标时间。【结果】两组间胰岛素用量、迭标时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SⅡ和MSⅡ都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得到同样程度改变,但CSⅡ组具有快速降血糖、缩短住院日和减少胰岛素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厦影响治疗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8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体重指数的变化。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随访长期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2周的胰岛素泵治疗可使所有患者的血糖快速、稳定下降;13例合并降脂治疗者甘油三酯明显下降;治疗前后体重指数无变化;糖化血红蛋白也有明显下降;11例患者在用胰岛素泵治疗后采用饮食控制厦运动锻炼,随访超过6个月仍保持血糖正常。年龄较轻、强化期间胰岛素用量小者,则治疗成功率较高。结论;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使部分患者仅通过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即能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3.
刘博伟  尹福在  陆强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1):1846-1848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CSII)治疗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2年的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分析影响长期缓解率的相关因素。【方法】56例空腹血糖〉11.1mmol/L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周的CSII强化治疗并随访2年,对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的FBG,2 hBG,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进行评估。【结果】①CSII强化治疗2周后,56例患者的FBG、2 hBG、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Homa-IR较治疗前下降(P〈0.05),Homa-β较治疗前增高(P〈0.01)。②随访至24个月时仍有18例(32.14%)维持单纯饮食和运动治疗达良好血糖控制,其Homa-IR及Homa-β与停泵时比较无变化;另有38例(67.86%)血糖控制不佳,继续胰岛素和(或)口服药治疗,此组患者在入选时HbA1c水平、治疗后血糖达标天数及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均较高(P〈0.05)。【结论】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能改善和(或)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重建饮食和运动治疗对血糖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组32例,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组36例.[结果]两组达到目标血糖时,CSII组所需的治疗时间,胰岛素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比MSII减少(P<0.01或P<0.05).[结论]CSII比MSII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II)与静脉连续输注(CVII)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3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分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II)组与静脉连续输注(CVII)组各15例。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下降,CSII组优于CVII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SII组平均胰岛素用量为(0.67±0.14)U/(kg.d)明显少于CVII(0.82±0.16)U/(kg.d)(P<0.05);CSII组尿酮体转阴时间(17.5±7.4)h明显短于CVII组的(41.2±12.1)h(P<0.01);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0.52±0.22)次/人,显著低于CVII组的(0.75±0.26)次/人(P<0.05)。结论:CSII能更快、更有效地控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与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及门诊正常体检者265例,其中正常人(NC)65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DMA)者100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NDMA)者100例,分别测定其CysC、HbA1c、hs-CRP及血脂等生化指标,并测定一般临床资料,记录年龄、病程、血压、体重指数等.[结果]T2DM患者外周血中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低密度脂蛋白(LDL)、HbA1c、Cys C、hs-CRP浓度较NC组显著增高(P<0.05),且DMA组患者外周血2hPG、HbA1c、甘油三脂(TG)、Cys C、hs-CRP浓度明显高于NDMA组(P<0.05).DMA与血清Cys C、2hPG、HbA1c、hs-CRP、年龄、病程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年龄、病程、HbA1c、hs-CRP是DMA的危险因素.[结论]DMA的发生、发展除与年龄、病程等因素相关外,还与HbA1c、hs-CRP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皮下连续输注门冬胰岛素与常规静脉小剂量胰岛素输注疗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 将5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胰岛素泵门冬胰岛素组(n=27)及常规静滴胰岛素组(n=25),观察纠正酮症酸中毒所需要的时间(h)和所需要的胰岛素量.结果 纠正酮症酸中毒所用胰岛素量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纠正酮症酸中毒所需要的时间在皮下连续输注门冬胰岛素组为16.8±2.4 h,常规静脉小剂量胰岛素组为19.7±2.8 h,皮下连续输注门冬胰岛素组明显低于常规静滴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皮下连续输注门冬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安全有效的,可能对患者及早改善代谢紊乱状态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规范胰岛素注射部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使用诺和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1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观察组每餐固定胰岛素注射部位:每日注射2次者,早晨进行腹部注射,晚上进行臀部注射;每日注射4次者,早晨和下午进行腹部注射,中午进行上臂注射,睡前进行臀部注射.对照组随机选择注射部位.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比对照组短(P=0.00).结论 规范胰岛素注射部位有利于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使患者血糖早日达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和胰岛素泵在围术期中控制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效果。方法:将60例围术期脆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组1术前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与胰岛素泵治疗模式(CGMS+CSII组),组2术前采用单纯胰岛素泵治疗(CSII组),组3术前采用胰岛素多次注射治疗(MDI组),后两组采用指端血糖监测;比较3组治疗3d后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率、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低血糖次数。结果:治疗3d后CGMS+CSII和CSII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3餐后血糖、晚23:00血糖及凌晨3:00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血糖达标率分别为75.0%和60.0%,MDI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全日血糖稍低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达标率仅为10.0%;胰岛素泵治疗3d后患者的MBG和MAGE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CGMS+CSII组患者的MBG、MAGE均显著低于CSII组(P〈0.05),MDI组MBG、MAGE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P〉0.05);胰岛素治疗前CGMS+CSII组患者1d发现低血糖次数多于CSII组和MDI组(P〈0.05);治疗3d后CGMS组患者的低血糖次数低于治疗前(P〈0.05),而CSII组和MDI组患者的低血糖次数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以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动态血糖检测系统能全面提供血糖水平的信息,及时发现和减少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泵在临床上联合应用更有利于脆性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的血糖控制达标。  相似文献   

20.
内脂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其命名、结构、分布、体内的表达调节及体外的检测方法均已研究较清楚。内脂素除具有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活性、促炎等生物活性外,其类胰岛素样作用的存在机制一直是目前探讨和研究的重点,由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胰岛素抵抗,使得内脂素与此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日渐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