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下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B-Twin植入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失稳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9月~2008年6月,对32例腰椎退变失稳型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显微椎间盘镜联合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B-Twin植入椎间融合术。手术融合节段:L2/31例,L3/43例,L4/518例,L5/S110例,均为单节段。结果植入2枚B-Twin 23例,单枚9例。术后1周VAS疼痛评分由术前8.7±0.3降至2.3±1.7(t=20.64,P=0.001)。随访时间平均25个月(24~29个月),植骨融合率采用Suk标准:1年融合率为93.8%(30/32),2年融合率为96.9%(31/32),B-Twin椎间融合器无明显下沉。结论后路显微椎间盘镜联合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B-Twin植入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失稳型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植骨融合率高,临床症状缓解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后椎间B-Twin植入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采用后路小切口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B-Twin植入加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30例临床疗效评价,优23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6.7%。融合区均骨性愈合,未见假关节形成和根性疼痛复发,椎间高度及复位程度无丢失。结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B-Twin植入加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寻找微创技术下治疗椎间盘突出并椎间失稳有效办法.方法 腰突患者共6例,单间隙突出5例,两个间隙突出1例,均采用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微创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并通过通道管放置子弹形BAK(钛合金多孔螺纹状椎间融合器)使椎间融合.结果 术后半年至一年随访,5例单节间隙肢体放散痛及机械性下腰痛消失,疗效满意,1例两间隙患者术后仍间断有机械性下腰痛.结论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加BAK椎间融合治疗椎间盘突出并椎间失稳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既减少了病人的手术创伤和痛苦,也达到了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作者经治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其中突出于椎间孔者7例,突出于椎间孔外者3例,占同期2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症例的4.1%。与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它多累及同节段腰神经根。下肢疼痛剧烈而腰痛轻微,大腿前主与小腿前内侧疼痛和麻木,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股四头肌肌力减退为突出的症状和体征。椎间盘髓核游离或脱出为最常见病理类型。CT或MRI可清楚地显示位于椎间孔或孔  相似文献   

5.
王博  杨群  张德强  王宏  吴春明  马凯  唐开  刘阳 《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0):1110-1115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下减压、B-Twin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 3月至 2010年 5月, 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 87例, 男 49例, 女 38例;年龄 37~65岁, 平均 47援6岁。均为单节段病变, L3, 43例、L4, 543例、L5S1 41例。采用单枚 B-Twin椎间融合 51例(单枚组), 双枚融合 36例(双枚组)。采用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患者术后疗效, 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融合时间和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均获得 12~46个月的随访, 平均 35.8个月。术后腰腿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 ODI术前平均为 78%±3%, 末次随访平均为 18%±3%;VAS评分术前平均为(8.70±1.3)分, 末次随访平均为(0.65±0.48)分;椎间隙高度术前平均为(8.76±1.3) mm, 术后 1个月平均为(12.8±1.5)mm, 术后 12个月平均为(11.8±0.6) mm。单枚组与双枚组 ODI、VAS和椎间隙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单枚组少于双枚组。均获融合或可能融合, 融合时间 3.9~8援6个月, 平均为 5援6个月。结论椎间盘镜下减压、B-Twin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疗效满意, 单枚与双枚融合疗效相近, 单枚融合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医疗费用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下减压B-Twin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01-2010-05收治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均为单节段病变,L1.2例,L2,3 8例,L3、4 20例.均行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3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36个月,平均26.7个月.术后腰腿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VAS评分术前平均为(8.5±1.2)分,末次随访平均为(0.5±0.4)分;ODI术前平均(79±4)%,末次随访为(15±4)%,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间隙高度术前平均为(8.95±1.4)mm,术后12个月平均为(12.2±0.7)mm.31例椎间植骨均获得融合,融合时间为4.1~6.1个月,平均4.9个月.结论 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临床疗效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3~65岁,平均44岁。腰椎前屈后伸侧位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存在腰椎不稳,其中L4/512例,L5/S18例。MRI显示不稳节段合并中央型椎间盘突出9例,侧方椎间盘突出11例;同时合并腰椎管狭窄15例,其中侧隐窝狭窄11例,中央型椎管狭窄4例。均采用后路小切口下椎间盘切除、神经根管探查减压和B-Twin椎间融合术。结果:手术时间为1.3~2.3h,平均1.8h;术中出血量为70~90ml,平均80.7ml。术中无硬脊膜损伤,术后无脑脊液漏、神经功能损伤、伤口血肿等并发症发生。失访1例,19例随访6个月~2.5年,平均1.3年。患者术前Osweste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为38.74±4.70分,术后第3天为12.26±2.18分,术后3个月为9.95±2.39分,末次随访为8.05±2.07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第3天比较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P0.05。术前病变椎间隙高度为9.73±1.49mm,术后第3天为13.53±1.63mm,末次随访为12.32±1.42mm,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第3天比较P0.05。10例融合器出现2mm以内沉陷,5例出现较明显沉陷(2mm),无融合器脱落。18例患者植骨融合,1例未融合但无任何临床症状。2例仍有腿部疼痛,1例予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为骨粒脱落所致未进一步治疗。结论: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Zhang DQ  Yang Q  Jiang CM  Wu CM  Ma K  Tang K  Liu Y  Wang B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1):1637-1641
目的 对比椎间盘镜下减压单枚与双枚椎间融合器(B-Twin 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45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43~61岁,平均46.8岁.均为单一节段病变,其中L3-42例,L4-529例,L5~S1 14例,均行后路椎间盘镜下减压B-Twin cage椎间融合术.根据cage数目随机分为单枚组(24例)和双枚组(21例).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 43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单枚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双枚组.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1.0±3.2)d和(10.9±3.3)d.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分值呈递减趋势,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ODI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椎间隙高度均维持良好,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获骨性融合.单枚组术后出现顽固性腰痛3例,双枚组2例.双枚组有1例侧翼断裂,但无移位及临床症状.结论 椎间盘镜下减压单枚与双枚B-Twin 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疗效相近,单枚融合术创伤小,花费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椎间盘镜治疗椎间孔外突出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治疗椎间孔外侧突出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椎间盘镜经椎旁肌小关节外侧入路治疗16例椎间孔外侧突出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完成神经根探查、减压和髓核摘除,疗效按Macnab标准评估.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41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0 mL,全部患者经平均15个月随访,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B-Twin cag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间不稳症的疗效。方法采用B-Twin cage治疗4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85~130 min,术中出血量95~225 ml。4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30个月。术后无感染、神经损伤、植入cage松动脱出等并发症。术后JOA下腰痛评分:优33例,良5例,可5例,优良率88.4%。结论应用B-Twin cag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间不稳,创伤小,植骨融合率高,安全性可靠,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神经根孔入路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6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行TLIF。采用经神经根孔后壁的扩大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和彻底减压,椎间隙前1/3植入碎骨,后2/3植入单个融合器,同时使用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脊柱。效果 平均手术时间2(1.5~4)h;术中平均出血量250(100~450)ml。随访1.5(1~2)年,所有患者脊柱节段均获融合(100%),平均融合时间为8(6~11)个月。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优良率为96.2%(25/26)。结论 TLIF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椎间盘突出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融合率高和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和变异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历史对照设计类型,实验组应用医院自行设计的临床路径诊疗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诊疗模式,测量指标主要包括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和JOA评分,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与非临床路径患者比较,进入临床路径患者总住院天数、手术前后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手术前后及手术日住院费均显著减少,患者满意度和JOA评分改善率显著提高。26例患者发生了临床路径变异。结论临床路径的实施能有效降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应重视记录、分析和处理临床路径变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年龄42~68岁,平均52.3岁;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测评入院时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腰腿疼痛程度),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并行CT检查了解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96例患者手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8.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和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良率为94.79%。末次随访时行CT检查,均无内固定失效和椎间不融合发生,6例发生椎间融合器塌陷入终板,但无不适,考虑与骨质疏松或过早负重活动有关。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MED法与Love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9年12月以来手术治疗单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70例,其中MED法与Love法各35例,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术后改善率,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髓核摘除量,术后发热,术后下地时间. 结果术前JOA评分MED组与Love组分别为12.2±1.8与12.1±1.4(t=0.437,p=0.663);术后JOA分别为26.9±1.6和26.1±5.3(t=1.80,p=0.077);改善率分别为87.8%和83.1%(t=1.84,p=0.069);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2.0±0.1)cm和(5.0±0.6)cm(t=26.721,p<0.001);出血量分别为(41±12)ml和(69±15)ml(t=11.167,p<0.001);手术时间分别为(69±15)分钟和(56±9)分钟(t=4.057,p<0.001);最高体温分别为(36.8±0.1)℃和(37.5±0.3)℃(t=10.80,p<0.001);髓核摘除量分别为(1.6±0.4)g和(2.2±0.4)g(t=8.40,p<0.001);术后下地时间分别为(1±0.5)天和(2.5±0.5)天(t=11.95,p<0.001). 结论 MED组与Love组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MED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及并发症,以提高疗效。方法:通道管经棘旁小切口进入,在内窥镜下切除突出的纤维环和髓核,术后予抗炎等治疗,术后3d开始下床活动。结果:158例手术,优良率93%,术中硬脊膜破裂2例,术后2例复发,无其他并发症。结论:MED有直接切除髓核、创伤小、减压充分、可维持腰椎的稳定性等优点,但MED是发展中的技术,需改进器械、改良手术操作等,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6.
17.
高金亮 《实用骨科杂志》2007,13(9):528-529,576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开窗减压术。通过术前标记腰椎正侧位片定位,于定位棘突间隙后正中偏患侧作长约1.5 cm小切口,逐级扩张后置入工作通道管,钻除部分椎板,置入内窥镜,于电视监视器下显露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彻底解除其对硬脊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本组共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平均随访7个月,按Prolo标准评定,治愈20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本术式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对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盘镜治疗兼论相关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效果、适应证、禁忌证及讨论一系列相关问题。方法:经后路椎板间隙椎间盘镜下行髓核摘除术。结果:217例患者门诊随访3—12个月,通过回顾分析,按有关标准评定其疗效,优186例,良25例,中6例,差O例,优良率达97.3%,治愈率85.9%。平均住院天数6.5d,平均费用8648元,手术操作时间30-120min。结论: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脊柱力学结构完整、住院时间短、疗效高、患者痛苦小、乐于接受等优点,该方法有较广泛的适应证,作为现代微创治疗手段,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9年12月77例无明显腰椎不稳的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病变椎突旁0.5 cm处做1.5~2.0cm纵行切口,适当剥离上椎板下缘肌肉,逐级套入椎旁肌扩张管,连接工作通道,安装MED系统。清理工作窗口内软组织,椎板咬骨钳切除部分上椎板,显露黄韧带附着点,剥离并咬除外侧部分黄韧带,显露神经根,髓核钳取出破裂的髓核组织,清理椎间隙和椎管内髓核组织。结果手术时间25~90 min,平均45 min。出血量10~150 ml,平均25 ml。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前(39.61±1.92)分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7.25±1.31)分(t=6.725,P=0.000)。77例随访9~36个月,平均23个月,未发生椎间隙感染及术后明显椎体滑脱。术后6个月Macnab评价标准:优56例,良15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达92.2%(71/77);65例术后随访超过1年,按Macnab评价标准:优51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5.4%(62/65)。结论 MED是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