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生对普及性预防的认知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护生对普及性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加强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旨在提高未来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护士职业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在校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淡薄,仅有15.3%的护生知道标准预防的概念,31.3%的护生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48.3%的护生知道锐器伤后会感染哪些疾病,没有一位护生能完整地回答意外暴露后的处理和补救措施。结论护生的自我防护知识极度缺乏,学校应开设普及性预防教育课程,在护理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护生的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方法对不同学历65名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情况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65名实习护生中,有58人共86次受伤,受伤场所主要在手术室及病房。不同学历层次护生受伤后处理情况、职业防护意识及职业防护知识知晓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习护生实习期间锐器伤发生率高。应加强岗前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避免职业性、血源性疾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增强供应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性感染的发生。方法了解护理人员防护意识及化学消毒剂、高温环境、意外伤害和紫外线等造成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及防护措施,严格操作规程,使职业性感染率降到最低.结论供应室工作人员严格加强自我保护措施是减少职业危险因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吉红燕 《甘肃医药》2009,28(5):392-393
通过调查,分析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有针对地提出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落实防护设施,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提高心理素质是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性防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定护生培训流程,以提高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2008年-2010年在科实习的78名护生进行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知识及行为调查,并规范标准预防流程培训和一对一手把手带教,同时观察护生在科期间职业损害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培训前护生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知识普遍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淡漠 ,...  相似文献   

6.
护生职业防护认知状况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减少护生职业性暴露的发生,了解在校护生对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的情况,对她们进行职业防护的系统性教育。方法对我校03级高护专业3个班共154名护生采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要求接受护士职业防护教育的占83.1%;对护士职业防护知识,知道率较高的有:掰开玻璃安瓿时知道如何避免手被划伤、知道戴手套不能防止针刺伤,分别占78.6%、53.9%。不知道率较高的有:普及性防护主要包括的措施、针刺伤的预防措施、医院护士最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分别占95.5%、90.9%、90.3%。结论增强护生接受职业防护知识教育的意识、树立普及性防护的观念、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护生应接受乙肝疫苗、将护士职业防护措施贯穿到护理教学中、伤后要有及时报告意识是减少护生职业性暴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马翠萍 《世界感染杂志》2006,6(4):387-387,392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可经针刺传播的疾病就有2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据有关文献报道,每年拿球大概有10万个护士被针头刺伤,所以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由于护生操作不熟练,缺乏临床实践经验以及自身防护知识,在临床见爿期、临床实习期而发生针刺伤的危险性可能就会更大。如何加强护生对针刺伤的防护意识,提高防护技能,一直是我们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重要教学课题。  相似文献   

8.
论护理专业学生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为切入点。以图家卫生部关于《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为标准,从职业性感染与自我防护意识的关系、普遍性预防原则的观念方面,在护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职业暴露防护,关注自身的健康教育。讨论如何在护理教学中开展职业暴露防护的健康教育,预防职业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李吾菲 《基层医学论坛》2014,(27):3619-3620
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对115名大专在校护生的问卷调查及护理实践操作中洗手情况的分析,了解目前在校护生手卫生的认知现状,发现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增强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避免交叉感染及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面临的几种职业危害以及如何做好自我防护。方法:通过对护理工作中护士面临的4种职业危害的阐述,分析了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正确地了解血源性职业危害的传播途径,感染危险和化学污染造成的损害,压力对护士造成的心理负担,以及血源性感染的防护,化学污染、心理压力的自我防护。必须在临床工作中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提高身体素质,加强自身防护,减少护士的职业性感染。结论: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最有效的措施是提高风险意识,在工作中加强自身防护,能够有效保证护士的身体健康,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