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来源的591株大肠杆菌的测试,其β-葡萄糖醛酸酶阳性反应占菌株总数94.8%。与部颁法比较,对120个样品进行大肠杆菌检测,两法均检出大肠杆菌的有10个样品,未检出大肠杆菌的有109个样品,符合率为99.1%;对205株阳性对照菌在样品中检测,两法同时检出大肠杆菌199株,未检出6株,符合率为97.1%。改进的MUG-EMB法与部颁法的准确度、灵敏性完全一致。革兰氏阳性杆菌、球菌、芽胞菌属一些菌株亦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74名居住在含铜废水灌溉区25年以上的居民尿中NAG活性变化。通过与同期测定的尿镉、血镉和β_(2-)微球蛋白等指标的比较分析发现,长期低剂量镉暴露可引起人群尿NAG活性的增加。尿NAG活性测定在监测镉对人群的早期毒性危害中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作者以葡萄糖醛酸内酯和对硝基酚为原料经过五步反应制得对硝基苯基─β─D─葡萄糖醛酸苷钠盐(PNP-GUA)。用比色法测定─β─D─葡萄糖醛酸酶(GUA酶)活性,从而快速定量标本中的大肠杆菌。当底物浓度为1g/L,反应时间1h,溶液pH为7时,其最低检出限可达50CFU/ml。产生Vero细胞毒素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对此酶为阴性。本法敏感、特异、省时,不仅对快速坚定和定量大肠杆菌有实用价值,而且为快速检出EHEC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周围神经组织的β-G活性于周围神经损害的恢复期可以升高。本文对69名丙烯酰胺作业工人进行血清中β-G测定并与50名对照组比较,未见差异。但具有周围神经损害临床体征及肌电图异常的丙烯酰胺作业工人血清中β-G活性较对照组增高(P<0.05)。血清中β-G的变化不如神经肌电图的异常率高,且易受一些生理病理因素的影响,故非丙烯酰胺中毒理想的诊断指标。本文用两种方法测定130名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健康成人的血清β-G,结果两法一致,无地区差别,但两法在男女之间差异皆显著。  相似文献   

5.
职业性铅接触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铅接触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变化。方法对某蓄电池厂135名铅作业工人及52名非接触者进行了尿铅含量及尿NAG活性测定。结果接触组工人尿NAG[(13.91±1.62)U/gCr]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7.82±1.55)U/gCr]。随着尿铅水平升高,尿NAG活性有升高趋势。接铅1~3年组尿NAG活性开始上升,7年以上明显增加。结论尿NAG活性似可作为铅致肾损害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7.
观察了74名居住在含镉废水灌溉区25年以上的居民尿中NAG活性变化,通过与同期测定的尿镉、血镉和尿β2-微球蛋白等指标的比较分析发现,长期低剂量镉暴露可引起人群尿NAG活性的增加,尿NAG活性测定在监测镉对人群的早期毒性危害中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用未定时的尿标本测定了103例健康成人及69例Ⅱ型糖尿病人尿中总蛋白、白蛋白及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与肌酐比率。健康对照组以+1. 64s作为参考值上限,UTP为 109.5mg/ guc,UA为38.7mg/guc,NAG为10.9u/guc。69例糖尿病人根据有无并发症及其程度分为三组,一组临床诊断无糖尿病并发症,UTP和 NAG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UA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5。二组有轻度视网膜病和早期肾病,其UTP、UA和NAG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三组病人有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其 UTP、UA及NAG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 P<0.001。未定时尿标本收集简单、方便,在评价糖尿病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尿镉与肾功能异常指标尿β2—M和NAG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镉与肾功能异常指标尿β2-M及NAG酶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995-1997年调查某镉污染区93名及对照区83名25岁-55岁妇女的尿镉,尿NAG酶及尿β2-M分析结果为材料,以环境镉污染健康危害区判定标准(GB/T17221-1998)为指标值异常判定依据。应用SPSS for Windows软件包对该资料作方差,多元线性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对尿β2-M含量和异常率影响的标准偏回归系数和比值比分别咪0.250和1.79(P<0.01),尿镉对尿β2-M和NAG酶的含量和异常率影响的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188(P=0.01)和0.182(P<0.05),比值比分别为.199和1.69。结论:受检年龄仅对β2-M的含量和异常率有正向效应,尿镉对尿β2-M和NAG酶的含量和异常率均有明显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0.
李玉锋  代娟  刘红露 《卫生研究》2008,37(2):231-233
目的利用PCR技术,尝试建立特异性引物PCR快速检测肠毒素大肠杆菌的方法。方法设计肠毒素大肠杆菌LT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优化PCR反应条件,对16种样品进行细菌通用引物和特异性引物的PCR扩增,从而鉴定肠毒素大肠杆菌。结果所有样品都出现细菌通用引物的扩增条带,而只有肠毒素大肠杆菌有特异性引物的PCR扩增产物,结果与实际完全一致。结论该方法具有简单、迅速、准确的特点,可应用于对肠毒素大肠杆菌的鉴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大肠菌群(Coliform)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复合显色培养基(CCEA)的检测效果。方法 本实验室研究的显色培养基CCEA与经典培养基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培养基(VRBA)和国外两种同类商品化显色培养基(AgarⅠ和AgarⅡ)作对比,分别对11种质控菌株、添加大肠杆菌或大肠菌群的13种无菌样品以及4种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及观察对实际样品检测的符合率情况。结果 CCEA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对7种质控菌株检验结果的分析,CCEA与VRBA和AgarⅡ比较无统计学意义;CCEA比AgarⅠ长出菌落数略多,有统计学意义。对13种无菌样品中添加大肠杆菌或大肠菌群检验结果的分析,CCEA比VRBA长出菌落数略多,有统计学意义;CCEA与AgarⅠ和AgarⅡ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对4种实际样品中大肠菌群检验结果的分析,CCEA与VRBA、AgarⅠ和AgarⅡ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大肠菌群经验证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0%、71.88%、86.25%和81、25%,即符合率大小为CCEA〉AgarⅠ〉AgarⅡ〉VRBA。对4种实际样品中大肠杆菌检验结果的分析,CCEA与AgarⅠ和AgarⅡ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大肠杆菌经验证总体符合率均为100%。结论 本实验室研究试制的显色培养基CCEA优于经典培养基VRBA并与国外两种同类显色培养基AgarⅠ和Agar Ⅱ总体检测效果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O15 7∶H7,本研究通过优化培养基成份和筛选选择性抑菌物质设计了一种选择性分离鉴别培养基 ,CTV MUG RSMAC琼脂。使用该培养基不仅可有效抑制杂菌的生长 ,还能同时鉴定大肠杆菌O15 7∶H7的三种主要生化特征———不发酵山梨醇、不发醇鼠李糖、不分解MUG ,可避免漏检发酵山梨醇的大肠杆菌O15 7∶H7变异株。样品用选择性增菌肉汤 42℃培养过夜后 ,在CTV MUG RSMAC平板上划线接种 ,37℃培养 2 4小时 ,挑选特征菌落做O15 7、H7抗血清凝集试验和肠杆菌科主要生化试验 ,整个程序可在 3天内完成。检测了 12 6份食品样品 ,结果检出 3份阳性 ,与用FDA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多重引物PCR技术检测O157∶H7毒力基因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对江苏省6个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动物中分离的O157:H7菌株进行毒力基因的检测分析。方法 应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多重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以志贺祥毒素(SLT2和SLT1)基因、“粘附抹平”因子eaeA基因和溶血素(hly)基因为靶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江苏省分离的O157:H7菌株毒力基因携带率为56.5%,不同地区的分离株携带率有所不同,个别地区高达90%以上,有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快速、敏感、低成本的食品标本处理方法。方法 在牛肉馅中接种不同浓度的大肠埃希菌O157:H7,经离心、过滤,去除PCR抑制剂。浓缩菌株,用煮沸法和酶/冻融法裂解菌株,制备模板DNA。通过PCR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志贺毒素基因以评价该处理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在未增菌条件下,PCR最低能检测到103CFU/g牛肉馅,增菌6h,最低能检测1CFU/g牛肉馅,整个检测过程只需要12h。结论 所采用的标本处理方法是一种灵敏、省时、低成本的方法,能显著地提高PCR检测食品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O157:H7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TaqMan探针建立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针对编码大肠埃希菌耐热肠毒素STI、不耐热性肠毒素LTI基因片段设计引物、探针,采用外标法,绘制标准曲线,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引物、探针特异性良好,该方法的灵敏度可达到每反应1DNA拷贝,特异性强,检测范围在100~107拷贝每反应,重复性及稳定性好,整个过程只需要2h。结论该方法能快速、灵敏、特异检出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食源性疾病监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方法采集2017年-2018年无锡市梁溪区食源性疾病监测标本272份,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可疑菌落的挑选,比较大肠埃希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结果 2017年、2018年分别检测食源性疾病监测标本170份、102份,筛选出大肠埃希菌100株、96株,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58. 8%和94. 1%;采用多重实时荧光PCR分别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5株、32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8. 8%和31. 3%。2018年在ECC显色培养基上呈蓝色和无色菌落中分别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8株和4株。结论 ECC显色培养基用于食源性疾病监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筛选,用多重实时荧光PCR进行食源性疾病监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确认试验,2018年大肠埃希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较2017年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特异、有效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EHEC的stx1和stx2基因序列设计相应的PCR引物和TaqMan探针,探针分别用FAM-BHQ1和HEX-BHQ1标记stx1及stx2,建立双重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并对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其重复性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EHEC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重复性好、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限可达102cfu/ml,117.5fg/μl。结论建立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有效地检出EHEC。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的尿源性大肠埃希菌检测方法。方法针对大肠埃希菌malB基因序列的6个区域设计4条LAMP引物(2条内引物、2条外引物),同时设计2条环引物,并对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分别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并与传统培养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在适宜反应条件所设计引物对尿源性大肠埃希菌的扩增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好,与传统培养法比较,对70份尿液标本进行了LAMP扩增,结果显示59份标本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84.29%;而采用传统培养法检测阳性的有50份,阳性检出率为71.43%;LAMP法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55.00%,符合率为87.14%;但是培养法的检出时间是3 d,而LAMP法的检出时间只要1 h 30 min。结论 LAMP检测速度相比传统培养法更快速,在<60 min即可完成扩增反应;试验建立的LAMP方法能够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尿源性大肠埃希菌,为临床提供一种更加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适合基层检验部门及小型试验室等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