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骨发育不全是遗传性软骨疾病,又称软骨发育不全性侏儒,此病较罕见,本文报告4例,系同胞兄妹,并做讨论。病历摘要4例患者发生于同一农民家庭,生后  相似文献   

2.
自1989年Orita等首次报道单链构象多态(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SSCP)分析技术以来[1],SSCP技术已成为基因突变筛查的重要检测手段,但是常规操作过程中采用的同位素或银染显影方法给临床实验室带来许多不便,我们将此技术加以改进,使其更为简便、快速适于临床开展软骨发育不全的FGFR3基因G380R突变检测。1 材料与方法11 按常规方法提取DNA12 PCR引物及条件 实验所用FGFR3基因第10外显子上游引物为5AGGAGCTG…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的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分析9例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的影像表现,并结合临床表现和有关文献,对其影像特征进行描述?结果:X线表现9例椎体均似“横置的花瓶状”,四肢管状骨均可见对称性粗短变形,干骺端增宽,侧缘刺状突出,骨骺细小呈碎裂样,且被干骺端包埋;8例骨盆发育均偏小,坐骨大切迹稍窄,髋臼顶扁平,边缘不规则;8例肋骨前后端呈“括弧征”?结论:假性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性软骨发育障碍性疾病,一般于2~4岁发病,头颅正常?短肢型侏儒,骨骺小?不规则或呈碎裂状?干骺增宽及结构不规则,这些均是该病的诊断要点?本病应与软骨发育不全等其他软骨发育障碍性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朱泓  杨祖菁 《海南医学》2010,21(9):118-121
软骨发育不全是最常见的遗传性侏儒,作为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该病发生后难以治疗。近年来,由于产前诊断方法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发展,软骨发育不全的产前基因诊断成为可能。本文就该病的产前诊断技术尤其是基因诊断这方面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X线对软骨发育不全的诊断价值,为治疗软骨发育不全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应用X线扫描诊断的40例软骨发育不全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有37例患者经过首次X线扫描诊断出软骨发育不全,诊断率为97.8%。结论:X线扫描对于诊断软骨发育不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可以尽快发现软骨发育不全的情况,在临床上为治疗软骨发育不全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线对软骨发育不全的诊断价值,为治疗软骨发育不全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应用X线扫描诊断的40例软骨发育不全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有37例患者经过首次X线扫描诊断出软骨发育不全,诊断率为97.8%。结论:X线扫描对于诊断软骨发育不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可以尽快发现软骨发育不全的情况,在临床上为治疗软骨发育不全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曲对9例初步诊断为软骨发育不全患者及其父母进行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基因突变筛查,以判定患者是否为软骨发育不全,同时验证中国人群中FGFR3是否为引起软骨发育不全的致病基因。方法提取9例患者及父母的外周血液DNA,并针对FGFR3外显子10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纯化,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毛细管电泳测序。结果9例患者的FGFR3基因第10外显子1138位点均发生了G〉A碱基转换,使得其所编码蛋白FGFR3的第380位氨基酸由甘氨酸(G1y)变为精氨酸(Arg)。结论通过毛细管测序,9例患者均可以确诊为软骨发育不全,同时也验证了在中国人群中FGFR3基因是导致软骨发育不全的致病基因,G1138A为热点突变。  相似文献   

9.
报道一例软骨发育不全性侏儒症(achondroplasia dwarfism)合并腰椎滑脱症(lumbar spondylolisthesis)的患者的手术方式、影像学表现及随访资料。本文通过对软骨发育不全性侏儒症的起源、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及治疗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其与腰椎滑脱之间的联系以及该类患者的治疗方式,旨在为临床治疗该类患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软骨发育不全的声像图特征和临床价值。方法对19987名孕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软骨发育不全4例。结果胎儿软骨发育不全的主要声像图表现为双顶径、头颅增大,胸廓狭窄,腹部膨隆,腹围增大,四肢粗短而弯曲,钙化差,回声减弱,但躯干骨接近正常。结论胎儿软骨发育不全的超声诊断具有准确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可作为孕产妇常规体检、普查的重要方法,对优生的筛选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软骨发育不全的临床表现及X线征象,以提高诊断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软骨发育不全3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及X线征象。结果所有患儿均符合软骨发育不全的临床表现及X线表现,其中12例膝关节轻度内翻学龄前患儿和17例髋臼角为10°以下患儿均得到有效诊断。结论通过分析软骨发育不全的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进行产前诊断,及时进行处理,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FGFR3在小鼠小肠发育阶段的作用。方法观察同窝野生小鼠及FGFR3增强小鼠出生后小肠上皮形态学的变化及增生情况和FGFR3表达变化。结果FGFR3增强小鼠绒毛分布密度及绒毛高度均差于同年龄野生小鼠,但隐窝深度却是相反的。增生的细胞主要位于肠隐窝部位,FGFR3增强突变小鼠在各时相点细胞增生均强于野生小鼠。小鼠出生后1天小肠即有FGFR3表达,7~21天表达较多,35天后表达减少。免疫组化检测FGFR3表达位于肠隐窝部位,与Brdu表达信号部位相重叠。结论FGFR3在发育阶段促进小鼠肠隐窝形成。  相似文献   

13.
小鼠胫骨骨折愈合中FGFR3基因表达的原位定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在小鼠胫骨骨折愈合中的时空表达模式,分析FGFR3在骨折愈合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选用标准的小鼠胫骨骨折模型,常规石蜡切片,观察FGFR3 mRNA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骨折后软骨痂中前软骨细胞中出现微弱的FGFR3 mRNA信号.至7 d,骨痂肥大前软骨细胞和肥大软骨细胞中均可见FGFR3 mRNA强阳性表达.到14 d和28 d,骨痂软骨细胞被成骨细胞取代,FGFR3阳性表达信号消失.结论 FGFR3在小鼠胫骨骨折愈合中的肥大前软骨细胞和肥大软骨细胞中表达,提示参与调节胚胎骨骼发育中软骨细胞增殖的FGFR3基因,可能在成年骨折愈合中参与调节了软骨细胞的分化而影响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快速、准确地检测β-地中海贫血与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常见基因突变的技术。方法将针对2种疾病常见突变的特异性氨基修饰寡核苷酸探针点样于醛基修饰的玻片上,制成基因芯片,对β-地中海贫血、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的病例和正常样本进行基因诊断。结果该基因芯片成功检测到相应的突变位点。结论该芯片制作成本低,重复性好,特异性高,能满足临床标本检测的要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Crouzon 综合征伴黑棘皮病(Crouzon syndrome with acanthosis nigricans,CAN )又称颅面骨发育不全伴黑棘皮综合征,是由位于染色体4 p16 . 3 的FGFR3基因突变所致,与 FGFR2 基因突变导致的 Crouzon综合征不同[1 ].该病的特点为 Crouzon ...  相似文献   

16.
患儿,女,以"显著矮身材"为首发症状.母孕期超声检查多次提示四肢偏短.患儿表现为毛发细软、稀疏、色浅,四肢偏短,影像学检查提示骨骺改变.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检测阴性.进一步行Sanger测序检测到线粒体处理RNA的内切酶复合物RNA组分(RNA component of mitochondrial RNA processi...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疾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52例B-ALL患儿(B-ALL组)与12例对照儿童(对照组)骨髓血中B淋巴细胞FGFR3基因表达水平;并以B-ALL组患儿FGFR3基因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为界,将B-ALL组患儿分为FGFR3基因高表达组和FGFR3基因低表达组。比较FGFR3基因高表达组和FGFR3基因低表达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无事件生存(EFS)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巢式PCR法检测B淋巴细胞融合基因,比较不同B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及融合基因的B-ALL组患儿FGFR3基因表达水平。结果B-ALL组患儿FGFR3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儿童(1.637±0.903vs0.645±0.559,P<0.05)。FGFR3基因高表达组与FGFR3基因低表达组患儿性别、年龄、外周血WBC、肝脾有无肿大、有无髓外浸润、B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及染色体核型等临床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FGFR3基因高表达组患儿EFS率低于FGFR3基因低表达组患儿(49.97%vs76.17%,P<0.05)。B-ALL组患儿中,CD34+患儿FGFR3基因表达水平高于CD34-患儿(P<0.05),BCR/ABL+患儿FGFR3基因表达水平高于BCR/ABL-患儿(P<0.05)。结论FGFR3基因高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辅助评价儿童B-ALL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 FR2)基因rs2981582、rs1219648和 rs242094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藏族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青海地区210例藏族乳腺癌患者及230例藏族体检健康女性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 ,以Taqman‐MGB探针PCR法及测序方法对两组标本的FGFR2基因 rs2981582、rs1219648和rs2420946位点进行统计分型,分析其与青海地区藏族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藏族乳腺癌患者rs 2981582位点CC、CT、T T频率分别为40.48%、39.05%、20.47%,健康对照组为36.09%、48.69%、15.22%,藏族乳腺癌患者rs1219648位点GG、AG、AA频率分别为24.76%、26.19%、49.05%,健康对照组为23.91%、47.39%、28.70%,藏族乳腺癌患者rs2420946位点CC、CT、T T频率分别为29.05%、45.24%、25.71%,健康对照组为30.87%、51.74%、17.39%。两组rs2981582和 rs2420946各基因型位点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于 rs1219648位点的AA基因型其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G基因型比较,AA基因型携带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OR=1.65,95% CI=(1.01,2.69)]。结论 FGFR2 rs1219648 AA基因型与青海地区藏族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测FGFR2基因多态性在青海汉、回族女性乳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中的表现,初步探讨其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青海汉、回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各60例)与健康人群(60例)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dHPLC方法对FGFR2基因rs2420946位点分型。结果汉族乳腺癌组FGFR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420946的基因型(CC,CT,TF)频率分别为16.67%,46.67%、36.66%,对照组为15.00%、45.00%、40.00%,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族乳腺癌组FGFR2基因rs2420946的基因型(CC,CT,1丫r)频率分别为26.66%、46.67%、26.67%,对照组为38.34%、51.67%、10.00%,两组间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型比较,携带cT/TT基因型者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OR=1.70,95%CI=0.79—3.70)。两民族间FGFR2基因rs2420946的基因型(CC,CT,TF)频率不同(P〈0.05)。结论FGFR2基因rs2420946位点多态性可能与青海地区汉族人群乳腺癌易感性不存在相关性,与青海地区回族人群乳腺癌易感性存在相关性;两民族间FGFR2基因rs2420946的基因型(CC,CT,TT)分布频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姜海鸥  黄雪霜  全庆丽  张康 《广东医学》2012,33(13):1982-1984
目的探讨一个中国汉族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临床表型及FGFR3基因突变类型,确定其致病原因。方法在获得知情同意后对该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测,并对其中3例患者和3例正常亲属及家系外100例正常对照者采血进行DNA提取,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直接测序法对FGFR3基因的第10、13外显子及其部分内含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该家系中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四肢过短、腰椎前突、头颅增大、前额突出。3例患者在FGFR3基因对应cDNA序列发现C1620A(N540K)杂合突变及第13内含子3’剪接位点上游23 bp处发现一G>A杂合突变,3例正常亲属及家系外100例正常对照者均未发现该两种突变。结论FGFR3基因的N540K突变是导致该家系软骨发育不良的关键性分子病因,而内含子IVS13-23突变可能加重了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