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压力感受器张力测试系统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3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根据软组织平衡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使用压力感受器张力测试系统进行软组织平衡,对照组(15例)采用间隙平衡技术进行软组织平衡。比较两组术后1年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活动度、KSS临床与功能评分、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评分。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术后12个月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活动度、KSS临床与功能评分、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均无切口感染及假体松动、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压力感受器张力测试系统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能更精确地恢复膝关节的软组织平衡,从而更好地恢复膝关节的功能以及活动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周围注射止痛药物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38例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用药组在术中采用布比卡因结合吗啡混合液行关节周围浸润注射;对照组不接受药物注射.患者术后36 h内接受自控式标准化镇痛,并在不同时间段进行数字化疼痛评分(NRS).结果 用药组患者术后24 h内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镇痛要求显著降低.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周围注射止痛药物术后镇痛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62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分为两组,单髁组31例,行单髁置换术(UKA)治疗,全膝组31例,伴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TKA)。观察单髁组与全膝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主动屈膝超过90°所需时间;术后半年、术后1年患者屈膝最大角度、股胫骨角度(FTA)及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结果单髁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小于全膝组,并且患者术后主动屈膝超过90°所需时间短于全膝组(P0.05);术后1年,全膝组患者屈膝的最大角度小于单髁组患者(P0.05)。全膝组患者于术后3个月、半年、1年的股、胫骨角度均略小于单髁组(P0.05);单髁组患者术后3个月、半年、1年的膝关节HSS评分与全膝组无明显差异(P0.05)。全膝组术后出现1例深静脉血栓,对症治疗后无异常,单髁组术后无感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单髁组与全膝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对患肢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创伤小,更少的截骨量及更小程度破坏正常间室均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但是此术式对于治疗医师操作技术要求更高,且适应症不如全膝关节置换术广泛,对下肢力线矫正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比较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僵硬膝与正常膝关节的临床疗效,探讨僵硬膝与正常膝关节置换术相比术中操作和术后康复的要点.[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2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其中僵硬膝组11例16膝,非僵硬组11例16膝.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HSS评分和关节活动范围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术前HSS评分、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僵硬组术前平均膝关节活动度(6±5)°、术后活动度(78±16)°及HSS评分(66±18)分、平均手术时间(143±21) min、总失血量(740±130) ml,非僵硬组术前平均膝关节活动度(72±18)°、术后活动度(109±16)°及HSS评分(84±19)分、平均手术时间(88±15) min、总失血量(576±107) m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膝关节活动度相比存在显著差异(73±19)°vs (36 ±22)°(P<0.05).[结论]术中注意关节暴露、软组织松解、术后积极康复锻炼,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僵硬膝的患者虽然不能达到正常膝关节置换的评分和活动度,但仍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经关节周围软组织内注射包含大剂量布比卡因的混合镇痛药物的护理配合,以顺利完成操作,避免发生并发症。方法重视深浅组织内注射混合药物的不同配方,避免配制过程中发生错误和污染,提醒和配合医生分层分次注射,严格掌握3次注射药液的部位和注射时间,注意提醒麻醉师观察注射药麻醉深度调整和是否有注射药中毒反应。结果 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对30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采用术中关节周围软组织内注射包含大剂量布比卡因的混合药物的方法进行术后镇痛治疗,结果显示无局部麻醉药不良反应发生,术后1~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平均1.08±0.67分、1.21±0.6分和3.67±0.89分。术后1 d时53.3%病人能够进行自主直腿抬高动作,出院时自我满意度为平均9.25±0.75分。结论掌握关节注射镇痛法的配合要点、药物性能、药理作用、配制方法等,娴熟配合骨科医生完成手术,有利于明显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疼痛,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全膝关节置换术在晚期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手术要点及康复方法。方法 对46例(5 7侧)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均得到6~66个月的随访,根据HSS膝关节评分法,44膝优,13膝良,优良率10 0 %。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佳治疗手段,假体选择,关节面的切除和假体安放位置,膝周软组织平衡以及康复训练是取得优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背景:屈曲畸形骨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进行大范围软组织松解,术后存在较严重的急性疼痛,导致早期功能恢复不佳而影响手术效果。目前有多种围手术期镇痛模式,其中关节周围注射复合镇痛药物简单易行,可较好控制置换术后的早期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液关节周围注射在屈曲畸形骨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早期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60例屈曲畸形骨关节炎患者均接受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0)接受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治疗,实验组(n=30)接受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治疗,同时术中在关节周围注射复合麻醉药物(盐酸罗哌卡因+肾上腺素)。评估手术前后患膝静止和活动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活动范围,比较两组术后早期镇痛效果及早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4、8、12、24、36h患膝静息时和活动时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活动范围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48h、3d运动时VA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静息时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范围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7d两组间VAS评分及活动范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关节周围注射罗哌卡因复合液可减轻屈曲畸形骨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有助于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计算机导航定位和软组织平衡辅助与传统髓内、外定位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术后疗效,探讨计算机导航定位在关节外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自2004年10月至2007年9月应用计算机导航定位与软组织平衡辅助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77例107膝,男9例12膝,女68例95膝;年龄35~78岁,平均68岁.骨关节炎86膝,类风湿关节炎12膝,强直性脊柱炎8膝,化脓性关节炎致膝关节骨性强直1膝.同期行传统髓内、外定位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81例107膝,两组患者的原始疾病、年龄、HSS术前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术后力线、软组织平衡、并发症、膝平均出血量、膝平均手术时间.结果 手术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68°~110°,平均93°.全部病例随访3~25个月,平均16个月.导航组下肢力线误差、软组织平衡关节线角度变量、关节间隙距离分离变量都小于非导航组.导航组术中术后出血量(779.354±81.712)ml,与非导航组(786.612±82.764)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83.643±12.235)min,与非导航组(64.844±11.281)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导航组HSS改良评分(93±5.6)分,与非导航组(82±4.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脂肪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各有1例感染.结论 计算机导航技术用于膝关节表面置换,假体植入更精确,术后下肢力线和软组织平衡恢复更好.手术时间延长,但未增加出血量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静脉或局部两种给药方式应用糖皮质激素术后早期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7月至10月101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方式不同随机分成三组,即静脉激素组(33例)、局部激素组(33例)、空白对照组(35例),三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其他多模式镇痛方案相同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索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方法。方法采用针对性的软组织平衡程序对33例膝关节屈曲挛缩大于20°(20°~60°)的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进行软组织松解,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畸形程度、术中软组织松解情况、术后畸形矫正和膝关节功能等。结果33例患者中20例(60.6%)仅靠软组织松解即可在手术中基本矫正膝关节的屈曲畸形,术中需行股骨远端2次截骨者不到40%,且均为屈曲挛缩大于30°的患者。屈曲挛缩大于40°的患者,除松解紧张侧侧副韧带外,均需松解内外两侧后方关节囊;屈曲挛缩小于40°时,内外翻畸形越严重,两侧后方关节囊需要同时松解的概率越低。临床疗效显示,术中除2例仍残留5°和8°屈曲挛缩畸形外,其余31例患者术中均能完全伸直。随访31.3个月(6~66个月),膝关节评分(H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8.8分增加到平均79.2分,膝关节平均屈曲挛缩1.3°(-3°~10°)。膝关节活动范围(ROM)由术前平均57.69°增加至97.69°。结论软组织松解是矫正膝关节屈曲挛缩的主要手段,对不同的膝关节疾病和畸形程度其术中软组织松解方法各不相同。良好合理的软组织平衡仍可使高度屈曲挛缩的膝关节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获得明显的功能恢复和畸形矫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