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论述了刺五节的适应证和针刺方法、刺五邪手法、解结法的适应证及操作、推引法的应用,并重申真气、正气、邪气概念。本文从刺有五节、随证而异,病有五邪、刺有五章,人参天地、故可为解,推引三法、寒热辨之,真正邪气、明辨性质5个方面论述了该篇的主要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刺腰痛篇》是《黄帝内经·素问》的重要篇章之一。本篇主要论述了足太阳脉、足少阳脉、足阳明脉、足少阴脉、足厥阴脉、足太阴脉以及奇经八脉等经脉受损后引起的腰痛特点,针对经脉、四季、月相等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针刺穴位、针刺次数、放血疗法及注意事项,纠正了治疗腰痛单单考虑肝肾的误区,为后世临床与科研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针灸学及其临床的理论渊源,其中近半数篇幅论述了针灸学内容.《针解篇》是《黄帝内经·素问》的第五十四篇,主要从针刺补泻手法、针刺的注意事项、针具的功用和临床选择等方面进行论述,篇名中的"针解",指本文在解释《灵枢·九针十二原》及《素问·宝命全形论》的有关针刺问题,故名"针解篇".其主要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素问·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论述了邪气侵入人体后,与真气相合及未合的不同情形,真邪离合的不同证候、针刺治疗原则及方法,故以"离合真邪"名篇。本文从天人相参、病形各异,补虚泻实、重守时机,真邪未合、施术有法,真邪已合、救治有别等方面总结概括其学术思想,为指导后世针灸临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素问·刺志论》篇讨论了人体常态、反常态,所病原因,以及针刺开阖补泻方法.识别、掌握这些不同情况或方法的“虚、实”,才能正确辨证和治疗.为后世开阖补泻针法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有着普遍和实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灵枢·逆顺肥瘦》论述了不同体质应有不同的刺法(即因人制宜)的针刺原则,并论述了脉之逆顺的规律。文中对针刺的方法提出了"针刺必守法则,针刺宜因势利导,刺法应因人而异"的规律。对今天针刺方法的应用、发挥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总结概括《灵枢·胀论》的学术思想为:胀病的病机为"寒气逆上,厥气在下";根据被累及的部位及所出现的兼症,可分为脉胀、肤胀、脏腑胀三类;胀病的治疗原则为"工在疾泻,补虚泻实"。这些都为后世针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临床上治疗胀病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9.
《灵枢·行针》是《灵枢经》的重要篇章,主要论述了由于人的体质不同,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会出现6种不同的反应,并对不同反应的原因和机理做了深刻的探讨。本文从整体审查,调和阴阳、体质各异,针感迥然、辨证施治,指导临床等方面浅析针灸学术思想,这些为指导后世针灸临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总结概括《灵枢·血络论》的学术思想为:首次提出“邪气在络”的理论及治疗原则;运用经脉气血盛衰理论指导临床;提出血脉在体表盛衰的观察要领;阐述针刺后肉着的原理.其中刺络放血的方法,至今仍指导着临床治疗,对于正确认识与传承针灸理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3,(10):2010-2012
《八正神明论篇》是为《黄帝内经·素问》的重要篇章。本文从"法天则地、合以天光"、"泻必用方,补必用员"、"上工救其萌芽、不治已病治未病"、"神乎神、慧然独悟、昭然独明谓之神"几个代表性语汇入手,就其中医针灸的学术思想特点进行讨论。认为《八正神明论篇》对中医针灸学理论的构成的作用显著,充分陈述了四时八正的各种自然变化对人体经脉气血盛衰的影响以及与针灸治疗的关系,以及针刺补泻、形神关系和治未病的理论,这些都为后世中医针灸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素问》中七篇大论的归属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考证认为,七篇大论应归<阴阳大论>;<阴阳大论>应为九篇;七篇大论可留在<素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第二十三》篇的解读,浅析该篇主要学术思想:建立了热病系统的诊断和治疗体系,确立了热病治疗原则,阐述了热病的针刺禁忌及预后等。这些成果对后世医家对热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分析《素问.刺腰痛篇》中几组典型脉证,对诸脉的经脉归属进行推定,认为对于相似症状的辨识,须联系前后症,结合经脉循行、病候,脏腑生理、病理表现,并对关键字词详加训释,才可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在<素问·刺腰痛篇第四十一>中,全面论述了足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等正经,任、督、带、阳维等奇经,以及足太阳之分支,足少阴之支脉,足少阴、足太阴之别络等不同经络受病后,出现腰痛的特点与针刺方法及针刺部位.全篇可分三段,在这我们主要探讨第一段:正经引起腰痛的症状及刺法.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着针灸理论的形成。关于经络的记载,尤以《灵枢》为最详。其中《灵枢·邪客篇》第七十一主要讨论了外邪侵入人体可使脏腑气血紊乱,发生各种疾病的病机,故以“邪客”名篇。其所论述的学术思想对针灸临床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邪气入侵使阴阳失调致失眠的病机、天人相应观、十二经脉循行的曲折离合、心包为心主、针刺宜忌以及肢节与内脏相关等方面对其进行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17.
寿夭刚柔篇是《黄帝内经·灵枢》的重要篇章。从“立形定气而视寿夭”、“审知阴阳,刺之有方”、“治疗应把握时间和空间上的整体性”、“治疗的共性与特性”几个方面入手,对针灸与人之寿夭的学术思想特点进行讨论。认为寿夭刚柔篇对中医针灸学理论的构成作用显著,充分陈述了人之寿夭与疾病、疾病阴阳表里与针灸治疗的关系,以及治疗与时相应和因人而异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奇病论第四十七》是《黄帝内经·素问》的重要篇章之一,论述了子喑、息积、胆瘅等奇病。本文试从奇病针灸治疗的指导原则、治法、禁忌等角度切入,就其体现的中医针灸学术思想特点进行探析,试图对现代针灸的临床应用、发挥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9.
《始终》是《灵枢经》卷二之第九篇,本篇论述内容十分丰富,重点介绍了在进行针刺治疗时,首先要认识脏腑阴阳、经脉气血运行的终始及脉象的变化,取穴原则、针刺补泻、因时、因人制宜、针刺十二禁及各经所见死证等。本文从脉诊、选穴原则、治神守气、气至及针刺禁忌等方面总结概括其学术思想,这些为后世针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俄藏敦煌文献Дx17453在《俄藏敦煌文献》第十七册中将其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残卷,其内容系指《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十·刺疟篇第三十六》最后部分的内容及《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十·气厥论篇第三十七》开头部分的内容。《俄藏敦煌文献》第十七册中将其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是准确的。Дx17453残存9行文字,系行书书写,首尾均残。作者分别对其进行了录校,并进一步阐发了残卷内容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