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肠穿孔18例病因及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针对结肠穿孔的原因、部位、临床症状、诊断及处理作以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例结肠穿孔临床资料。结果 :本病常见于老年患者 ,多以急腹症就诊 ,本组死亡 7例。结论 :老年患者大多伴有便秘 ,同时结肠动脉硬化 ,血循环差 ,癌变率高是结肠穿孔的主要原因 ,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是降低结肠穿孔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18例的病因及诊治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少见 ,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 ,易误诊。我院自 1 980~ 2 0 0 1年共收治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 1 8例 ,现回顾性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1 8例 ,男 1 0例 ,女 8例 ,年龄 45~ 82岁 ,平均 61岁 ,其中 1 3例 (72 % )有习惯性便秘史 ,5例 (1 8% )有阵发性下腹痛、排便后缓解史。 1 4例 (78% )有冠心病、动脉硬化。所有患者均为突然发病 ,病程 1~ 1 8h,平均病程 5 6h。发病前 ,有大便用力过猛情况者 5例 ,有搬运重物情况者 3例 ,用灌肠、番泻叶、甘露醇导泻各 1例 ,其余 7例无诱因。本组 8例 (44% )为突发进行性左下腹痛并迅速…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探讨自发性直肠、乙状结肠穿孔病因和诊疗策略,缩短术中寻找穿孔部位时间.方法回顾分析16例自发性直肠、乙状结肠穿孔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6例自发性直肠、乙状结肠穿孔患者穿孔直径大于1.5cm 有9例,小于1.5cm 有7例,其中4例小穿孔,穿孔部位难以发现.全部病人治愈.结论对直肠、乙状结肠穿孔小,时间长,在寻找穿孔部位有困难时及时使用补胎法,提高术中确诊率.及时急诊手术,选用Hartmann术或肠穿孔修补,远端关闭加近端结肠造瘘术两种术式为宜.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82岁.因突发性全腹疼痛4h于2006年1月20日入院,既往有长期便秘史.体查:体温37.1℃,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急性面容,痛苦貌.巩膜无黄染,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不明显.肛检:直肠空虚,盆腔前壁触痛,指套无血染. 相似文献
7.
笔者回顾性分析近8年间收治的非外伤性乙状结肠穿孔18例的临床资料。全组18例均急诊行剖腹探查,其中自发性穿孔8例,结肠癌性穿孔5例,乙状结肠扭转坏死穿孔2例,乙状结肠憩室穿孔和甲鱼骨致乙状结肠穿孔及炎性肠病穿孔各1例;行病灶Ⅰ期吻合10例,Hartmann术6例,穿孔修补、乙状结肠襻式造瘘2例。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6例,死亡3例。自发性结肠穿孔和癌性穿孔是乙状结肠穿孔的重要原因,手术方式应根据不同病因、穿孔时间、腹腔污染情况及全身情况而定,早期诊断和手术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2009~2011年期间收治的9例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7例有长期便秘史,术前均诊断为"全腹膜炎、腹腔脏器穿孔"而行急诊手术。术中见穿孔位于直乙交界处6例,乙状结肠中上段3例,均在系膜对侧缘。3例行病变处肠段切除加远端封闭、近端造瘘术(Hartmann术),4例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横结肠双腔造瘘术,1例行穿孔修补术,1例行穿孔修补加横结肠造瘘术。8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结论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临床上较少见,其发病与解剖学因素、病理学因素密切相关,便秘等是其重要诱因。及时手术、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以及彻底清除腹腔污染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非创伤性小肠穿孔的诊断与治疗孙汉文非创伤性小肠穿孔是肠道病变引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我院外科从1978年1月至1992年12月共收治59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40例,女性19例,年龄1~78岁。其中14岁以下11例,15~29岁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肠伤寒穿孔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78-1998年收治的30例肠伤寒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均行急诊剖腹探查,穿孔修补16例,肠切除、肠吻合术9例,肠外置术5例。术后切口感染裂开2例,肺部感染1例,中毒性心肌炎1例,肠瘘4例。治愈26例,死亡4例,死于脓毒性休克1例,肠瘘全身衰竭3例。结论 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及选择恰当的术式是降低肠伤寒穿孔的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共收治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患者8例,本组占同期外科住院病人的0.165%,男6例,女2例,年龄58~77岁,平均6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4~36h,平均12h;合并有乙状结肠癌、直肠癌各1例,有便秘史,反复下腹部按摩3月,排便后突发病1例,余无明显诱因。1.2临床表现本组突发左下腹痛3例,脐周痛2例,均迅速漫延至全腹;腹痛起始部位叙述不清2例,以排尿困难为突出表现1例,误诊为前列腺增生症。弥漫性腹膜炎体征7例,局限性腹膜炎1例,腹穿6例,有淡黄色混浊腹液4例,淡红色混浊腹液2例;腹透见气腹3例,CT发现肝前积液气平… 相似文献
13.
乙状结肠扭转2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状结肠扭转是肠梗组的常见原因,多见于老年患者,随着老龄人口在现代社会中所占比例的增大,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我院在1988年9月~1995年9月间共收治肠梗阻病人155例,其中乙状结肠扭转2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15...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乙状结肠破裂临床少见,多发生于老年人,是老年人急腹症的原因之一,具有术前误诊率和术后病死率高的特点,其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早就诊、早诊断、早手术和恰当的围手术期治疗。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普通外科在1992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共收治特发性乙状结肠破裂患者37例,本研究通过分析这组资料,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结直肠穿孔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经过。方法对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例非创伤性结直肠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病人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60.3岁。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性结肠穿孔病人行左半结肠切除+横结肠造口术+腹腔引流术;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病人行剖腹探查+横结肠造口+腹腔引流+乙状结肠穿孔修补术,直肠穿孔病人行直肠穿孔挂线引流术。3例行保守治疗,予以禁食、肠外营养支持、抗感染、肝脓肿穿刺引流等对症治疗。6例病人均治愈出院。结论非外伤性结直肠穿孔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对于感染严重者,需及时行手术治疗,而病情较轻者可考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 ,30岁。肾移植前即有十二指肠溃疡 ,应用抑制胃酸、保护胃肠粘膜药物 ,平素无胃肠道症状 ,大便潜血试验阴性。血液透析 8个月后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术前 1d将口服制酸剂改为奥美拉唑 4 0mg静脉滴注 ,并口服蒙脱石 5mg ,每天 3次。手术当日应用甲泼尼龙 1.3g ,术后 4d共用1.4 g。环孢素A自肾功能恢复正常 (术后 36h)开始服用 ,7mg·kg-1·d-1,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术后第 5d口服泼尼松 ,80mg/d ,每日减 10mg。术后第 9d进食香蕉后突发左下腹痛 ,随即转为脐周疼痛 ,体温37.6℃ ,腹肌紧张 ,压痛、反跳痛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两种乙状结肠造口术后造口并发症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结合文献对两种乙状结肠造口术后造口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我院1996~2004年资料完整的210例两种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98例传统的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术(传统组)中,Miles术87例,Hartmann术11例;造口并发症24例,发生率24.49%,其中造口缺血4例(4.08%),内疝2例(2.04%),造口旁疝8例(8.16%),造口回缩4例(4.08%),造口狭窄2例(2.04%),造口脱垂4例(4.08%)。在112例永久性左下腹腹膜外隧道腹壁造口术(腹膜外组)中,Miles术104例,Hartmann术8例;造口并发症15例,发生率13.39%,其中造口缺血1例(0.89%),造口旁疝4例(3.57%),造口回缩2例(1.79%),造口狭窄1例(0.89%),造口脱垂1例(0.89%),排便困难伴有粪石6例(5.36%)。结论永久性左下腹腹膜外隧道腹壁造口术后造口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的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71岁.因腹痛3 d,加重伴发热1 d入院.T 38.4℃,P 115次/min,R 21次/min,BP 145/85mmHg.腹平坦,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化验:WBC 3.4×10 9/L,N 0.46.右下腹穿刺抽出深黄色脓液.拟诊消化道穿孔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症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大量深黄色脓液,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阑尾均无病变,盆腔内有大量粪便,于乙状结肠下部、系膜对侧缘可见一直径约1 cm穿孔,行穿孔修补旷置、乙状结肠造口术.术后行直肠直诊,于齿状线上方2 cm处可扪及一3cm×3 cm菜花状肿瘤,质硬,活动度差,指套染血.追问病史,患者人院前有5个月脓血便.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术后并发消化道穿孔六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并发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6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并发消化道穿孔,其中4例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穿孔诊断时间在肝移植后7~12 d,确诊前2~4 d均有突发性腹部疼痛,但均能耐受,仅有1例腹痛较明显,上中腹压痛及反跳痛,其余5例腹肌不紧张,反跳痛不明显,6例均无明显的寒战及高热,5例的引流物细菌培养发现屎肠球菌感染,另1例未行引流物细菌培养。诊断明确后在全身麻醉下施行剖腹探查及穿孔修补术。结果3例(1例横结肠穿孔,1例胃壁、空肠穿孔,1例空肠憩室穿孔)穿孔直径较大,腹腔污染严重,手术过程中均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分别于修补术后第2、9、33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外3例(1例为回肠穿孔,1例为胃壁穿孔,1例为横结肠穿孔)的腹腔污染较轻,经穿孔修补术及营养支持治疗后痊愈。结论既往腹部手术史、医源性损伤及大剂量激素的应用,是导致肝移植后并发消化道穿孔的重要原因,而激素的应用使得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乙状结肠自发性穿孔临床分析(附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自发性穿孔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方法对10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乙状结肠白发性穿孔病例的l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平均年龄为66岁,均有习惯性便秘史,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及腹膜刺激征,腹穿抽到粪性液体,X线显示膈下游离气体。所有患者均予手术治疗,10例中术前误诊8例。6例行病变肠段切除、Hartman造瘘术,行穿孔修补近端结肠造瘘、穿孔肠段外置双腔造瘘术各1例,单纯穿孔修补术2例。8例痊愈,2例死亡,均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乙状结肠自发性穿孔多见于老年人,术前诊断较困难,患者通常有便秘史及腹压增加诱因,局部解剖因素是发病的基础原因。该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腹部X线及腹穿对诊断有帮助。提高确诊率关键在于对本病的认识,早期正确诊断、及时合理的外科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