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叶菁  王绪卿 《卫生研究》1994,23(6):352-356
建立了大鼠胃、肠中杀虫双和沙蚕毒素的气相色谱定量测定方法。胃和肠中杀虫双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6%和116.2%,沙蚕毒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6%和99.8%。采用此方法观察经口灌胃杀虫双后在大鼠体内转化成沙蚕毒素的部位以及其转化的动态变化。TLC及GC定性、定量结果均表明胃是主要转化部位。给大鼠灌胃杀虫双(5.0mg/kg)1min后,胃中杀虫双总量(杀虫双及2.38倍的沙蚕毒素之和)与给药量相当,而此时约30%杀虫双己转化成沙蚕毒素,给药1h后,胃中未检出杀虫双和沙蚕毒素。杀虫双在胃中消失动态与时间呈良好线性关系。胃中杀虫双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为C=55.98e-0.25t+41.85e-0.06t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高效薄层色谱测定大鼠血浆中杀虫双和沙蚕毒素的方法。以甲醇处理血浆样品,取上清液于高效硅胶板上点样,用甲醇-乙酸乙酯(5:4)展开,喷以钙黄绿素-氯化钯溶液,以薄层色谱扫描仪定量测定斑点荧光强度。血浆中加入杀虫双和沙蚕毒素,回收率分别为97.3±2.6%(n=5,CV=2.65%)和94.9±3.9%(n=5,CV=3.92%),检测限杀虫双为11.9ng,沙蚕毒素为5ng。大鼠静脉注射杀虫双后,血浆中立即检出沙蚕毒素。根据开放型二室模型数学公式计算杀虫双及沙蚕毒素代谢动力学各参数值。经口灌胃后,各时相血浆样品中均未检出杀虫双原形。除个别一小时血浆样品中检出低浓度沙蚕毒素外,其他样品中也未检出沙蚕毒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了高效薄层色谱测定大鼠血浆中杀虫双和沙蚕毒素的方法。以甲醇处理血浆样品,取上清液于高效硅胶板上点样,用甲醇-乙酸乙酯(5:4)展开,喷以钙黄绿素-氯化钯溶液,以薄层色谱扫描仪定量测定斑点荧光强度。血浆中加入杀虫双和沙蚕毒素,回收率分别为97.3±2.6%(n=5,CV=2.65%)和94.9±3.9%(n=5,CV=3.92%),检测限杀虫双为11.9ng,沙蚕毒素为5ng。大鼠静脉注射杀虫双后,血浆中立即检出沙蚕毒素。根据开放型二室模型数学公式计算杀虫双及沙蚕毒素代谢动力学各参数值。经口灌胃后,各时相血浆样品中均未检出杀虫双原形。除个别一小时血浆样品中检出低浓度沙蚕毒素外,其他样品中也未检出沙蚕毒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血浆中杀虫双及沙蚕毒素的GC-FPD测定方法。检测限(沙蚕毒素)为0.5ng。血浆中加入杀虫双和沙蚕毒素,回收率均在90%以上。兔静脉注射杀虫双30秒后,血浆中即可检出沙蚕毒素。杀虫双和沙蚕毒素在兔体内代谢动力学按二室拟合,求出各参数值。经口灌胃试验,血浆中未检出杀虫双和沙蚕毒素。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沙蚕毒素类农药──巴丹、易卫杀经口灌胃后,在大鼠体内代谢最终产物的研究。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HPTLC)及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大鼠尿中代谢物。两种鼠尿样品的TLC图上均呈现七个斑点,与杀虫双及沙蚕毒素最终代谢物Rf值一致。GC-MS的分析结果与杀虫双及沙蚕毒素的鼠尿代谢物轮廓相符。结果提示巴丹、易卫杀和杀虫双在大鼠体内代谢的途径有共同特征,即经口灌胃后,在体内首先转化成沙蚕毒素,继而按沙蚕毒素的形式进行代谢。  相似文献   

6.
王绪卿  冯燕 《卫生研究》1991,20(6):35-39
经口灌胃给大鼠杀虫双77mg/kg和沙蚕毒素52mg/kg,分别收集6小时尿,采用层色谱(TL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离和鉴定尿中主要代谢产物,给予杀虫双的鼠尿,经高效薄层色谱(HPTLC)分析,未检出杀虫双原形物,酶解也未见明显变化,经口给大鼠杀虫双或沙蚕毒素,鼠尿经HPTLC及GC-MS分析结果一致,据此推断,杀虫双和沙蚕毒素在大鼠体内代谢途径相同,杀虫双进入体内迅速转化成沙蚕毒素,继而在硫原子上甲基化和氧化,并在二甲胺部分进行脱甲基和水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血浆中杀虫双及沙蚕毒素的GC-FPD测定方法。检测限(沙蚕毒素)为0.5ng。血浆中加入杀虫双和沙蚕毒素,回收率均在90%以上。兔静脉注射杀虫双30秒后,血浆中即可检出沙蚕毒素。杀虫双和沙蚕毒素在兔体内代谢动力学按二室拟合,求出各参数值。经口灌胃试验,血浆中未检出杀虫双和沙蚕毒素。  相似文献   

8.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组织液中沙蚕毒素含量葛仁山沙蚕毒素(nereistoxin,NT)是从环节动物异足索沙蚕中分离得到的神经毒素。近年来,国内外合成了一系列NT前体农药,而这些农药需在机体中代谢成NT而起毒性作用。本研究介绍一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组织液...  相似文献   

9.
酒精灌胃大鼠全血乙醛浓度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了解血液乙醛代谢的动力学变化,为建立酒精中毒实验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成三个剂量组.实验前12小时禁食(不禁水),第二日晨以56°北京产红星二锅头酒每组大鼠分别按各组剂量灌胃,灌胃后分别于0.5、1.0、1.5、2 0、2.5、3.0、5.0、10.0小时经眼球采取大鼠全血标本,以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标本中乙醛浓度.结果通过运用SPSS8.0统计软件的回归统计对实验所得乙醛浓度-时间数据进行分析,拟合出乙醛代谢曲线:T=0.4221-0.0886B 0.1411B2-0.0007B3(T 为时间,B为血乙醛浓度).结论乙醛代谢曲线的建立可能为酒精致脏器损伤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乙醛浓度曲线与乙醇灌胃剂量呈现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稀土元素在大鼠组织脏器内的蓄积,评价全血和毛发可否作为稀土暴露水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试验对象,适应性喂养1周后剃去大鼠毛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柠檬酸稀土低、中、高-I、高-II剂量组(共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用35%柠檬酸钠溶液灌胃,其它各组用柠檬酸稀土溶液灌胃,剂量分别为50、500、5000(高-I)、5000(高-II)mg/kg bw。灌胃4周后,除高剂量II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处死并采集毛发、全血、肝脏、脾脏、股骨等组织脏器。高剂量II组大鼠停药并自由饲养4周后处死,采集同前所述的所有组织器官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大鼠毛发、全血、肝脏、脾脏、股骨中La、Ce、Pr、Nd、Sm、Eu轻稀土元素含量。结果稀土元素在组织脏器的蓄积浓度依次为:毛发>肝脏>脾脏>股骨>全血;稀土元素在毛发中的含量与肝、脾及股骨中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在全血中的含量仅与脾脏和股骨中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大鼠毛发中稀土元素含量与肝脏、脾脏及股骨显著正相关,比全血更适合作为稀土暴露水平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杀虫双中毒死者血液、胃及肝中原型物及其代谢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绪卿  韩清岭 《卫生研究》1995,24(6):346-349
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HPTLC)、OV-17填充柱和OV-101毛细管柱火焰光度检测器-气相色谱法(FPD-GC)以及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3例杀虫双中毒死者的血、胃及肝样品进行分析。在血、胃及肝样品中未检出杀虫双,均检出沙蚕毒素。在血样品中还检出了比沙蚕毒素更大的色谱峰,在胃样品中也检出了此色谱峰,但峰面积较小,肝样品未见此相应的色谱峰。经实验推断此化合物为杀虫双的另一代谢产物二甲基沙蚕毒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我国生殖内分泌肿瘤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方法 ]收集全国 3 1个省市 1991~ 1999年女性乳腺癌、卵巢癌、男性前列腺癌以及睾丸癌的死亡监测资料和 1981~ 1989年的环境监测资料 ,同时收集了各省的地理面积资料。建立多元Poisson回归模型和GM( 1,N)模型 ,分析 1991~ 1999年上述肿瘤与 1981~ 1989年环境监测数据的相关性。[结果 ]与生殖内分泌肿瘤相关的主要环境污染因素为单位面积废水排放量x1(OR >1.2 ,P <0 .0 5 )、单位面积废气排放量x2 (OR >1.3 ,P <0 .0 5 )以及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x3 (OR >1.2 ,P <0 .0 5 ) ;对乳腺癌、卵巢癌以及前列腺癌死亡率建立的GM( 1,N)模型分别为MR(t +1) =( 2 .70 3 -0 .0 0 0 5 63x1-0 .0 0 0 668x2 -0 .0 3 3 6x3 )e-2 .844t+0 .0 0 0 5 63x1+0 .0 0 0 668x2 +0 0 3 3 6x3 ,MR(t+1) =( 0 63 1-0 .0 0 0 13 5x1-0 .0 0 42x3 )e-1.458t+0 .0 0 0 13 5x1+0 .0 0 42x3 ,MR(t+1) =( 0 .3 795 -0 .0 2 16x3 )e-1.559t+0 .0 2 16x3 。 [结论 ]废水、废气的排放和农药的使用是我国生殖内分泌肿瘤发生的环境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胃匀浆中巴丹、易卫杀的GC-FPD测定方法,并用此方法观察了巴丹、易卫杀在大鼠胃匀浆中的转化。添加巴丹的胃匀浆样品,经Na2S溶液转化生成沙蚕毒素,其回收率为103.1%[n=4,RSD(%)=0.73];添加易卫杀的胃匀浆样品,其回收率为100.5%[n=4,RSD(%)=0.54]。在大鼠胃匀浆中分别添加巴丹、易卫杀后,1min时,分别有49.7%和28.8%的巴丹、易卫杀转化成沙蚕毒素;至10min时,加入的巴丹及易卫杀大部分转化生成沙蚕毒素。结果显示,巴丹和易卫杀在大鼠体内极易转化成沙蚕毒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CU患者经口气管插管拔管后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ASD)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医院重症医学科行经口气管插管并成功拔管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生ICU-ASD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血糖、血压、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插管时间、是否二次插管],并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180例患者,72例(40.0%)发生ICUASD;年龄>50岁(OR=2.358,95%CI 2.022~4.734)、APACHEⅡ评分高(OR=1.298,95%CI 1.187~2.351)、插管时间长(OR=1.061,95%CI 1.053~1.136)是发生ICU-AS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ASD发生率较高,年龄>50岁、APACHEⅡ评分高、插管时间较长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对有此类特征的患者应提前进行临床干预,拔管后应尽早行吞咽功能评估或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