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行气逐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的优势与深远影响。方法:60例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口服行气逐瘀药方;对照组30例,口服散结镇痛胶囊。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止痛效果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下降( P〈0.05),观察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积分明显降低( P〈0.05),观察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行气逐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异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50例给予内异胶囊口服.对照组108例给予丹那唑口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R82.00%、对照组56.48%,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痛经程度均明显减轻,痛经时间明显缩短,治疗组疗效更为明显(P〈0.01)。结论:内异胶囊可以明显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症状。  相似文献   

3.
膈下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合达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膈下逐瘀汤合西药达那唑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达那唑治疗.均以6个月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8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合达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红藤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2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使用红藤方治疗,西药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分析两组患者在每个周期内的身体症状改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7%,西药对照组为85.96%,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痛经症状的改善中药治疗组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安全性显著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红藤方能改善子宫内膜的病理状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口服当归四逆汤加减,对照组38例口服孕三烯酮胶囊。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6.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络清热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气滞血瘀兼郁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通络清热汤组和膈下逐瘀汤组各45例,通络清热汤组给予通络清热汤治疗,膈下逐瘀汤组给予膈下逐瘀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通络清热汤组高于膈下逐瘀汤组(P<0.05)。与膈下逐瘀汤组比较,通络清热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更明显(P<0.05)。通络清热汤组子宫血流收缩期最大流速(PSV)较膈下逐瘀汤组水平更高(P<0.05),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较膈下逐瘀汤组更低(P<0.05)。结论:通络清热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气滞血瘀兼郁热型疗效较好,利于改善子宫血液微循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癃闭舒胶囊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4例,治疗组给予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癃闭舒胶囊口服,对照组仅口服癃闭舒胶囊,6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疗效差异。结果 6周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临床症状都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5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和疼痛及尿路症状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降低NIH-CPSI评分方面,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癃闭舒胶囊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活血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逐瘀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激素水平[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Kupperman评分。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9. 55%,观察组有效率为95. 4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FSH、E_2、LH水平、Kupperman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活血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用膈下逐瘀汤加味辨证治疗,对照组16例予胃复春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7%,对照组为56.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1%,对照组为5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对临床症状的缓解和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病理改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桃核承气汤联合达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按照交替分组法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达那唑治疗,观察组加用桃核承气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E2、P以及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桃核承气汤联合达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自拟内异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单予米非司酮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A-125、性激素水平改善情况,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A-125及性激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异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及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8月在本院门诊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西药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经中药内服及保留灌肠治疗后,其总有效率92.0%与西药治疗总有效率86.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临床症状改善及副作用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及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手,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参芪逐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素云 《河南中医》2010,30(6):569-570
目的:观察参芪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治疗组服用参芪逐瘀汤,对照组采用心绞痛常规用药。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参芪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心绞痛发作的次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给药方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疗效,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临床优势。方法:将15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依据用药方案差异分组,其中对照组76例给予口服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其余观察组80例在此基础上增服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80.26%,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后全血高、低切黏度与血浆黏度比较差异均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组间对比CA-125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同组间CA-125对比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有效改善患者气血运行状况,增强其免疫能力,从而有利于患者受孕,该法疗效确切,值得一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林晓光  曾振明  潘国铨 《新中医》2013,45(12):88-90
目的:探讨温阳补肾汤治疗肾阳虚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完成42例)予温阳补肾汤口服,对照组(完成43例)予阿仑膦酸钠片口服,2组均同时口服钙尔奇D,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阳虚症状积分和疼痛积分,并检测骨代谢指标总骨I型前胶原N端肽(P1NP)、p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肾阳虚各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O.05);各项指标(除腰背疼痛积分外)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性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仅腰背疼痛积分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2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PINP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β—CrossLap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阳补肾汤能明显改善肾阳虚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和中医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联合微波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以拓宽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方法。方法:选择符合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膈下逐瘀汤联合微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治愈14例,有效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治愈4例,有效3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9.07%;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有显著差异(P0.01),主要症状总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次要症状总积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膈下逐瘀汤联合微波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疗效满意,可作为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标准方法之一,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药联合(运动针刺法、中药内服、中药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气滞血瘀型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替硝唑注射液加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组给予针药联合治疗(运动针刺法加膈下逐瘀汤口服加中药灌肠方灌肠),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体征总积分;治疗前后单项体征积分。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92%)明显优于对照组(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体征总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单项体征积分比较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联合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莪棱胶囊对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痛经的疗效,探讨其对血清CA125、EMAb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莪棱胶囊)和对照组(口服孕三烯酮),每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的改善情况及血清CA125、EMAb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痛经均明显缓解,治疗后血清CA125、EMAb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莪棱胶囊对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痛经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降低血清CA125的水平,促使EMAb转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行米非司酮片治疗,观察组行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能够较好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包块的缩小,减轻痛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原发性痛经中辨证为气滞血瘀型的78例患者,根据随机的原则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各39例,针药组患者口服膈下逐瘀汤联合针灸疗法;西药组以布洛芬口服,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连续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针药组总体有效率为92.3%,西药组总体有效率为69.2%,两组总体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症状评分两组均呈下降趋向,针药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与治疗前对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西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