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芬芝 《中国医疗前沿》2013,(6):102-102,120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脑膜瘤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我院通过手术治疗的脑膜瘤患者30例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持续性的颅内压监测,监测后统计患者辛普森等级、ICP检测情况和生命体征表现情况,以此评价持续颅内压监测在脑膜瘤术后应用的意义。结果辛普森等级:0级6例,1级24例,所有患者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时间范围为82-150h,其中24例患者ICP指标为16-18mmHg,生命体征表现稳定,6例患者ICP指标为大于20mmHg,MRI检验结果显示有继发性的颅内出血现象。进行二次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的患者2例。结论脑膜瘤术后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显著性提高疗效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持续动态观察矢状窦、大脑镰旁大型脑膜瘤患者术后颅内压的变化,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其术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2-11月的53例矢状窦、大脑镰旁大型脑膜瘤患者(矢状窦旁20例,大脑镰旁23例,窦镰旁10例)术后的颅内压监测值,分析术后颅内压变化的规律及意义,分析其与术后治疗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后6 h内患者颅内压较低甚至为负(5.87±7.33)mmHg,6~72 h逐渐升高(10.62±13.21)mmHg,72 h后达高峰并趋于稳定(13.36±11.43)mmHg。6 h内ICP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持续动态的颅内压监测可时时观察患者术后的颅内压变化,指导临床早期发现颅内压升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颅内压监测发现颅内压增高早于临床症状观察,结合影像学检查,提高了围手术期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沈秀花  宋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32-493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要点。方法对78例神经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持续颅内压(ICP)监测患者实施标准护理,包括ICP管道护理、及时准确地监测ICP数值,避免影响颅内压相关因素(体位管理、气道管理、镇静镇痛管理、体温护理和排便护理)、预防颅内压监测相关并发症护理。结果78例术后颅内压监测患者平均监测时间6.2 d,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升高,根据颅内压值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措施。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患者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了解术后脑水肿情况及颅内再出血情况,及时指导和调整治疗措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动脉瘤夹闭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27例动脉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结果:本组患者27例.21例ICP 5~20 mmHg,生命体征稳定;5例ICP 20~40 mmHg,其中3例脑血管痉挛,2例急性脑水肿,处置后病情缓解;1例术后10 h ICP突然高于40 mmHg,CT检查显示动...  相似文献   

5.
杜长虹 《当代医学》2012,(33):129-130
目的总结脑外伤术后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及护理。方法对10例重型脑外伤术后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结果 10例重型脑外伤术后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2例死亡,8例进入康复治疗阶段。结论重型脑外伤术后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持续性颅内压监测(ICPM)技术是临床上积极治疗颅内高压的有效方法,是降低颅内高压患者死亡率及改善预后的有利手段,本文就结合近年来相关颅内压监测临床使用进展,对有创性颅内压监测临床优缺点给予评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损伤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5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监测组及对照组.监测组: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情况,调整引流量和脱水剂应用;对照组:对2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根据医师临床经验进行调整引流量及应用脱水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监测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和有效率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利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提高疗效,估计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陈海利 《求医问药》2014,(3X):242-243
目的:研究持续颅内压监测在神经外科ICU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54例神经外科颅内压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数字抽签法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行颅内压监测时,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为对照组患者行颅内压监测时,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与结论:行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患者,医生可随时观察其病情每个瞬间的变化,有利于及时地为其制定治疗方案,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更好,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差,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贺玉林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0):901-90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持续颅内压(ICP)监测的护理。方法采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法,对11例颅脑损伤后的患者进行颅内压动态观察,每1 h记录1次ICP,并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和GCS评分变化。结果颅内压正常者3例,轻度异常者4例,中度增高者2例;重度增高者2例,其中死亡1例;无1例颅内感染者。结论颅内压的动态监测,有助于准确判断病情变化,对可能出现的脑疝提出预警信号,指导脱水剂的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ICP的连续监测对判断颅内伤情、颅内压高低、指导治疗、估计预后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全面搞好护理,正确有效地持续进行颅内压监测,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提高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在脑外伤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及其护理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2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留置颅内压监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重残率及死亡率、住院时间及出院半年后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 KPS)。结果:观察组术后重残率及死亡率为17.07%、住院时间为(15.12±3.78) d、出院半年后KPS评分为(62.42±4.16)分;对照组分别为36.59%、(18.65±4.36) d、(48.08±6.15)分。观察组术后重残率及死亡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出院半年后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较常规护理能更及时发现患者出现颅内高压,有利于及时救治,从而降低患者重残率及死亡率并有助于改善预后,在临床护理中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外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行颅内压监测,进行重点观察分析和护理。并总结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结果:通过持续颅内压监测,除颅内继发性出血死亡1例、因脑血管痒挛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死亡1例,余24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可以更加直观、科学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莫燕兴  聂惠敏  冼敏玲 《吉林医学》2013,(28):5924-5925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手术后患者中的有效应用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选择颅脑手术后患者60例,将应用颅内压监测(ICP监测)的患者设为监测组,没有应用颅内压监测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各3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对颅内压增高的观察反应。结果:监测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应用颅内压监测的颅脑手术后患者,护士能及时观察到ICP增高的情况,而没有应用颅内压监测的患者,护士的及时反应和30分钟的反应均差于监测组(P<0.005)。结论:颅脑手术后患者进行颅内监测,能及时发现ICP增高情况,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内涵。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究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颅内压监测,观察组应用持续颅内压监测.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85.00%,远高于对照组的47.50%,差异具...  相似文献   

17.
18.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是临床神经外科中的一项重要监测指标,对疾病的诊断和病情判断皆有参考价值。颅内压增高可以引起脑血流量下降,脑组织缺血缺氧以及继发性脑损害。因此持续ICP监测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ICP监测已广泛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救治中的运用较少。我科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对1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术后持续ICP监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高血压脑出血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41~75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明显增高,排除脑血管畸形或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颅内血肿术后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以期为颅内血肿术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2010年2月—2016年6月该院接受治疗的42例颅内血肿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以监测结果为依据,对临床治疗进行指导,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 术后12 h恢复正常的有9例,其ICP为(10±3.0)mmHg;表现为轻度增高的有23例,其ICP为(15±1.0)mmHg;表现为中度增高的有8例,其ICP为(25±1.5)mmHg;表现为重度增高的有2例,ICP均超过42 mmHg.24 h后所有患者的颅内压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高情况.42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结果的指导下,32例正常或轻度增高者通过减少脱水剂用量进行治疗,10例中重度增高者则及时采取了加大脱水剂或再次手术等处理,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前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6.07±1.01)分,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11.67±2.78)分,患者治疗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水治疗甘露醇使用剂量为(496.98±42.72)mL,无患者未出现颅内感染情况.结论 持续动态ICP监测在颅内血肿术后的临床处理上有重要指导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重度颅脑损伤为临床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常出现颅内压增高,易引发脑疝[1,2].目前,去骨瓣减压术为临床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常用方法,术后给予持续颅内压检测可有效指导术后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改善预后[3-5].但是探究更为有效的术后指导治疗方式为临床一直探究的重要内容.脑组织氧分压为临床直接、敏感、独立的脑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