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踝关节损伤中的高位腓骨骨折一例报告─—兼谈Maisonneuve骨折闫明,雍宜民患者男,42岁,入院前5小时自2m高处跳下,左足先着地,落地后感觉左踝部剧痛,逐渐肿胀。落地时足的体位不详。体检:左踝关节肿胀,畸形明显,外踝无压痛,内踝及踝前方压痛明显...  相似文献   

2.
黄福云 《中国骨伤》1991,4(3):39-39,41
病例 患者张某,女,43岁。住院号:6865,X片号:10508。由于骑自行车时跌倒,左足呈外翻位着地,当时即感踝部疼痛剧烈,活动功能受限,继而踝关节逐渐肿胀。经专科检查:左踝关节明显肿胀,畸形,局部压痛,踝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可触及骨擦音,内外踝上方可见各有2cm×2cm之张力性水泡。X光片示:左胫骨内踝骨折,远端明显向关节内移位,左腓骨外踝骨折,骨折端稍向外移位,胫骨后踝可见一骨折,无明显移位。诊断:左三踝骨折。  相似文献   

3.
踝部嵌夹型骨折一例报告王继峰杨昌杰聂峥嵘患者女,34岁。于1993年9月9日因骑摩托车不慎摔倒,致左踝部疼痛,青紫,肿胀,畸形,不能活动,当天收入院。查体:左踝关节青紫肿胀,左足极度内翻畸形,踝关节功能丧失,压痛剧烈,有明显骨擦音,骨擦感,X线片示:...  相似文献   

4.
洪潮  胡洪奎  李超  李旭  顾小华 《中国骨伤》2020,33(7):665-666
正患者,男,41岁,跌倒伤致右踝关节疼痛1 h来诊。查体:踝关节外旋外翻位畸形,重度肿胀,踝关节外侧压痛有骨擦感,活动受限。右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右外踝骨折向外侧移位,踝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增宽,距骨向外侧半脱位(图1a)。螺旋CT三维重建示外踝骨折向外侧移位,腓骨移至胫骨外后方,右侧距骨向外后方半脱位,下胫腓分离,胫骨下胫腓联合处有撕脱性骨折片(图1b,1c)。入院诊断:Bosworth骨折。  相似文献   

5.
《中国骨伤》2007,20(2):I0001-I0001
以下是有关足踝损伤与疾病的选择题,有单选题和多选题,请选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卡中。1·内翻暴力引起的踝关节损伤可有:A.内踝斜形骨折B.距骨向外脱位C.外踝撕脱性骨折D.下胫腓韧带断裂E.三角韧带断裂2·踝穴是由哪些构成的:A.前踝B.内踝C.外踝D.后踝E.距骨体3·踝关节骨折脱位常见的并发症:A.骨折不愈合B.骨坏死C.骨折畸形愈合D.创伤性关节炎E.以上都不是4·关于Pilon骨折的概念,不正确的是:A.腓骨完整,胫骨远端爆裂骨折波及踝关节面的骨折B.腓骨骨折,胫骨远端嵌压骨折未波及踝关节面的骨折C.腓骨完整,胫骨远端爆裂骨折未波…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9岁,2 d前从约2 m高处坠落,左足着地后出现左下肢畸形、肿胀,于2019年4月26日入我院治疗。判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摄左胫腓骨DR片显示左Pilon骨折及左跟骨骨折(图1A);CT检查显示骨折类型为左Pilon骨折,AO分型C2型,左跟骨骨折SandersⅣ型(图1B)。入院后给予左距骨骨牵引以保持左下肢稳定及力线,同时积极给予脱水消肿。13 d后肿胀消退及左下肢力线、皮肤软组织条件等均良好,行左Pilon骨折及左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摄左踝关节DR片复查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在位(图1C)。出院后患者定期门诊复查,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估。术后2个月,患者左下肢无负重、后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尚可,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85分,患者的踝关节运动功能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7.
Bosworth骨折是一种罕见的踝关节骨折脱位,早期如果漏诊或治疗不当将导致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笔者于2009年8月收治1例典型Bosworth骨折,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65岁,下楼梯时不慎扭伤右踝,4h后来院就诊.查体:踝关节于外旋外翻位畸形,肿胀严重,足背动脉可及,无感觉障碍,X线片显示踝关节骨折.急诊手术治疗,术中复位并固定三踝骨折后,发现距骨有向后脱位趋势,外踝整体感觉位置偏后,但下胫腓骨间膜非常完整,关闭伤口,石膏托固定踝关节于中立位.术后复查X线片,正位像未见明显异常,侧位像显示外踝偏后.进一步复查CT,发现腓骨骨折近端已整体移位于胫骨远端腓切迹的后方,确诊为Bosworth骨折,遂行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移位的腓骨中上段骨折对踝关节力学的影响,并为有移位的腓骨中上段骨折应进行有效内固定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有移位的腓骨中上段骨折病人20例,拍摄双侧踝关节标准正位片,测量踝穴宽度、腓骨远端上移之数值,来观测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应用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仪,检测足底压力中心轨迹,距下关节角度范围,进行健患侧对比.[结果]有移位的腓骨中上段骨折,畸形愈合后,会导致踝穴增宽、外踝上移[(平均值分别为(1.260±0.339)mm;(1.045±0.276)mm],致使踝关节稳定性下降.有移位的腓骨中上段骨折,足底压力分析,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偏移,距下关节角度范围比健足明显增大(P<0.01),即足踝部存在不稳.[结论]有移位的腓骨中上段骨折应解剖复位并进行有效内固定,恢复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患者,女,36岁,左足底踩到土炮爆炸后摔倒在地,即感左踝部肿痛、畸形,不能行走。受伤7d后入院。查体:左踝部肿胀,内后侧可见大水疱。左内踝后下方突起,局部压痛明显可及骨磨擦感及异常活动。左踝关节弹性固定,主动活动受限,被动活动:跖屈10°、背伸5°、足内翻10°、外翻10°。左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足趾末梢血运及皮肤感觉存在。X线检查及CT扫描后三维重建显示:左距骨颈粉碎性骨折,距骨体部向后内翻转180°,左胫骨前缘骨折,骨折端轻度移位。术中取腓骨下段8cm长的骨段,远端松质骨剪成小颗粒备用。彻底清除踝关节内碎骨块,凿去胫距…  相似文献   

10.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58例,男31例,女27例;平均年龄28岁。三踝骨折5例,内踝骨折27例,外踝骨折26例,其中内外踝骨折9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6例,合并腓骨下段骨折4例。单纯内、外踝骨折采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同时内外踝骨折各骨折分别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者,从腓骨向胫骨拧入1枚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胫腓关节;内踝合并腓骨下段骨折者,内踝用1或2枚可吸收螺钉,腓骨骨折用重建钢板内固定;三踝骨折者据骨折片大小分别每一骨折用1或3枚螺钉内固定。结果:5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4年,平均26个月,经Kennedy踝关节功能标准评分,优30例,良20例。无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固定钉松动、踝穴不稳定、畸形愈合,无明显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可吸收螺钉是种新型内固定材料,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好,可免除二次手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李鹏斌  覃松  喻忠斌 《骨科》2013,4(1):25-27
目的观察用腓骨钩钢板治疗Danis-WeberA/B型踝关节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对30例伴有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踝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为8 h~18 d。手术顺序为外踝、内踝和后踝。外踝骨折使用腓骨钩状钢板固定,内踝骨折使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后踝骨折根据骨折块大小及形态使用螺钉或钢板固定。术后石膏托外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23.45个月。术后4~6周X线片均可见骨折线模糊;30例患者于术后12周达到临床愈合,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局部不良反应及踝关节不稳。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为90分(65~95分),优14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结论使用腓骨钩钢板治疗Danis-WeberA/B型踝关节不稳定骨折内固定的牢靠度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方便,能维持关节稳定性,可早期、大范围地活动踝关节,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踝部骨折的手术疗效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踝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41例分别应用拉力螺钉、1/3管型钢板、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结果41例随访1~3年,优24例,良14例,差3例.结论踝部骨折手术治疗应遵循踝关节的生理特点,强调恢复外踝及下胫腓联合的解剖关系、踝关节的稳定、合理有效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期手术治疗胫腓骨下段开放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分期手术治疗18例胫腓骨下段开放骨折患者:一期行急诊清创、腓骨内固定及胫骨外固定支架固定,二期行胫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记录骨痂开始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并记录踝关节活动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  相似文献   

14.
胫骨平台骨折拆除内固定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例报告 患者,男,41岁,11个月前因骑摩托车与电瓶车相撞,当时左膝外下方有伤口,左足及小腿麻木,摄X线片示左胫骨平台骨折,在外院行急诊手术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但未植骨,切口选前外侧单独切口,术后诊断为左胫骨平台开放性骨折、左腓骨上段骨折伴腓总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CT三维重建分析外踝骨折后三角韧带完整性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用18具成年人下肢标本,男11具,女7具;年龄55~79岁,平均68.2岁;均排除下肢外伤病史.将18具标本平均分为两组,每组9具.1组只切断下胫腓前韧带,即三角韧带完整组;2组同时切断下胫腓前韧带和内踝三角韧带,即三角韧带损伤组.每具标本于外踝尖近端3 cm处横行截断腓骨,通过标记的克氏针分别建立远端腓骨外旋5°、10°、15°、30°的畸形模型,并行钢板螺钉固定.每次建模后均行薄层CT扫描.将所有CT数据导入Mimics 10.01软件,通过自动密度识别及后期人工处理描绘下胫腓联合、踝穴及踝穴内距骨轮廓,运用软件建立下胫腓联合、踝穴、踝穴内距骨三维模型,并自动计算各模型体积.通过踝穴及踝穴内距骨体积相减,得到踝关节间隙体积.比较组间及组内不同旋转度数时各模型体积的变化,从而反映各病理模型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随着旋转畸形度数增加,下胫腓联合及踝穴体积增大,而踝穴内距骨体积随之减小.在三角韧带完整组中不同旋转角度所致畸形模型比较,10°旋转畸形时下胫腓联合体积及踝关节间隙较正常开始出现显著性增大.在三角韧带损伤组中不同旋转角度所致畸形模型比较,5°旋转畸形即开始出现踝关节间隙及下胫腓体积较正常时显著性增大.结论 三角韧带完整性可影响外旋畸形时踩关节间隙的变化.当三角韧带完整时,10°外踝旋转畸形即可导致下胫腓联合及踝关节间隙显著性增大;而当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5°旋转畸形即可出现踝关节间隙显著性增大,下胫腓联合显著性分离,踝关节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中常见骨折之一,部分踝关节骨折合并有腓骨下段骨折、下胫腓联合的分离.自1999~2004年笔者采用腓骨解剖型钢板拉力螺钉治疗合并腓骨下段骨折的踝关节骨折76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闭合性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80例(93踝)闭合性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0例均获随访,术后疗效按Mazur评分评定:优23例(30踝),良38例(40踝),可11例(15踝),差8例(8踝),优良率76.25%。结论术前应认真评估皮肤软组织损伤程度,处理腓骨骨折;术中选择合适内固定,必要时辅以外固定架外固定;术后早期活动踝关节,尽可能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结合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自2007年至2010年治疗9例GustiloⅢ型开放性胫腓骨远端骨折,男7例,女2例;年龄29~51岁,平均40岁。所有患者I期急诊清创后钢板内固定腓骨,外固定支架跨踝关节固定胫骨,待小腿内侧植皮成活后拆除外固定架,Ⅱ期采用I期腓骨切口经腓骨前方入路固定胫骨。早期行功能锻炼,观察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37个月,平均21个月。9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4周,均无钢板断裂及螺钉松动。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优3例,良4例,中2例。结论: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治疗GustiloⅢ型开放性胫腓骨远端骨折,复位质量高,可早期恢复踝关节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腓骨远端干骺端钢板用作支撑钢板固定外踝和后踝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腓骨远端干骺端钢板用作支撑钢板固定外踝及后踝治疗三踝骨折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20~65岁,平均45岁。左侧12例,右侧11例。根据Lange-Hansen分型,Ⅲ、Ⅳ度旋后-外旋型14例,Ⅳ度旋前-外旋型9例。直视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骨折复位固定顺序为外踝、后踝、内踝、下胫腓联合。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钢板稳定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8.4个月。患肢均无畸形愈合,无骨不连,无钢板外露、松动、断裂,无伤口感染。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估,优17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1%。结论腓骨远端干骺端钢板用作支撑钢板固定外踝及后踝治疗三踝骨折,其操作简便、对骨折固定可靠、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少,是治疗三踝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治疗陈旧性后踝合并腓骨骨折畸形愈合时,总结联合后路行切开复位、重建踝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1年12月,共收治的18例陈旧性后踝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患者,均经联合后内+后外入路行后踝、腓骨骨折畸形愈合切开复位、并重建踝关节解剖对位;其中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41岁(19~61岁);初次受伤至最终切开复位术平均间隔10个月(8~30个月),术前后常规行X线及CT检查以评估骨折复位、踝关节解剖对位及骨折愈合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应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与后足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共11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32个月(14~48个月)。术后经X光、CT评估,所有患者踝关节解剖对位较术前均有较明显的改善,且力线恢复良好;AOFAS踝关节与后足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40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4分;VAS评分从术前平均5.3分改善到术后1.5分;踝关节活动度从术前平均15°提高到术后平均35°。结论 对于陈旧性后踝合并腓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联合后路切开解剖复位后踝及腓骨骨折,重建踝关节解剖对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