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赖瑜梅 《河北中医》2009,31(12):1832-1833,184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应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和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和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博罗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确诊脑缺血性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盐酸氟桂利嗪及口服)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相关检查指标及眩晕程度等临床症状,统计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TCD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及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s)]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眩晕程度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脑缺血性眩晕,能明显改善Vm、Vd及Vs,可有效缓解患者眩晕、耳鸣、耳聋、听力障碍等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一个疗程(14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天的椎基底动脉TCD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在第3、7、14天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免煎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4例服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免煎剂,对照组24例服用西药西沙必利,均治疗8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1%、对照组62.5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15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5%,对照组为78.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Vm)、脉冲指数(P1)及血液流变学检查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穴位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血液流变性、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其血黏度、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脑止晕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型)的疗效。方法:将95例辨证为痰瘀互结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清脑止晕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8.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脑止晕颗粒治疗疾瘀互结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人参养荣丸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92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联合人参养荣丸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眩晕评分及椎动脉血流参数。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眩晕评分(EEV量表评分、DHI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EEV量表评分、DHI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人参养荣丸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蒌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丹蒌片合用氟桂利嗪。对照组单用氟桂利嗪。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主要临床症候、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4.9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蒌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门诊符合条件的8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穴位注射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组40例和静脉注射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主要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均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可以改变血黏度、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聪明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血塞通注射液、西比灵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益气聪明汤加味.两组均14日为1个疗程.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83.3%,2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TCD检查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聪明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血虚肝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支持疗法加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异议(P0.05);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林乾炤  蔡阁  高山 《新中医》2021,53(24):46-49
目的:观察益气聪明汤加味联合针刺及推拿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 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8 例。对照组给予益气聪明汤加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及推拿治疗,2 组均治疗1 个月。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 水平及眩晕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1.58% (P<0.05)。治疗后,2 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治疗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FIB、TC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眩晕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FIB、T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眩晕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聪明汤加味联合针刺及推拿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大脑血液循环,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降低FIB、TC 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证的疗效。方法: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眩晕证属痰浊内蕴型者100例,并与眩晕停、苯海拉明治疗60例作对照,对总体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眩晕证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对高血脂症、内耳眩晕症、植物神经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以及原因不明证属痰浊内阻型眩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复方田参胶囊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田参胶囊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扩血管治疗,治疗组2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田参胶囊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痊愈率治疗组分别为92.3%,50.0%;对照组分别为83.4%,20.8%。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效果显著,其机理可能与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子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30例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椎一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O.01)。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痰浊中阻证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汤剂,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81.5%。治疗组临床症候疗效及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治疗7 d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7%,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桂哌齐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19.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单纯静脉点滴桂哌齐特320mg,1次/d,14d为一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1剂/d,早晚分服,连续服用14d,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采用TCD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包括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减退、倦怠乏力、汗出异常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耳鸣或听力减退、倦怠乏力、汗出异常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Vm、Vs、Vd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Vm、Vs、Vd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桂哌齐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配合中药烫熨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60例予半夏泻心汤加味并配合予中药烫熨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配合中药烫熨治疗慢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