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适合病例,麻醉后,手法整复或切开复位,牢固固定,针孔无菌包扎。定期消毒,术后预防感染、脱水等对症治疗。疼痛消失后即可在医生指导下,行肌肉及关节康复性功能练习。定期拍片复查及调整骨折对位情况,待骨痂形成,临床愈合后可拔针。逐渐恢复正常活动。结果:136例患者均在24个月内得到随访,全部达到临床愈合拔针时间1~7个月,平均3.5个月,其中针孔感染2例,经局部换药后治愈。结论:外固定器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利于骨折复位及伤口换药,而且手术创伤小、失血少、对骨膜血运破坏少而利于骨折愈合。另外,骨外固定术利于骨折的二期愈合及塑形。并可早期的离床活动及关节功能练习,防止关节僵硬,而且使并发症减少,尤其适用于老年人。骨外固定术不但可免除四肢骨折患者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的痛苦。而且减少了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136例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适合病例,麻醉后,手法整复或切开复位,牢固固定,针孔无菌包扎。定期消毒,术后预防感染、脱水等对症治疗。疼痛消失后即可在医生指导下,行肌肉及关节康复性功能练习。定期拍片复查及调整骨折对位情况,待骨痂形成,临床愈合后可拔针。逐渐恢复正常活动。结果:136例患者均在24个月内得到随访,全部达到临床愈合拔针时间1~7个月,平均3.5个月,其中针孔感染2例,经局部换药后治愈。结论:外固定器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利于骨折复位及伤口换药,而且手术创伤小、失血少、对骨膜血运破坏少而利于骨折愈合。另外,骨外固定术利于骨折的二期愈合及塑形。并可早期的离床活动及关节功能练习,防止关节僵硬,而且使并发症减少,尤其适用于老年人。骨外固定术不但可免除四肢骨折患者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的痛苦,而且减少了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曾新福  卢永强  傅军华 《吉林医学》2011,(33):7128-7129
目的:探讨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8例四肢骨折经外固定的病例,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和是否感染。定期拍片复查及调整骨折对位情况,待骨痂形成,临床愈合后拔针。结果:58例患者均在24个月内得到随访,全部达到临床愈合拔针时间1~7个月,平均3.5个月,其中针孔感染7例,经局部换药后治愈。结论:外固定器有利于骨折复位及伤口换药,而且手术创伤小、对骨膜血运破坏少而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6年至2005年间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38例,男35例,女3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6岁,平均31.5岁。骨折部位:胫腓骨骨折34例,股骨干骨折2例,尺桡骨双骨折2例,新鲜开放性骨折21例,新鲜闭合性骨折12例,陈旧性骨折5例。一、手术方法1、复位:麻醉后将病人置于骨科手术床上进行手法整复使骨折达到满意复位。2、穿针或装外固定器:在距骨折远近端各2cm处,垂直骨面交叉钻入两枚克氏针。穿针应避开重要血管、神经、伤口,进针点皮肤用尖刀刺一小孔深达筋腱,避免针、皮界面炎症反应。用低速钻入,以免造成热损伤。针道应位于骨折的横断面中央,…  相似文献   

6.
<正>骨外固定器作为治疗骨折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治疗广泛性软组织损伤及缺损的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多发性骨折、有感染创面的骨折及其它骨折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和价值,但它在临床应用中也常发生一些并发症。本文就相关并发症做一简要阐述,供参考。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对收治的骨外固定器病例资料分析,共8例,其中男51例,女29例。均采用手术骨外固定器治疗。2结果:80例安置骨外固定器患者术后并发症共18例。  相似文献   

7.
骨外固定是利用生物力学原理达到骨断端复位与固定,促进骨愈合和功能恢复目的一项治疗技术.自1994年至现在,我科有20多例不同病情的患者,使用骨外固定器治疗各种骨折的术后护理中,通过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形成一套成功的比较完善的护理方法.现总结如下,供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8.
1994~ 2 0 0 2年我们应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132例 ,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本组共 132例 ,男 89例 ,女 4 3例。年龄 18~ 80岁 ,平均 4 3 7岁。骨折部位 :胫腓骨 73例 ,股骨干 15例 ,股骨粗隆 2 8例 ,股骨颈 14例 ,肱骨干 2例。骨折性质 :开放性 6 8例 ,闭合性 6 4例 ,其中多发性骨折 4例 ,外固定器种类 :组合式 4 7例 ,孟氏架 2 8例 ,单臂式 5 7例。其中切开复位 85例 ,闭合复位 4 7例。1 2治疗方法 麻醉后 ,开放性伤口必须彻底清创。X光下手法整复使骨折基本复位。确定穿针部位 ,避开重要的血…  相似文献   

9.
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新 《中国医学杂志》2006,4(7):363-365
骨外固定器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治疗广泛性软组织损伤及缺损的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多发性骨折、有感染创面的骨折及其它骨折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和价值,但它在临床应用中也常发生一些并发症。本文就78例用各种不同类型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作了随访调查,出现穿钉部位感染、关节屈曲障碍、骨不连与迟缓愈合、骨折再移位、血管与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共15例,现就其各种并发症作以下报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11.
骨折外固定器以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手术创伤小,应用范围广、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不必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1996年1月-1998年6月采用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132例,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 方法 回顾近3年来本科室应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护理方法以及在治疗中起到的效果,以Barthel指数评分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综合活动能力. 结果 患者骨折愈合时间10.4±1.3个月,无一例术后感染、再骨折现象,患者均活动正常,Barthel指数评分由干预前的41.6±5.7分提高为干预后的83.3±6.5分,干预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t =22.6241,P<0.01). 结论 良好的护理可保障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3.
<正>1991年~1995年我院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ADF)治疗105例139处四肢长骨干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1临床资料 1.本组患者男74例,女31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76岁,平均38.5。骨折105例139处均系新鲜骨折,其中胫腓骨骨折77例96处,开放性22例34处、尺桡骨骨折17例24处,开放性4例6处,肱骨骨折8例13处,开放性2例4处,股骨骨折6例8处,开放性1例1处。  相似文献   

14.
骨折外固定器是骨折复位后,通过穿插在骨上的刚针和体外装置的连接达到固定、加压、牵引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开放性骨折常常是高能量性骨折,骨折粉碎、骨折缺损并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与缺损,易发生感染、骨筋膜室高压、骨不连接等并发症. 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我科共应用单边外固定器治疗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5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凤莲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5):111-111,104
骨折外固定器是骨折复位后,通过穿插在骨上的刚针和体外装置的连接达到固定、加压、牵引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开放性骨折常常是高能量性骨折,骨折粉碎、骨折缺损并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与缺损,易发生感染、骨筋膜室高压、骨不连接等并发症。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我科共应用单边外固定器治疗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5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84年以来,临床应用焦作医疗器械厂生产的骨折外固定器治疗四肢不稳定的和难于整复的骨折45例,现将临床疗效报告如下,并对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外固定器治疗四肢开放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肢开放骨折 ,常因其合并创伤与并发症使治疗十分困难。自 1989- 0 1~ 1996 - 0 1,我们以外固定器技术为主要手段救治四肢开放骨折 60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体会到该技术确具简易、省时、安全等优点 ,但不能忽视其针(或钉 )皮肤外置的隐患。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 5例 ,女 5例 ,年龄 9~ 72岁 ,平均 31 40岁 ,2 3例为多发创伤 ,开放骨折 71处 ,总计 93处骨折。致伤原因以车祸伤居首 ,2 6例 ,43 33% ;坠落伤 15例 ,生活伤 8例 ,其他伤 (打架、运动等 ) 11例。合并颅脑、胸腹、脊柱、骨盆部位的重要脏器创伤 ,血管神经损…  相似文献   

18.
19.
20.
对86例胫腓骨骨折采用组合式骨外固定器进行治疗,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在修复其他脏器损伤时可一并完成,使骨折早期得到良好的复位及坚强的固定,早期活动产生的动力性轴向应力促进骨愈合和骨组织结构的重建,符合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