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穿支蒂皮瓣修复臀骶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应用穿支蒂皮瓣修复臀骶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以来临床应用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5~79岁。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臀部、骶旁或腰动脉的皮穿支为血管蒂的轴型穿支蒂皮瓣移位修复臀骶部褥疮、溃疡及外伤性软组织缺损创面。切取皮瓣达6cm×5cm~19cm×11cm,穿支血管口径1.3~2.1mm,游离穿支血管蒂长度为2.5~4.5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伤口期愈合。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溃疡无复发。结论穿支蒂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供可靠,不损伤臀部肌肉,供区无需植皮,是修复臀骶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带血管筋膜蒂皮瓣在骶尾部褥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卧床的病人 ,由于护理不当常导致骶尾部褥疮 ,经反复换药仍难以治愈 ,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我院近年来应用带血管筋膜蒂皮瓣治疗骶尾部褥疮 14例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14例 ,其中男性 8例 ,女性 6例。年龄 2 5~ 70岁 ,病程 2~ 30月 ,平均 9月。致病原因 :脑血管意外长期卧床 5例 ,脊椎骨折截瘫 6例 ,多发性骨折 2例 ,人字石膏外固定压迫软组织 1例。褥疮面积最小 4cm× 6 cm ,最大10 cm× 12 cm。二、手术方法及结果 本组应用腰骶筋膜皮瓣 9例 ,腰臀筋膜皮瓣 5例 ,治疗骶尾部褥疮。(一 )腰骶筋膜…  相似文献   

3.
穿支动脉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 15 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应用穿支动脉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0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15例骶尾部褥疮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49~75岁.Ⅲ度褥疮6例,Ⅳ度9例.褥疮范围5 cm×4 cm~10 cm×8 cm.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臀上、骶旁或腰动脉皮穿支为血管蒂的轴型穿支蒂皮瓣移位修复骶尾部褥疮.采用旋转移位皮瓣修复 11 例,皮瓣周围完全切开的岛状皮瓣修复 4 例. 结果 术中出血50~300 mL,无需输血.手术时间 1~2 h,无特殊不适.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3 例伤口Ⅰ期愈合,2 例出现血肿和感染,经换药后愈合.住院时间20~40 d,平均29 d.随访1~5年,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皮肤颜色及弹性均恢复较好,褥疮无复发. 结论 穿支动脉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供可靠、不损伤臀部肌肉、供区无需植皮,是修复臀骶部褥疮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快速修复骶尾部软组织缺损和/或伴骨外露的方法。方法2003年2月~2006年4月,应用臀上动脉浅支穿支血管为蒂分叶皮瓣移位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及软组织缺损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8~67岁。骶尾部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5cm×12cm~25cm×20cm,平均20cm×16cm;褥疮5例,肿瘤1例;按褥疮分度度3例,度3例;病程3周~20年。切取分叶皮瓣范围为18cm×15cm~30cm×25cm。结果术后6例移位皮瓣均成活,其中5例切口期愈合,1例皮瓣周缘皮肤少量缺血、坏死,经间断换药32d后期愈合。随访2~38个月,平均19.3个月,分叶皮瓣生长良好,褥疮无复发,臀大肌保留良好伸髋功能。结论带臀上动脉浅支穿支血管为蒂分叶皮瓣是修复骶尾部软组织缺损和/或伴骨外露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皮瓣血运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臀大肌远侧穿支V-Y皮瓣修复骶部褥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臀大肌远侧穿支V-Y皮瓣修复骶部褥疮,简化手术操作。方法2002年3月~2005年3月,对11例骶部褥疮应用臀大肌远侧穿支V-Y皮瓣修复。褥疮范围:13 cm×11 cm~18 cm×14 cm,褥疮最大直径达18 cm。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1~69岁。病程8个月~3年。手术彻底清创后,设计以褥疮外侧创缘为底部,顶在股骨大转子处的V形皮瓣,皮瓣的内侧半在臀大肌的浅面掀起,皮瓣的外侧部从臀大肌深面掀起,形成一包含外侧穿支的V形皮瓣。将皮瓣向内侧推进修复骶部创面,供区创面作V-Y缝合。结果11例骶部褥疮修复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5个月~3年,双臀部对称,外形满意,除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外,余无褥疮复发。结论臀大肌远侧穿支V-Y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血运丰富、蒂部较长、向内侧推进的幅度较大、皮瓣大及供区损害小且可直接缝合,是修复骶部较大的软组织缺损可供选择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穿通支皮瓣修复臀骶部褥疮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及评价采用穿通支皮瓣修复臀骶部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臀骶部褥疮患者,按照缺损创面的位置和大小分类设计臀部、骶部穿通支岛状皮瓣或穿通支推进皮瓣进行修复。所切取皮瓣最大面积达20cm×15cm,穿通支外径在1.1mm以上,游离穿通支血管蒂长度为2.0~3.5cm。结果患者行皮瓣移植术后无皮瓣坏死、创面感染、瘘管形成等术后并发症,创面愈合较快。出院后随访患者6~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局部褥疮未复发。结论穿通支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供可靠、不损伤臀部肌肉,供区大部分能直接缝合,是修复臀骶部褥疮的良好办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结合臀部穿支皮瓣治疗骶尾部褥疮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对骶尾部褥疮患者20例,褥疮范围7cm×6cm~12cm×10cm.一期实施清创手术后进行持续负压引流7~14d,同时进行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等全身治疗.二期采用大小为8 cm×6 cm ~ 14 cm × 12 cm的臀部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经持续负压治疗后,患者局部炎性反应明显减轻,创面明显缩小,为二期手术提供了良好条件,再行二期穿支皮瓣修复,皮瓣除2例出现远端部分坏死外,均一期愈合.随访3个月~2年,褥疮无复发. 结论 正确应用VSD技术可有效减少褥疮感染和渗出、提高穿支皮瓣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臀上部改良菱形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11年3月,收治骶尾部褥疮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38~95岁,平均63岁。褥疮发生时间3个月~2年6个月,平均8.5个月。褥疮范围6 cm×5 cm~18 cm×13 cm。按褥疮范围及病变程度分度:Ⅲ度23例,Ⅳ度20例。采用改良菱形皮瓣设计方法,应用单侧(19例)或双侧(24例)臀上部筋膜皮瓣移位修复。一侧皮瓣切取范围为6.5 cm×4.5 cm~18.0 cm×11.5 cm。结果术后7 d发生皮瓣下积液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3例,经引流、换药处理后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1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和8个月褥疮复发;其余患者均无复发,皮瓣颜色正常,外观及弹性良好。结论采用臀上部改良菱形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具有设计及操作相对简便、手术损伤小的优点,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正> 骶尾部深度褥疮患者在临床上常见,一般以常规换药治疗,特别是范围超过3cm×3cm的创面往往时间长,效果不明显。我科自1994年以来采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治疗5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9~71  相似文献   

10.
以股动静脉为蒂的腓肠肌皮瓣修复骶部巨大褥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治疗骶部巨大褥疮的经验。方法以股动静脉为蒂切取剔除骨骼的腓肠肌肌皮瓣,皮瓣面积为23cm×33cm~25cm×30cm,修复骶部巨大褥疮,同时行大腿下部截肢术。结果临床应用2例,肌皮瓣全部成活,褥疮无复发。结论该肌皮瓣可有效地修复骶部巨大褥疮,但应在无其它方法的情况下谨慎选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臀部穿支皮瓣治疗老年患者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6月,收治29例老年骶尾部褥疮患者。男16例,女13例;年龄61~75岁,平均68岁。病程5个月~10年,中位病程5.5年。根据美国国家褥疮顾问小组(NPUAP)标准分度:Ⅲ度褥疮11例,Ⅳ度18例。褥疮范围7 cm×6 cm~12 cm×10 cm。合并症:脑血管障碍8例,老年痴呆6例,截瘫11例,其他4例。术中采用大小为8 cm×6 cm~14 cm×12 cm的臀部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2 d 3例(10.3%)皮瓣远端出现部分坏死,其余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Ⅰ期愈合率为(89.7%)。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周2例(6.9%)褥疮基底发生感染,术后10 d 1例(3.4%)发生伤口裂开,均经对症处理后愈合。术后2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3年。术后1、3年,2例褥疮复发,其中1例死于全身感染,1例行单纯清创缝合术后愈合;其余患者褥疮均未复发,皮瓣质地、颜色及弹性均恢复良好。结论臀部穿支皮瓣治疗老年患者骶尾部褥疮,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早期手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带皮穿支血管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5,自引:14,他引:25  
目的探讨带皮穿支血管与皮神经营养血管相结合的皮瓣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深部知名血管发出的皮肤穿支为皮瓣转轴点,切取皮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或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临床已应用43例,其中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3例,面积30 cm×12 cm~16 cm×8 cm;胫后血管穿支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9例,面积17 cm×9 cm~5 cm×4 cm;以骨间前血管腕背穿支前臂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8例,面积16 cm×6 cm~10 cm×4 cm;以掌指动脉指蹼穿支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13例,皮瓣面积6.0 cm×3.5 cm~2.5 cm×1.5 cm;皮瓣完全成活42例,1例因静脉回流障碍远端1/4坏死。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该术式结合了穿支蒂皮瓣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优点,扩大了皮瓣切取面积与修复范围,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供可靠,是修复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带臀上动脉浅支或臀下动脉皮支的臀大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褥疮12例。结果12例患者均一期修复,切取肌皮瓣面积14 cm×10 cm~10 cm×6cm,随访1~2年,肌皮瓣生长良好,无复发。结论应用臀大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具有操作简便、皮瓣血运好、供区无需植皮、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可一期完成修复等优点,是治疗骶尾部褥疮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配合臀大肌皮瓣移植治疗骶尾部褥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配合臀大肌皮瓣移植治疗骶尾部褥疮的效果。 方法 15例骶尾部褥疮先行清创及封闭负压吸引,7~10 d后二期应用臀大肌皮瓣移位修复创面。结果 15例骶尾部褥疮经负压封闭引流7~ 10d后,感染控制,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或部分骨外露,二期移植组织瓣13例全部成活,2例边缘少许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 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可以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配合臀大肌皮瓣移植治疗骶尾部褥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小腿血管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3,自引:12,他引:11  
目的报道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腓动脉终末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胫后动脉穿支或腓动脉终末穿支发出点为血管蒂,沿隐神经或腓肠神经轴线切取皮瓣,逆行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缺损。其中,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3例,面积5cm×4cm-15cm×8cm,腓动脉终末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6例,面积16cm×8cm~30cm×10cm。结果临床应用29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28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小腿血管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1月~2014年3月,应用改良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皮瓣修复85例(106指)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最大为6.3cm×3.8cm,最小2.5cm×1.2cm。 结果 85例皮瓣均成活,2例皮瓣术后第二天因肿胀引起蒂部卡压,给予拆除部分缝线解除压卡后皮瓣肤色逐渐恢复正常,1例皮瓣术后出现感染,部分边缘坏死,抗感染及换药12天后愈合。6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所获得随访的皮瓣外形及色泽满意,无明显臃肿,重建感觉的皮瓣两点辨别觉恢复至6~10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53例,良10例,可5例,优良率92.6%。 结论 改良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皮瓣具有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护理简便,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以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为血供的带蒂腹部皮瓣覆盖上肢电损伤创面的手术方法,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以第7~10肋间穿支血管供养的腹部皮瓣,修复6例电损伤患者肘部、前臂、腕部、手掌部创面。皮瓣面积16.0cm×12.0cm~9.0cm×7.0cm,移植皮瓣18.21d后断蒂。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及外观。结果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蒂皮瓣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便、耗时短。5例皮瓣移植后全部成活;1例皮瓣因切取时超过脐旁线,致远端边缘3.5cm×2.0cm部分坏死。术后外观满意。结论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蒂皮瓣适用于前臂、肘部及手部损伤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腓动脉终末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9,自引:13,他引:29  
目的报道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解剖观测基础上设计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管蒂,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7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30cm×10cm~23cm×8cm,穿支血管蒂长1.6~3.0cm.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结论该术式扩大了皮瓣的切取面积及修复范围,皮瓣血供可靠,手术简便,适用于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双叶筋膜皮瓣转位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对16例骶尾部褥疮患者褥疮创面清创后,应用带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双叶筋膜皮瓣的A瓣转移修复创面,B瓣转移修复继发性创面,B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从而达到供、受区一期修复. 结果 16例皮瓣全部成活,褥疮治愈.术后随访6~24个月发现皮瓣红润,血运可靠,疼痛觉、粗触觉存在,褥疮无复发;皮瓣供区线条状瘢痕愈合,功能形态未明显破坏.从而达到“受区修复好,供区破坏少”的原则. 结论 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双叶筋膜皮瓣血供良好,切取简单,转位灵活方便,是修复骶尾部褥疮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内踝上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内踝上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9例,其中车祸致伤5例,机器挤压伤4例,皮瓣旋转点在内踝上3~8 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4 cm×4 cm~12 cm × 8 cm.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9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皮瓣质地、弹性均正常,感觉获得一定恢复,外观及功能满意.供区创面顺利愈合.结论 该皮瓣血供可靠,不损伤主要血管,切取方便,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