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量注射泵和输液加温器在人工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方法:选择4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0例,其中,18例为气管切开术后患者,2例为气管插管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抽0.45%无菌盐水+盐酸氨溴索持续湿化气道,利用输液加温器加温湿化液。对照组20例,其中,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6例,气管插管患者4例,采用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观察两组患者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等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用微量注射泵和输液加温器持续泵入加温的湿化液,能准确控制湿化效果和减少相关的并发症,操作简单方便,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方法:选择4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0例,其中,18例为气管切开术后患者。2例为气管插管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抽0.45%无菌盐水+盐酸氨溴索持续湿化气道,利用输液加温器加温湿化液。对照组20例。其中,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6例,气管插管患者4例,采用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观察两组患者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等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用微量注射泵和输液加温器持续泵入加温的湿化液,能准确控制湿化效果和减少相关的并发症,操作简单方便,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刘凌  李春霞 《吉林医学》2013,34(18):3572-3572
目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气道,提高人工气道湿化效果,防止痰痂形成、减少吸痰次数和时间,减少刺激性咳嗽和气道出血的发生,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选择人工气道支持患者进行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气道。结果:两组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气道的方法优于注射器定时、间断滴注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排列表将6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1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滴入气道湿化液;对照组31例,采取传统的气道内定时、间断注入湿化液,比较两组的湿化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结果实验组的湿化效果不但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并发症少(P〈0.05)。结论机械通气中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明显优于传统的气道内定时、间断注入湿化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工气道是临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加湿作用.临床上如果湿化不够,气道内极易形成痰痴,引起或加重肺内感染,甚至会引起气道阻塞.危及生命.可见,对于应用人工气道患者有效的气道湿化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左娟 《大家健康》2013,(1):28-29
目的比较微量注射泵和输液加温器持续气道内湿化与间断气管内滴药对气道内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应用间断气管内滴药湿化气道;实验组20例,使用微量注射泵抽0.45%无菌盐水+盐酸氨溴索持续湿化气道,利用输液加温器加温湿化液。对两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对照组易引起患者刺激性咳嗽,将湿化液咳出会影响湿化效果;实验组将湿化液缓慢、均匀而持续地注入呼吸道,达到有效的湿化作用。结论用微量注射泵和输液加温器持续泵入加温的湿化液,能准确控制湿化效果使痰液易于排出且很少引起刺激性咳嗽,降低了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微量注射泵在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方法对人工气道进行湿化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将36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微量注射泵连续湿化法,B组采用间断滴入湿化法。结果:A、B两组患者气道湿化后效果良好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组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气道,效果满意,肺部感染率低,不易形成痰痂,且能减轻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推注湿化液湿化气道与间断滴注湿化气道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1月——2009年5月采用微量注射泵对50例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病人实施相应护理的临床资料及分析.结果应用微量泵进行气道湿化病人出现刺激性咳嗽0例、痰液阻塞1例、气道粘膜损伤出血1例、肺部感染3例,相比较传统间断滴注法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使用微量泵进行气道湿化病人的刺激性咳嗽痰液阻塞、气道粘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均明显下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侯敏  张敏 《黑龙江医学》2003,27(12):945-945
临床上抢救危重病人时为保证呼吸道通畅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气管切开病人的增多 ,人工气道管理方法逐渐获得改进。气管切开术后 ,病人因呼吸道黏膜失液较多 ,气道内分泌物易于干结脱落引起阻塞 ,所以 ,加强气道湿化尤为重要。而传统的气道湿化是用注射器针头将湿化液滴注气道内 ,弊病较多。为此 ,我院于 2 0 0 1 - 0 9开始采用微量注射泵气道湿化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方法1 1 备齐用物微量注射泵、专用输液管针头、5 0mL注射器、0 85 %生理盐水、按医嘱配制的湿化用药。1 2 操作方法1 2 1 将用物携至病人床…  相似文献   

10.
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病人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应用微量注射泵对人工气道病人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常规湿化方法进行比较,旨在了解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效果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微量注射泵应用于人工气道持续湿化的效果,探索最佳的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方法将5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25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观察2组患者的湿化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确切,且可以大大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适有效的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方法对108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进行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所产生结果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形成痰痂、气道出血、肺部感染机率低于对照组,提高肺的顺应性高于对照组,同时有利于吸痰操作,减少护理工作量。结论应用微量注射泵气道湿化与氧气吸入同一通道方法.明显优于气道湿化与氧气吸入两条通道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微量注射泵湿化对人工气道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微量注射泵与传统湿化方法的效果,使之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5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统一表格记录,进行连续观察,将获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微量注射泵组无发生刺激性咳嗽及痰阻、痰痂形成1例、气道粘膜损伤出血2例、肺部感染5例:传统组刺激性咳嗽67例、气道粘膜损伤出血10例、痰痂形成21例、痰阻16例、肺部感染26例。结论微量注射泵湿化是一种简单、安全、稳定、有效的方法,减少流程、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4.
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气道,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的气道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并进行连续观察、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形成痰痂、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的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结论气道湿化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气道内的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持续加温式湿化器在脱机后人工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脱机后仍需保留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持续加温式湿化器湿化脱机后人工气道湿化法)和对照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无菌注射用水湿化法)各60例,观察2组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加温式湿化器湿化脱机后人工气道湿化法效果优于微量泵持续泵入无菌注射用水湿化脱机后人工气道湿化法,具有有效减少并发症,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明显改善患者舒适度,并可减少护理工作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方法将80例人工气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超声波雾化加湿+气道内间断滴入加湿法,观察组采用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观察组满意率90%,对照组满意率3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湿化效果好、优点多。结论采用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湿化气道流速恒定、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安全有效、持续不间断,气道湿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持续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护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以防止或减少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随机抽取74例气管切开、一次性气管套管置入、套管内持续吸氧的患者,分为实验组(A组)36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对照组(B组)38例,采用间断注射器滴入湿化。通过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对比两种方法痰痂形成、痰的黏稠度、呼吸道感染、气道损伤、护理工作时数。结果:采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的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痰痂形成、气道损伤、刺激性咳嗽的概率小于间断性注射器滴入湿化,缩短护理工作时数,减轻护理工作量。结论:持续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护理中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杨艳萍  刘芳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8):135-135
目的:研究超声雾化吸入与微量注射泵对气道湿化作用的差异性。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均采用传统方法即超声雾化吸入,将无菌蒸馏水50ml加α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配制成湿化液,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治疗组22例均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气道,即将无菌蒸馏水50rnl加α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配成湿化液。用50ml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后,连接延长管排气后套在微量注射泵上,在延长管的另一端连接剪去针头的硅胶,插入气管套管的内壁。以4~6ml/小时的速度将药液持续滴入气管。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率、吸痰次数方面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在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发生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量注射泵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微量注射泵在COPD患者持续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比较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和超声雾化吸入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 12 2例COPD患者分为试验组 6 7例和对照组 5 5例 ,分别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和超声雾化吸入法进行治疗 ,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实施气道湿化后 ,两组PaO2 、PaCO2 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t =5 90 2 ,6 6 94 ,P <0 0 0 1) ;对照组的患者刺激性咳嗽的发生率为 36 4 % ,而实验组却无 1例发生 ,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χ2 =2 9 14 1,P <0 0 0 1) ;对照组患者痰阻的发生率为 16 4 % ,实验组为 1 5 % ,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χ2 =7 0 11,P <0 0 1)。结论 微量注射泵持续性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法。  相似文献   

20.
2004年4月-2006年10月,我院对气管切开术后病人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并与传统的气管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液的方法进行了临床效果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