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解剖矫正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联征的远期效果。方法 11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联征患儿,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紫绀,1例有频繁缺氧发作,经皮血氧饱和度60%~85%,1例术前并发脑脓肿,4例伴明显肺动脉瓣及瓣环狭窄;术前共同瓣轻度反流2例、中度反流3例、重度反流2例;11例均采用右心房、右心室纵切口,二片法补片修补房室间隔缺损,左侧房室瓣裂隙采用间断缝合,右心室流出道加宽补片。结果手术后11例患儿紫绀均消失,经皮血氧饱和度均在95%以上;1例脑脓肿患儿先行脑脓肿治疗后再行矫正手术亦康复;术后超声检查显示2例二尖瓣少量反流,其中1例合并三尖瓣中度反流;术后早期无死亡;随访6个月~5a无死亡,患者NYHA心功能Ⅰ级或Ⅱ级。结论解剖矫正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征手术安全、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二尖瓣重建术后即时疗效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运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评价二尖瓣重建术后即时疗效并观察其与术后经胸超声 (TTE)检查结果之间的联系。方法 运用术中TEE对 66例行二尖瓣重建术的患者进行术后即时疗效评估 ,并与其后TTE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  66例患者术后即刻疗效评估显示 :无或轻微二尖瓣反流 3 5例(5 3 .0 3 % ) ,轻度二尖瓣反流 2 3例 (3 4.85 % ) ,轻中度或轻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 8例 (12 .12 % ) ,3例立即给予瓣膜置换术。 3 2例手术即刻无或仅有轻微二尖瓣反流的患者术后接受TTE随访 ,2例出现轻度二尖瓣反流(6.2 5 % ) ,1例出现中度二尖瓣反流 (3 .13 % )。 2 1例手术即刻示轻度二尖瓣反流的患者术后接受TTE随访 ,6例出现轻中度或轻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 (2 8.5 7% ,P <0 .0 5 )。结论 二尖瓣重建术后即刻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轻度二尖瓣反流的患者今后出现轻中度或轻中度以上反流的机会高于手术即刻无或仅有轻微反流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术中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在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式选择、术后疗效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对 72例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 (其中 5 8例二尖瓣重建术患者和 14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 )术中予以TEE监测。结果  5 8例二尖瓣成形术患者术后即刻疗效评估显示 :无或轻微二尖瓣反流 (MR) 2 8例 ,轻度MR 2 2例 ,轻中度以上MR 8例 (前叶病变 7例 ,均合并瓣下结构受损 ,后叶病变仅 1例 )。二尖瓣成形术的患者术后共有 5 6例接受超声随访 ,平均随访期为 (9.86± 6 .32 )个月。手术即刻 2 8例无或轻微MR的患者术后短期随访中 1例 (3 .6 % )出现轻度MR ,1例出现中度MR (3 .6 % ) ,2 2例术后即刻示轻度MR患者 ,1例失访 ,5例出现轻中度MR(2 2 .7% )。术后即刻示轻度MR在以后出现轻中度MR的机会高于手术即刻无或仅有轻微MR者(P <0 .0 5 )。结论 以二尖瓣前叶病变为主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 ,成形术后出现轻中度以上反流的机会高于二尖瓣后叶病变的患者。成形术后即刻示轻度二尖瓣反流的患者在以后出现轻中度反流的机会高于手术即刻无或仅有轻微反流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9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患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及窦瘤修复术,同时纠治心内合并畸形。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6年,未发现室间隔缺损及窦瘤残余分流或窦瘤破裂复发。3例出现主动脉瓣轻度或中度反流。1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1年因瓣周漏再次手术。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窦瘤破裂一经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治疗,术中精确修复,加强心肌保护,同期彻底矫治合并心内畸形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心房颤动(AF)患者常合并MR,但二尖瓣反流程度与导管消融(CA)结果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二尖瓣反流程度与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房颤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首次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阵发性房颤患者274例,收集包括临床特征、术前超声心动图参数、二尖瓣功能参数等,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术前二尖瓣反流程度与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1) 274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中,射频术前二尖瓣无反流患者172例(62.77%),轻度反流72例(26.28%),中度反流21例(7.66%),重度反流9例(3.28%);(2)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反流患者在脑卒中史、吸烟史、LAD、LAV、LVESD、EF、消融术后复发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尖瓣反流、LAD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独立因素(P<0.05或P<0.01),在未调整、初步调整以及充分调整协变量后显示,二尖瓣反流程度的加重增加了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风险。结论术前二尖瓣反流程度是房颤射频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且术后复发风险随着二尖瓣反流程度的加重而增加,提示可能是预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引导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合并PDA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2例,动脉导管均呈管型或漏斗型,其中14例合并法洛四联症,9例合并隔瓣下型室间隔缺损,7例合并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12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所有患者大动脉水平均呈左向右分流,29例合并中度以上房室瓣反流,13例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方式为TEE引导下PDA封堵术+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矫治术。术中心脏复跳后、术后6个月的房室瓣口反流面积以及肺动脉收缩压与术前麻醉状态下的同一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在TEE精确引导下,41例患者动脉导管封堵成功。术后12个月随访时间内,所有成功封堵患者均无封堵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例患者因动脉导管内可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改补片法封闭动脉导管。首次心脏复跳后TEE显示:41例成功封堵的患者封堵器固定良好,无移位、脱落、残余分流情况发生;心室水平残余分流4例,其中1例合并法洛四联症、3例合并隔瓣下型室间隔缺损,即刻进行手术处理,再次心脏复跳后,该残余分流消失。其余患者均一次矫治成功。13例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其肺动脉收缩压术中心脏复跳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P0.05);术后6个月复查肺动脉收缩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P0.01)。合并中度以上房室瓣口反流的患者,其瓣口反流面积术中心脏复跳后、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尖瓣:t=12.75、13.80,三尖瓣:t=17.65、19.94,P值均0.01)。结论 TEE能够有效引导心脏外科医师进行PDA微创封堵术,具有安全、无放射线损伤、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可先于其他心内矫治术实施,以减少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同时,TEE可以实时对手术效果进行动态观测,确保患者手术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治疗前、后三尖瓣反流量的变化.方法:45例成功封堵手术治疗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前超声检查证实合并三尖瓣反流,并依据来源分为单纯瓣膜型(A组)31例和左心室右心房通道型(B组)14例,封堵术后观察三尖瓣反流量的变化.结果:A组术后三尖瓣反流量面积,返流峰值流速及峰值压差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封堵术后三尖瓣反流量面积较术前减少,反流峰值流速及峰值压差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膜周部缺损合并三尖瓣反流应区别对待,左心室右心房通道型的三尖瓣反流在封堵术后多可得到有效减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价二尖瓣腱索断裂,行PV-4人工腱索植入二尖瓣成形术效果和应用前景。 方法随机对30例二尖瓣腱索断裂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术前及术后即刻进行TEE彩色血流显像检查,其中Ⅰ组15例患者行人工腱索植入22根(前叶18根,后叶4根)。Ⅱ组15例患者未行人工腱索植入。 结果术前Ⅰ组中度二尖瓣反流为7例(占46.7%),重度二尖瓣反流为8例(占53.3%),Ⅱ组中度二尖瓣反流为5例(占33.3%),重度二尖瓣反流为10例(占66.7%),术后Ⅰ组无二尖瓣反流为5例(占33.3%),轻微二尖瓣反流为10例(占66.7%),Ⅱ组轻微二尖瓣反流为5例(占33.3%),轻度二尖瓣反流为9例(占60.0%),中度二尖瓣反流为1例(占6.7%)。 结论TEE彩色血流显像显示植入人工腱索的患者,无二尖瓣反流者占33.3%,轻微反流者占66.7%,而未植入人工腱索的患者均有二尖瓣反流,轻微反流者占33.3%,轻度反流者占60.0%,中度反流者占6.7%,成形效果较人工腱索植入者为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及围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822例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22例患者中3支血管病变460例(56.0%);688例(83.7%)接受不停跳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术,62例(7.5%)接受停跳下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术,72例(8.8%)接受冠状动脉搭桥+二尖瓣成形术。术后二尖瓣反流面积[(2.2±1.2)cm~2]、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0.1±7.0)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36.4±7.8)mm]小于术前[(5.9±1.3)cm~2、(54.1±7.0)mm、(39.0±8.0)mm](P0.05),左室射血分数[(50.4±10.8)%]高于术前[(49.6±10.1)%](P0.05)。术后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51例(6.2%);全因性死亡42例(5.1%),其中接受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术者39例(5.2%),接受冠状动脉搭桥+二尖瓣成形术者3例(4.2%);术后发生心肌梗死18例(2.2%),心力衰竭40例(4.9%),脑血管事件4例(0.5%),肝功能不全34例(4.1%),肾功能不全36例(4.4%),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141例(17.1%),体外膜肺支持14例(1.7%),二次开胸27例(3.3%),二次气管插管40例(4.9%),胸骨哆开1例(0.1%),肾功能不全36例(4.3%)。随访1.7~9.8(4.3±1.8)年,失访60例(7.7%),随访期间全因性死亡84例(11.7%),发生心肌梗死23例(3.2%)、心力衰竭52例(7.2%)、脑血管事件21例(2.9%)。结论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心功能较差,病情较重,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肺动脉环扎(pulmonary artery banding,PAB)对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orrected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 CTGA)患者左心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超声心动图在二期双调转术(double switch,DS)手术时机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17例室间隔完整或合并限制性室间隔缺损的CTGA患儿,行PAB锻炼左心室心肌,然后行DS。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室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17例CTGA患儿,术前超声诊断正确15例,占88.24%;误诊2例,占11.76%;2例均误诊为房室连接不一致型右室双出口。PAB术后左心室质量指数从(33.56±12.58)g/m2上升至(66.72±12.28)g/m2(P <0.01)。PAB术后(2.71±1.85)年行DS,术后6例合并心功能不全,其中3例死亡,3例随访中;10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瓣反流;三尖瓣反流束宽度从术前(0.49±0.25)cm下降到术后(0.21±0.15)cm,P <0.05。6例心功能不全患者3例室间隔完整,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大小分别为0.13cm、0.15cm、0.18cm);而11例心功能正常患者室间隔缺损大小(0.37±0.18)cm。结论 超声心动图术前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CTGA,PAB术后左心室质量明显增加,可行二期DS;室间隔完整及合并限制性室间隔缺损者二期DS术后近期容易合并心功能不全及主动脉瓣反流,远期效果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心包卷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矫治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2010年12月—2016年12月42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采用心包卷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矫治术.手术护士术前全面了解掌握手术的复杂关键步骤,提前准备好特殊手术器械与用物,对术中可能遇到的情况积极做好预备及采取应对措施等.结果 体外循环转机时间54.0~257.0(141.9±63.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3.0~205.0(87.6±44.4)min;术后 ICU病房治疗时间1.0~40.2(7.1±8.2)d,住院天数16~53(29.8±11.3)d,术后早期患者死亡5例(11.9%),其余37例经治疗后好转出院,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手术早期效果满意.结论 做好全面的术前准备,掌握手术方法及重点步骤,娴熟的手术护理配合技巧和积极做好应急抢救,为复杂心脏外科手术取得良好效果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二尖瓣狭窄(MS)伴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效果。方法:将33例二尖瓣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A组)和30例二尖瓣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B组)及36例单纯二尖瓣狭窄(C组)的PBMV术后即刻及随访结果作对比研究。结果:A组左房平均压(MLAP)从术前(25.2±5.6)mmHg降至术后(10.2±3.2)mm-Hg,B组左房平均压(MLAP)从术前(26.3±5.2)mmHg降至术后(10.9±4.2)mmHg,C组左房平均压(MLAP)从术前(23.8±7.1)mmHg降至术后(9.5±4.2)mmHg,三组间比较P>0.01,差别无显著性。A组二尖瓣返流术前(14±3.5)%,术后(15±2.6)%,P>0.01,差别无显著性;B组二尖瓣返流术前(30±6.8)%,术后(35±4.5)%,P>0.01,差别无显著性;C组术前0%,术后(2±0.2)%,P>0.01,差别无显著性。A组、B组、C组随访左房内径逐渐缩小。结论:MS合并轻中度二尖瓣返流,PBMV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措施,可列入PBMV的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总结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特点及其成形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0年1月329例因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电话、信件、门诊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结果 329例患者中男215例,女114例;年龄40~81岁,平均(54.6±9.3)岁;二尖瓣中度反流97例,重度反流232例;二尖瓣成形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1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2例。围手术期死亡8例(2.4%),年龄≥60岁、病程≥5年、左心室射血分数<50%、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围手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321例(97.6%),术后在院期间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左心房明显缩小,二尖瓣反流明显改善。321例患者中失访32例,289例随访1~150个月,平均(46.9±32.0)个月,随访率90.0%。从321例患者中筛选出随访时间≥12个月的287例(89.4%)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术后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9.1%、97.0%、89.2%,二尖瓣再次手术免除率分别为98.0%、96.5%、87.7%。从287例患者中筛选出有完整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资料的196例(68.3%)患者进行术后远期二尖瓣再次中重度反流事件生存分析,术后3年、5年、10年二尖瓣再次中重度反流免除率分别为88.6%、81.4%、70.4%。结论术前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术中根据病变特征选择合适的成形方法,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可获得良好成形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左心室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apical systolic peak longitudinal strain,ALS)、中间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mid-systole peak longitudinal train,MLS)、基底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basal peak longitudinal train,BLS)、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ystolic strain,GRS)、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ystolic strain,GLS)、整体圆周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ystolic strain,GCS),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的心肌应变参数预测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价值。方法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216例,行二尖瓣成形术或置换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4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Simpson's法测量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ALS、MLS、BLS、GRS、GLS、GCS。依据术后LVEF变化情况将216例患者分为LVEF降低(术后LVEF降低≥10%)组91例和LVEF未降低(术后LVEF降低<10%)组125例。同期体检健康者216例为对照组,于体检日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VEF等指标,并与LVEF降低组、LVEF未降低组进行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术前GLS、BLS预测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价值。结果LVEF降低组、LVEF未降低组术前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LVEF降低组与LVEF未降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降低组、LVEF未降低组术前GLS[(-19.25±1.59)%、(-21.89±2.12)%]、ALS[(-27.72±6.38)%、(-28.12±5.05)%]均低于对照组[(-23.53±0.98)%、(-32.86±5.23)%](P<0.05),LVEF降低组术前GLS低于LVEF未降低组(P<0.05),术前ALS与LVEF未降低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降低组术前MLS[(-18.58±5.18)%]、BLS[(-19.38±6.11)%]低于LVEF未降低组[(-22.30±4.30)%、(-22.55±5.62)%]、对照组[(-22.97±4.62)%、(-23.35±6.09)%](P<0.05),LVEF未降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GCS、GR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LS(OR=1.41,95%CI:1.22~1.79,P=0.026)、BLS(OR=1.58,95%CI:1.17~2.63,P<0.001)是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LS以-19.52%为最佳截断值,预测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AUC为0.753(95%CI:0.692~0.814,P<0.001),灵敏度为58.24%,特异度为77.60%;术前BLS以-20.35%为最佳截断值,预测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AUC为0.846(95%CI:0.800~0.892,P<0.001),灵敏度为78.02%,特异度为79.20%。结论术前GLS、BLS与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有关,二者在预测术后发生LVEF降低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心脏中心诊断为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患者337例,其中成功行经导管介入治疗的325例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通过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观察术中和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出院后门诊随访心电图和心脏超声6个月至1年.结果 337例患者中325例成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总成功率96.4%,ASD组封堵成功率96.4%(162/168),VSD组94.8%(91/96),PDA组100%(73/73);严重并发症发生率2.8%(9/337),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心包积液2例,严重主动脉瓣反流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经过相应治疗除合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死亡外均治愈.结论 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等特点,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正确诊断、术中准确操作和术后认真随访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后左室心肌功能及二尖瓣反流容积的变化。方法选取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1例,所有患者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72 h内及术后6个月采集超声图像,并进行二尖瓣反流容积定量和心肌应变定量分析。根据二尖瓣反流容积变化情况将41例患者分为非恶化组(Ⅰ组)和恶化组(Ⅱ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前、术后超声检测情况。结果 41例患者分别为Ⅰ组28例和Ⅱ组13例。Ⅰ组患者术后二尖瓣反流容积较术前明显减少,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升高(P0.05);各节段及总体径向应变、纵向应变均较术前改善(均P0.05)。Ⅱ组患者术后二尖瓣反流容积较术前增加(P0.05),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短轴基底段径向应变较术前恶化(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较敏感地评价左室心肌功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通过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可以减少IM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假性室间隔膜部瘤介入治疗的中期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假性室间隔膜部瘤(PPVS)介入治疗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住我院采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的220例PPVS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180±90)天.结果 术后有28例患者存在室间隔水平残余分流,至6个月时残余分流全部消失;随访期间,3例术前存在轻度主动脉瓣反流的患者,2例反流消失,1例减轻;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伴有二尖瓣、三尖瓣反流的患者,其反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12个月右心室流出道最大流速及右心室流出道腔径均较术前有改善[(160.4±36.5) cm/s vs (174.0±95.9) cm/s(P<0.05),(17.0±4.7) mm vs (14.4±4.3) mm(P<0.05)],而膜部瘤瘤体的最大横径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2.1) mm vs (5.5±2.4) mm(P>0.05)].无死亡,无心内膜炎,无封堵器钢丝断裂,无新发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并发症发生,未出现新发心律失常患者.结论 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PPVS的中期随访结果安全有效,其远期效果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治疗二尖瓣反流中的引导、监测价值.方法 10例外科手术高危的中重度(1例)或重度(9例)中心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在经食管超声引导下应用MitraClip系统行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MitraClip释放后经食管超声即刻评估手术效果并与术前评估相比较.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了理想结果,其中5例患者各植入1枚Clip,另5例患者各植入2枚Clip.经食管超声即刻评估手术效果示6例患者二尖瓣反流量减为轻度,2例减为轻中度,2例减为中度.10例患者均未发生Clip脱落、二尖瓣损伤、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结论 MitraClip术是外科手术高危、中重度及重度二尖瓣反流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手术全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监测及确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主动脉瓣下隔膜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主动脉瓣下隔膜患者术前超声及术中探查结果,分析隔膜位置、范围、合并畸形及主动脉瓣情况等。结果31例术前经胸超声检查确诊主动脉瓣下隔膜,1例术前检查漏诊术中证实为主动脉瓣下隔膜;主动脉瓣下隔膜位于室间隔缺损下缘3例,无冠瓣下3例,右冠瓣与无冠瓣交界下3例,右冠瓣下6例,左右冠瓣交界下12例,环形隔膜5例;单纯主动脉瓣下隔膜7例,合并室间隔缺损21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3例,膜周型室间隔缺损18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各1例,动脉导管封堵术后及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再发主动脉瓣下隔膜各1例;18例合并不同程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论主动脉瓣下隔膜以左右冠瓣交界下及右冠瓣下方多见,可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主动脉瓣增厚,应尽早矫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旨在研究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IOTEE)在左室室壁瘤外科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为左室室壁瘤并行外科处理的3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左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平均年龄为(56.804±9.44)岁,所有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NYHA)均为Ⅱ级或Ⅳ级;在回顾研究系列中所有患者,同时应用IOTEE来评价他们转机前后的心室容量,二尖瓣功能,左室心尖部血栓及其它;评价室壁的功能和存活性来引导切割和成形手术,另外还包括搭桥手术;35例巨大室壁瘤先行左室心内膜环缩成形术,然后线性缝合.结果 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发现2例室壁瘤不典型,未处理,余35例患者经确诊均为典型的左室心尖部的巨大室壁瘤,术前左室的射血分数是(0.334±0.12)10例患者有轻中度的二尖瓣反流,4例患者有中度的二尖瓣反流,同时2例患者合并中到重度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反流.伴随的手术过程包括2例的双瓣置换术.在住院和随访中有2例患者死亡.对比术前和术后的参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69±18 vs 42±16)ml,(P<0.05);左室的舒张末期容积(118±51 VS 79±25)ml,(P<0.05),左室的射血分数(0.334-0.12 vs 0.40±0.14).同时还发现根据IOTEE,14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86%),二尖瓣反流有了明显的改善,均不足少量,余有2例患者进一步进行了成形处理,反流也为少量.结论 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左室室壁瘤的外科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