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社区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影响,探索康复对策.方法: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对49例社区的精神分裂症在康复前后进行评定.结果:康复治疗前后精神残疾等级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社区康复治疗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2.
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德强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0):882-883
目的研究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51例,对照组51例,采用社区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大体评定量表(CAS)评分。结果研究组在社会功能缺陷、GAS评分对康复的影响较对照组有较显著的改善,研究组自身比较,在几乎全部评定项目的评分差异上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衽区干预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改善社会适应功能、减轻病情、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病程迁延、具有慢性化倾向,虽经住院治疗后可使症状缓解,但仍有部分患出院后仍存在各种社会功能缺损及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从而参加社区精神康复显得尤为重要.以社区为基础的精神病患的康复是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一种精神病患康复的模式.“社区精神康复”项目是北京市政府为百姓做的56件实事之一.我们在和平街地区筛选的六位精神分裂症康复患(除精神发育迟滞)成为此项目的受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社区康复措施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阴性症状的改善。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4个镇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由专职医师对康复组进行综合康复措施,对照组仅为上门随访。于入组前及康复后的6个月、9个月、12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康复前的对照组与康复组就以上量表测定无显著性差异,经实施康复治疗,两组的显著性差异逐渐明显,结论开展社区康复措施能够减轻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康复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编问卷收集178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康复相关资料,由精神科医生对患者评定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结果:轻度精神残疾者为60.7%,中度及以上者为39.3%。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首次发病年龄、病程、住院次数、治疗依从性、病情严重程度、精神症状及自知力与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显著相关。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数社会功能恢复较好,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治疗依从性和病情严重程度影响康复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社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情况。方法在重庆市主城区,以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再以社会功能缺陷量表作评定。结果2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陷,其影响因素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家族史有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即使经过充分治疗,仍残留一定的社会功能缺陷,在社区康复工作中,应对这类患者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实施必要的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社区康复治疗。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4个镇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由专职医师对康复组进行综合康复措施,对照组仅为上门随访。于人组前及康复后的3、6、8、12、15、20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康复前的对照组与康复组就以上量表测定无显著性差异,经实施康复治疗,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社区康复治疗能够改善其精神病性症状,减轻阴性症状,减轻其社会功能残疾程度,并能培养患者家属成为家庭中不走的康复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名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对康复组实施12个月的精神康复干预。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康复效果。结果:康复组干预后比干预前SDSS分数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后,康复组比对照组SDSS分数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康复组的复发住院率低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9.22,P〈0.005)。结论:精神康复对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其复发住院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文秀 《河北医学》2013,(8):1173-1175
目的:比较分析精神分裂患者采用社区康复和长期住院两种治疗模式的疗效情况。方法:对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其中社区康复组41例,住院治疗组41例,对两组进行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以及社会活动(SF)、体能(PF)、一般健康(GH)、身体影响(RP)、心理健康(MH)等情况比较分析。结果:社区康复组患者的体能(PF)、精神影响(RE)、体能影响(RP)、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等优于住院治疗组(P〈0.05),住院治疗组患者在心理健康(MH)、精力(VT)、一般健康(GH)优于社区康复组(P〈O.05),两组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无显著差异(P〉O.05)。结论: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在躯体健康方面比较具有优势,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社区康复对于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具有较好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区可酌情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社区中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的缺陷情况.方法在佛山市城区,以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再以社会功能缺陷量表作评定.结果258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陷,其影响因素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家族史有关.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即使经过充分治疗,仍残留一定的社会功能缺陷,在社区康复工作中,应对这类病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必要的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区康复的效果.方法 在半年内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34例作为干预组采取系统的社区精神康复干预,33例作为对照组不采取系统的社区精神康复干预措施,分别在入组时、干预12个月后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两组患者进行社会功能、康复效果、生活质量等进行评估.结果 入组时,两组SDSS、BPRS、GQOL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12个月后,两组SDSS、BPRS、GQOL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均P< 0.01).结论 坚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社区精神康复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维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社区中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的缺陷情况。方法:在佛山市城区,以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再以社会功能缺陷量表作评定,结果:258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陷,其影响因素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家放史有关。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即使经过充分治疗,仍残留一定的社会功能缺陷,在社区康复工作中,应对这类病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必要的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区化管治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对278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分区化管治,分析管治前后的治疗情况、病情变化、依从性、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并与79例未实施分区化管治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结果分区化管治4年效果显著,研究组每年新参与的康复人数(年增长率20.5%~72.0%)和治疗依从性(从29.1%提高到69.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而复发/恶化率逐年对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的社会功能(全劳力从2.9%提高到38.1%)显著优于对照组而社会影响(从36.3%降到0%)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区化管治模式可充分发挥专业技术队伍和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明显提高康复效果,减少资源浪费,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管理模式.方法:我中心自2008年3月以来对3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精神卫生知识培训、社会功能训练等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定期随访2年.在管理治疗前、后使用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管理治疗前、后SDSS评分比较,在总分、职业与工作、社会行为退缩、家内活动过少、个人生活自理及外界兴趣方面有很大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别.结论:社区康复患者通过系统的康复管理,社会功能明显提高,患者回归到社会后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应用在重症精神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中心进行社区康复护理的重症精神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社区康复护理,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患者护理后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BPR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评分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治疗前后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精神病患者给予社区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社会支持与康复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慢性分裂症的社会支持以及社区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采采用SSRS、BPRS、SDSS、SANS等量表,分析社区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社会功能情况,并通过2年社区康复治疗,评定疗效。结果:中度以上精神残疾患者社会支持明显低于轻度精神残疾患者,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明显低于城市患者(P<0.05);通过2年的社区康复治疗后,BPRS、SDSS、SANS等量表总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社会支持程度与精神分裂症病情程度呈明显的负相关,提高社会支持对社区防治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德强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0):882-883
目的研究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51例,对照组51例,采用社区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大体评定量表(CAS)评分。结果研究组在社会功能缺陷、GAS评分对康复的影响较对照组有较显著的改善,研究组自身比较,在几乎全部评定项目的评分差异上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干预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改善社会适应功能、减轻病情、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社区精神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及社会功能的影响,以及社区精神康复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56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个案管理及小组训练等方式进行社区精神康复,并在基线、随访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PANSS)量表、个体与社会功能(PSP)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WHO-DAS)量表对其症状严重程度及社会功能进行评定,分析不同时间点各量表评分的差异及相关关系。结果 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在基线、随访3个月及6个月时的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随访3个月时PSP总分高于基线时的评定、 DAS总分低于基线时的评定,6个月时PSP总分高于3个月时的评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时间点PANSS总分、阴性量表得分及一般病理总分与PSP量表评分呈负相关,与DAS量表评分呈正相关,3个月、6个月时阳性量表得分与PSP量表评分呈负相关,与DAS量表评分呈正相关 (P<0.01),PANSS总分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社区精神康复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且在社区精神康复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社会功能密切相关,其症状越严重、治疗效果越差,社会功能恢复越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职业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功能康复效果。方法 对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组要求分为两组,研究组48人为住院期间参加职业治疗,社会功能训练,出院后继续社区康复;对照组48人为普通病区住院没参加过职业治疗。评定工具为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区康复量表(ADL)。结果 经过职业治疗病人回归社会区康复者其生活能力,社会技能、症状改善较没参加过职业治疗明显改善。PANSS、IPROS及ADL量表总分比社会康复前明显下降(P〈0.01)逐步回归分析ADL评分与IPROS、PSNSS总分呈线性关系(P〈0.05)。结论 职业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有明显作用,提高患者社区康复兴趣,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因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影响。方法: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自编家庭情况调查表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按照SDSS评定结果分为精神残疾组和无精神残疾组。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差异,在家庭类型、家庭经济、家庭照顾、生活规律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受家庭环境和生活规律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生活规律有利于患者社会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