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明 《中国针灸》1996,16(7):37-38
试论调节毫针刺激量在徐疾补泻法中的应用俞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市210029)主题词剂量效应关系.针灸,毫针,徐疾补泻徐疾补泻手法是针灸临床常用的补泻手法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载:"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表明徐疾补泻法是以进针和出针过程的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在临床运用中的规律与特点,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与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毫针针刺补泻手法数据库,对60多年来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总结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在临床应用中的规律和特点。结果: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在临床各科应用广泛,在内科中应用频次最高,其次为外科,相对于其它疾病,中风、中风后遗症应用频次最高;不同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中以捻转补泻和提插补泻应用广泛,其中捻转泻法和捻转补法应用频次最高;穴位选择以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为主;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留针时间在30~45min时有效率高于其它留针时间;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在针刺临床各科的疗效显著,尤以皮肤科和外科最为突出。结论: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在内科、外科中应用优势明显,多使用捻转补泻和提插补泻手法,在临床各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毫针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的临床应用规律与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毫针文献数据库,对60多年来与毫针补泻相关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总结毫针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的效应特异性规律。结果:1从研究的病种看出,毫针复式针刺补泻手法在内科的应用频次最高,其次是外科、妇科、五官科、皮肤科、儿科;相对于其他疾病,腰腿痛出现频次较高。2烧山火手法的临床应用病种最多、频次最高,其次是透天凉、龙虎交战、阳中隐阴、阴中隐阳。3在临床各科疗效中儿科痊愈率最高,其次是内科、外科、五官科、皮肤科、妇科。4烧山火手法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足三里,其次是三阴交;透天凉手法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足三里,其次是曲池;龙虎交战手法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环跳。结论:复式针刺补泻手法在内科中的应用频次较高,腰腿痛是应用最多的病种,对于儿科疾病的治愈率最高。各种复式针刺补泻手法中,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多用于足三里穴,龙虎交战手法多用于环跳穴。  相似文献   

4.
单纯针刺手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单纯针刺补泻手法治疗不同年龄组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头项,四项末端的穴位,采用毫针补泻综合手法治疗,年老者重于补法,年轻者重于泻法。结果:三个不同年龄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疗效与年龄,针刺补泻及治疗次数相关。结论:单纯针刺手法治疗高血压病,补法及泻法均可使用,补泻兼施起到共同降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论述出针补泻的临床意义,为临床针刺提供参考。方法:以出针的临床现状为出发点,通过整理《内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及各版本《刺法灸法学》中与出针补泻相关的内容,并回顾后世学者对出针补泻手法的研究和应用,来论证出针补泻的重要性。结果:出针补泻的应用和重视程度不够,但古今文献对出针在补泻手法中的作用均有记载,且后世对出针补泻的重要性论证丰富,出针补泻的疗效观察确切可靠。结论:出针过程中的补泻意义重大,临床工作者应重视出针的补泻。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法源远流长,追其源头可至石器时代。细巧的毫针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于治疗各科疾病,而针刺过程中的补泻手法是针灸临床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补虚泻实,扶正祛邪是治疗疾病的原则与核心,而针刺的补泻主要在手法。自《黄帝内经》起,历代医籍对针刺单式补泻均有比较详细的论述,现对其中主要内容做简单的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灵枢》针刺补泻进行初步探讨.《灵枢》针刺补泻首先是针对虚实而言,《灵枢》制定针刺补泻原则,归纳有迎随、徐疾、捻转、提插、开合等几种针刺补泻手法,这些针刺补泻原则和补泻手法为后世针灸学家所遵循.认为《灵柩》针刺补泻理论对当代针灸教学、临床、科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针灸,应了解和掌握《灵柩》针刺补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从补虚泻实探讨手法实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勇  张翠平  牛志勇 《中国针灸》2003,23(3):155-157
目的:探讨临床施用手法的实质。方法:结合对手法的歧义。阐发《内经》,《难经》针刺补泻手法的奥旨,结论:补虚泻实是手法的实质,迎随是手法的精髓,营卫是补泻的基础。通过探讨复式手法的基础理论,达到灵活临床操作目的;认为平补平泻法亦能调偏,是实现补泻效应的最捷径之法;通过腧穴的特性,配伍体现补泻,是手法的延伸,是补泻手法的特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凌楠 《中医药学刊》2001,19(6):585-585,590
对《灵枢》针刺补泻进行初步探讨。《灵枢》针刺补泻首先是针对虚实而言,《灵枢》制定针刺补泻原则,归纳有迎随、徐疾、捻捻、提插、开合等几种针刺补泻手法,这些针刺补泻原则和补泻手法为后世针灸学家所遵循。认为《灵枢》针刺补泻理论对当代针灸教学、临床、科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针灸,应了解和掌握《灵枢》针刺补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补泻"问题始终是《推拿学》研究的前瞻性问题之一。王国才老师主编的《推拿手法学》对手法补泻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推拿手法补泻,是通过医者手法作用力的大小,速度的快慢以及方向的不同等给机体一定的刺激,激发机体整体与局部的调控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内经》尤重视补泻,但现在学者研究补泻手法的颇多,关于补泻量的论述较少。在选对补泻手法的前提下,补泻量的大小对临床疗效影响非常大。针刺补泻量的大小究竟以什么为准,有没有客观指标。本篇将从《内经》理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补泻刺法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补泻刺法的形成与演变100700中国中医研究针灸研究所黄龙祥针刺法中最为复杂、分歧最多者,莫过于补泻刺法,《内经》所载针刺补泻法中均提到“静以久留”的特点,而儿针中只有毫针才具有“静以徐往,微以久留”的特点(《灵枢·九针十二原》)。可见,针刺补泻法的...  相似文献   

13.
补泻刺法是传统针刺手法中的精华,早期中医经典《内经》《难经》对此记载颇丰。本文从补泻刺法的原则及内涵和操作时的刺激部位、手法、时机3个关键因素等方面对两部经典有关补泻刺法的论述进行梳理和比较。基于原文的客观分析,发现《内经》与《难经》有关补泻刺法的论述在上述各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从而推断两者可能是出自我国早期不同医学学派的针刺补泻理论。  相似文献   

14.
缓与急是推拿手法操作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影响手法补泻的重要因素。缓急主要表现为频率和速度,频率高低和速度快慢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补泻标准值,导致操作时各施各法,产生诸多歧义,既不利于教学、学术交流,也使临床手法操作参差不齐,甚至是否存在缓急补泻差异也尚存争议。本文从古代认识、现代研究、存在问题及研究思路进行了阐述,以期向推拿手法的标准化规范化操作迈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毫针刺法技能教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索一套合理的毫针刺法技能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毫针刺法技能教学现状的回顾和分析,提出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尚存在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手法的操作特点和要求等问题,故尝试在传统的毫针刺法技能教学方法基础上配合使用针刺手法测定仪.对实时采集的131名学生手法考核的参数和图形以及120份问卷调查等信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提示传统模式与手法仪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比较合理的,也提示在手法技能训练中要加强基本手法的训练,尤其要注重捻转手法训练.  相似文献   

16.
针刺补泻手法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手法 (指毫针针刺手法 ,下同 )是指从进针到出针的一系列操作过程。针刺手法包括基本操作手法和补泻方法。而进针得气后的补泻手法是治疗中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笔者仅就针刺补泻手法中的有关问题阐述如下。1 针刺补泻手法种类于书庄[1] 收集了多种古今的补泻手法。其中基本补泻法 :徐疾、提插、捻转、迎随、呼吸、开合、九六等 ;综合针刺手法有 1分层 (部 )补泻法 :烧山火、透天凉 ,2补泻结合法 :阴中隐阳、阳中隐阴 ,3捻转补泻法 :龙虎交战 ,4捻转提插补泻法 :子午捣臼 ,5捻转升降行气法 :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风迎原 ,6…  相似文献   

17.
补泻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对于补泻的分析研究 ,多只局限于毫针的手法操作。从“九针”这个大整体的高度出发 ,经过多方面的分析认为 ,毫针与推拿 ,单就手法操作本身而言 ,均偏属于温补 ;其泻的作用 ,来自于辨证配穴下的整体效应 ,而非手法操作本身 ;不同的手法操作 ,只是改变了温补的方式 ,使所调动的穴位作用 ,更适合于不同的疾病而已。  相似文献   

18.
针刺补泻法是根据《灵枢·经脉》中"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而确立的两种不同的针刺方法。它是针刺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针刺常用的补泻手法包括呼吸补泻、迎随补泻、捻转补泻、提插补泻、徐疾补泻、开阖补泻、平补平泻法等。但古今对各种补泻手法及其操作的认识不一,存在很大的差异。本研究就针刺补泻及其操作方法进行探讨,以阐明古今针刺补泻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席弘赋》、《补泻雪心歌》、《神应经》等,探讨我国旴江针灸席弘派的针刺补泻手法的特色与发展,不断挖掘适用于当代临床的针刺操作手法,更好的继承与发展针刺补泻手法,也期进一步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使针刺的临床疗效得到更好的凸显。  相似文献   

20.
毫针补泻手法定量化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京 《中国针灸》1999,19(10):638-638
关于毫针补泻手法的问题,针灸界一直有“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的观点。而针灸学作为一门科学又处身在如今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如果还是这样朦胧下去,就很难再被世人认同而落伍于时代的发展,因此针灸临床理论定量化已日趋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结合自己临床实践的体会谈谈对毫针补泻手法定量化的一些看法,以期和同仁一起探讨研究。有关毫针补泻手法的操作古今书籍都有详细记载,历代医家也多有论述,可是我们按照前人所述的方法实际操作时,却很难重复出如其所言的良好效果。虽然这种情况很普遍,但并不能就此说明前人所言不实,而是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