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肺部弥漫性结节病变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肺部弥漫性结节病变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或肺活检证实的以肺部弥漫性结节为主要征象的CT资料。结果:以小叶中心结节为主要病变的有:支气管播散性肺结核4例,过敏性肺炎1例,肺内炎症2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以血源性结节为主要病变的有:血源性肺转移瘤1例,急性粟粒性肺结核3例;以淋巴管周围结节为主要病变的有:癌性淋巴管炎3例,结节病2例,尘肺1例。结论:肺部弥漫性结节的分布及胸膜下、小叶间隔的改变在鉴别以肺部弥漫性结节为主要征象的病变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石棉肺的CT及高分辨率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石棉肺的CT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石棉肺患者的CT及HRCT资料,重点观察肺内及胸膜病变.结果:逗点状影、胸膜下线、小叶间隔增厚及小叶内线状影出现于全部病例.5例见肺实质带,2例见蜂窝影,2例见圆形肺不张.全部病例均可见胸膜下脂肪增厚及胸膜斑.本组胸膜斑以饼状为主,其次为小圆形,部分伴钙化,钙化有全部钙化、点状钙化及中心结节状钙化.结论:CT及HRET可显示石棉肺的肺内及胸膜改变,认识这些征象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肺转移瘤的HR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交通过分析40例弥漫性肺转移瘤的HRCT(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表现,发现①血行播散型转移以结节为主,肺小叶间隔增厚不明显,肺小叶结构无变形。②淋巴管型转移以肺小叶间隔增厚,边缘模糊为特征,也可见肺小叶间隔增厚,僵直、迂曲。但肺小叶结构无变形,肺内没有结节。③混合型转移以肺小叶间隔增厚,迂曲,僵直,不光滑或串珠样改变,台并肺内弥漫分布的结节为特点。此型可见小叶结构的变形。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我院9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一般情况和检查方法,得出了肺间质纤维化的X线和CT表现。T线表现有两肺弥漫性细网织状阴影。肺透光度降低,肺毛玻璃,蜂窝肺,肺气肿,胸膜增厚等;CT表现有胸膜下小叶间隔及小叶内间质增厚,肺毛玻璃样改变,肺蜂窝样改变,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增厚及壁层胸膜下毛刺。通过讨论叙述了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X线和CT征象与病理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采用高分辨率CT(HRCT)对肺部进行扫描,探讨肺小叶结构异常征象在表现为肺部弥漫性病变中的肺结核和肺癌诊断和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肺部弥漫性病变患者对其进行HRCT检查,然后图像用高分辨重建。结果肺淋巴道转移癌、肺血行转移癌、弥漫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及亚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大部分均出现小叶间隔异常。而支气管播散结核并没有出现小叶间隔异常现象,表明没有出现小叶间隔异常可以作为诊断支气管播散结核的重要依据;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和肺血行转移癌小叶间隔异常主要表现为呈结节状和串珠状改变;肺淋巴道转移癌中最容易出现小叶内细线、网状影,为58.3%(7/12);支气管播散性肺结核在小叶核心异常表现上较具有特征性,主要表现为小叶核心结节和分支状影(即树芽征),占到90.0%(9/10)。结论 HRCT影像鉴别在显示肺小叶结构异常时具有明确的特征性表现,对肺小叶结构异常特点采用HRCT影像分析可以提高肺部弥漫性病变中肺癌和肺结核诊断和鉴别水平。  相似文献   

6.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与粟粒性肺转移瘤的CT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急性粟粒型肺结核(AMPT)和粟粒性肺转移瘤(MLM)的常规CT及高分辨CT(HRCT)扫描中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AMPT和30例MLM的常规CT及HRCT资料,观察小结节的特点及其他并发征象.结果 结节的大小、密度、分布及边界在AMPT、MLM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磨玻璃密度、肺实变在AMPT的发生率高于MLM(P<0.05);多发结节小空洞、小叶间隔增厚、胸膜增厚及淋巴结增大在MLM的发生率高于AMPT(P<0.05).结论 AMPT和MLM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有助于对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膜转移瘤的CT特征,提高胸膜转移瘤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在我院做CT检查的30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胸膜转移瘤病例,使用GE公司生产的Hispeed.zx/i型单层螺旋CT机,层厚、层距均为10 mm,螺距1.5,病分病例行5 mm薄层或高分辩扫描,所有病例均先行平扫,25例做了增强扫描.结果 胸膜转移瘤的CT表现依次为:包裹性胸腔积液伴不规则胸膜增厚(56.6%)、胸膜结节及结节状胸膜增厚(46.6%)、胸膜软组织肿块(13.3%)、少量气胸(1.0%)等,包裹性胸腔积液及胸膜结节或结节状胸膜增厚共占76.6%,增强扫描胸膜软组织灶呈中等度以上强化,CT值>20 HU,66.6%病例并其他胸内转移征象,73.3%原发灶为肺癌,20.0%找不到原发灶.结论 螺旋CT能发现大部分胸膜转移瘤,结合原发灶病史及其他胸内转移征象,大部分病例能作出正确诊断,但对表现为少量胸腔积液或轻度带状胸膜增厚与反应性改变尚难鉴别,诊断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肺间质性疾病患者的胸部CT特征分析及CT分级的初步探索,探讨CT分级对评估肺间质性疾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临床诊断为肺间质性疾病患者的胸部CT,并根据CT分级标准进行分级。男25例,女13例,平均年龄65±10。所有病例进行HRCT扫描,由放射科高年资医生对CT图像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胸部CT的影像表现有磨玻璃样改变、肺实变、小叶间隔增厚、细网格状影、网格状影、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蜂窝影、条索状影、结节影、胸膜增厚等,其中:磨玻璃影(23例),实变影(11例),小叶间隔增厚(37例),网格状影(21例),蜂窝影(13例)。CT分级:轻度(6例),中度(19例),重度(13例)。结论:通过对肺间质性疾病患者CT征象的分析与分级,对临床判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方向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卡氏肺囊虫肺炎的CT表现.方法 选取经痰或肺泡灌洗液查找肺孢子虫阳性,且临床和CT资料完整的患儿8例,其中男5例,女3例,中位年龄5岁.分别对CT图像中所表现出的气腔实变、磨玻璃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壁增厚、过度充气、胸膜渗出、肺大疱、结节影及网格影等征象进行观察统计.结果 8例(8/8,100%)患儿均出现气腔实变,6例(6/8,75.00%)实变累及肺段以下水平,且多位于上叶尖后段及下叶后基底段;6例(6/8,75.00%)出现磨玻璃密度影,且均累及整个肺叶,以下肺叶受累最为常见;3例(3/8,37.50%)出现小叶间隔增厚;2例(2/8,25.00%)出现支气管壁增厚;2例(2/8,25.00%)出现肺过度充气;1例(1/8,12.50%)出现少量胸腔积液;所有病例均未见肺大疱、结节影或网格影征象.结论 CT在诊断儿童卡氏肺囊虫肺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泡微石症(PAM)的CT特征。方法肺泡微石症3例,全部行常规CT,其中2例再行HRCT。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与CT表现。结果 CT特征性表现为:可明确双肺弥漫分布的微结节的钙化密度,以中下肺野的后胸膜、纵隔胸膜下及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最密集,可形成“白描征”和“火焰征”。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HRCT则可进一步显示肺野毛玻璃样改变,小叶中心分布的微结节,小叶间隔及支气管血管束的钙化密度与增厚。结论肺泡微石症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可提示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肺诺卡菌病胸部CT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诺卡菌病的胸部CT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原学培养确诊的8例肺诺卡菌病患者的胸部CT表现、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5例为单纯肺诺卡菌病,3例为播散型肺诺卡菌病。肺部病变以斑片、实变影最为多见(n=8),其次为结节影(n=5)、空洞影(n=4)、团块影(n=2)。4例合并胸腔积液或积脓,5例肺内病灶区域胸膜增厚,3例合并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合并气胸、1例合并心包积液。结论 肺诺卡菌病的胸部CT表现多样,常合并四肢或躯干皮肤或皮下软组织感染;当肺部病灶发展迅速,出现实变、结节、空洞、肿块等多样病灶时,应考虑肺部诺卡菌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造影对肝脏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对肝脏瘤样病变的超声造影图像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其他影像学方法 确诊的19例患者21个肝脏瘤样病灶的超声造影图像特征.结果 21个肝脏瘤样病灶中,超声造影确诊了16个,其中局灶性脂肪变性(FFC)7个,炎性假瘤(IPT)5个,局灶性结节增生(FNH)4个;另外4个局灶性结节增生超声造影提示肝脏良性占位病变;将1例炎性假瘤误诊为原发性肝癌(PLC).结论 病灶超声造影后延迟相的回声与周围肝实质相比较来判断其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脏继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肝脏继发性淋巴瘤患者,其中20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为霍奇金病。所有病例均接受腹部CT扫描,并有16例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22例肝脏继发性淋巴瘤中,结节(肿块)型19例,弥漫型2例,混合型1例;其中多发性占位15例。CT平扫所有病变均为低密度影;增强后1例病变呈环状强化,3例中度强化,5例轻度强化,其中6例出现血管漂浮征;7例无明显强化。结论 多发占位、密度较均匀、少血供、不侵犯血管为肝脏继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对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肝内胆管细胞癌CT分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形态学CT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2例ICC的CT表现,依据肿瘤的形态特征对ICC分型.结果 22例肿瘤患者中:肿块型9例,表现为肝内结节状肿瘤,不伴周围胆管扩张;管周浸润型4例,表现为沿胆管纵轴生长的树枝状肿瘤,伴周围胆管扩张;管内生长型2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肿瘤结节位于扩张的胆管内;肿块并管周浸润型7例,表现为肝内结节状肿瘤,伴周围胆管扩张.结论 不同形态类型ICC的CT表现不同.CT检查能够对ICC进行准确形态学分型,对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粒细胞肉瘤(GS)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G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1例接受CT检查,其中4例接受增强扫描;9例接受MR平扫,其中7例接受动态增强扫描;6例接受超声检查;4例接受FDG PET/CT检查。结果 27例GS中,14例为白血病性GS,5例孤立性GS,8例未知分型;15例多发,12例单发,共计40个病灶,其中软组织GS 13个,淋巴结GS 12个,胸腹膜及胃肠道GS 5个,生殖系统GS 4个,中枢神经系统GS 3个,骨及骨膜GS 3个。40个病灶中,29个形态不规则,27个边界不清;CT扫描11例,呈等或略低密度,病灶中心CT值均较外周稍低,4例增强后均明显强化;MR扫描9例,DWI显示均明显弥散受限,8例呈等T1等T2信号,T2WI上病灶中心信号强度较外周稍低,7例动态增强中6例呈速升缓降型。PET/CT检查4例,病灶均代谢活跃,2例见全身骨髓弥漫性代谢活跃;超声检查6例,均呈低回声,2例可见血流信号。结论 G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做出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提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007年收治的83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结果 77例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5例为两肺野内散在斑片状分布,1例局限于两肺下叶.83例均见小叶中心小结节,部分伴有树芽征; 54例细支气管扩张,伴有管壁不规则增厚,9例扩张的细支气管内可见黏液栓塞;38例见周围性空气潴留;36例见斑片状影,2例合并右肺中叶不张;肺间质纤维化7例,肺动脉高压7例,合并胸腺瘤和肺癌各1例. 结论 CT是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依据,结合临床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CT及MRI征象。方法 回顾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DFSP的影像资料(11例接受CT检查,5例接受MR检查),分析肿瘤的形态、CT及MRI特征。结果 DFSP多发于躯干及头颈部皮肤,呈不同程度隆起于皮肤表面,部分悬吊于皮外。16例中,结节肿块型12例、弥漫型4例。CT上肿块呈与肌肉等密度或稍低密度的实性占位,MRI上T1WI呈等/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肿瘤血供较丰富,增强扫描多呈渐进性中度至明显强化。病灶内征象包括"悬吊征"2例,"皮肤尾征" 6例, "筋膜尾征" 1例,"脂肪尾征"4例。结论 DFSP多表现为皮肤及皮下结节肿块型或弥漫生长型实性病变,不同形态其征象不同,但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结果 10例为中央型,1例为周围型;形态分别为椭圆形(7例)、分叶状(2例)及不规则形(2例)。9例边界清楚,2例边缘毛糙。10例为实性病灶,1例为囊实性病灶。增强CT显示7例肿瘤实质部分密度较均匀,4例密度不均匀;其中5例密度明显高于胸壁肌肉,4例密度与胸壁肌肉相仿,2例密度明显低于胸壁肌肉。3例支气管腔内结节周围见环形低密度液体影,2例见周围新月形或环形气体影。所有病例在CT上均可见支气管狭窄或阻塞(8例见阻塞性肺炎,5例见远端支气管扩张伴黏液栓塞,5例见肺不张)。5例可见纵隔、肺门或支气管周围淋巴结肿大,1例见同侧肋骨转移。结论大部分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肺叶内型肺隔离症的CT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肺叶内型肺隔离症,其中27例直接接受平扫加增强扫描,8例平扫疑为肺隔离症,后接受增强扫描,3例平扫疑为其他疾病,后接受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重建,记录病变的肺内表现、供血动脉起点,并测量供血动脉直径。 结果 肺内表现:最常见表现为实变合并囊变(n=20)及支气管扩张合并气肿(n=15)。血管表现:胸主动脉分支或肋间动脉供血时(n=25),肺隔离症发生于左肺下叶16例,右肺下叶9例;腹主动脉或腹腔干分支供血时(n=13),发生于左肺下叶4例,右肺下叶9例。 结论 肺叶内型肺隔离症具有特征性CT表现,当平扫发现支气管扩张合并气肿或囊变合并实变时,应注意肺隔离症存在的可能,并行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脑病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病(HE)的CT和MRI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临床诊断为HE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38例接受CT检查,5例接受MR检查,22例同时接受CT和MR检查. 结果 20例患者未发现异常;45例患者发现异常,其中26例表现为典型的顶枕部水肿,19例为弥漫性水肿. 结论 HE患者的头部CT、MRI可表现为无明显异常改变或典型的顶枕叶水肿及弥漫性脑水肿.CT、MR头部扫描及定期复查对HE的诊断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