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通过检测干细胞标记物Oct4在口腔黏膜白斑中的表达水平,探讨Oct4在口腔黏膜白斑癌变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Oct4在10例121腔正常黏膜,40例扁平苔藓,60例白斑,20例鳞癌中表达水平;同时检测0ct4在30例癌变与30例未癌变白斑中的表达差异。结果:Oct4在正常黏膜中不表达,在扁平苔藓、白斑和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2.5%,56.7%和85.0%(P〈0.05);Oct4在未癌变和癌变白斑中的表达率均为36.7%沪〈0.01)。结论:Oct4与口腔黏膜恶性潜能程度相关,可能直接参与白斑癌变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mRNA在口腔扁平苔藓(OLP)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以及在OLP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mRNA原位杂交法对正常口腔黏膜12例,非糜烂型OLP20例,糜烂型OLP20例及OSCC20例,进行hTERTmRNA的检测。结果:正常口腔黏膜、非糜烂型OLP、糜烂型OLP及OSCC中hTERT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1/12)、15%(3/20)、45%(9/20)、80%(16/20)。其中,除正常口腔黏膜与非糜烂型OLP中hTERT mRNA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正常口腔黏膜与非糜烂型OLP的hTERT mRNA染色强度明显低于糜烂型OLP及OSCC(P〈0.05)。结论:hTERT mRNA可能在糜烂型OLP的癌变过程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活性调节蛋白(RANTES)及其受体CCR3在口腔扁平苔藓(OLP)病损中的表达,探讨其在OLP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s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30例OLP黏膜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RANTES、CCR3的表达。结果:OLP黏膜组织RANTES、CCR3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相比,OLP组织中RANTES及CCR3表达增多且分布存在差异,提示RANTES及CCR3在OL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口腔正常黏膜、扁平苔癣(OLP)和鳞癌(OSCC)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分析Ep—CAM在口腔黏膜疾病及其癌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30例OLP(15例非糜烂型、15例糜烂型)及20例OSCC组织中Ep—CAM的表达变化。结果:Ep—CAM在正常黏膜组织阴性表达,而在非糜烂型OLP、糜烂型OLP及OSCC组织中表达逐渐增强。结论:Ep—CAM在口腔黏膜癌变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类型的口腔扁平苔藓(OLP)中细胞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29例非糜烂型OLP、16例充血糜烂型OLP损害中STAT3的表达。结果:STAT3阳性表达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正常口腔黏膜、非糜烂型OLP、糜烂型OLP上皮层中STAT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0%(3/10)、75.86%(22/29)、93.75%(15/16);固有层中分别为0%(0/10)、65.52%(19/29)、100.00%(16/16);三种类型上皮层两两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有层两两之间相比,只有非糜烂型OLP和糜烂型OLP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T3与OLP上皮层的炎症进程密切相关,对STAT3表达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探究OLP的发病机制和早期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桥粒芯糖蛋白-1(desmoglein1,Dsg1)在口腔白斑(0LK)及口腔鳞癌(OCSS)中的表达,探讨口腔白斑癌变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OLK及30例OCSS中Dsg1的表达。结果:OLK组Dsg1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口腔白斑不典型增生组Dsg1表达显著低于口腔白斑单纯增生组;0SCC组Dsg1表达显著低于OLK组与正常口腔黏膜组;口腔鳞癌组不同分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Dsg1在口腔黏膜癌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和慢性肝病的关系,从而为明确OLP的病因、诱因和发病机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以OLP和其它口腔黏膜病患者各30例(疾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SABC和PCR检测血清和黏膜病变区的HBV表达。结果 OLP组检测到血清中HBsAg阳性者11例(36.7%),疾病对照组中仅检测到1例,(3.3%)(P<0.05);SABC检测到8例OLP口腔黏膜病变芡上皮细胞HBsAg阳性,疾病对照组检测到1例(P<0.05);PCR检测到OLP组HBVDNA阳性者2例,疾病对照组1例,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OLP与HBV感染是有关系的,OLP的发病机制可能是一种循环免疫复合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包炯  曾娟  范媛 《口腔医学研究》2010,26(4):575-577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 induced factor-1α,HIF-1α)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OLP伴不典型增生及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HIF-1α在OLP发生发展以及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OLP25例,OLP伴不典型增生1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14例,正常口腔黏膜10例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各组织中HIF-1α表达进行分析。结果:HIF-1α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不表达,在OLP组织、OLP伴不典型组织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表达强度由低到高依次为:OLP伴不典型增生组、OLP组、鳞状细胞癌组,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正常口腔黏膜组织,OLP,OLP伴不典型增生以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HIF-1α参与了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发展以及癌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少突胶质细胞谱系基因一髓鞘碱性蛋白(genes of the oligodendrocyte lineage—myelin basic protein,Golli—MBP)在口腔扁平苔藓(orallichenplanus,OLP)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OLP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9例OLP患者病损组织和16例健康口腔黏膜组织中Golli—MBP的基因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OLP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石蜡标本中Golli—MBP的表达情况。结果:Golli一删即mRNA在OLP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OLP患者石蜡标本中Golli—MBP的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固有层淋巴细胞中Golli—MBP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上皮细胞中Golli—MBP的表达在OLP患者及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olli—MBP在OLP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OLP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扁平苔藓(OLP)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幽门螺杆菌(Hmylori)感染情况及其与p53蛋白和p16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H.pylori感染与OLP和OSCC的相关性。方法OLP标本23例、OSCC标本50例和正常口腔黏膜标本1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H.pylori的感染、p53蛋白、p16蛋白的表达.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卡方分析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检验分析。结果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组、0LP组及0SCC组中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0、47.8%和48.0%,正常口腔黏膜组与OLP组和OSC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7.P=0.013;X^2=8.00,P=0.004);OLP标本中H.pylor/阳性组和阴性组p5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5.5%和16.7%,p16蛋白表达率为分别36.4%和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P=0.043:X^2=3.89,P=0.048);OSCC标本中H.pylori阳性组和阴性组p5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91.7%和84.6%,p16蛋白表达率为分别20.8%和30.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P=0.669;x2=0.65,P=0.526)。结论H.pylori感染与OLP和OSCC存在一定的相关性。H.pytori感染在OLP和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鸟氨酸脱羧酶(ODC)与口腔白斑的发生、发展乃至癌变潜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2010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收治且经病理确诊的口腔白斑患者22例,以其病变黏膜组织为研究对象,同时以11例正常口腔黏膜、22例口腔扁平苔藓组织和22例口腔鳞癌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ODC在各种组织中的表达,并对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口腔正常黏膜、扁平苔藓、白斑和鳞癌组织中ODC的阳性率依次增加;ODC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阳性率高于正常黏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C在口腔白斑中的阳性率与正常黏膜和扁平苔藓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鳞癌组织中ODC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结论 ODC表达程度可用于判断口腔白斑的恶变倾向及口腔鳞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蛋白kv3.4在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口腔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6例NOM、20例OLP和30例OSCC组织中kv3.4的表达,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α=0.05。结果:kv3.4在OSCC中的表达强度高于OLP(P<0.05),kv3.4在OLP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且糜烂型OLP中的表达高于非糜烂型OLP(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kv3.4可能与OLP及OSC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bF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10例正常口腔黏膜、2 7例口腔扁平苔藓、2 4例口腔白斑及 3 0例口腔鳞癌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口腔鳞癌组织中bFGF高表达 ,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白斑组织 (P <0 .0 5 ) ;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白斑组织中bFGF表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 (P <0 .0 5 )。结论 bFGF的过表达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将其作为预测口腔黏膜恶变潜能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王永华  柳志文 《口腔医学》2009,29(8):419-422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口腔扁平苔藓(OLP)、口腔白斑(OLK)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其在OLP、OLK癌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3例OLP患者(单纯扁平苔藓19例,伴异常增生14例)、35例OLK患者(单纯增生14例、伴异常增生21例)、31例OSCC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口腔黏膜组织(NOM)中COX-2、VEGF的分布和表达。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3.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OX-2、VEGF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无表达或低表达;在单纯扁平苔藓组均为26.32%过表达;在扁平苔藓异常增生组分别为71.43%、64.29%过表达;在白斑单纯增生组过表达情况均为21.42%;在白斑异常增生组分别为80.95%、71.43%过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分别为93.55%、90.32%过表达;COX-2、VEGF在扁平苔藓异常增生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纯扁平苔藓组(P<0.05),低于OSCC组(P<0.05),与白斑异常增生组无明显差异(P>0.05)。COX-2的表达与VE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595,P<0.01)。结论COX-2、VEGF在NOM、OLP及OLK伴异常增生、OSCC的表达逐渐增高,表明COX-2及VEGF与OLP、OLK的异常增生及癌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KLF 6在口腔扁平苔藓发病机制及癌变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对10例正常口腔黏膜、30例扁平苔藓患者和22例口腔鳞癌患者的上皮组织中KLF 6蛋白进行t检测,比较其在三者之间的差异。SPSS 14.0对数据进行检验。结果 扁平苔藓患者组织中KLF 6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口腔黏膜,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口腔鳞癌患者组织中KLF 6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扁平苔藓组织,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KLF 6的表达异常可能在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发展及癌变的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p73在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p73在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了解p73在口腔鳞癌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白斑病理标本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理标本31例,另取正常口腔黏膜10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方法观察p73的表达。应用SPSS11.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病变组织中p73的表达率分别为65%和90.3%,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20%),且随组织恶性程度增高呈明显上升趋势,正常黏膜上皮组、白斑组与鳞状细胞癌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73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癌变过程密切相关,可作为口腔白斑癌变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Bcl-2、MDM2、p21在人口腔正常黏膜、白斑、鳞状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15例人正常口腔黏膜、15例单纯增生性白斑、10例异常增生性白斑,25例口腔鳞癌中Bcl-2、MDM2和p2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cl-2、MDM2蛋白在异常增生性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细胞;p21蛋白在异常增生性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结论:Bcl-2、MDM2和p21三者与口腔黏膜癌变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